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4735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超声波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超声波处理装置包括:振动传递部,其包括振幅放大部和超声波探头,该振幅放大部设置在比超声波振子靠顶端方向侧的位置,并用于对上述超声波振动的振幅进行放大,该超声波探头沿着长度轴线朝向上述振动放大部的上述顶端方向侧延伸设置,该振动传递部用于将上述超声波振动传递至上述超声波探头的顶端;以及孔限定部,其从上述振动传递部的顶端部沿着上述长度轴线向基端方向延伸设置,并在上述振动传递部的内部限定孔状部。上述超声波处理装置具有管构件,该管构件从上述振动传递部的外部插入上述振动传递部的上述内部,在比上述振幅放大部靠上述顶端方向侧的上述超声波振动的节点位置,管顶端连接于上述振动传递部的上述孔限定部。
【专利说明】超声波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ー种用于进行包括超声波抽吸在内的超声波处理的超声波处理装置。【背景技术】
[0002]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ー种用于进行超声波抽吸这样的处理的超声波处理装置。该超声波处理装置具有用于产生超声波振动的超声波振子。在超声波振子的顶端方向侧设有作为对超声波振动的振幅进行放大的振幅放大部的变幅杆。在变幅杆的顶端方向侧设有沿着长度轴线延伸设置的超声波探头。利用超声波振子产生的超声波振动被传递至超声波探头的顶端。即,超声波振子、变幅杆以及超声波探头成为传递超声波振动的振动传递部。
[0003]超声波抽吸使用进行超声波振动的超声波探头的顶端面来进行,并利用空泡这样的物理现象来进行。具体地说明,由于超声波探头通过超声波振动重复毎秒数万次的高速振动,因此在超声波探头的顶端面附近,压カ周期性变动。当顶端面附近的压カ因压カ变动而在微小时间内低于饱和蒸气压时,在体腔内的液体或者从超声波处理装置输送到生物体组织的处理位置附近的液体中产生微小的气泡(空泡)。而且,利用在顶端面附近的压カ增大(压缩)时起作用的力使所产生的气泡消失。将以上那样的物理现象称作空泡现象。借助于气泡消失时的冲击能量,使肝细胞等没有弹性的生物体组织破碎(sha11ered)、乳化(emulsified)。此时,血管等弹性较高的生物体组织由于吸收了冲击而难以破碎,生物体组织选择性地破碎。
[0004]另外,在专利文献I的超声波处理装置中,在振动传递部的内部从顶端到基端延伸设置有孔状部。在孔状部内,从基端方向侧插入有管构件。从振动传递部的外部向孔状部插入的管构件是不会因超声波振动而振动的非振动构件。管构件的顶端在比作为振幅放大部的变幅杆靠基端方向侧的超声波振动的节点位置即连接节点位置连接于振动传递部。孔状部的比连接节点位置靠顶端方向侧的部位与管构件的内部相连通。因空泡而破碎、乳化的生物体组织从超声波探头的·顶端的孔状部的开ロ通过孔状部的比连接节点位置靠顶端方向侧的部位、管构件的内部而被抽吸回收。通过持续发挥以上那样的作用,从而切除生物体组织。
_5] 现有技术文献_6] 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 1374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9]在上述专利文献I的超声波处理装置中,在比作为振幅放大部的变幅杆靠基端方向侧的连接节点位置处,作为非振动构件的管构件的顶端连接于振动传递部。因而,利用超声波抽吸处理抽吸回收的生物体组织和液体通过孔状部的比连接节点位置靠顶端方向侧的部位。即,在生物体组织和液体的抽吸路径中,由超声波探头的内周部和变幅杆的内周部限定的部分所占的比例増大。因此,在比连接节点位置靠顶端方向侧的部位中,在对孔状部的一部分进行限定的超声波探头的内周部和变幅杆的内周部容易附着生物体组织和液体。生物体组织和液体直接附着于通过超声波振动而振动的振动传递部,从而产生了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性降低等问题。
[0010]另外,在比作为振幅放大部的变幅杆靠顶端方向侧的部位,超声波振动的振幅增大,因此振动能量増大。因此,在生物体组织在比变幅杆靠顶端方向侧的部位附着于振动传递部的情况下,所附着的生物体组织的温度因振动能量而上升。若生物体组织的温度上升,则借助于蛋白质的凝固作用,生物体组织发生固化。由此,固化的生物体组织滞留于供抽吸回收的生物体组织和液体通过的孔状部。一般来说,超声波探头的外径较小,因此,在超声波探头的内部,孔状部的直径较小。因此,固化的生物体组织滞留于超声波探头的内部的孔状部,从而抽吸回收的生物体组织和液体难以通过固化的生物体组织的滞留位置。因而,在超声波抽吸处理中,生物体组织和液体的抽吸性降低。
[0011]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防止抽吸回收的生物体组织和液体附着于具有超声波探头的振动传递部的超声波处理装置。
[0012]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3]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某一技术方案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包括:振动传递部,其包括超声波振子、振幅放大部以及超声波探头,该超声波振子用于产生超声波振动,该振幅放大部设置在比上述超声波振子靠顶端方向侧的位置,并用于对上述超声波振动的振幅进行放大,该超声波探头沿着长度轴线朝向上述振动放大部的上述顶端方向侧延伸设置,上述振动传递部用于将上述超声波振动传递至上述超声波探头的顶端;孔限定部,其从上述振动传递部的顶端部沿着上述长度轴线向基端方向延伸设置,并在上述振动传递部的内部限定孔状部;以及管构件,其从上述振动传递部的外部插入上述振动传递部的上述内部,在比上述振幅放大部靠上述顶端方向侧的上述超声波振动的第I节点位置,该管构件的管顶端连接于上述振动传递部 的上述孔限定部。
[0014]发明的效果
[0015]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防止抽吸回收的生物体组织和液体附着于具有超声波探头的振动传递部的超声波处理装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概略图。
[0017]图2是概略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振子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
[0018]图3是概略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探头的立体图。
[0019]图4是按构件将第I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探头分解并概略表示的立体图。
[0020]图5是图4的V — V线剖视图。
[0021]图6是概略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探头的顶端部和护套的顶端部的剖视图。
[0022]图7是概略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护套与振子壳体之间的连结结构的剖视图。
[0023]图8是概略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探头的筒状构件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24]图9是按构件将第I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探头的筒状构件和管构件分解并概略表示的剖视图。[0025]图10是概略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管构件与超声波探头的探头主体之间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0026]图11是概略表示第I比较例的振动传递部的剖视图。
[0027]图12是概略表示第2比较例的超声波探头的立体图。 [0028]图13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第I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概略图。
[0029]图14是概略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超声波探头的探头主体的立体图。
[0030]图15是图14的15 - 15线剖视图。
[0031]图16是概略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振动传递部的剖视图。
[0032]图17是概略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振动传递部的剖视图。
[0033]图18是概略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超声波探头的筒状构件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34]图19是图18的19 — 19线剖视图。
[0035]图20是概略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的超声波探头的筒状构件的突起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0036]图21是概略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第7变形例的超声波探头的筒状构件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37]图22是概略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第8变形例的管构件的剖视图。
