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移注针及药剂移注方法

文档序号:1246418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药剂移注针及药剂移注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药剂移注针(20)具备针头接口部(12a)、在内部具有通气路(14a)的第一针部(14)、比第一针部(14)长且与第一针部(14)平行配置的第二针部(15)。第一针部(14)将作为通气路(14a)的一端的第一通气口(14b)比作为另一端的第二通气口(18)靠第二针部(15)的前端侧设置。第二针部(15)将通液路(15a)的一端与针头接口部(12a)的内侧连接,并将另一端作为第二针部(15)的通液口(15b)。第二针部(15)包括:具有通液口(15b)的前端部(16a);与针头接口部(12a)连接的基部(16c);将前端部(16a)与基部(16c)连接的中间部(16b)。本发明的药剂移注针(20)中,中间部(16b)的直径比前端部(16a)的直径大,中间部(16b)的直径比基部(16c)的直径小。
【专利说明】药剂移注针及药剂移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医疗等领域中,对向容器填充的注射药等药剂进行移注的技术。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利用注射器吸引或喷出药剂时使用的药剂移注针及药剂移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医院等中,作为对入院患者的处方的药剂,多是使用从不同的药剂容器取出多个种类的药剂进行混合后的药剂的情况。而且,这种将药剂混合的作业多依赖于药剂师等作业者的人手。为了将药剂混合,需要向药剂容器插入注射针等而利用注射器来吸引药剂的作业。该作业对于作业者而言成为作业负担。
[0003]例如,当使用密闭的药水瓶作为药剂容器并从该药剂容器向注射器吸引药剂时,多进行抽吸动作。抽吸动作是从预先在注射器内积存有比吸引的药剂的体积少的空气层的状态开始吸引,多次推拉注射器的柱塞的动作。当进行抽吸动作时,药剂容器内的药剂与空气逐渐置换。抽吸动作对于药剂师等作业者而言,是花费时间且比较麻烦的作业。而且,在药剂容器内的药剂的粘度高时,药剂通过注射针时的粘性阻力升高,因此作业者需要比较大的力。
[0004]如此,从药剂容器向注射器的吸引作业对于作业者而言需要时间和劳力,成为比较大的作业负担。同样地,在从注射器向药剂容器喷出药剂时,最初从稍吸引药剂容器内的气体的情况开始,将注射器内的液体与药剂容器内的气体逐渐置换。在该作业中,也同样地对于作业者而言成为比较大的作业负担。
[0005]为了减轻该作业负担,提出 了一种通过在针的局部设置抽气槽而不需要抽吸动作的药剂移注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以往的药剂移注针通过在针的局部设置抽气槽,而使药剂容器内与大气压大致相等。
[0006]图11是以往的药剂移注针I的局部剖视图。以往的药剂移注针I中,金属针2与针头接口(needle hub)3成为一体。通过使外筒4局部性地嵌接于金属针2的外侧,并在金属针2与外筒4之间形成抽气槽4a而构成药剂移注针I。而且,药剂移注针I是在抽气槽4a的一端的抽气口 4b的附近安装有由疏水性合成树脂形成的过滤器6的结构。
[0007]通过将如此构成的药剂移注针I安装于注射器7,而使药剂容器内与大气压大致相等,从而不需要抽吸动作。对不需要抽吸动作的理由进行说明。
[0008]当将药剂移注针I向药剂容器8的橡胶栓刺入来从药剂容器8向药剂移注针I内吸引药剂9时,药剂容器8内的药剂9的一部分通过药剂移注针I向注射器7吸引。其结果是,药剂容器8内的药剂9减少。此时,药剂容器8内存在的气体10膨胀了药剂9减少的容积。因此,药剂容器8内的气体10的压力下降。这样,在药剂容器8内的气体10的压力与大气压之间产生压力差,从而经由药剂移注针I的过滤器6和抽气槽4a将外部的空气向药剂容器8内引入来使该压力差减少。如此,成为泡状的空气5a从药剂移注针I的抽气槽4a向药剂容器8内进入,由此消除压力差,使药剂容器8内的气体10的压力与大气压大致相同。如此,若使用药剂移注针I,则药剂容器8内的气体10的压力被调整成与大气压成为大致等压。由此,不需要注射器7的抽吸动作,能减轻从药剂容器8内吸引药剂时的作业负担。
[0009]【在先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专利文献I】日本实开平4-779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2]【发明的概要】
[0013]【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4]然而,在以往的药剂移注针I中,在将药剂移注针I从药剂容器8的橡胶栓拔出时,有时会发生药剂9从药剂容器8的橡胶栓的穿刺痕呈雾状喷出的现象即烟雾。为了防止烟雾的发生,作业者需要在药剂容器8内的气体10成为比大气压低的气压即负压的状态下拔出金属针2。
[0015]因此,为了使药剂容器8内的气体10成为负压,可考虑在金属针2的通液口留在药剂容器8的内部的状态下 ,使抽气槽4a的开口部从药剂容器8的内部向外部移动。这样,当从药剂容器8拔出药剂移注针I时,进行使药剂容器8内的气体10的压力下降的负压调整的处理。若进行负压调整的处理,则在将药剂移注针I从药剂容器8的橡胶栓拔出时,药剂9不会从药剂容器8的内部泄漏。
[0016]然而, 申请人:认为,即便在如此进行了负压调整的情况下,有时也会发生不能进行足以防止药剂9泄漏的程度的负压调整的情况。不能进行足以防止药剂9泄漏的程度的负压调整的情况虽然发生频度少,但是可认为在反复进行多次使用了药剂移注针I的吸引作业时会发生。
[0017]例如,外筒4的外径比金属针2的外径大。因此,可认为由于药剂移注针I的外筒4的插入而在橡胶栓上开设的孔即使在形成橡胶栓的丁基橡胶等产生弹性复原力的情况下,与金属针2之间有时也会产生间隙。这种情况下,存在药剂9从药剂容器8的橡胶栓的孔的一部分向外部漏出的可能性。而且,在负压调整时,外气从橡胶栓的间隙作为空气泡而侵入到药剂容器8内,存在无法进行充分的负压调整的可能性。
[0018]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安全且作业负担少的药剂移注针及药剂移注方法。
[001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2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药剂移注针的特征在于,
