骨盆加压多头固定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7540阅读:1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骨盆加压多头固定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带,具体地说是一种骨盆加压多头固定带。
背景技术
目前,交通运输发展迅速,各种交通工具应运而生,高铁、航空等高速运输工具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但无论是摩托车、汽车还是列车、飞机还有宇宙飞船等都没有绝对的安全,各种交通事故触目惊心,越是高端运输工具越会发生群体性事故,高铁出轨、空航飞机失事等都出现大批的伤亡,还有各类生产事故、自然灾害等,造成一定量的多发性骨折伤员包括骨盆骨折,常因骨折部出血量过多而导致死亡。目前紧急救援措施对于骨盆骨折无合适的处置方法,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适合骨盆结构特点的加压器具用于急救。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骨盆加压多头固定带,采用弹力布为基材,设有多个固定头端,相对应的头与头端采用速粘扣进行连接,能够对骨盆骨折病人实施骨盆部位的紧急加压固定,减少局部出血,防止骨折端进一步移位及各种合并症的发生,有利于挽救病人的生命,减少伤残和死亡。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骨盆加压多头固定带包括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平行连接,其特征是: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之间设有与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平行的中央加强带。第二固定带下端中部设有V字形开口,开口处分别连接第一下端加强带和第二下端加强带。所述第一下端加强带和第二下端加强带呈交叉分布。进一步的,第一固定带、中央加强带、第二固定带的两端以及第一下端加强带和第二下端加强带下端设有扣件。进一步的,扣件为魔术贴。进一步的,第一固定带、中央加强带、第二固定带、第一下端加强带和第二下端加强带均采用弹力布材料制作。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够快速对骨盆骨折病人实施可靠的骨盆部位的紧急加压固定,减少局部出血,防止骨折端进一步移位及各种合并症的发生,有利于挽救病人的生命,减少伤残和死亡。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_第一固定带、2-中央加强带、3-第二固定带、4-第一下端加强带、5-第二下端加强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第一固定带I和第二固定带3,第一固定带I和第二固定带3平行连接,第一固定带I和第二固定带3之间设有与第一固定带I和第二固定带3平行的中央加强带2。第二固定带3下端中部设有V字形开口,开口处分别连接第一下端加强带4和第二下端加强带5。所述第一下端加强带4和第二下端加强带5呈交叉分布。第一固定带1、中央加强带2、第二固定带3的两端以及第一下端加强带4和第二下端加强带5下端设有扣件。所述扣件为魔术贴。所述第一固定带1、中央加强带2、第二固定带3、第一下端加强带4和第二下端加强带5均采用弹力布材料制作。本实用新型采用弹力布为基材,设有多个扣件,扣件采用魔术贴进行连接,将骨盆从四周向内加压包裹形成合力,实现加压止血,防止骨折端进一步移位及各种合并症的发生;并有固定作用,利于止血、利于搬运,达到医疗固定、止血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骨盆加压多头固定带,包括第一固定带(I)和第二固定带(3),第一固定带(I)和第二固定带(3)平行连接,其特征是:第一固定带(I)和第二固定带(3)之间设有与第一固定带(I)和第二固定带(3)平行的中央加强带(2);第二固定带(3)下端中部设有V字形开口,开口处分别连接第一下端加强带(4)和第二下端加强带(5);所述第一下端加强带(4)和第二下端加强带(5)呈交叉分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盆加压多头固定带,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固定带(I)、中央加强带(2)、第二固定带(3)的两端以及第一下端加强带(4)和第二下端加强带(5)下端设有扣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盆加压多头固定带,其特征是:所述扣件为魔术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盆加压多头固定带,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固定带(I)、中央加强带(2)、第二固定带(3)、第一下端加强带(4)和第二下端加强带(5)均采用弹力布材料制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带,具体地说是一种骨盆加压多头固定带。其包括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平行连接,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之间设有与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平行的中央加强带。第二固定带下端中部设有V字形开口,开口处分别连接下端加强带和第二下端加强带。第一下端加强带和第二下端加强带呈交叉分布。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够快速对骨盆骨折病人实施可靠的骨盆部位的紧急加压固定,减少局部出血,防止骨折端进一步移位及各种合并症的发生,有利于挽救病人的生命,减少伤残和死亡。
文档编号A61F5/05GK203017143SQ20122071750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4日
发明者陈建辉, 陈泊铨, 郭素辉 申请人:陈建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