[0038]图23是概略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第9变形例的管构件的剖视图。
[0039]图24是概略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第10变形例的管构件的剖视图。
[0040]图25是概略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第11变形例的管构件的剖视图。
[0041]图26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探头的筒状构件的内部结构的首1J视图。
[0042]图27是按构件将第2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探头的筒状构件和管构件分解并概略表示的剖视图。
[0043]图28是概略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超声波探头的筒状构件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第I实施方式)
[0045]參照图1~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I的图。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I是利用通过超声波振动产生的空泡对生物体组织选择性地进行破碎及切除、并抽吸所切除的生物体组织的超声波抽吸装置。
[0046]如图1所示,超声波处理装置I包括振子単元2、超声波探头(探头单元)3以及护
套单元5。
[0047]振子単元2具有振子壳体11。在振子壳体11的基端连接有线缆6的一端。线缆6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源单元7。电源单元7具有超声波控制部8。在电源单元7连接有脚踏开关等输入单元10。
[0048]图2是表不振子单兀2的结构的图。如图2所不,在振子壳体11的内部设有超声波振子12,该超声波振子12具有用于将电流转换为超声波振动的压电元件。在超声波振子12上连接有电信号线13A、13B的一端。电信号线13A、13B通过线缆6的内部,另一端与电源单元7的超声波控制部8相连接。通过从超声波控制部8经由电信号线13A、13B向超声波振子12供给电流,从而在超声波振子12产生超声波振动。在超声波振子12的顶端方向侧连结有作为对超声波振动的振幅进行放大的振幅放大部的变幅杆15。变幅杆15安装于振子壳体11。超声波振子12和变幅杆15形成为柱状(实心)。另外,在变幅杆15的内周面的顶端部形成有内螺纹部16。
[0049]图3和图4是表示超声波探头3的结构的图。如图3和图4所示,超声波探头3在变幅杆15的顶端方向侧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超声波探头3通过使用了钻头等进行的切削加エ(。111:1:;[1^)、放电加エ(616(31:1';[(3-(118(31^找6 machining)、MIM 加工(金属注射模塑成形(metal injection molding))等而形成。超声波探头3包括探头主体21和筒状构件22。另外,超声波探头3具有沿着长度轴线C设置的外周部23。
[0050]在探头主体21的基端方向侧的部位设有外螺纹部25。通过使外螺纹部25与变幅杆15的内螺纹部16相螺合,从而将超声波探头3的探头主体21安装于变幅杆15的顶端方向侧。另外,在探头主体21的顶端方向侧的部位设有内螺纹部26。筒状构件22与探头主体21的顶端方向侧相连结。在筒状构件22的基端部设有外螺纹部27。通过使外螺纹部27与探头主体21的内螺纹部26相螺合,从而使筒状构件22与探头主体21相连结。
[0051]通过在变幅杆15安装探头主体21,并且使筒状构件22与探头主体21连结,使在超声波振子12中产生的超声波振动经由变幅杆15、探头主体21传递至筒状构件22的顶端(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此时,利用超声波振子12、变幅杆15以及超声波探头3形成了用于传递超声波振动的振动传递部20。振动传递部20通过超声波振动而振动。超声波振动是振动的传递方向与振动方向一致的纵向振动。另外,振动传递部20的基端和顶端成为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另外,优选的是在超声波探头3的外周部23设有台阶。由此,利用变幅杆15放大的超声波振动的振幅被进ー步放大。
[0052]图5是图4的V — V线剖视图。如图3~图5所示,探头主体21具有沿着长度轴线C对槽状部31进行限定的槽限定部32。槽状部31从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第I垂直方向(图5的箭头Xl的方向)向与第I垂直方向相反方向的第2垂直方向(图5的箭头X2的方向)凹陷。即,从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第I垂直方向朝向第2垂直方向延伸设置有作为空洞部的槽状部31。而且,作为空洞限定部的槽限定部32的第I垂直方向侧的端部与超声波探头3的外周部23相连续。
[0053]如图3所示,在将探头主体21安装于变幅杆15的状态下,在与长度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变幅杆15的顶端的位置与槽限定部32的基端的位置大致一致。因而,在将探头主体21安装于变幅杆15的状态下,槽状部31从变幅杆15的顶端(槽限定部32的基端)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另外,在将筒状构件22连结于探头主体21的状态下,在与长度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筒状构件22的基端的位置与槽限定部32的顶端的位置大致一致。因而,在将筒状构件22连结于探头主体21的状态下,槽状部31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至筒状构件22的基端(槽限定部32的顶端)。
[0054]另外,在筒状构件22的内部(振动传递部20的内部),孔状部33被孔限定部35沿着长度轴线C限定。孔限 定部35从筒状构件22的顶端(振动传递部20的顶端部)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在将筒状构件22连结于探头主体21的状态下,槽状部31的顶端与孔状部33相连通。
[0055]在探头主体21安装于变幅杆15、并且筒状构件22连结于探头主体21的状态下,变幅杆15的顶端(槽限定部32的基端)成为超声波振动的第I波腹位置Al。而且,筒状构件22的基端(槽限定部32的顶端)成为与第I波腹位置Al不同的超声波振动的第2波腹位置A2。因而,在探头主体21安装于变幅杆15、并且筒状构件22连结于探头主体21的状态下,槽状部31被槽限定部32沿着长度轴线C从第I波腹位置Al限定至第2波腹位置A2。
[0056]在此,在第I波腹位置Al,振动传递部20的与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和振动方向(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形状发生变化。即,振动传递部20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形状在第I波腹位置Al从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点対称的柱状向不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点对称的凹状变化。同样,在第2波腹位置A2,振动传递部20的与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和振动方向(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形状发生变化。即,振动传递部20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形状在第2波腹位置A2从不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点対称的凹状向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点対称的筒状变化。[0057]如图1所示,护套单元5包括护套41和与护套41的基端方向侧相连结的保持壳体42。在护套41内贯穿有超声波探头3。在保持壳体42内,从顶端方向侧插入有护套41,从基端方向侧插入有振子単元2。在保持壳体42的内部,护套41与振子壳体11相连结。
[0058]图6是表示护套41的顶端部和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部的图。如图6所示,在超声波探头3的外周部23与护套41之间形成有空洞部43。在空洞部43内,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有送液管45。送液管45由聚醚醚酮(PEEK)等树脂形成。在送液管45的内部形成有通路部47。送液管45的顶端在与长度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延伸设置至与护套41的顶端大致相同的位置。