[0021]包括:针头接口部,其装配在注射器的筒前端;筒部,其与所述针头接口部邻接;第一针部,其由所述筒部覆盖,且在内部具有一端及另一端从所述筒部向外部露出的通气路;第二针部,其由所述筒部覆盖,且在内部具有通液路,
[0022]所述第二针部比所述第一针部长,所述第一针部的轴向与所述第二针部的轴向平行,
[0023]当将由具有所述通液路的通液口在内的所述第二针部构成的部分设为前端部,将与所述前端部邻接配置且由所述筒部及所述第二针部构成的部分设为中间部,将与所述中间部邻接配置且由所述筒部、所述第二针部及所述第一针部构成的部分设为基部时,
[0024]所述中间部的直径比所述前端部的直径大,所述中间部的直径比所述基部的直径小。
[0025]另外,本发明的药剂移注方法的特征在于,
[0026]将安装在所述注射器上的所述药剂移注针向所述药剂容器插入成所述通液口和所述第一通气口进入到所述药剂容器内且所述第二通气口保留在外部的状态,
[0027]移动所述注射器的柱塞,进行所述药剂容器内或所述注射器内的药剂的吸引或喷出,
[0028]将所述通液口保留在所述药剂容器内并将所述第一通气口配置在所述药剂容器外,在拉拔所述柱塞而将所述药剂容器内的气体的压力调整成负压之后,从所述药剂容器拔出所述第二针部。
[0029]【发明效果】
[0030]根据本发明,在将药剂移注针从药剂容器的橡胶栓拔出时能够进行充分的负压调整处理,药剂不会漏出。因此,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安全地操作药剂且作业负担少的药剂移注针及药剂移注方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本发明的特征通过关于附图的与实施方式相关联的如下的记述明确可知。在该附图中,
[0032]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0033]图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负压调整的处理时的药剂移注针及药剂容器的配置的剖视图;
[0034]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及药剂容器的局部剖视图;
[0035]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的俯视图;
[0036]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的外观结构的主视图;
[0037]图5B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中,从图5A的7B-7B的剖切线观察到的剖视图;
[0038]图5C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中,从图5A的7C-7C的剖切线观察到的剖视图;
[0039]图6是使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的药剂移注方法的流程图;
[0040]图7是表示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进行吸引作业的状态的药剂移注针及药剂容器的剖视图;
[0041]图8是在使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进行药剂容器内的负压调整的处理时,表示橡胶栓发生了弹性变形的状态的药剂移注针及药剂容器的局部剖视图;
[0042]图9是在使用其他的药剂移注针进行负压处理作业时,表示橡胶栓发生了弹性变形的状态的药剂移注针及药剂容器的局部剖视图;
[0043]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药剂混合装置中的混合部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0044]图11是以往的药剂移注针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0045]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符号,有时省略说明。而且,为了容易理解附图,主体性、示意性地表示各个结构要素。
[0046](第一实施方式)
[0047]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20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药剂容器内的负压调整的处理时的药剂移注针20及药剂容器(药水瓶)25的配置的剖视图。
[0048]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20具备金属针11和针罩12。金属针11是中心针的一例。
[0049]针罩12如在图2中由虚线示出外形那样,包括筒状的针头接口部12a、筒部13、第一针部14。针头接口部12a、筒部13、第一针部14分别以其中心轴沿着针罩12的轴向的方式配置。筒状的针头接口部12a装配于注射器21的筒前端22。筒部13与针头接口部12a的注射器侧的相反侧邻接配置,并将金属针11及第一针部14覆盖。第一针部14中,其基端与针头接口部12a的注射器侧的相反侧邻接配置且与筒部13平行地邻接配置,其前端倾斜。第一针部14在其内部具有沿着第一针部14的轴向延伸的通气路14a。通气路14a的一端(前端)在筒部13的中间部附近形成倾斜开口的第一通气口 14b。通气路14a的另一端(基端)在与针头接口部12a邻接的位置处形成有由圆筒部18a包围的第二通气口 18。第二通气口 18在与通气路14a的轴向交叉的方向(例如,正交的方向)上向外开口。在圆筒部18a内嵌入而安装过滤器17,以免废物等进入到通气路14a内。由此,在针罩12的第一针部14中,作为通气路14a的一端的第一通气口 14b配置在比作为另一端的第二通气口18靠金属针11的前端部Ile侧。
[0050]金属针11由第二针部15构成。第二针部15具有与第一针部14的轴向平行配置的轴向15f。第二针部15比第一针部14长。第二针部15在其内部具有沿着轴向15f延伸的通液路15a,其前端(前端部lie侧)从筒部13露出。第一针部14与第二针部15的注射器侧邻接配置。在第二针部15中,通液路15a的一端(基端)15d与针头接口部12a的内侧的空洞12b连接。通液路15a的另一端(前端)在与通液路15a的轴向交叉的方向(例如,正交的方向)上向外开口,成为通液口 15b。需要说明的是,通液路15a与通气路14a独立形成而未相互连通。
