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真空发生设备及压脉带紧固件促进静脉针插入或套管插入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664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利用真空发生设备及压脉带紧固件促进静脉针插入或套管插入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促进针或套管插入患者静脉中的设备(10)。所述设备包括流体腔(23),所述流体腔(23)适于通过紧固件(30/34/35)与患者的皮肤表面保持可操作式接合,所述紧固件(30/34/35)在患者的四肢周围延伸。所述设备适于在所述流体腔内产生减压容积,以便促进下方的静脉部分扩张。所述设备使针或套管能够插入扩张的静脉部分中,同时所述流体腔与患者的皮肤表面保持可操作式接合。
【专利说明】利用真空发生设备及压脉带紧固件促进静脉针插入或套管插入的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静脉针插入或套管插入,尤其涉及一种促进针或套管插入患者静脉的设备。
【背景技术】
[0002]静脉套管插入术是一种从患者抽血或用于静脉给药的常用医疗技术。在进行静脉套管插入术之前,必须做好静脉的准备工作。该准备工作涉及在患者包含静脉的身体部分周围(但是在套管插入部位下游的位置处)施加压脉带。压脉带所施加的压力使静脉局部扩张,由此使具有静脉血的静脉局部膨胀。而且,可以利用设备来降低皮肤表面的气压,这会使具有静脉血的静脉进一步膨胀。然后可以将套管插入静脉的扩张部分中。
[0003]这类设备的不足之处在于其制造成本比简单的压脉带更高。此外,减压设备与压脉带一起使用可能会不方便,尤其是在针或套管插入期间该减压设备仍然存在时。
[0004]现在已经设计出了一种克服或基本上缓和了与现有技术有关的上述和/或其它不足的改进型设备。

【发明内容】

[0005]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促进针或套管插入患者静脉中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流体腔,所述流体腔适于通过紧固件与患者的皮肤表面保持可操作式接合,所述紧固件在患者的四肢周围延伸,所述设备适于在所述流体腔内产生减压容积,以便促进下方的静脉部分扩张,所述设备设置为,在所述流体腔与患者的皮肤表面保持可操作式接合的同时,使针或套管能够插入扩张的静脉部分中。
[0006]根据本发明的所述设备之所以有利主要因为所述紧固件在使用时将所述流体腔与患者的皮肤表面保持可操作式接合。这可提高所述设备在促进下方静脉部分的扩张方面的效果,还可降低在使用时挤出所述设备的可能性。此外,所述紧固件可适于用作压脉带,以便进一步增加静脉的扩张。
[0007]针对所述流体腔适于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密封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所述流体腔的内部与患者的皮肤表面流体连通的实施例,本发明尤其有利。尤其,即使是在减压的早期阶段,即,在所述流体腔中的压力变得足够低从而使所述流体腔仅通过大气压的差便能与皮肤密封之前,所述紧固件也能确保有效密封。
[0008]本发明还确保在不使用其它紧固设置的情况下产生了良好的密封。尤其,不需要粘合剂来将所述设备保持就位,或者对患者的皮肤提供密封,因此不必采用一体式敷料,降低了成本。
[0009]所述紧固件优选地在使用时用作压脉带。如下文所详述,所述设备优选地包括第一端,所述第一端适于将比所述设备的第二端所施加的压力更大的压力施加至患者的皮肤,其中,所述第一端适于在使用时定位于以静脉中的血液流动为参照的所述第二端的下游。压脉带优选地由所述紧固件和所述设备的第一端限定,从而使待插入针或套管的静脉在所述设备的第一端塌陷。为此,所述紧固件优选地从所述流体腔的一部分延伸出来,该部分相对于静脉从所述流体腔的中心向所述设备的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偏移。
[0010]所述紧固件优选地与所述流体腔一体形成,从而使所述流体腔和所述紧固件形成为单个部件。这实现了所述紧固件和所述流体腔之间的高安全性连接。而且,其使所述设备可以通过注塑成型制成,还可使一次注塑成型成为可能,之后没有多少组装步骤。
[0011]在目前比较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包括从所述流体腔的各个侧面延伸出来的臂部,所述紧固件臂部适于相互连接以便在患者的四肢周围形成环圈。所述紧固件臂部之间的连接优选地是可以松开的,而且在连接形态范围间是可调节的。这样,所述紧固件优选地适于在不同大小的四肢范围内牢固固定。