[0059]图7是概略表示护套41与振子壳体11之间的连结结构的图。在护套41的基端部安装有筒状的中继构件48的顶端部。在中继构件48的基端部安装有振子壳体11的顶端部。
[0060]设置在超声波探头3与护套41之间设置的空洞部43延伸设置至振子壳体11的顶端面。送液管45在比振子壳体11的顶端面靠顶端方向侧向护套41的外部延伸。而且,如图1所示,送液管45向保持壳体42的外部延伸,与送液单元49相连接。送液单元49与输入单元10相连接。通过借助于输入単元10的输入等驱动送液単元49,从而生理盐水(psychological saline)等液体通过送液管45的通路部47。然后,从送液管45的顶端(护套41的顶端与超声波探头3之间的间隙)向生物体组织等进行送液。
[0061]通过送液,进行对出血部位的确认、对体腔内的清洗等。另外,在超声波抽吸处理中,超声波振动传递到筒状构件22 (振动传递部20)的顶端的波腹位置。此时,利用通过送液管45的通路部47输送的液体产生空泡。借助于空泡,肝细胞等弹性较低的生物体组织被选择性地破碎及乳化。此时,血管等弹性较高的生物体组织不会因空泡而破碎。
[0062]图8是表示超声波探头3的筒状构件22的内部结构的图。如图8所示,在筒状构件22的内部,从顶端到基端延伸设置有用于限定孔状部33的孔限定部35。在孔状部33内,从基端方向侧插入有管构件51。管构件由PEEK等树脂形成。另外,管构件51是不因超声波振动而振动的非振动构件。[0063]图9是按构件将筒状构件22和管构件51分解并表示的图。如图8和图9所示,管构件51具有外周部52。另外,管构件51包括在绕长度轴线C方向上由管顶端Zl的整周形成的第I管尺寸部55和设置在比第I管尺寸部55靠基端方向侧的位置的第2管尺寸部56。在第I管尺寸部55中,长度轴线C与管构件51的外周部52之间的尺寸成为第I管尺寸Rl。另外,在第2管尺寸部56中,长度轴线C与管构件51的外周部52之间的尺寸成为第2管尺寸R2。第2管尺寸R2比第I管尺寸Rl小。
[0064]在第I管尺寸部55与第2管尺寸部56之间设有锥形部57。借助于锥形部57,长度轴线C与管构件51的外周部52之间的尺寸从第I管尺寸Rl变化为第2管尺寸R2。SP,锥形部57成为使长度轴线C与管构件51的外周部52之间的尺寸从第I管尺寸Rl向第2管尺寸R2变化的管尺寸变化部。在锥形部57中,对应于长度轴线C与管构件51的外周部52之间的尺寸变化,长度轴线C与管构件51的内周部之间的尺寸也发生变化。
[0065]另外,第I管尺寸部55和锥形部57通过使烙铁(soldering iron)等金属抵接于管构件51而成形。在成形时,抵接于管构件51的金属的温度设定为300°C左右。由此,树脂制的管构件软化,井能够变形。
[0066]如图8和图9所示,超声波振动的第I节点位置BI位于筒状构件22。第I节点位置BI在长度轴线C上位于筒状构件22的基端的第2波腹位置A2与筒状构件22的顶端的波腹位置之间。
[0067]孔限定部35包括:第I孔尺寸限定部61,其包含第I节点位置BI ;以及第2孔尺寸限定部62,其设置在比第I孔尺寸限定部61靠基端方向侧的位置。在与长度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第I孔尺寸限定部61的顶端与第I节点位置BI大致一致。利用第I孔尺寸限定部61限定第I孔尺寸部65,利用第2孔尺寸限定部62限定第2孔尺寸部66。在第I孔尺寸限定部61中,长度轴线C与孔限定部35之间成为第I孔尺寸D1。在第2孔尺寸限定部62中,长度轴线C与孔限定部35之间成为第2孔尺寸D2。第I孔尺寸Dl与第2孔尺寸D2为大致相同的大小。·
[0068]另外,孔限定部35具有从第I节点位置BI朝向顶端方向延伸设置的第3孔尺寸限定部63。第3孔尺寸限定部63在绕长度轴线C方向上设置于整周,并延伸设置至筒状构件22的顶端。在第3孔尺寸限定部63中,长度轴线C与孔限定部35之间成为第3孔尺寸D3。第3孔尺寸D3比第I孔尺寸Dl和第2孔尺寸D2小,并且比第I管尺寸Rl小。另外,在第I节点位置BI设有使第I孔尺寸限定部61与第3孔尺寸限定部63相连续的中继面67。中继面67与长度轴线C大致垂直地设置。
[0069]如图8所示,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在第I节点位置BI与孔限定部35相连接。即,在比作为振幅放大部的变幅杆15靠顶端方向侧,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与孔限定部35相连接。在此,第3孔尺寸D3比第I管尺寸部55 (管顶端Zl)中的第I管尺寸Rl小。因而,管顶端Zl向第I节点位置BI的顶端方向侧的移动受到限制,管顶端Zl抵接于中继面67。由此,在与长度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配置在与第I节点位置BI大致相同的位置。
[0070]第I孔尺寸部65与第I管尺寸部55之间的配合类别(class of fit)为过渡配合(transition fit)或过盈配合(close fit)。在此,在第I孔尺寸部65与第I管尺寸部55之间的配合类别为过盈配合的状态下,第I孔尺寸限定部61的第I孔尺寸Dl的最大容许值比第I管尺寸部55的第I管尺寸Rl的最小容许值小。另外,在第I孔尺寸部65与第I管尺寸部55之间的配合类别为过渡配合的状态下,第I孔尺寸Dl的最小容许值比第I管尺寸Rl的最大容许值小,并且第I管尺寸Rl的最小容许值比第I孔尺寸Dl的最大容许值小。因而,通过将第I孔尺寸部65与第I管尺寸部55之间的配合类别设为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从而第I管尺寸部55不会相对于第I孔尺寸限定部61移动。因此,管顶端Zl (第I管尺寸部55)在第I节点位置BI牢固地固定于孔限定部35。如以上那样,除筒状构件22和管构件51以外无需使用其他构件,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就与筒状构件22的孔限定部35相连接。
[0071 ] 另外,第2孔尺寸部66与第2管尺寸部56之间的配合类别为间隙配合(clearancefit)。在此,在第2孔尺寸部66与第2管尺寸部56之间的配合类别为间隙配合的状态下,第2管尺寸部56的第2管尺寸R2的最大容许值比第2孔尺寸限定部62的第2孔尺寸D2的最小容许值小。因而,通过将第2孔尺寸部66与第2管尺寸部56之间的配合类别设为间隙配合,从而在第2孔尺寸限定部62与第2管尺寸部56之间确保有足够大小的间隙。因此,即使在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固定于孔限定部35的状态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第2管尺寸部56与第2孔尺寸限定部62接触。由此,管构件51的外周部52与孔限定部35之间的接触范围減少。
[0072]另外,优选的是,第I孔尺寸部65与第I管尺寸部55之间的配合类别为过渡配合。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用润滑剂(lubricant)、工具等,从而以不会使筒状构件22和管构件51破损为前提从筒状构件22卸下管构件51。另ー方面,在第I孔尺寸部65与第I管尺寸部55之间的配合类别为过盈配合的情况下,通过从筒状构件22卸下管构件51,有可能会导致筒状构件22或管构件51破损。
[0073]图10是表示管构件51与探头主体21之间的组装状态的图。如图10所示,管构件51从第I节点位置BI通过孔状部33和槽状部31而向基端方向延伸设置。而且,管构件51从槽状部31向超声波探头3与护套41之间的空洞部43延伸。即,管构件51从槽状部31向探头主体21 (振动传递部20)的外部延伸。管构件51从与第I节点位置BI不同的超声波振动的第2节点位置B2向振动传递部20的外部延伸。第2节点位置B2位于第I波腹位置Al与第2波腹位置A2之间。如以上那样,管构件51在第2节点位置B2从与长度轴线C平行的方向向第I垂直方向(图5的箭头Xl的方向)弯曲,并向振动传递部20的外部延伸。
[0074]如图7所示,延伸到空洞部43的管构件51在比振子壳体11的顶端面靠顶端方向侧向护套41的外部延伸。而且,如图1所示,管构件51向保持壳体42的外部延伸,并与抽吸単元69相连接。抽吸单元69与输入单元10相连接。
[0075]在对利用空泡切除的生物体组织和液体进行抽吸时,通过借助于输入単元10的输入等驱动抽吸単元69。通过驱动抽吸单元69,从而从孔状部33的顶端抽吸所切除的生物体组织和液体。然后,生物体组织和液体通过管构件51的内部被抽吸回收到抽吸単元69。此时,管构件51延伸设置至设于振动传递部20的顶端部的筒状构件22的第I节点位置BI。因此,生物体组 织和液体的抽吸路径的大部分被管构件51限定。因而,抽吸回收的生物体组织和液体难以附着于超声波探头3 (振动传递部20)。
[0076]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I的作用。在使用超声波处理装置I进行对生物体组织的超声波抽吸时,从超声波控制部8经由电信号线13A、13B向超声波振子12供给电流,从而在超声波振子12中产生超声波振动。然后,超声波振动从振动传递部20(超声波探头3)的基端向顶端传递。