[0051]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20具有:尖细形状的前端部16a ;与前端部16a邻接的圆筒状的中间部16b ;与中间部16b邻接,且前端侧部分为圆锥形状而其余部分为大致圆筒状的基部16c。前端部16a由具有通液口 15b的第二针部15构成。中间部16b由第二针部15和筒部13构成。基部16c由第二针部15、筒部13、第一针部14构成。药剂移注针20除前端部16a之外由针罩12覆盖。
[0052]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中间部16b的直径d2比前端部16a的最大直径dl大。而且,中间部16b的直径d2比基部16c的最大直径d3小。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前端部16a的最大直径dl、中间部16b的直径d2、及基部16c的最大直径d3的关系为I < d2/dl≤1.9及I < d3/dl ( 1.9。上述的关系中的上限值的1.9及下限值的I是为了实现以下所希望的效果而通过实验由
【发明者】分别求出的。通过基于这种关系来作成药剂移注针20,能够减轻在药剂移注针20与药剂容器25的橡胶栓26之间形成间隙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药剂移注针20相对于药剂容器25的橡胶栓26的插入或拔出,能够防止药剂27的泄漏或空气泡的侵入。
[0053]需要说明的是,金属针11是例如有不锈钢等金属形成的针。针罩12是例如由PE树脂或ABS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的罩。在利用这种材料形成时,药剂移注针20可以通过例如嵌入成型来作成。具体而言,利用熔融树脂将除了前端之外的金属针11包入之后,使该熔融树脂固化,从而能够作成针罩12。
[005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药剂移注针20由金属针和树脂体构成,但也可以不必如此构成。例如,药剂移注针20可以全部由PE树脂或ABS树脂等树脂体构成。
[0055]如图2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药剂容器25具有透明的瓶28和将该瓶28的口部覆盖的橡胶栓26。
[0056]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20及药剂容器25的局部剖视图。
[0057]如图3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20沿着轴向15f设置间隔LI。间隔LI设置在第二针部15的通液口 15b与中间部16b之间,详细而言,设置在第二针部15的通液口 15b的基端侧的端缘与中间部16b的前端侧的端缘之间。而且,在药剂移注针20上沿着第一通气口 14b的轴向15f设置间隔L2,第一通气口 14b沿着轴向15f。而且,在药剂移注针20沿着轴向15f设置间隔L3。间隔L3设置在第一通气口 14b与通液口 15b之间,详细而言,设置在第一通气口 14b的前端侧的端缘与通液口 15b的基端侧的端缘之间。
[0058]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药 剂移注针20中,为了成为一般的药剂容器的橡胶栓的厚度以上而将间隔L3设为3mm以上。而且,从更可靠地防止从第一通气口 14b供给的空气泡的在通液口 15b处的吸入的观点出发,优选将间隔L3设为IOmm以上。而且,由于通常使用的注射针的针部的长度为40_以下,因此考虑到与其他的用具的协同配合,而将间隔L3设为40mm以下,从而能够收纳在一般的注射针的收纳壳体内。
[0059]在此,考虑到通用的橡胶栓26的中心部26a的壁厚为3mm-7mm的情况,可以将间隔L3设为7mm以上且40mm以下。通过如此构成,若是用于接受药剂移注针20刺入的中心部26a的壁厚为7mm以下的橡胶栓26,则如图2所示,在通液口 15b与第一通气口 14b之间可以夹设橡胶栓26。即,通用的橡胶栓26的中心部26a的壁厚为3mm-7mm,因此当第一通气口 14b的前端侧的端缘与通液口 15b的基端侧的端缘的间隔L3为7mm以上时,如图2所示,在通液口 15b与第一通气口 14b之间可以夹设橡胶栓26的中心部26a。
[0060]如此,若使前述的间隔L3比3mm以上且40mm以下这样的条件更严格而将间隔L3设为7mm以上且40mm以下,贝U能够在通液口 15b与第一通气口 14b之间可靠地夹设橡胶栓26,能够使橡胶栓26与第二针部15均匀地密接而将药剂容器25封固。而且,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20能够进行负压处理,由此,在吸引作业之后,能够从药剂容器25安全地拔出,并且能够有效地进行吸引作业。
[0061]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20中,将第二针部15的通液口 15b的基端侧的端缘与中间部16b的前端侧的端缘的间隔LI设为3mm以下。如此,设为LI ( 3mm是因为考虑到药剂移注针20拔出时的橡胶栓26的弹性变形而将药剂容器25可靠地封固的缘故。关于其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0062]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20中,将第一通气口 14b的沿着轴向15f的间隔L2设为0.1mm以上且小于3mm,与一般的药剂容器的橡胶栓的厚度相比缩短了间隔L2。如此,通过设为L2< 3mm,例如在从药剂容器25拔出第一通气口 14b时,能够防止药剂容器25的内部与外部借助第一通气口 14b连通而使药剂27向外部泄漏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将间隔L2设为0.1mm以上是为了使第一通气口 14b具有倾斜。
[0063]另外,如图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药剂移注针20的第一针部14具有倾斜角度α。该倾斜角度α是第一针部14的前端相对于第二针部15的轴向15f的倾斜角度。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该倾斜角度α在形成有第一通气口 14b的一侧成为12.5°以上且20.5°以下。如此,通过设为12.5° ( α <20.5°,从第一通气口 14b产生的空气泡朝着远离第二针部15的方向移动。因此,通过如此构成倾斜角度α,能够减少向通液口 15b卷入空气泡的可能性。