[0012]所述紧固件臂部优选地为绑带的形式,尤其为柔性绑带的形式。然而,所述柔性绑带可具有充足的弹性以保持松散的且未连接的结构,以促进于紧固之前在患者的四肢上的定位。
[0013]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的两个不同部分均固定连接到所述流体腔的外表面,而连接点位于所述流体腔的相对侧。这些连接点优选地位于所述流体腔的上表面。在优选实施例中,这些连接点与所述流体腔后部的距离比与所述流体腔前部的距离要稍微近些。这些连接点可定位为邻近所述流体腔的在使用时与患者的皮肤相邻的部分。这提高了密封的完整性。所述流体腔的这部分可以为凸缘的形式。
[0014]为了提高所述紧固件臂部与所述流体腔的连接的安全性,所述紧固件臂部可通过从各个紧固件臂部的近端突出来的两个突片与所述流体腔连接。这些突片可在间隔很小的位置处与所述流体腔连接。
[0015]这两个紧固件臂部可适于利用任何合适的连接装置而彼此连接。在某些实施例中,各个所述紧固件臂部均具有各自的连接装置或连接器结构。在优选实施例中,其中一个紧固件臂部在其连接装置和所述流体腔之间的长度大于其它紧固件臂部在其连接装置和所述流体腔之间的长度。一种实现方式是可以使所述紧固件臂部具有不相等的长度。
[0016]在目前优选的实施例中,采用了棘轮式连接装置。尤其,其中一个紧固件臂部设有突起,而其它紧固件则设有一系列凹槽,各个所述凹槽的尺寸设计为接纳所述突起。设有所述突起的所述紧固件臂部优选地还设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用于接纳其它紧固件臂部并保持所述突起和相应凹槽之间的接合。所述突起可以45°~90°的角度设置在所述绑带与所述流体腔连接的部分。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角度可设计为与所述突起的角度相对应。这种设置使得在收紧期间能够更易于拉动设有凹槽的所述绑带越过所述突起。在该实施例中,连接和凹槽之间的接合更加牢固。
[0017]所述突起的角度可以相对于所述绑带倾斜设计,例如,以便防止松开。换言之,所述突起可以具有非垂直的角度。
[0018]所述突起的端部可具有平坦轮廓。作为替代方案,所述端部可具有圆形轮廓。
[0019]例如通过为一个所述紧固件臂部提供第二位置,可在所述导向套中设置断开部用于促进两个紧固件臂部的分开,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突起和相应凹槽彼此隔开。另一种连接装置包括:钩环式紧固件、粘胶式紧固件、以及卡扣式紧固件。
[0020] 所述设备优选地适于通过提供具有出口的所述流体腔而在所述流体腔中产生减压容积,借此,流体通过所述出口从所述流体腔排出,从而在所述流体腔内产生减压容积。所述流体一般为空气。然而,可以考虑使用其它流体,比如液体或凝胶。
[0021]所述出口优选地设置为在压力减少期间不允许流体,例如大气,进入所述流体腔。这种设置使得所述流体腔内的压力能够得以保持,从而保持住减压。最优选地,所述出口为单向阀的形式,所述单向阀可以为伞形阀、鸭嘴阀、或是任何其它合适的阀。而且,所述单向阀可以是单独的部件,也可以一体形成在所述流体腔的腔壁中。在目前比较优选的实施例中,密封件在所述流体腔和患者的皮肤之间形成密封,所述阀由所述密封件与患者的皮肤相接触的部分提供,该部分与所述密封件的其余部分相比更易于变形。
[0022]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与患者的皮肤相接触的部分设有密封流体,以便提高密封的完整性。
[0023]用于使流体从所述流体腔排出的装置可以是弹性变形的、所述流体腔的腔壁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流体腔适于由用户使其塌陷从而使流体从所述出口排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流体腔的腔壁的弹性性质可能会在所述流体腔塌陷期间产生弹性能,所述弹性能存储在所述流体腔的材料内,而该材料内的原子力起作用以使所述流体腔朝着其初始形态变化。当所述流体腔朝着其初始形态改变时,阻止了空气从环境中进入所述流体腔,因此所述流体腔内的压力相对于大气压而言降低了。所述流体腔继续朝着其初始形态变化,直到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子力被所述流体腔内的压力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差平衡为止。这种设置可具有简单的结构,因此相对于替代方法降低了制造成本。[0024]作为替代方案,也可考虑用于使流体从所述流体腔排出的其它装置,比如注射器或真空泵。事实上,可以将这些装置的组合引入所述设备中。例如,所述设备可包括:弹性变形的流体腔、具有单向阀的出口、以及用于将注射器、真空泵或其它抽吸设备连接到所述单向阀从而进一步使流体从所述流体腔排出的装置。