[0077]在此,在位于槽限定部32的基端(变幅杆15的顶端)的第I波腹位置Al,振动传递部20的与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和振动方向(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形状发生变化。SP,振动传递部20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形状在第I波腹位置Al从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点対称的柱状向不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点対称的凹状变化。在振动传递部20的与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和振动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较大地发生变化的位置,超声波振动容易受到朝向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方向的应カ的影响。由于受到应カ的影响,超声波振动的振动模式发生变化,超声波振动不会适当地传递至超声波探头3 (振动传递部20)的顶端。 [0078]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振动传递部20的与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和振动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在第I波腹位置Al较大地发生变化的状态。在包括第I波腹位置Al在内的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由振动引起的位移达到最大,但是朝向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方向的应カ为零。因而,在振动传递部20的与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和振动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较大地发生变化的第I波腹位置Al,应カ不会作用于超声波振动。因而,振动模式不会发生变化。
[0079]同样,在超声波探头3中,在位于槽限定部32的顶端(筒状构件22的基端)的第2波腹位置A2,设定为振动传递部20的与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和振动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较大地发生变化的状态。如上所述,在第2波腹位置A2,由振动引起的位移达到最大,但是朝向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方向的应カ为零。因而,在振动传递部20的与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和振动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较大地发生变化的第2波腹位置A2,应カ不会作用于超声波振动。因而,振动模式不会发生变化。
[0080]如以上那样,设定为如下状态:即使在设置了振动传递部20的与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和振动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较大地发生变化的位置的情况下,超声波振动也不会受到朝向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方向的应カ的影响。因而,超声波振动适当地传递至超声波探头3 (振动传递部20)的顶端。
[0081]然后,在经由送液管45的通路部47进行送液的状态下向超声波探头3(振动传递部20)的顶端传递超声波振动,从而产生空泡。借助于空泡,肝细胞等弹性较低的生物体组织被选择性地破碎、切除。在此,通过将筒状构件22连结于探头主体21的顶端方向侧,从而超声波探头3 (振动传递部20)的顶端面形成为筒状。例如,在未设有筒状构件的情况下,探头主体21的顶端成为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面,因此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面形成为凹状。通过将顶端面形成为筒状,从而与顶端面形成为凹状的情况相比,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面的表面积变大。由于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面的表面积变大,因此有效地产生空泡,高效且安全地进行生物体组织的破碎及切除。另外,由于超声波探头3 (振动传递部20)的顶端位于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因此超声波振动向筒状构件22的顶端传递,从而进ー步有效地产生空泡。
[0082]然后,通过驱动抽吸单元69,从而从筒状构件22的孔状部33的顶端抽吸所切除的生物体组织和液体。然后,生物体组织和液体通过管构件51的内部被抽吸回收到抽吸単元69。此时,管构件51延伸设置至设于振动传递部20的顶端部的筒状构件22的第I节点位置BI。因此,生物体组织和液体的抽吸路径的大部分被管构件51限定。因而,抽吸回收的生物体组织和液体难以附着于超声波探头3 (振动传递部20)。
[0083]在此,作为第I比较例考虑有图11所示的振动传递部20A。在振动传递部20A中,超声波探头3A从基端到顶端形成为筒状。另外,孔状部33A被孔限定部35A从超声波探头3A的顶端(振动传递部20A的顶端)沿着长度轴线C通过变幅杆15A的内部限定至超声波振子12A的基端(振动传递部20A的基端)。而且,在比作为振幅放大部的变幅杆15A靠基端方向侧的节点位置B3,管构件51A的管顶端Z2与孔限定部35A相连接。因此,利用超声波抽吸处理抽吸回收的生物体组织和液体通过孔状部33A的比节点位置B3靠顶端方向侧的部位。即,在生物体组织和液体的抽吸路径上,由孔限定部35A限定的部分所占的比例增大。因此,抽吸回收的生物体组织和液体易于附着于振动传递部20A (超声波探头3A和变幅杆15A)。由于生物体组织和液体直接附着于因超声波振动而振动的振动传递部20A,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性降低。
[0084]另外,在比作为振幅放大部的变幅杆15A靠顶端方向侧的部位,超声波振动的振幅变大,因此振动能量増大。因此,在生物体组织于比变幅杆15靠顶端方向侧的部位附着于振动传递部20A的情况下,由于振动能量,附着的生物体组织的温度上升。若生物体组织的温度上升,则借助于蛋白质的凝固作用,生物体组织固化。由此,固化的生物体组织滞留于供抽吸回收的生物体组织和液体通过的孔状部33A。由于固化的生物体组织滞留于超声波探头3A的内部的孔状部33A,抽吸回收的生物体组织和液体难以通过固化的生物体组织的滞留位置。因而,在超声波抽吸处理中,生物体组织和液体的抽吸性降低。
[0085]与此相対,在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I中,生物体组织和液体的抽吸路径的大部分被管构件51限定。因而,抽吸回收的生物体组织和液体难以附着于超声波探头3(振动传递部20)。因此,有效地防止由生物体组织和液体附着于振动传递部20所引起的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性降低。另外,也有效地防止由生物体组织和液体附着于振动传递部20所引起的对生物体组织和液体的抽吸性降低。
·[0086]另外,在形成超声波探头3时,形成探头主体21和筒状构件22。在超声波探头3中,形成有槽状部31的探头主体21占据了超声波探头3的沿着长度轴线C的尺寸的大部分。探头主体21从基端到顶端形成为凹状。而且,通过将筒状构件22连结于探头主体21的顶端方向侧,从而形成超声波探头3。
[0087]在此,作为第2比较例,如图12所示,考虑有超声波探头3B。超声波探头3B从顶端到基端沿着长度轴线C形成为筒状。超声波探头3B通过对柱状构件(未图示)进行开孔加工而形成。在此,成为超声波探头3B的材料的柱状构件的沿着长度轴线C的尺寸较长,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方向的尺寸较小。对这种细长的柱状构件的开孔加工需要使用专用的钻头进行较长时间,成本也增加。
[0088]另ー方面,形成凹状的探头主体21的加工,与对柱状构件的开孔加工相比,能够在短时间内且低成本地进行。另外,需要进行开孔加工的筒状构件22的沿着长度轴线C的尺寸较小。因此,与形成超声波探头3B的情况相比,开孔加工所需的时间较短。因而,可高效、低成本地制造超声波探头3。
[0089]另外,在将管构件51安装于超声波探头3时,从超声波探头3 (振动传递部20)的外部向槽状部31内插入管构件51。然后,从槽状部31向孔状部33内插入管构件51,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在第I节点位置BI与筒状构件22的孔限定部35相连接。
[0090]在此,管构件51从第I波腹位置Al与第2波腹位置A2之间的第2节点位置B2向槽状部31内插入。因此,在将管构件51安装于超声波探头3的状态下,管构件51在第2节点位置B2从与长度轴线C平行的方向向第I垂直方向(图5的箭头Xl的方向)弯曲,向振动传递部20的外部延伸。在包含第2节点位置B2在内的超声波振动的节点位置,朝向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方向的应カ达到最大,但是由超声波振动引起的位移为零。因此,在使管构件51在第2节点位置B2弯曲的情况下,管构件51在弯曲部分也难以受到超声波振动的影响。因而,有效地防止了管构件51的破损。
[0091]另外,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在第I节点位置BI与筒状构件22的孔限定部35相连接。如上所述,在超声波振动的节点位置,朝向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方向的应カ达到最大,但是由振动引起的位移为零。因此,即使在振动传递部20 (超声波探头3)进行超声波振动时,管构件51也牢固地固定于孔限定部35。
[0092]在此,考虑有在第2比较例的超声波探头3B (图12參照)中安装管构件51的情况。在筒状的超声波探头3B的内部,难以使管构件51移动。因此,难以使管构件51在超声波探头3B的内部从基端方向侧移动直到处于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位于超声波探头3B的顶端部的状态。因此,将管构件51安装于超声波探头3B的操作性降低。