[0064]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20的俯视图。
[0065]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20在后述的药剂容器25内的药剂27的吸引作业时,为了防止在通液口 15b吸引从第一通气口 14b产生的空气泡,而对药剂移注针20的截面(与针的轴向垂直的面)进行钻研。具体而言,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20的截面(与第一针部14及第二针部15的轴向垂直的面)中,以第二针部15的轴向的中心15c为中心,从通液口 15b的中心起向相反侧在160°至200°的范围形成第一通气口 14b。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作为一例,第一通气口 14b的中心配置在从通液口 15b的中心起向相反侧成为180°的位置处。而且,如图1所示,第二针部15为其前端的尖端部封闭的形状。第二针部15在第二针部15的长度方向的侧面中接近前端的位置且在第一通气口 14b侧的相反侧的侧面上具有通液口 15b。通过这种结构,在进行药剂容器25内的药剂27的吸引时发生的药剂27的流动不在第 一通气口 14b的上方发生,而是在通液口 15b的上方附近发生,其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因此,通过上述的结构,能够减少从第一通气口 14b产生的空气泡卷入通液口 15b的情况。由此,通过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20,能够从药剂容器25内高效率地进行药剂27的吸引。
[0066]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将通液口 15b设置在第二针部15的侧面而将第二针部15的前端封闭。通过如此构成,能够抑制第二针部15向橡胶栓26刺入时发生的去心(coring)的发生。去心是指橡胶栓26由药剂移注针20削去的现象。
[0067]另外,第一针部14的前端是以随着接近第二针部15而具有第一通气口 14b的一侧向第二针部15延伸的方式倾斜的形状。即,第一针部14的第一通气口 14b侧的前端具有随着接近第二针部15而向第二针部15的前端延伸那样的倾斜角度α。通过此结构,在将药剂移注针20向药剂容器25插入时,能够容易地将第一针部14的前端侧向橡胶栓26插入。
[0068]另外,如前述那样,第一针部14的前端相对于第二针部15的轴向15f的倾斜角度α在形成有第一通气口 14b的一侧成为12.5°以上且20.5°以下。通过该结构,从第一通气口 14b产生的空气泡30朝着远离第二针部15的通液口 15b的方向移动。如图7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20朝着远离第二针部15的方向产生空气泡30,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向通液口 15b卷入空气泡30的可能性。
[0069]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改变了第一针部14的前端的倾斜角度α的多个药剂移注针20,以通液口 15b及第一通气口 14b这双方均位于药剂容器25的内部的状态确认了空气泡30的卷入。具体而言,
【发明者】们在拉拔透明注射器21的柱塞21p时,通过摄像机等的摄影记录及目视确认从第一通气口 14b产生的空气泡30是否向通液口 15b卷入。
【发明者】们的确认的结果是,在通过拉拔柱塞21p而从药剂容器25内向注射器21吸引的药剂27的流速为1.5ml/sec、3ml/sec、5ml/sec的任意的情况时,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针部14的前端的倾斜角度α为12.5°、16.5° ,20.5°的条件下,均未发生空气泡30的卷入。
[0070]图5Α-图5C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药剂移注针20的外观结构及剖面等的图。图5Α是药剂移注针20的主视图。图5Β是从图5Α的主视图的7Β-7Β剖切线观察到的剖视图。图5C是从图5Α的主视图的7C-7C剖切线观察到的剖视图。
[0071]如图5Α所示,在第二针部15的内部,通液路15a沿着轴向15f形成。如图5B及图5C所示,通液路15a从下部的针头接口部12a贯通至上部的通液口 15b。而且,在第一针部14的内部,通气路14a沿着轴向15f形成。如图5C所示,通气路14a从下部的针头接口部12a贯通至上部的第一通气口 14b。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C所示,在沿着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通液路15a的中心位置相对于基部16c的中心位置为偏心。而且,针罩12的前端面15g朝向金属针11的前端部Ile而形成为锥形状。
[0072]接下来,说明第一实施 方式的药剂移注方法。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方法使用药剂移注针20进行。
[0073]图6是使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20的药剂移注方法的流程图。
[0074]如图6所示,首先,在插入步骤SOl中,将安装于注射器21的药剂移注针20对于橡胶栓26朝着下方的药剂容器25的橡胶栓26,向铅垂上方刺入。此时,从药剂移注针20的前端部16a经过中间部16b到基部16c为止向橡胶栓26插入。即,在插入步骤SOl中,药剂移注针20的通液口 15b和第一通气口 14b这双方均贯通橡胶栓26而进入药剂容器25的内部,而第二通气口 18留在外部(参照图7)。
