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银屑病的外用药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9860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银屑病的外用药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银屑病的外用药剂。
背景技术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其特征是在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也称之为干癣、松皮癣、牛皮癣,其特征是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边界清楚,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及背部。银屑病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特别常见于经常遭受外压摩擦的部位如肘膝背侧、四肢伸侧、骶骨部位附近及头皮等处,两侧往往多多少少地对称。少数病人有脓疱性损害或关节炎症状,或是全身皮肤发红脱屑而呈红皮症。男性多于女性,银屑病春冬季节容易复发或加重,而夏秋季多缓解。银屑病中医认为:初起多为风湿热之邪阻滞肌肤,或颈项多汗,硬领摩擦等所致;病久耗伤阴液,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血虚肝旺,情志不遂,郁闷不舒,或紧张劳累,心火上炎,以致气血运行失职,凝滞肌肤,每易成诱发的重要因素,且致病情反复发作。总之,情志内伤、风邪侵袭是本病发病的诱发因素,营血失和、经脉失疏、气血凝滞则为其病机。银屑病皮肤损害的表皮细胞过度增生十分突出,组织病理学改变有棘层肥厚、层状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治疗银屑病的诸多药物中,化药仍然占有主要地位,近年来治疗银屑病的化药主要包括活性维生素骨化三醇和钙泊三醇,鱼油、辣椒辣素、维A酸、环孢素A、抗生素等,疗效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和研究表明,化药在治疗银屑病的同时产生了诸多毒副作用。由于银屑病的病因具体不明确,这使得该病的治疗不可能单纯用一种或两种方法就能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银屑病的外用药剂,采用多层次多靶位立体化治疗,防与治、标与本同治,治法独特,疗效可靠。本发明一种治疗银屑病的外用药剂,由A膏剂、B搽剂两部分组成,其中A膏剂由下列原料药按重量份制成:丁香罗勒油40 60份、莪术油30 50份、青黛100 140份、甘草100 200份、尿囊素1.5 5份、樟脑1.5 5份、月桂氮卓酮10 20份、凡士林330 450份、羊毛脂320 390份。B搽剂由下列原料药按重量份制成:黄芩15 35份、黄柏35 45份、丹参25 45份、补骨脂35 45份、雷公藤35 45份、辣椒20 50份、樟脑35 45份、月桂氮卓酮15 25份、75%乙醇1000 1500份。A膏剂的制备工艺是:丁香罗勒油、莪术油、尿囊素、樟脑加入月桂氮卓酮中混匀,备用;甘草加入8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滤过,药渣加入6倍量水煎煮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0 1.25 (60°C)的清膏;凡士林、羊毛脂加热融熔后,不断搅拌,依次加入青黛、甘草清膏和上述丁香罗勒油混合液,继续搅拌混匀,即得。
B搽剂的制备工艺是:除樟脑外,将黄芩、黄柏、丹参、补骨脂、雷公藤、辣椒药材粉碎成粗粉,用75%乙醇为溶媒,以I 3ml/min.kg渗漉,收集4倍漉液、静置,取上清液;依次加入樟脑、月桂氮卓酮,搅拌混匀,即得。本发明的特点1、技术上的突破,本发明采用独特的渗透技术,多时段、多层次、多靶位施药,阻断皮肤细胞代谢紊乱发生的各种途径与方式,能快速增加皮肤细胞活性,迅速彻底消除银屑病致病因素,有效提高药剂透过表皮组织的能力,解决了以往药物难以透过表皮组织而迅速根除银屑病的难题,直达病灶,强力起效,确保银屑病的治疗效果,防止复发。2、该药剂的主要成分由植物活性成分组成,利用其对细胞的修复、保养功能,添加多种中草药活性微量元素,分子粒度极小,渗透能力强,药剂能快速渗入皮下,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3、直接施于患处,透皮吸收,药物直接渗入病灶皮肤深层组织及病灶,避免药物量的损失及对人体内脏器官的药害。4、产品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它对皮肤表皮组织、皮下组织无损伤,无刺激性,无毒副作用。总结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和心得首创出简捷实用有效的“昼夜循环疗法”,即:夜间使用A膏改变表层病变表皮组织结构,有利于药剂渗透通道的顺畅并直接到达病灶组织,快速增加皮肤细胞活性;白天使用B搽剂,补充各种活性成分与微量元素,迅速彻底消除银屑病致病因素,增加皮肤细胞功能并保护皮肤,达到不复发的效果。多层次多靶位立体化治疗,防与治、标与本同治,治法独特,疗效可靠。解决了如何消除病因的难题,解决了深部病灶药剂渗透的难题,解决了愈后复发的难题。采用贴膏治疗银屑病41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