[0093]另ー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管构件51插入凹状的探头主体21的槽状部31,管构件51在槽状部31内移动。在槽状部31内,与在筒状的超声波探头3B的内部相比,管构件51易于移动。另外,管构件51难以移动的筒状构件22的孔状部33的从基端到第I节点位置BI之间的沿着长度轴线C的尺寸较小。因此,与将管构件51安装于超声波探头3B的情况相比,易于将管构件51安装于超声波探头3。
[0094]另外,在超声波探头3的第I孔尺寸部65中,第I孔尺寸部65与第I管尺寸部55之间的配合类别为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因而,第I管尺寸部55不会相对于第I孔尺寸限定部61移动。因此,管顶端Zl (第I管尺寸部55)在第I节点位置BI牢固地固定于孔限定部35。如以上那样,除筒状构件22和管构件51以外无需使用其他构件,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就连接于筒状构件22的孔限定部35。由于在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向筒状构件22 (超声波探头3)的连接中未使用其他构件,因此超声波探头3的结构简单化,超声波探头3的制造成本也降低。
[0095]另外,第2孔尺寸部66与第2管尺寸部56之间的配合类别为间隙配合。因而,在第2孔尺寸限定部62与第2管尺寸部56之间确保了足够大小的间隙。因此,即使在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固定于孔限定部35的状态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第2管尺寸部56与第2孔尺寸限定部62接触。由此,管构件51的外周部52与孔限定部35之间的接触范围减少。因而,在振动传递部20进行超声波振动时,振动传递部20 (筒状部22)的孔限定部35与作为非振动构件的管构件51之间的摩擦变小。由此,有效地防止了振动传递部20的孔限定部35与管构件51之间的发热。
[0096]另外,孔限定部35中的第3孔尺寸D3比管构件51的第I管尺寸部55 (管顶端Zl)中的第I管尺寸Rl小。因而,管顶端Zl的向第I节点位置BI的顶端方向侧的移动受到限制,管顶端Zl抵接于中继面67。由此,在与长度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适当地配置在与 第I节点位置BI大致相同的位置。[0097]因此,在上述结构的超声波处理装置I中,起到以下效果。即,在超声波处理装置I中,管构件51延伸设置至设于振动传递部20的顶端部的筒状构件22的第I节点位置BI。因此,生物体组织和液体的抽吸路径的大部分被管构件51限定。因而,抽吸回收的生物体组织和液体难以附着于超声波探头3 (振动传递部20)。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由生物体组织和液体附着于振动传递部20所引起的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性降低。而且,也能够有效地防止由生物体组织和液体附着于振动传递部20所引起的对生物体组织和液体的抽吸性降低。
[0098]另外,在超声波探头3中,第I孔尺寸部65与第I管尺寸部55之间的配合类别为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因而,第I管尺寸部55不会相对于第I孔尺寸限定部61移动。因此,管顶端Zl (第I管尺寸部55)能够在第I节点位置BI牢固地固定于孔限定部35。另外,由于如上所述管顶端Zl被固定,因此除筒状构件22和管构件51以外无需使用其他构件,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就连接于筒状构件22的孔限定部35。由于在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向筒状构件22 (超声波探头3)的连接中未使用其他构件,因此能够实现超声波探头3的结构的简单化及超声波探头3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0099]另外,第2孔尺寸部66与第2管尺寸部56之间的配合类别为间隙配合。因而,在第2孔尺寸限定部62与第2管尺寸部56之间确保了足够大小的间隙。因此,即使在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固定于孔限定部35的状态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第2管尺寸部56与第2孔尺寸限定部62接触。由此,管构件51的外周部52与孔限定部35之间的接触范围减少。因而,在振动传递部20进行超声波振动时,振动传递部20 (筒状部22)的孔限定部35与作为非振动构件的管构件51之间的摩擦变小。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振动传递部20的孔限定部35与管构件51之间的发热。
[0100](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0101]另外,在第I实施方式中,超声波处理装置I利用通过超声波振动产生的空泡选择性地将生物体组织破碎及切除,仅进行抽吸所切除的生物体组织的超声波抽吸,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第I变形例,如图13所示,把持在超声波探头3与钳构件72之间的血管等生物体组织的凝固切开利用超声波处理装置71来进行较好。在超声波处理装置71中,固定手柄73与保持壳体42 —体设置。另外,设有能够相对于固定手柄73开闭的可动手柄75。而且,在护套41的顶端部安装有钳构件72。通过使可动手柄75相对于固定手柄73开闭,从而设于护套41的可动构件(未图示)沿着长度轴线C移动。由此,钳构件72相对于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部进行开闭动作。
[0102]另外,在保持壳体42连结有旋转操作旋钮77。旋转操作旋钮77能够相对于保持壳体42绕长度轴线C旋转。在旋转操作旋钮77的内周方向侧安装有护套41。通过使旋转操作旋钮77旋转,从而超声波探头3和护套41与旋转操作旋钮77 —体地沿绕长度轴线C方向旋转。
[0103]另外,延伸到护套41的外部的送液管45和管构件51通过固定手柄73的内部。而且,送液管45和管构件51从固定手柄73的与保持壳体42相反侧的端部向固定手柄73的外部延伸。
[0104]另外,在超声波处理装置71中,电源单元7具有高频电流控制部79。在超声波振子12,与电信号线13A、13B相独立地连接有从电源单元7的高频电流控制部79通过线缆6的内部延伸设置的电信号线(未图示)。由此,从高频电流控制部79通过超声波振子12、变幅杆15直到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部地形成了高频电流的探头侧电流路径。另外,在振子壳体11连接有从电源単元7的高频电流控制部79通过线缆6的内部而延伸设置的电信号线(未图示)。振子壳体11和中继构件48具有将来自高频电流控制部79的电信号线与护套41之间电连接的导电部(未图示)。由此,从高频电流控制部79通过振子壳体11的导电部、护套41直到钳构件72地形成了高频电流的钳构件侧电流路径。另外,超声波振子12与振子壳体11之间、变幅杆15与振子壳体11之间绝缘。同样,护套4与超声波探头3之间绝缘。
[0105] 在钳构件72与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部之间,对未因空泡而破碎的血管等弹性较高的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理。通过使超声波探头3进行超声波振动,从而在超声波探头3与生物体组织之间产生摩擦热量。利用产生的摩擦热量切开生物体组织。另外,在钳构件72与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部之间使高频电流流过生物体组织,从而使生物体组织改性(reformed)。由此,生物体组织凝固。
[0106]如以上那样,超声波处理装置(1、71)利用通过超声波振动产生的空泡选择性地将生物体组织破碎及切除,除抽吸所切除的生物体组织的超声波抽吸以外,也可以具有处理功能。
[0107]另外,在第I实施方式中,在探头主体21 (超声波探头3)形成有从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第I垂直方向(图5的箭头Xl的方向)向第2垂直方向(图5的箭头X2的方向)凹陷的槽状部31,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第2变形例,如图14和图15所示,也可以是,从第I垂直方向(图15的箭头Xl的方向)向第2垂直方向(图15的箭头X2的方向)贯穿探头主体21的通孔81被通孔限定部82限定于探头主体21 (振动传递部20)。
[0108]在变幅杆15和筒状构件22连结于探头主体21的状态下,通孔81被通孔限定部82沿着长度轴线C从超声波振动的第I波腹位置Al限定至与第I波腹位置Al不同的超声波振动的第2波腹位置A2。在通孔限定部82中,第I垂直方向侧的端部和第2垂直方向侧的端部与超声波探头3的外周部23相连续。通过设为以上那样的结构,振动传递部20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形状在第I波腹位置Al从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点対称的柱状向不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点対称的形状变化。同样,振动传递部20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形状在第2波腹位置A2从不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点対称的形状向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点対称的筒状变化。