[0075]接下来,在药剂移动步骤S02中,拉拔注射器21的柱塞21p,从药剂容器25内向药剂移注针20内吸引药剂27。即,在药剂移动步骤S02中,通过药剂移注针20,进行从药剂容器25向注射器21的药剂27的移动。当拉拔柱塞21p时,药剂容器25内的药剂27通过药剂移注针20向注射器21中引入。此时,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20的通气路14a中,第一通气口 14b进入到药剂容器25内,第二通气口 18向药剂容器25的外部露出。由此,药剂容器25的内部与外部经由药剂移注针20的通气路14a而连通。因此,经由药剂移注针20的通气路14a,从药剂容器25的外部能够引入与向注射器21内弓丨入的药剂27同量的空气(参照图7)。因此,即使在不进行前述的抽吸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药剂移注针20进行从药剂容器25内向注射器21内的药剂27的吸引。
[0076]接下来,在负压调整准备步骤S03中,将药剂容器25和注射器21朝相互分离的方向拉开。通过进行该负压调整准备步骤S03,将通液口 15b保留在药剂容器25内,并使第一通气口 14b位于药剂容器25的外部(参照图2)。其结果是,药剂移注针20成为从橡胶栓26稍拉出的状态。并且,在此位置关系的状态下,将药剂容器25的位置与注射器21的位置相对固定,由此完成负压调整的准备。
[0077]接下来,在负压调整步骤S04中,拉拔注射器21的柱塞21p。通过进行该负压调整步骤S04,经由药剂移注针20将药剂容器25的内部的气体的压力调整成负压。具体而言,拉拔注射器21的柱塞21p,在注射器21的柱塞21p产生了向药剂容器25侧拉伸的力的时亥IJ,停止柱塞21p的拉拔,以该位置关系进行固定。此时,药剂容器25与注射器21之间经由药剂移注针20而成为密闭空间。因此,当药剂容器25的药剂27的一部分经由药剂移注针20向注射器21吸入时,药剂容器25的内压下降,药剂容器25内成为负压状态(被调整成负压)。其结果是,经由药剂移注针20,在柱塞21p产生向药剂容器25侧拉伸的力。
[0078]然后,在此状态下,在拔出步骤S05中,进一步拉出注射器21,从药剂容器25的橡胶栓26将药剂移注针20的第二针部15完全拔出。
[0079]即,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方法中,首先以通液口 15b和第一通气口 14b这双方均进入药剂容器25内且第二通气口 18留在药剂容器25的外部的方式,将安装于注射器21的药剂移注针20向药剂容器25插入(插入步骤S01)。
[0080]接下来,在此状态下,移动注射器21的柱塞21p,进行药剂容器25内或注射器21内的药剂27的吸引或喷出(药剂移动步骤S02)。
[0081]然后,将通液口 15b保留在药剂容器25的内部,并使第一通气口 14b移动到药剂容器25的外部(负压调整准备步骤S03),拉拔柱塞21p(负压调整步骤S04)。由此,将药剂容器25内的气体29的压力调整成负压之后,从药剂容器25将药剂移注针20的第二针部15完全拔出(拔出步骤S05)。
[0082]通过此方法,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可实现能够可靠地进行负压调整的处理且安全地操作药剂27而作业负担减少的药剂移注方法。
[0083]接下来,具体地说明图6的流程图的各步骤。
[0084]首先,说明插入步骤S01。
[0085]在插入步骤SOl中,药剂师等作业者在以使橡胶栓26位于下方的方式利用一只手把持药剂容器25的状态下,通过另一只手将安装在把持的注射器21上的药剂移注针20从橡胶栓26的下方朝着铅垂上方向橡胶栓26穿刺。作业者以通液口 15b和第一通气口 14b穿通橡胶栓26的中心部26a而进入到药剂容器25内的方式,将药剂移注针20向橡胶栓26穿刺。在此,作业者从药剂移注针20的前端部16a经过中间部16b到基部16c为止向橡胶栓26插入。换言之,作业者将药剂移注针20向橡胶栓26朝着下方的药剂容器25的橡胶栓26刺入,直至通液口 15b和第一通气口 14b这双方位于药剂容器25的内部为止。其结果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20刺入至通液口 15b和第一通气口 14b位于药剂27之中的状态为止,由此,作业者不用进行前述的抽吸动作而能够进行从药剂容器25内的药剂27的吸引作业。因此,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20在从药剂容器25吸引药剂27时,能够减轻作业者的吸引作业的负担。
[0086]接下来,说明药剂移动步骤S02。
[0087]图7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20进行药剂容器25内的药剂27的吸引作业的状态的图。图7是该状态下的药剂移注针20及药剂容器25的剖视图。
[0088]如图7所示,在药剂移注针20的前端朝向铅垂上方的状态下,拉拔注射器21的柱塞21p,将药剂容器25内的药剂27通过药剂移注针20向注射器21内吸引。如此,药剂27由药剂移注针20的通液口 15b向第二针部15的通液路15a引入,从而向注射器21内流入。此时,药剂容器25内的药剂27减少,由此药剂容器25内的气体29膨胀,药剂容器25内的气体29的压力下降。然而,药剂容器25内经由药剂移注针20的通气路14a而与外部连结。因此,在药剂容器25内的气体29的压力与大气压的差压下,从第二通气口 18经由过滤器17将空气引入到通气路14a内,并从第一通气口 14b将该空气向药剂容器25内放出。如图7所示,该空气作为空气泡30向药剂27之中放出,与药剂容器25的上部的气体29合流。由此,从药剂容器25内向注射器21内吸引的药剂27与新引入到药剂容器25内的空气进行置换,药剂容器25内的气体29的压力与大气压大致相等。如此,通过在药剂容器25的内部与外部之间设置通气路14a使它们连通,药剂容器25的内部始终与大气压大致相等。由此,在进行药剂容器25内的药剂27的吸引作业时,药剂容器25的内部的气体29始终与大气压成为等压。因此,为了从药剂容器25内吸引药剂27,不需要大的力,而且不用进行抽吸动作,就能够从药剂容器25内连续吸引规定量的药剂27。即,能够实现作业者的作业负担少且高效的药剂移注。
[0089]接下来,说明负压调整准备步骤S03。
[0090]作为负压调整准备步骤S03,进行药剂容器25内部的负压调整的准备。作为负压调整的准备,将药剂容器25和注射器21朝相互分离的方向拉开,并使药剂移注针20移动,以使刺入到药剂容器25内的药剂移注针20的第一通气口 14b从药剂容器25的内部向外部露出。这种情况下,无论药剂容器25的橡胶栓26的弹性变形的状况如何,作业者都以药剂移注针20的通液口 15b的在药剂容器25内的位置为记号,从药剂容器25拉出药剂移注针20。具体而言,作业者例如在第二针部15的通液口 15b位于橡胶栓26的中心部26a的上表面(药剂容器25的内部侧的面)附近时,停止药剂移注针20的从橡胶栓26的拔出。由此,作业者在将第二针部15的通液口 15b保留在药剂容器25内的状态下,使第一通气口14b从药剂容器25的内部向外部移动,完成负压调整的准备。