本法治疗41例,其中男19例,女22例,年龄15 75岁,平均36.75岁,病程10个月 39个月,平均19.85月。2.治疗方法依银屑病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排除其他疾病,对银屑病患者按照下列使用方法进行治疗。2.1晚上用A膏剂将A膏涂于银屑病患处,每日I次,连用I月为I疗程,一般I 2个疗程。2.2白天用B搽剂将B搽剂喷于银屑病患处,每日2 3次,适当光照患处,连用I月为I疗程,一般I 2个疗程。3.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为皮疹完全消退;基本痊愈为皮疹消退90%以上;显效为皮疹消退70%以上;有效为皮疹消退50%及以上。无效为皮疹消退不足50%。I个疗程为2月,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总有效率=痊愈率+基本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4.结果经本法治疗银屑病41例,其中痊愈6例,基本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8%。对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及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稳定期的疗效较好,对进展期疗效欠佳。41例未发生明显过敏反应与交叉感染。
5.讨论化药在治疗银屑病的同时产生了诸多毒副作用,如抗肿瘤药物、糖皮质激素类、双酮嗪、乙双吗啉、雷公藤等免疫抑制剂,它们在治疗银屑病的同时也抑制了正常的免疫细胞,同时抑制了骨髓造血细胞,对肝、肾带来毒副作用。本法是利用中药制剂对机体发挥治疗效能,临床观察证实本方法安全系数较高,毒副作用低微,病人耐受性好。本法治疗银屑病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87.8%,实为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图1是A膏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图2是B搽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1、制备A膏剂 按下列重量称取原料药(单位:g、ml)丁香罗勒油25ml、莪术油40ml、青黛80g、甘草100g、尿囊素2.5g、樟脑4.5g、月桂氮卓酮15ml、凡士林430g、羊毛脂380g。将处方中各味中药材按照中国药典及药品标准该品种项下规定净制,丁香罗勒油、莪术油、尿囊素、樟脑加入月桂氮卓酮混匀,备用;甘草加入8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滤过,药渣加入6倍量水煎煮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0 1.25(60°C)的清膏;凡士林、羊毛脂加热融熔后,不断搅拌,依次加入青黛、甘草清膏和上述丁香罗勒油混合液,继续搅拌混匀,即得。2、制备B搽剂按下列重量称取原料药(单位:g、ml)黄芩30g、黄柏40g、丹参30g、补骨脂40g、雷公藤40g、辣椒35g、樟脑40g、月桂氮卓酮 20ml、75% 乙醇 1500ml o除樟脑外,将黄芩、黄柏、丹参、补骨脂、雷公藤、辣椒药材粉碎成粗粉,用75%乙醇为溶媒,以I 3ml/min.kg渗漉,收集4倍漉液、静置,取上清液;依次加入樟脑、月桂氮卓酮,搅拌混匀,即得。使用方法1、晚上用A膏剂将A膏涂于银屑病患处,每日I次,连用I月为I疗程,一般I 2个疗程。2、白天用B搽剂将B搽剂喷于银屑病患处,每日2 3次,适当光照患处,连用I月为I疗程,一般I 2个疗程。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银屑病的外用药剂,由A膏剂、B搽剂两部分组成,其特征是A骨剂由下列原料药按重量份制成:丁香罗勒油40 60份、莪术油30 50份、青黛100 140份、甘草100 200份、尿囊素1.5 5份、樟脑1.5 5份、月桂氮卓酮10 20份、凡士林350 450份、羊毛脂320 390份; B搽剂由下列原料药按重量份制成:黄芩15 35份、黄柏35 45份、丹参25 45份、补骨脂35 45份、雷公藤35 45份、辣椒20 50份、樟脑35 45份、月桂氮卓酮15 25份、75%乙醇1000 1500份; 其中A膏剂的制备方法是:丁香罗勒油、莪术油、尿囊素、樟脑加入月桂氮卓酮中混匀,备用;甘草加入8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滤过,药渣加入6倍量水煎煮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60°C时相对密度为1.20 1.25的清膏;凡士林、羊毛脂加热融熔后,不断搅拌,依次加入青黛、甘草清膏和上述丁香罗勒油混合液,继续搅拌混匀,即得; B搽剂的制备方法是:除樟脑外,将黄芩、黄柏、丹参、补骨脂、雷公藤、辣椒药材粉碎成粗粉,用75%乙醇为溶媒,以I 3ml/min.kg渗漉,收集4倍漉液、静置,取上清液;依次加入樟脑、月桂氮卓酮,搅拌混匀`,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银屑病的外用药剂,由A膏剂、B搽剂两部分组成,主要成份由黄芩、补骨脂、乌梅、莪术、丹参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止痒、燥湿杀虫的作用,本发明药剂不同于以往单纯治疗银屑病的治疗方案,首创昼夜循环疗法,夜间使用A膏剂改变表层病变表皮组织结构,有利于药剂渗透通道的顺畅并直接到达病灶组织,快速增加皮肤细胞活性;白天使用B搽剂,补充各种活性成分与微量元素,彻底消除银屑病致病因素,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增加皮肤细胞功能并保护皮肤,达到不复发的效果。
文档编号A61K36/81GK103071113SQ20131000654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7日
发明者汪世龙 申请人:汪世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