[0109]在将筒状构件22连结于探头主体21的状态下,通孔81的顶端与孔状部33相连通。管顶端Zl在第I节点位置BI连接于筒状构件22的孔限定部35的管构件51通过孔状部33而沿着长度轴线C向通孔81延伸设置。而且,管构件51从通孔81向探头主体21(振动传递部20)的外部延伸。在此,管构件51从第I波腹位置Al与第2波腹位置A2之间的第2节点位置B2延伸到探头主体21的外部。
[0110]如以上那样,根据第I实施方式和第I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探头主体21(振动传递部20)只要具有用于将从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第I垂直方向朝向第2垂直方向延伸设置的空洞部(31、81)限定于探头主体的空洞限定部(32、82)即可。而且,空洞部(31、81)只要在变幅杆15和筒状构件22连结于探头主体21的状态下被空洞限定部(32、82)沿着长度轴线C从上述超声波振动的第I波腹位置Al限定至与第I波腹位置Al不同的超声波振动的第2波腹位置A2即可。另外,在空洞限定部(32、82)中,只要至少第I垂直方向(图5、图15的箭头Xl的方向)侧的端部与超声波探头的外周部23相连续即可。
[0111]另外,空洞部(31、81)的顶端只要与筒状构件22 (振动传递部20)的孔状部33相连通即可。而且,管顶端Zl在第I节点位置BI连接于筒状构件22的孔限定部35的管构件51只要通过孔状部33和空洞部(31、81)从空洞部(31、81)向探头主体21 (振动传递部20)的外部延伸即可。通过设为以上那样的结构,从而如在第I实施方式中所述那样,可高效且低成本地制造超声波探头3。另外,易于将管构件51安装于超声波探头3。
[0112]另外,基于防止所抽吸回收的生物体组织和液体附着于振动传递部20的观点考虑,不必在超声波探头3形成槽状部31和通孔81等空洞部。例如作为第3变形例,如图16所示,振动传递部20也可以没有空洞部(31、81)。在本变形例中,孔状部33沿着长度轴线C被孔限定部35从振动传递部20的顶端限定至基端。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在位于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部的第I节点位置BI与孔限定部35相连接。即,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在比作为振幅放大部的变幅杆15靠顶端方向侧的第I节点位置BI与孔限定部35相连接。管构件51通过孔状部33而从超声波振子12的基端(振动传递部20的基端)向振动传递部20的外部延伸。而且,向振子壳体11的外部延伸,并与抽吸単元69相连接。
[0113]即使在本变形例中,也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生物体组织和液体的抽吸路径的大部分被管构件51限定。因而,抽吸回收的生物体组织和液体难以附着于超声波探头3 (振动传递部20)。但是,在孔状部33内,与在槽状部31、通孔81等空洞部相比,难以使管构件51移动。因此,难以使管构件51在振动传递部20的内部从基端方向侧移动直到处于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位于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部的状态。因此,与第I实施方式相比,将管构件51安装于超声波探头3 (超声波振动部20)的操作性降低。
[0114]另外,作为振动传递部20没有空洞部(31、81)的结构,也可以考虑图17所示的第4变形例。在本变形例中,孔状部33被孔限定部35限定于超声波探头3。孔状部33的基端位于比作为振幅放大部的变幅杆15靠顶端方向侧的位置。在比孔状部33的基端靠基端方向侧的位置,振动传递部20形成为柱状。因而,超声波振子12和变幅杆15形成为柱状。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在位于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部的第I节点位置BI与孔限定部35相连接。即,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在比作为振幅放大部的变幅杆15靠顶端方向侧的第I节点位置BI与孔限定部35相连接。
[0115]另外,在超声波探头3的第2节点位置B2设有从超声波探头3的外周部23贯穿至孔状部33的通孔85。第2节点位置B2位于比孔状部33的基端靠顶端方向侧的位置。管构件51通过孔状部33在第2节点位置B2从与长度轴线C平行的方向向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方向弯曲。然后,从第2节点位置B2通过通孔85延伸到振动传递部20的外部。在第2节点位置B2,朝向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方向的应カ达到最大,但是由超声波振动引起的位移为零。因此,即使在使管构件51在第2节点位置B2弯曲的情况下,管构件51在弯曲部分也难以受到超声波振动的影响。因而,能够有效地防止管构件51的破损。
[0116]即使在本变形例,也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生物体组织和液体的抽吸路径的大部被管构件51限定。因而,抽吸回收的生物体组织和液体难以附着于超声波探头3 (振动传递部20)。另外,通过设置通孔85,从而在将管构件51安装于超声波探头3时,在与长度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管构件51在孔状部33内移动的尺寸变小。因此,易于将管构件51安装于超声波探头3 (超声波振动部20)。
[0117]但是,在本变形例中,通过设置通孔85,从而振动传递部20的与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和振动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在第2节点位置B2较大地发生变化。因此,在第2节点位置B2,超声波振动容易受到朝向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方向的应カ的影响。在第2节点位置B2,朝向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方向的应カ达到最大。因而,由于在第2节点位置B2受到应カ的影响,与第I实施方相比,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性降低。 [0118]另外,在第I实施方式中,第3孔尺寸限定部63延伸设置至筒状构件22 (振动传递部20)的顶端,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第5变形例,如图18和图19所示,也可以是比第I孔尺寸限定部61向内周方向突出的突起部87具有第3孔尺寸限定部63的结构。在本变形例中,突起部87的突出端成为第3孔尺寸限定部63。在第3孔尺寸限定部63中,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长度轴线C与孔限定部35之间的第3孔尺寸D3比第I孔尺寸Dl和第2孔尺寸D2小,而且,比第I管尺寸Rl小。
[0119]另外,突起部87具有用于使第I孔尺寸限定部61与第3孔尺寸限定部63在第I节点位置BI相连续的中继面67。利用中继面67,限制了管顶端Zl向第I节点位置BI的顶端方向侧的移动,管顶端Zl抵接于中继面67。由此,在与长度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配置在与第I节点位置BI大致相同的位置。
[0120]另外,在第5变形例中,在绕长度轴线C方向上,在整周上设有突起部87,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第6变形例,如图20所示,也可以设置为两个突起部87在绕长度轴线C方向上相互离开的状态。由此,从第I节点位置BI朝向顶端方向去的第3孔尺寸限定部63设置于绕长度轴线C方向的至少一部分。
[0121]另外,作为第7变形例,如图21所示,也可以不设置第3孔尺寸限定部63和中继面67。即使在本变形例中,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也在第I节点位置BI与孔限定部35相连接。而且,在第I孔尺寸限定部61中,第I孔尺寸部65与第I管尺寸部55之间的配合类别为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另外,第2孔尺寸部66与第2管尺寸部56之间的配合类别为间隙配合。但是,在本变形例中未设有中继面67。因此,当在与长度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将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配置在与第I节点位置BI大致相同的位置吋,与第I实施方式相比,管顶端Xl的定位精度降低。