[0091]接下来,说明负压调整步骤S04。
[0092]在负压调整步骤S04中,如图2所示,使药剂移注针20停止在通液口 15b位于药剂容器25的内部且第一通气口 14b从药剂容器25的内部脱出的位置,之后,拉拔注射器21的柱塞21p。此时,由于第一通气口 14b不存在于药剂容器25的内部,因此不会发生外部气体经由第一通气口 14b向药剂容器25内流入的情况,药剂容器25在其与注射器21之间形成密闭空间。由此,当在此状态下拉拔注射器21的柱塞21p时,药剂容器25内的药剂27通过药剂移注针20向注射器21内流入。如此,药剂容器25内的气体29膨胀而药剂容器25内的气体29的压力下降,药剂容器25的内部成为负压。
[0093]另一方面,此时,在插入步骤SOl中,将药剂移注针20以连其基部16c都进入橡胶栓26的方式插入,由此在药剂容器25的橡胶栓26开设孔(未图不)。此时,对于在橡胶栓26上开设的孔(未图示)而言,即使在负压调整准备步骤S03中将药剂移注针20的基部16c从橡胶栓26拔出,在橡胶栓26上开设的孔(未图示)与药剂移注针20之间有时也残留有间隙。这种情况下,在橡胶栓26与前端部16a之间产生间隙(未图示)。然而,即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20中将间隔LI设为3_以下,因此如图2所示,具有比前端部16a的直径dl大的直径d2的中间部16b仍然保持着插入橡胶栓26的状态。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橡胶栓26与药剂移注针20之间,将药剂容器25的内部与外部连结的间隙被闭塞,能够将药剂容器25的内部保持为负压状态。通过该结构,可实现能够可靠地进行负压调整的处理,不会发生药剂27漏出的情况,安全地操作药剂27,且作业负担少的药剂移注针20。[0094]但是,为了在将通液口 15b保留在药剂容器25内的状态下使第一通气口 14b从药剂容器25的内部向外部可靠地移动,考虑到橡胶栓26的弹性变形,需要预先沿着轴向15f设置间隔L3。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前述那样,将沿着轴向15f的间隔L3设为7_以上。
[0095]图8是在使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20进行药剂容器25内的负压调整的处理时,表示橡胶栓26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的图。图8是此状态下的药剂移注针20及药剂容器25的局部剖视图。图9是在使用另一药剂移注针20进行药剂容器内的负压调整的处理时,表示橡胶栓26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的图。图9是此状态下的药剂移注针20及药剂容器25的局部剖视图。
[0096]如图8所示,当将药剂移注针20的第 一通气口 14b从药剂容器25拉出时,橡胶栓26的中心部26a有时在药剂移注针20的作用下沿着轴向15f拉伸而发生弹性变形。作为对这种情况的对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20中,预先沿着轴向15f设置比橡胶栓26的厚度长的间隔L3。这样的话,在将通液口 15b保留于药剂容器25内的状态下,能够使第一通气口 14b向由橡胶栓26仅覆盖一部分的位置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此时,也可以在将通液口 15b保留于药剂容器25内的状态下,使第一通气口 14b向药剂容器25的外部移动。不过,此时,如图9所示,若间隔L3比橡胶栓26的厚度短,则在将通液口 15b保留于药剂容器25内的状态下,难以使第一通气口 14b向由橡胶栓26仅覆盖一部分的位置(或药剂容器25的外部)移动。例如,作业者在通液口 15b来到橡胶栓26的中心部26a的上表面(药剂容器25的内部侧的面)附近时,以通液口 15b为记号,停止药剂移注针20的拔出。这样的话,第一通气口 14b的上端部留在橡胶栓26之中,其一部分即上端部停留在向药剂容器25内露出的状态。另一方面,也考虑了直至第一通气口 14b向由橡胶栓26覆盖一部分的位置(或药剂容器25的外部)完全露出的位置为止,以第一通气口 14b为记号,将药剂移注针20从药剂容器25拔出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由于橡胶栓26的弹性变形产生的中心部26a的凹陷,而通液口 15b隐藏在橡胶栓26之中,通液口 15b由橡胶栓26闭塞。这样的情况下,均无法进行药剂容器25的内部的负压调整的处理,也无法以第一通气口 14b为记号将药剂移注针20拉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将间隔L3设为被认为是在通常的药剂容器25中使用的橡胶栓26的厚度的最大值以上的7mm以上。
[0097]以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方法不需要药剂容器25内的药剂27的吸引作业中的抽吸动作,且也能进行可靠的负压调整的处理。而且,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方法不会发生药剂27向药剂容器25的外部的泄漏而能够将药剂移注针20从药剂容器25拔出。即,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方法中不产生烟雾。由此,在从药剂容器25内的药剂27的吸引中,能够实现安全且作业负担少的药剂移注方法。
[0098]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使用药剂移注针20的药剂容器25内的药剂27的吸引作业,但本发明不局限于吸引作业,也可以利用于从注射器21向药剂容器25送出药剂27的喷出作业。但是,在进行喷出作业时,优选预先将药剂容器25配置在注射器21的铅垂下方等,从而在第一通气口 14b存在气体而以免被药剂27充满。即,在进行喷出作业时,优选以避免发生药剂27的倒流的方式配置药剂容器25和注射器21。
[0099](第二实施方式)
[0100]为了减轻药剂师等作业者的作业负担,存在自动地进行吸引作业及喷出作业的药剂混合装置。在此,吸引作业是从药剂容器25向注射器21吸引药剂27的作业,喷出作业是从注射器21向药剂容器25喷出药剂27的作业。