[0025]所述设备优选地适于与独立于所述设备的针或套管一起使用,最优选地与独立于所述设备的单独部件一起使用。在这种设置中,所述设备的结构可以非常简单,因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0026]与患者的皮肤接合的所述设备的表面优选地适于与所述设备会接合的患者的皮肤部分的轮廓基本匹配。尤其,在所述设备旨在与患者的四肢(比如,手臂)皮肤接合时,接合表面优选地具有弓形的横截面形状。
[0027]所述设备优选地包括第一端,所述第一端适于将比所述设备的第二端所施加的压力更大的压力施加至患者的皮肤,其中,所述第一端适于在使用时定位于以静脉中的血液流动为参照的所述第二端的下游。相对于所述第二端的接触表面而言,所述第一端可具有面积减小的接触表面。尤其,所述第一端可包括用于使患者的皮肤与减小的接触表面接合的突起,例如,突出肋。
[0028]作为替代方案,或者此外,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均可具有不同的柔性,因此具有不同的可变形性。例如,与所述第二端相比,所述第一端的柔性可以更低,因此其可变形性更低。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端可包括相对于所述设备的其余部分而言厚度减小的区域,以便增强所述设备的第二端的柔性。这些设置在使用时,通过使位于所述设备的第一端下方的静脉的一部分塌陷而同时允许位于所述设备的第一端下方的静脉的一部分扩张来促进静脉膨胀。[0029]优选地,所述设备大体上呈圆盖形,其具有可弹性变形的上圆盖形区域。当用户使所述设备塌陷时,正是该上区域优选地产生最大程度的变形。所述设备可具有更有弹性的支撑部,所述圆盖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所述设备优选地包括在使用时接合患者皮肤的密封凸缘,所述支撑部可连接在所述上圆盖形区域和该密封凸缘之间。所述圆盖、所述支撑部以及所述密封凸缘一般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但是具有不同的厚度以提供所需的弹力。所述密封凸缘的底侧优选地与皮肤形成接合表面。所述支撑部可以大体上从所述凸缘向上延伸。所述支撑部在所述设备前部的高度优选地比在所述设备后部的高度要高,所述支撑部优选地比所述圆盖的弹力更好。所述圆盖和所述支撑部可由材料区域隔开,所述材料区域的厚度相对于所述圆盖和所述支撑部的厚度减小。该厚度减小的区域优选地用作铰链。在所述圆盖塌陷期间,所述圆盖相对于所述支撑部在所述铰链周围产生变形。该铰链效果有助于用户使所述圆盖塌陷,尤其是在稍后的塌陷阶段期间。
[0030]与患者的皮肤接合的所述设备的表面优选地适于与所述设备会接合的患者的皮肤部分的轮廓基本匹配。尤其,在所述设备旨在与患者的四肢(比如,手臂)皮肤接合时,接合表面优选地具有弓形的横截面形状。
[0031]所述设备可包括利用大气压补偿局部减压区域的装置,借此促进所述设备从患者的皮肤移除。例如,可以采用分离装置来利用大气压补偿局部减压区域。所述分离装置优选地为薄片(flap)形式,该薄片可以被用户握紧然后向上拉动,以便将所述设备从皮肤表面移除。所述薄片可从所述设备的前部延伸出来。所述薄片优选地形成所述流体腔的出口的一部分。
[0032]如上所述,所述设备的第一端可包括用于使患者的皮肤与减小的接触表面接合的突起,例如,突出肋。所述突出肋优选地具有马蹄形状,从而使其在所述设备的第一端和侧面所在范围内延伸。这 种形状使所述突出肋能够执行另一功能:实现与患者的皮肤的高完整性密封。
[0033]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不需要敷料来将所述流体腔保持就位或是提供与患者皮肤的有效密封。然而,可向所述设备供应敷料供在套管插入之后使用,以便将套管固定到患者的皮肤上。这种敷料可以是标准的套管敷料,因而不需要定制的敷料。
[003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将针或套管插入静脉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利用上述设备在患者的皮肤表面产生减压容积,以便促进下方的静脉部分扩张;以及将针或套管插入扩张的静脉部分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5]下面将参照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在图中:
