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电图仪导联线约束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9229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心电图仪导联线约束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诊疗辅助器具,尤其涉及一种心电图仪导联线约束架。
背景技术
众所周之,由于心电图仪具有诊断技术成熟、可靠,操作简便,对病人无损伤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我国各级医院对心脏疾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诊断的最普及仪器之一。导联线是心电图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电极板所获的人体各部分心电信号送到放大器的输入端。心电图仪目前广泛采纳的国际通用导联体系,即常规12导联体系,电极分别用不同颜色标记,在使用心电图仪时,这些导联线上的电极对应人体的不同部位,进行心电信号收集,若电极安放错位置,心电图仪则不显示波形或者波形错误,导致诊断失误;另外,考虑到人的身高和体形不同,导联线设置的比较长,在使用中导联线经常缠绕在一起,把电极搞混,使用过程中需要医技人员花大量的时间逐根进行理顺,操作麻烦,效率降低,对抢救工作带来不便,同时还容易造成导联线的损坏,缩短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廉,能约束导联线不缠绕的一种心电图仪导联线约束架。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心电图仪导联线约束架由上约束板、下约束板和底座构成。其特征在于:底座的前面与地面垂直,底座的后面为三角形,三角形的斜边与地面的夹角为45-60°,底座的前面连接电极存放盘,底座的上方连接下约束板,下约束板的上边均匀设置12个相等的半圆形缺口,其两侧对称设有耳,上约束板与下约束板的结构和形状相同,方向相反,转轴穿过上约束板一端的耳和下约束板一端的耳,将上约束板和下约束板连接在一起,螺丝的底端固定在下约束板另一端的耳上,螺丝的上端穿过上约束板另一端的耳,并由螺帽固定,上约束板的半圆形缺口与下约束板的半圆形缺口合成导联线孔,上约束板的上方还设有握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用方便,避免了因导联线缠绕带来的弊端,使得医技人员工作起来更方便;可供各级医疗机构的心电图室使用。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制作本实用新型。该一种心电图仪导联线约束架由上约束板3、下约束板2和底座I构成,底座I的前面与地面垂直,底座I的后面为三角形,三角形的斜边与地面的夹角为50°,底座I的前面连接电极存放盘7,底座I的上方连接下约束板2,下约束板2的上边均匀设置12个相等的半圆形缺口 4,其两侧对称设有耳5、5',上约束板3与下约束板2的结构和形状相同,方向相反,转轴8穿过上约束板3 —端的耳(12)和下约束板2 一端的耳5,将上约束板3和下约束板2连接在一起,螺丝9的底端固定在下约束板2另一端的耳5'上,螺丝9的上端穿过上约束板3另一端的耳12',并由螺帽10固定,上约束板3的半圆形缺口 4'与下约束板2的半圆形缺口 4合成导联线孔11,上约束板3的上方还设有握柄6。
权利要求1.一种心电图仪导联线约束架,由上约束板(3)、下约束板(2)和底座(I)构成,其特征在于:底座(I)的前面连接电极存放盘(7),底座(I)的上方连接下约束板(2),下约束板(2)的上边均匀设置12个相等的半圆形缺口(4),其两侧对称设有耳(5、5,),上约束板(3)与下约束板(2)的结构和形状相同,方向相反,转轴(8)穿过上约束板(3) —端的耳(12)和下约束板(2) —端的耳(5),将上约束板(3)和下约束板(2)连接在一起,螺丝(9)的底端固定在下约束板(2)另一端的耳(5')上,螺丝(9)的上端穿过上约束板(3)另一端的耳(12'),并由螺帽(10)固定,上约束板(3)的半圆形缺口(4')与下约束板(2)的半圆形缺口(4)合成导联线孔(11),上约束板(3)的上方还设有握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电图仪导联线约束架,其特征在于:底座(I)的前面与地面垂直,底座(I)的后面为三角形,三角形的斜边与地面的夹角为45-6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心电图仪导联线约束架,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的辅助器具,由上约束板(3)、下约束板(2)和底座(1)构成,底座(1)的前面连接电极存放盘(7),底座(1)的上方连接下约束板(2),下约束板(2)的上边均匀设置12个相等的半圆形缺口(4),其两侧对称设有耳(5、5′),上约束板(3)与下约束板(2)的结构和形状相同,方向相反,上约束板(3)与下约束板(2)的半圆形缺口(4、4′)合成导联线孔(11),上约束板(3)的上方还设有握柄(6);该约束架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用方便,避免了因导联线缠绕带来的弊端,使得医技人员工作起来更方便;可供各级医疗机构的心电图室使用。
文档编号A61B5/0402GK202960501SQ20122075378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4日
发明者亓红霞 申请人:亓红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