[0101]当在这种药剂混合装置中使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移注针20时,能够准确地控制药剂移注针20的从药剂容器25的拉出量。具体而言,当在药剂混合装置中使用药剂移注针20时,根据药剂移注针20与药剂容器25的位置关系等信息来调整拉出量。其结果是,在将第二针部15的通液口 15b保留在药剂容器25内的状态下,能够将第一通气口14b从药剂容器25的内部向外部可靠地拉出。因此,通过使用药剂移注针20,能够进行药剂容器25的负压调整的处理。
[0102]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药剂混合装置中的混合部41的概略主视图。如图10所示,通过在药剂混合装置中使用安装有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说明的药剂移注针20的注射器21,能够进行可靠的负压调整的处理,因此不需要抽吸动作。因此,在药剂27的吸引作业及喷出作业中,不会发生药剂27向药剂容器25的外部的漏出,能够确保安全,并缩短作业者的作业时间。
[0103]药剂混合装置具有形成用于可靠地防止药剂27向装置外部泄漏的作业空间的区域(未图示),且在作业空间的内部具备混合部41。混合部41具备注射器用支架43、容器用支架46、支架移动机构50、柱塞可动部45、旋转位置控制装置51、混合部控制装置52。在此,注射器用支架43是注射器保持部的一例,容器用支架46是容器保持部的一例。混合控制装置52是控制部的一例。
[0104]注射器用支架43将安 装有药剂移注针20的注射器21保持为铅垂向上。容器用支架46使橡胶栓26朝向铅垂下方而使药剂容器25向下,将药剂容器25保持为倒立状态。支架移动机构50通过使容器用支架46如箭头44所示沿着铅垂方向上下移动,而使药剂容器25沿着铅垂方向上下移动。柱塞可动部45作为一例,由将柱塞把持为可拆装的电动夹紧件和能够使电动夹紧件直线性地往复移动的驱动装置构成。柱塞可动部45对由注射器用支架43保持的注射器21的柱塞21p进行保持,使柱塞21p沿着箭头44的上下方向移动。旋转位置控制装置51由电动机等构成。旋转位置控制装置51将安装有药剂移注针20的注射器21和与注射器21对应的药剂容器25的组合(以下,称为混合组件)绕着圆柱状的支柱55的轴,在多个位置处进行位置控制。混合部控制装置52分别独立地驱动控制支架移动机构50、柱塞可动部45、旋转位置控制装置51。而且,在混合部41中,将容器用支架46配置在铅垂方向上部,并将注射器用支架43配置在铅垂方向下部。第二实施方式的药剂混合装置通过旋转位置控制装置51的驱动,能够使混合组件至少位于设置位置和药剂移注位置。在此,设置位置是用于向混合部41设置注射器21及药剂容器25的位置,药剂移注位置是通过支架移动机构50及柱塞可动部45的各自的驱动而用于实施前述的药剂移注方法的位置。在药剂移注位置,进行插入步骤S01、药剂移动步骤S02、负压调整准备步骤S03、负压调整步骤S04。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如此在I个位置实施药剂移注方法的情况,也可以按步骤在不同的位置进行各个步骤。例如,可以在将混合组件配置在设置位置上之后,依次配置在进行插入步骤SOl的插入位置、进行药剂移动步骤S02的药剂移动位置、进行负压调整准备步骤S03的负压调整准备位置、及进行负压调整步骤S04的负压调整位置,进行各自的动作。这种情况下,在各个位置适当需要柱塞可动部45或移动机构50等。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当然也可以在I个位置进行2个或3个步骤。[0105]通过这种结构,在将药剂容器25保持为倒立状态时,由于药剂容器25内的药剂27移动到橡胶栓26的附近,因此使用安装于注射器21的药剂移注针20能够容易地吸引药剂容器25内的药剂27。
[0106]为了使用该药剂混合装置进行吸引作业,首先,作业者将药剂混合装置的搬入门(未图示)打开,在设置位置处,将安装有药剂移注针20的注射器21设置在注射器用支架43上,并将药剂容器25设置在容器用支架46上。
[0107]然后,通过混合部控制装置52的控制下的旋转位置控制装置51的驱动,来驱动混合组件绕着圆柱状的支柱55旋转移动,当从设置位置移动到药剂移注位置时,进行以下的药剂移注动作。
[0108]作为药剂移注动作,首先,在插入步骤SOl中,在混合部控制装置52的控制下,通过支架移动机构50的驱动,保持有药剂容器25的容器用支架46使药剂容器25向箭头44所示的铅垂方向下方移动。通过该药剂容器25的移动,从铅垂下方朝着铅垂上方将药剂移注针20对药剂容器25的橡胶栓26刺入。此时,控制容器用支架46的移动量,以使药剂移注针20的通液口 15b和第一通气口 14b这双方均进入药剂容器25内并将第二通气口 18保留在外部的方式刺入。容器用支架46的移动量的控制如下进行:预先将容器用支架46的必要的移动量存储于存储器53,利用支架移动机构50使容器用支架46下降从存储器53取得的移动量。
[0109]接下来,在向药剂容器25刺入药剂移注针20之后,药剂混合装置使移动机构停止,通过混合部控制装置52的控制而使柱塞可动部45向铅垂下方移动,进行药剂移动步骤S02。即,使柱塞可动部45向铅垂下方移动,而使注射器21的柱塞21p向箭头44的下方向移动,从药剂容器25内向注 射器21内吸引药剂27,通过药剂移注针20进行从药剂容器25内向注射器21内的药剂27的移动。此时,通过使用药剂移注针20,而不需要抽吸动作。
[0110]并且,利用混合部控制装置52进行控制,由此使柱塞可动部45停止,之后,在负压调整准备步骤S03中,利用混合部控制装置52进行控制,由此,通过支架移动机构50边控制容器用支架46的移动量,边使保持有药剂容器25的容器用支架46向箭头44所示的上方稍移动,并使药剂容器25向铅垂上方稍移动。然后,形成将药剂移注针20的通液口 15b保留在药剂容器25内并使第一通气口 14b向外部露出的状态。此时的容器用支架46的移动量的控制只要如下进行即可:将容器用支架46的必要的移动量预先存储于存储器53,利用支架移动机构50使容器用支架46上升从存储器53取得的移动量。
[0111]接下来,在负压调整步骤S04中,以上述状态利用混合部控制装置52进行控制,由此再次使柱塞可动部45向铅垂下方移动。此时,利用混合部控制装置52进行控制而通过柱塞可动部45来拉拔柱塞21p,由此经由药剂移注针20进行药剂容器25内的负压调整的处理。
[0112]然后,利用混合部控制装置52进行控制,由此使柱塞可动部45停止,并使支架移动机构50向上方移动,将药剂移注针20从药剂容器25完全拔出。
[0113]然后,在设置位置或者与设置位置另行设置的取出位置,将从药剂容器25完全拔出了药剂移注针20之后的药剂容器25和药剂移注针20从混合部41取出。