[0036]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第一透视图;
[0037]图2是图1所示设备的侧视图;
[0038]图3是图1和图2所示设备的截面图;
[0039]图4是图1至图3所示设备的绑带的连接的截面图;
[0040]图5是图1至图3所示设备的绑带的连接的另一截面图,该截面图与图4所示视图正交;
[0041]图6是图1至图3所示设备的下侧视图;[0042]图7是图1至图3所示设备的另一截面图;
[0043]图8是图1至图3所示设备的前视图;
[0044]图9是图1至图3所示设备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图1至图9不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设备,该设备一般标记为10。设备10包括减压部分 20 和压脉带(tourniquet) 30。
[0046]设备10是通过注塑成型(injection moulding)形成为弹性变形材料的单个部件。尤其,设备10采用一次热塑性弹性体(TPE)注塑成型,具有约60-70邵氏A的硬度。
[0047]减压部分20的长度约为5~10cm,而宽度约为5~6cm。减压部分20包括外壳24和外周凸缘27,该外壳24为略呈细长型的圆盖形式。凸缘27具有相对于外壳24的壁而言减小的厚度,因而比外壳24更加柔性,在使用时促进了在减压部分20和患者的皮肤表面之间形成密封。
[0048] 凸缘27包括放大部25,该放大部25位于设备的前部,旨在成为减压部分=0的端部,该端部将定位为离患者的心脏最远但靠近套管插入或针插入的部位。尤其,放大部25包括减压部分20的一区域,该区域相比减压部分20的其余部分具有减小的厚度及因而更大的柔性。
[0049]外壳24可弹性变形,保留了将外壳24连接到凸缘27的外周支撑部21。外壳能够至少部分地发生弹性塌陷,从而减小了气腔23的容积,尤其,外壳24被改动,使得由用户沿患者皮肤的一般方向施加到外壳24上表面的手动压力将使外壳24塌陷。当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密封时,气腔23基本是气密性的。然而,前部25用作单向阀28,该单向阀28在外壳24的塌陷期间使空气能够从气腔23排出,但防止空气进入气腔23。
[0050]外壳24的弹性性质使得在其塌陷期间弹性能被储存在外壳24的材料内,而在撤去来自外壳24的手动压力之后,材料内的原子力起作用以使外壳24朝其初始形态变化。当外壳24朝其初始形态变化并且气腔23的容积因此增加时,阻止空气从环境进入气腔23,因此,相对于大气压,气腔23内的压力降低。外壳24将继续朝其初始形状变化,直至引起该变化的原子力被气腔23内的压力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差平衡为止。因此,位于气腔23下方的皮肤表面形成了减压区。
[0051]如上所述,外壳24包括将外壳24连接到凸缘27的外周支撑部21。支撑部21的材料的厚度比凸缘27的厚度大。减压部分20的外表面上的沟槽44位于支撑部21和外壳24的剩余部分之间,该沟槽44沿着外壳24的圆周延伸。设备10在沟槽44所在区域内的厚度比材料在支撑部21或外壳24的剩余部分所在区域内的厚度更小。当用户使外壳24塌陷时,该厚度减小区域用作支撑部21和外壳24的剩余部分之间的铰链,从而促进用户使外壳24塌陷。随着外壳24进一步塌陷,这一益处会更加明显。
[0052]减压部分20的后端22旨在成为设备10的端部,该端部可以处于预定套管插入或针插入部位的下游,因而成为设备10可以靠近患者心脏的端部。如果向设备10施加压力,设备10的后端将起作用使处于该点的静脉塌陷,因而促进处于前部25和套管插入或针插入部位处的静脉扩张。因此,减压部分20的后端22足够刚硬以便在用户施加压力的情况下能够使下方的静脉部分发生这种塌陷。[0053]为了促进下方的静脉部分塌陷,减压部分20的下侧设有突出肋29,该突出肋29从凸缘27的内边缘向下突出。肋29大体上呈马蹄形状,从而使其从位于设备10的后部和侧面(非设备10的前部)的凸缘27处向下突出。肋29增强了在减压部分20的后端施加至患者皮肤的压力。肋29的另一功能是有助于在设备10和患者皮肤之间形成密封。
[0054]凸缘27的放大部旨在位于设备10的端部,该端部将定位为离患者的心脏最远但靠近套管插入或针插入的部位。由于凸缘27的放大部在减压部分20的前部具有比后部更大的柔性,因此设备10在设备10的前端向患者皮肤施加的压力比在设备10的后端向患者皮肤施加的压力要小。这种设置促进了在套管插入部位所述区域内的静脉扩张。