[0122]另外,在第I实施方式中,在绕长度轴线C方向上,管顶端Zl的整周成为第I管尺寸部55,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第8变形例,如图22所示,第I管尺寸部55也可以从管顶端Zl向基端方向延伸设置。在比第I管尺寸部55靠基端方向侧的位置,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地设有第2管尺寸部56。而且,第2管尺寸R2比第I管尺寸Rl小。另外,在第I管尺寸部55与第2管尺寸部56之间设有作为管尺寸变化部的锥形部57。
[0123]另外,在第I实施方式中,同长度轴线C与管构件51的外周部52之间的尺寸的变化相对应,在锥形部57中,长度轴线C与管构件51的内周部之间的尺寸也发生变化,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第9变形例,如图23所示,在锥形部57中,长度轴线C与管构件51的内周部之间的尺寸也可以恒定。即使在图24所示的第10变形例中,也与第9变形例相同,在锥形部57中,长度轴线C与管构件51的内周部之间的尺寸恒定。
[0124]另外,作为第11变形例,如图25所示,也可以不设置锥形部57。取而代之,在第I管尺寸部55与第2管尺寸部56之间设有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垂直面部89。在本变形例中,垂直面部89成为使长度轴线C与管构件51的外周部52之间的尺寸从第I管尺寸Rl向第2管尺寸R2变化的管尺寸变化部。
[0125]以上,根据第I实施方式的第8变形例~第11变形例,包含管顶端Zl在内的第I管尺寸部55具有第I管尺寸R1,只要第2管尺寸部56具有比第I管尺寸Rl小的第2管尺寸R2即可。而且,在第I管尺寸部55与第2管尺寸部56之间,只要设置使长度轴线C与管构件51的外周部52之间的尺寸从第I管尺寸Rl向第2管尺寸R2变化的管尺寸变化部(57、89)即可。另外,在第I孔尺寸限定部61中,只要第I孔尺寸部65与第I管尺寸部55之间的配合类别为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即可。而且,在第2孔尺寸限定部62中,只要第2孔尺寸部66与第2管尺寸部56之间的配合类别为间隙配合即可。
[0126]通过设为以上那样的结构,从而如在第I实施方式中所述那样,除筒状构件22和管构件51以外无需使用其他构件,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就连接于筒状构件22的孔限定部35。另外,即使在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固定于孔限定部35的状态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第2管尺寸部56与第2孔尺寸限定部62接触。由此,管构件51的外周部52与孔限定部35之间的接触范围減少。
[0127](第2实施方式)
[0128]接着,參照图26和图27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是将第I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如下变形得到的实施方式。另外,对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129]图26是表示超声波探头3的筒状构件22的内部结构的图。如图26所示,在筒状构件22的内部,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从顶端到基端延伸设有对孔状部33进行限定的孔限定部35。在孔状部33内,从基端方向侧插入有管构件51。
[0130]图27是按构件将筒状构件22和管构件51分解并表示的图。如图26和图27所示,管构件51包括:第I管尺寸部91`,其包含管顶端Zl ;以及第2管尺寸部92,其设置在比第I管尺寸部91靠基端方向侧的位置。在第I管尺寸部91中,长度轴线C与管构件51的外周部52之间的尺寸成为第I管尺寸R3。另外,在第2管尺寸部92中,长度轴线C与管构件51的外周部52之间的尺寸成为第2管尺寸R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管尺寸R3与第2管尺寸R4为大致相同的大小。即,在长度轴线C与外周部52之间的尺寸从第I管尺寸部91到第2管尺寸部92是相同的状态下设有管构件51。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管构件51未设有锥形部57等管尺寸变化部。
[0131]如图26和图27所示,超声波振动的第I节点位置BI位于筒状构件22。第I节点位置BI在长度轴线C上位于筒状构件22的基端的第2波腹位置A2与筒状构件22的顶端的波腹位置之间。
[0132]孔限定部35包括--第I孔尺寸限定部101,其包含第I节点位置BI ;以及第2孔尺寸限定部102,其设置在比第I孔尺寸限定部101靠基端方向侧的位置。在与长度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第I孔尺寸限定部101的顶端与第I节点位置BI大致一致。利用第I孔尺寸限定部101限定第I孔尺寸部105,利用第2孔尺寸限定部102限定第2孔尺寸部106。在第I孔尺寸限定部101中,长度轴线C与孔限定部35之间成为第I孔尺寸D4。在第2孔尺寸限定部102中,长度轴线C与孔限定部35之间成为第2孔尺寸D5。第2孔尺寸D5比第I孔尺寸D4大。[0133]在第I孔尺寸限定部101与第2孔尺寸限定部102之间,设有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垂直面107。借助于垂直面107,长度轴线C与孔限定部35之间的尺寸从第I孔尺寸D4向第2孔尺寸D5变化。即,垂直面107成为使长度轴线C与孔限定部35之间的尺寸从第I孔尺寸D4向第2孔尺寸D5变化的孔尺寸变化部。
[0134]另外,孔限定部35具有从第I节点位置BI朝向顶端方向延伸设置的第3孔尺寸限定部103。第3孔尺寸限定部103在绕长度轴线C方向上设置于整周,并延伸设置至筒状构件22的顶端。在第3孔尺寸限定部103中,长度轴线C与孔限定部35之间成为第3孔尺寸D6。第3孔尺寸D6比第I孔尺寸D4小,而且,比第I管尺寸R3和第2管尺寸R4小。另外,在第I节点位置BI设有用于使第I孔尺寸限定部101与第3孔尺寸限定部103相连续的中继面109。中继面109相对于长度轴线C大致垂直设置。
[0135]如图8所示,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在第I节点位置BI与孔限定部35相连接。即,在比作为振幅放大部的变幅杆15靠顶端方向侧的位置,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与孔限定部35相连接。在此,第3孔尺寸D6比第I管尺寸部91 (管顶端Zl)中的第I管尺寸R3小。因而,管顶端Zl向第I节点位置BI的顶端方向侧的移动受到限制,管顶端Zl抵接于中继面109。由此,在与长度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配置在与第I节点位置BI大致相同的位置。
[0136]第I孔尺寸部105与第I管尺寸部91之间的配合类别(class of fit)为过渡配合(transition fit)或过盈配合(close fit)。在此,在第I孔尺寸部105与第I管尺寸部91之间的配合类别为过盈配合的状态下,第I孔尺寸限定部101的第I孔尺寸D4的最大容许值比第I管尺寸部91的第I管尺寸R3的最小容许值小。另外,在第I孔尺寸部105与第I管尺寸部91之间的配合类别为过渡配合的状态下,第I孔尺寸D4的最小容许值比第I管尺寸R3的最大容许值小,并且第I管尺寸R3的最小容许值比第I孔尺寸D4的最大容许值小。因而,通过将第I孔尺寸部105与第I管尺寸部91之间的配合类别设为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从而第I管尺寸 部91不会相对于第I孔尺寸限定部101移动。因此,管顶端Zl (第I管尺寸部91)在第I节点位置BI牢固地固定于孔限定部35。如以上那样,除筒状构件22和管构件51以外无需使用其他构件,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就连接于筒状构件22的孔限定部35。
[0137]另外,第2孔尺寸部106与第2管尺寸部92之间的配合类别为间隙配合(clearance fit)。在此,在第2孔尺寸部106与第2管尺寸部92之间的配合类别为间隙配合的状态下,第2管尺寸部92的第2管尺寸R4的最大容许值比第2孔尺寸限定部102的第2孔尺寸D5的最小容许值小。因而,通过将第2孔尺寸部106与第2管尺寸部92之间的配合类别设为间隙配合,从而在第2孔尺寸限定部102与第2管尺寸部92之间确保了足够大小的间隙。因此,即使在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固定于孔限定部35的状态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第2管尺寸部92与第2孔尺寸限定部102接触。由此,管构件51的外周部52与孔限定部35之间的接触范围減少。