[0114]需要说明的是,药剂混合装置不仅能够进行从药剂容器25内向注射器21内的药剂27的吸引作业,而且也能够进行从注射器21内向药剂容器25内的药剂27的喷出作业。[0115]但是,在进行喷出作业时,优选将图10所示的药剂容器25与注射器21的位置关系颠倒,使药剂容器25处于注射器21的下方等,使得在第一通气口 14b存在气体而以免充满药剂27。即,在进行喷出作业时,优选以避免药剂27发生倒流的方式进行。
[0116]在图10中,说明了使多个药剂容器25和注射器21连续地进行药剂移注处理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I个药剂容器25和I个注射器21进行药剂移注处理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成为仅是图10的中央的I个药剂容器25与I个注射器21的混合组件而将图10的其他的5个药剂容器25和5个注射器21删除的图(里侧的3个药剂容器25和3个注射器21未图示)。
[0117]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上述各种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的任意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适当组合,能够起到各自具有的效果。
[0118]工业实用性
[0119]若使用本发明的药剂移注针及药剂移注方法,则在医院等中能够大幅减轻药剂师等的药剂混合的作业负担,因此有用。
[0120]本发明参照附图并与实施方式相关联而充分地进行了记载,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清楚各种变形或 修正。这样的变形或修正只要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就应认为包含于其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药剂移注针,其中, 包括:针头接口部,其装配在注射器的筒前端;筒部,其与所述针头接口部邻接;第一针部,其由所述筒部覆盖,且在内部具有一端及另一端从所述筒部向外部露出的通气路;第二针部,其由所述筒部覆盖,且在内部具有通液路, 所述第二针部比所述第一针部长,所述第一针部的轴向与所述第二针部的轴向平行, 当将由具有所述通液路的通液口在内的所述第二针部构成的部分设为前端部,将与所述前端部邻接配置且由所述筒部及所述第二针部构成的部分设为中间部,将与所述中间部邻接配置且由所述筒部、所述第二针部及所述第一针部构成的部分设为基部时, 所述中间部的直径比所述前端部的直径大,所述中间部的直径比所述基部的直径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剂移注针,其中, 所述基部具有从所述筒部向外部露出的第一通气口作为所述通气路的所述一端,且具有从所述筒部向外部露出的第二通气口作为所述通气路的所述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剂移注针,其中, 所述第一针部的所述通气路的所述一端即所述第一通气口比所述通气路的所述另一端即所述第二通气口靠所述第二针部的前端侧设置, 所述第二针部的所述通液路的一端在所述通液路的另一端即所述通液口的相反侧与所述基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剂移注针,其中, 所述第二针部的 所述通液口与所述第一针部的所述第一通气口之间的间隔为3_以上且40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剂移注针,其中, 所述第二针部的所述通液口与所述第一针部的所述第一通气口之间的间隔为10_。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药剂移注针,其中, 所述第二针部的所述通液口与所述中间部之间的间隔为3m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药剂移注针,其中, 当将所述前端部的所述直径设为dl,将所述中间部的所述直径设为d2,将所述基部的所述直径设为d3时,满足I < d2/dl < 1.9及I < d3/d2≤ 1.9的关系式。
8.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药剂移注针,其中, 在与所述第一针部及所述第二针部的轴向垂直的面中,所述第一通气口形成在以所述第二针部的轴向中心为中心自所述通液口开始160°以上且200°以下的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药剂移注针,其中, 所述第一针部的所述第一通气口侧的前端具有随着接近所述第二针部而向所述第二针部的前端延伸的倾斜角度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药剂移注针,其中, 所述第一针部的前端的倾斜角度α为12.5°以上且20.5°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药剂移注针,其中, 所述第一通气口的在与所述第二针部的轴向平行的方向上的长度为0.1mm以上且小于 3mm η
12.一种药剂移注方法,其中,将安装在所述注射器上的权利要求2-11中任一项所述的药剂移注针向所述药剂容器插入成所述通液口和所述第一通气口进入到药剂容器内且所述第二通气口保留在外部的状态, 移动所述注射器的柱塞,进行所述药剂容器内或所述注射器内的药剂的吸引或喷出,将所述通液口保留在所述药剂容器内并将所述第一通气口配置在所述药剂容器外,在拉拔所述柱塞而将所述药剂容器内的气体的压力调整成负压之后,从所述药剂容器拔出所述第二针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药剂移注方法,其中, 在拉拔所述柱塞而将所述药剂容器内的气体的压力调整成负压时,以所述筒部位于所述药剂容器的橡胶栓内的状态 进行。
【文档编号】A61M5/158GK103458853SQ201280016373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1日
【发明者】樋口朗, 奥田晃庸, 太田章博, 竹中结辉, 中村彻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