[0055]压脉带30从减压部分20的各个侧面延伸出来。压脉带30包括两根绑带34和35,每根绑带均具有一个连接端以及从减压部分20延伸出来的一端。尤其,每根绑带34和35的近端均从减压部分27的凸缘27的上表面,在减压部分20的前后端之间的某个位置处,延伸出来,绑带34和35的远端均适于彼此连接。
[0056]每根绑带34和35均包括塑料材料制成的可弹性变形薄条32。两个连接突片33从各个薄条32的近端延伸出来。突片33的厚度大致相同,且大致为薄条32的宽度的1/3。突片33基本上与薄条32的一端处于同一平面中,突片33从该端延伸出来,而且突片33在该平面中弯曲从而使突片形成U形并在突片33之间具有U-形间隙。突片33与减压部分20的凸缘27的上表面一体形成。
[0057]绑带34和35在以下位置连接减压部分20:这些位置与减压部分20后部的距离比前部的距离要小。这就意味着,当压脉带30位于患者四肢周围时,压脉带30所施加的力的路线更靠近减压部分20的后部,而非前部。这有助于突出肋29向静脉施加压力。
[0058]绑带34和35的自由端适于通过棘轮连接(ratcheted connection)而彼此连接。尤其,第一绑带34的朝内表面设有一系列间隔很小的横向凹槽36。凹槽36在与绑带34和35所处平面正交的方向上伸长。第二绑带35的朝外表面设有细长突起37,该细长的突起37位于导向套38内。突起37具有与第一绑带34上的细长凹槽36的轮廓相对应的轮廓。导向套38具有大体上呈矩形的横截面,且适于接纳第一绑带34,因而将第一绑带34推入导向套中会使突起37进入一个凹槽36并弹性保持在该凹槽中。突起37与凹槽36的这种接合用来将绑带34和35保持在一起。
[0059]在图中尚未示出的目前比较优选的实施例中,突起37可以相对于绑带35例如成倾斜角度设计,以便防止松开。在这类实施例中,凹槽36的角度可以设计成与突起37的角度相对应。
[0060]在目前比较优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一绑带34上的凹槽36和减压部分20之间的空隙比在第二绑带35上的突起37和减压部分20之间的空隙要大。这可以通过使第一绑带34的长度比第二绑带35的长度更长来实现。在这类实施例中,突起37和导向套38可以位于(例如)圆环部(如图3所示,标记为50)中。这种连接设置可以这种方式偏移,以便于应用这种设备和/或紧固绑带的人操作。
[0061]导向套38的外壁设有断开部(cut out)40以促进突起37与凹槽36分离。尤其,导向套38包括两个短的、保持突片,这两个突片处于该壁所在的平面且彼此相对。当需要分开绑带34和35时,用户握紧第一绑带34的自由端,将其拉离第二绑带35。这会使第一绑带34被突片挤压,导致突片和/或第一绑带34发生弹性变形,直到第一绑带34从突片之间通过为止。然后,突片和/或第一绑带34返回到静置形态。这时,突起37便与凹槽36分离。断开部40区域足够宽以允许第一绑带34从中通过。结果,用户能够将第一绑带34从导向套38中拉出来,受到很小的阻力。
[0062]在使用时,设备10放置在患者皮肤经过适当准备的、要插入套管的静脉上方的区域上,设备10的纵轴与静脉的纵轴对齐。减压部分20的前部25靠近预定的套管插入或针插入部位,减压部分20的后端位于前部25的下游。
[0063]压脉带30的两根绑带然后利用上述的棘轮效应机构彼此连接。这会将设备10保持就位,并使压力施加到设备10的后端,使静脉塌陷,因而促进位于前部25和套管插入或针插入部位处的静脉扩张。尤其,采用压脉带30会向设备10施加一定力,该力通过减压部分20的后端和突出肋29传输,以便使下方的静脉部分塌陷。
[0064]减压部分20的外壳24在此阶段时为未变形形态,因而气腔18充有一定体积的空气。然后通过向外壳24的上表面施加拇指或手指压力,该体积空气中的一部分被从气腔23中移除,从而使外壳24塌陷,减小了气腔23的容积。因此,气腔23内的一部分空气通过单向阀28从气腔18排出。当用户对外壳24释放压力时,外壳24朝着其初始未变形形态变化,因而增大了气腔23的容积。
[0065]这一动作降低了气腔23内相对于大气压的压力,因而降低了作用在设备10的气腔23下方的皮肤区域上的压力。因此在静脉上形成了局部减压区域,这使位于设备后部下游的一部分静脉扩张。扩张的静脉部分从设备的前缘向上游延伸了一小段距离。