[0138]因此,在上述结构的超声波处理装置I中,除了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还起到以下效果。即,在超声波处理装置I的超声波探头3中,第I孔尺寸部105与第I管尺寸部91之间的配合类别为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因而,第I管尺寸部91不会相对于第I孔尺寸限定部101移动。因此,管顶端Zl (第I管尺寸部91)能够在第I节点位置BI牢固地固定于孔限定部35。另外,由于管顶端Zl如以上那样被固定,因此除筒状构件22和管构件51以外无需使用其他构件,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就连接于筒状构件22的孔限定部35。由于在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向筒状构件22 (超声波探头3)的连接中未使用其他构件,因此能够实现超声波探头3的结构的简单化及超声波探头3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0139]另外,第2孔尺寸部106与第2管尺寸部92之间的配合类别为间隙配合。因而,在第2孔尺寸限定部102与第2管尺寸部92之间确保了足够大小的间隙。因此,即使在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固定于孔限定部35的状态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第2管尺寸部92与第2孔尺寸限定部102接触。由此,管构件51的外周部52与孔限定部35之间的接触范围減少。因而,在振动传递部20进行超声波振动时,振动传递部20 (筒状部22)的孔限定部35与作为非振动构件的管构件51之间的摩擦变小。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振动传递部20的孔限定部35与管构件51之间的发热。
[0140](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0141]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第3孔尺寸限定部103延伸设置至筒状构件22(振动传递部20)的顶端,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变形例,如图28所示,也可以是比第I孔尺寸限定部101向靠内周方向突出的突起部111具有第3孔尺寸限定部103的结构。在本变形例中,突起部111的突出端成为第3孔尺寸限定部103。在第3孔尺寸限定部63中,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长度轴线C与孔限定部35之间的第3孔尺寸D6比第I孔尺寸D4小,而且,比第I管尺寸R3和第2管尺寸R4小。
[0142]另外,突起部111具有用于使第I孔尺寸限定部61与第3孔尺寸限定部63在第I节点位置BI相连续的中继面109。利用中继面109,限制管顶端Zl向第I节点位置BI的顶端方向侧的移动,管顶端Zl抵接于中继面109。由此,在与长度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配置在与第I节点位置BI大致相同的位置。
·[0143]另外,突起部111也可以在绕长度轴线C方向上设置于整周。另外,也可以设为两个突起部111在绕长度轴线C方向上相互离开的状态。即,从第I节点位置BI朝向顶端方向的第3孔尺寸限定部103只要设置于绕长度轴线C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即可。
[0144]以上,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只要包括第I节点位置BI在内的第I孔尺寸限定部101具有第I孔尺寸D4、第2孔尺寸限定部102具有比第I孔尺寸D4大的第2孔尺寸D5即可。而且,在第I孔尺寸限定部101与第2孔尺寸限定部102之间,只要设有用于使长度轴线C与孔限定部35之间的尺寸从第I孔尺寸D4向第2孔尺寸D5变化的孔尺寸变化部(107)即可。另外,在第I孔尺寸限定部101中,只要第I孔尺寸部105与第I管尺寸部91之间的配合类别为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即可。而且,在第2孔尺寸限定部102中,只要第2孔尺寸部106与第2管尺寸部92之间的配合类别为间隙配合即可。
[0145]通过设为以上那样的结构,从而如在第2实施方式中所述那样,除筒状构件22和管构件51以外无需使用其他构件,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就连接于筒状构件22的孔限定部35。另外,即使在管构件51的管顶端Zl固定于孔限定部35的状态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第2管尺寸部92与第2孔尺寸限定部102接触。由此,管构件51的外周部52与孔限定部35之间的接触范围減少。
[0146]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g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超声波处理装置,具备: 振动传递部,其包括超声波振子、振幅放大部以及超声波探头,该超声波振子用于产生超声波振动,该振幅放大部设置在比上述超声波振子靠顶端方向侧的位置,并用于对上述超声波振动的振幅进行放大,该超声波探头沿着长度轴线朝向上述振动放大部的上述顶端方向侧延伸设置,上述振动传递部用于将上述超声波振动传递至上述超声波探头的顶端;孔限定部,其从上述振动传递部的顶端部沿着上述长度轴线向基端方向延伸设置,并将在上述振动传递部的内部限定孔状部;以及 管构件,其从上述振动传递部的外部插入上述振动传递部的上述内部,在比上述振幅放大部靠上述顶端方向侧的上述超声波振动的第I节点位置,管顶端连接于上述振动传递部的上述孔限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管构件包括:第I管尺寸部,其包含上述管顶端;以及第2管尺寸部,其设置在比上述第I管尺寸部靠上述基端方向侧的位置; 上述孔限定部包括第I孔尺寸限定部和第2孔尺寸限定部,该第I孔尺寸限定部包括上述超声波振动的上述第I节点位置,且该第I孔尺寸限定部对与上述第I管尺寸部之间的配合类别为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的第I孔尺寸部进行限定,该第2孔尺寸限定部设置于比上述第I孔尺寸限定部靠上 述基端方向侧的位置,且该第2孔尺寸限定部对与上述第2管尺寸部之间的上述配合类别为间隙配合的第2孔尺寸部进行限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第I管尺寸部在上述长度轴线与上述管构件的外周部之间具有第I管尺寸, 上述第2管尺寸部在上述长度轴线与上述管构件的上述外周部之间具有比上述第I管尺寸小的第2管尺寸, 上述管构件具有管尺寸变化部,该管尺寸变化部设置在上述第I管尺寸部与上述第2管尺寸部之间,并用于使上述长度轴线与上述管构件的上述外周部之间的尺寸从上述第I管尺寸变化为上述第2管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第I孔尺寸限定部在上述长度轴线与上述孔限定部之间具有第I孔尺寸, 上述第2孔尺寸限定部在上述长度轴线与上述孔限定部之间具有与上述第I孔尺寸相同大小的第2孔尺寸, 上述孔限定部包括第3孔尺寸限定部和中继面,该第3孔尺寸限定部从上述超声波振动的上述第I节点位置朝向上述顶端方向设置于绕长度轴线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并在上述长度轴线与上述孔限定部之间具有比上述第I孔尺寸和上述第2孔尺寸小并且比上述第I管尺寸小的第3孔尺寸,该中继面在上述超声波振动的上述第I节点位置使上述第I孔尺寸限定部与上述第3孔尺寸限定部相连续,并供上述管构件的上述管顶端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第I孔尺寸限定部在上述长度轴线与上述孔限定部之间具有第I孔尺寸, 上述第2孔尺寸限定部在上述长度轴线与上述孔限定部之间具有比上述第I孔尺寸大的第2孔尺寸, 上述孔限定部具有孔尺寸变化部,该孔尺寸变化部设置在上述第I孔尺寸限定部与上述第2孔尺寸限定部之间,并用于使上述长度轴线与上述孔限定部之间的尺寸从上述第I孔尺寸变化为上述第2孔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第I管尺寸部在上述长度轴线与上述管构件的外周部之间具有第I管尺寸, 上述第2管尺寸部在上述长度轴线与上述管构件的上述外周部之间具有与上述第I管尺寸相同大小的第2管尺寸, 上述孔限定部包括第3孔尺寸限定部和中继面,该第3孔尺寸限定部从上述超声波振动的上述第I节点位置朝向上述顶端方向设置于绕长度轴线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并在上述长度轴线与上述孔限定部之间具有比上述第I孔尺寸小并且比上述第I管尺寸和上述第2管尺寸小的第3孔尺寸,该中继面在上述超声波振动的上述第I节点位置使上述第I孔尺寸限定部与上述第3孔尺寸限定部相连续,并供上述管构件的上述管顶端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超声波探头具有空洞限定部,该空洞限定部从与上述长度轴线垂直的第I垂直方向朝向与上述第I垂直方向相反方向的第2垂直方向延伸设置,并用于限定顶端与上述孔状部相连通的空洞部,该空洞限定部的至少第I垂直方向侧的端部与上述超声波探头的外周部相连续, 上述管构件通过上述孔状部和上述空洞部而从上述空洞部向上述振动传递部的上述外部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 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空洞限定部沿着上述长度轴线从上述超声波振动的第I波腹位置到与上述第I波腹位置不同的上述超声波振动的第2波腹位置限定上述空洞部, 上述管构件位于上述第I波腹位置与上述第2波腹位置之间,并从与上述第I节点位置不同的第2节点位置向上述振动传递部的上述外部延伸。
【文档编号】A61B18/00GK103596512SQ201280026495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0日
【发明者】铜庸高 申请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