[0066]然后,在设备前端向上游大约Icm的位置处将套管插入皮肤中。 [0067]凸缘27的扩张部25具有薄片41。薄片41不构成在设备10和患者皮肤之间的密封的一部分。当设备10与患者皮肤之间为密封时,在薄片40和皮肤之间存在一个小的间隙。当用户希望从皮肤上移除设备10时,用户可以通过握紧并拉起薄片41来从皮肤上移除设备10。因此,薄片41便于在使用后移除设备10。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促进针或套管插入患者静脉中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流体腔,所述流体腔适于通过紧固件与患者的皮肤表面保持可操作式接合,所述紧固件在患者的四肢周围延伸,所述设备适于在所述流体腔内产生减压容积,以便促进下方的静脉部分扩张,所述设备设置为,在所述流体腔与患者的皮肤表面保 持可操作式接合时,使针或套管能够插入扩张的静脉部分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流体腔适于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密封,所述流体腔的内部与患者的皮肤表面流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紧固件在使用期间用作压脉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包括第一端,所述第一端适于将比所述设备的第二端所施加的压力更大的压力施加至患者的皮肤,其中,所述第一端适于在使用时定位于以静脉中的血液流动为参照的所述第二端的下游,压脉带由所述紧固件和所述设备的所述第一端限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紧固件优选地从所述流体腔的一部分延伸出来,该部分相对于静脉从所述流体腔的中心向所述设备的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偏移。
6.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紧固件与所述流体腔一体形成,从而使所述流体腔和所述紧固件形成为单个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通过一次注塑成型制成。
8.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紧固件包括从所述流体腔的各个侧面延伸出来的臂部,所述紧固件臂部适于相互连接以便在患者的四肢周围形成环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紧固件臂部之间的连接是可松开的,而且在连接形态范围间是可调节的,从而使所述紧固件适于在不同大小的四肢范围内牢固固定。
10.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适于通过提供具有出口的所述流体腔而在所述流体腔中产生减压容积,借此,流体通过所述出口从所述流体腔排出,从而在所述流体腔内产生减压容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出口为单向阀的形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密封件在所述流体腔和患者的皮肤之间形成密封,所述阀由所述密封件与患者的皮肤相接触的部分提供,该部分与所述密封件的其余部分相比更易于变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流体腔的腔壁的至少一部分可弹性变形,所述流体腔适于由用户使其塌陷从而使流体从所述出口排出。
14.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适于与针或套管一起使用,所述针或套管是与所述设备分开的部件。
15.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的第一端包括用于使患者的皮肤与减小的接触表面接合的突起,例如突出肋。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突出肋具有马蹄形状,从而使其在所述设备的第一端和侧面所在区域内延伸。
17.一种将针或套管插入静脉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上述设备在患者的皮肤表面产生减压容积,以便促进下方的静脉部分扩张;将针或套管插入扩张的静脉部分中。
【文档编号】A61M5/42GK103906541SQ201280037637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7日
【发明者】阿拉什·巴克特亚里·内贾德·埃斯法哈尼, 约翰·劳伦斯·艾尔特里普 申请人:欧伯伦医疗创新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