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黄连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5118阅读:24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方黄连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骨髓炎及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复方黄连液。
背景技术
慢性骨髓炎是骨伤科疑难病之一,属于中医“附骨疽”的范畴,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常反复发作不易根治,易造成病残等特点。现有中西医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主要方法包括抗生素的应用、手术治疗以及通过改善全身情况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等方面。虽然抗生素的应用在治疗慢性骨髓炎中起着很大作用,但是,长期使用会由于耐药性的产生常使其疗效降低。此外,由于慢性骨髓炎病灶的周围组织纤维化,死骨死腔的存在等病理变化,导致了局部血供贫乏,这不仅使病灶内抗生素达不到有效浓度,也使机体的免疫系统及其它抗病因素发挥不出有效的作用。局部使用抗生素虽可使病灶内抗生素浓度提高数倍至数十倍,从而起到有效的抑菌作用,但同时抑制了肉芽组织的生长和填充,不利于伤口的修复。近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进展,采用组织移植的方法来消灭骨外露,改善局部血供从而提高疗效,但此类手术的失败率也较高。另外,中医外治法是中医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特色,但大多数的膏、丹、丸、散类重要制剂不但制作方法复杂,而且所用药物多为稀有贵重药材,不易获得。并且固体剂型药物一方面限制了与病灶的接触面积,不利于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可能在局部遗留异物不利于治疗。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复方黄连液,选用黄连、黄芩、黄柏、桅子、地榆、大黄、黄芪为原料,经水煎法提取而成,对慢性骨髓炎及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黄连液,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黄连80 100,黄芩27 34,黄柏27 34,桅子27 35,地榆27 33,大黄27 34,黄芪27 34,冰片9 12。进一步地,所述最优重量(份)配比为黄连90,黄芩30,黄柏30,桅子30,地榆30,大黄30,黄芪30,冰片10。上述的复方黄连液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黄连、黄芩、黄柏、桅子、地榆、大黄、黄芪,加10倍量的水100°C提取2小时,
滤出药液备用,得药渣;(2)、取步骤⑴药洛,加8倍量的水100°C提取2小时,滤出药液备用;(3)、合并步骤(I)、⑵药液,浓缩至温度80°C,相对密度1.1 1. 3,冷却至常温,加冰片及2倍量乙醇搅拌,静置,取上清夜,回收乙醇加纯化水至规定量。
更进一步的,所述规定量药液为每IOOg黄连可制备6 7L药液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方剂制成的复方黄连液,克服了现有技术抗生素、手术疗法的不足,对慢性骨髓炎及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使用简单、方便,适用范围广,便于储存和推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确,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一种复合黄连液,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黄连80 100,黄芩27 34,黄柏27 34,桅子27 35,地榆27 33,大黄27 34,黄芪27 34,冰片9 12,其中最优重量(份)配比为黄连90,黄芩30,黄柏30,桅子30,地榆30,大黄30,黄芪30,冰片10。上述药方主要药材的药效概况如下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芩燥湿泄热,凉血止血,具有清热与止血双重作用;黄柏清热燥热,退热除疹;桅子清热·泻火性味亦属苦寒;冰片则性苦微寒可清热生肌;地榆凉血止血与黄连相配,加强清热解毒之力。各药配合,以黄连之君泄中焦之火,黄芩泄上焦之火,黄柏泄下焦之火为臣,桅子通泄三焦之火,导热下行,冰片甘凉解毒。诸药共凑清热化瘀,通调经络,消肿止痛,除湿生肌之功效。另外,大黄、黄芩、黄柏均具有抗菌的作用,此外黄柏外用还可促进皮下淤血的吸收,大黄含有大黄酚,可致密毛细血管。清热化瘀药液直接外敷于患处,能提高组织细胞的渗透性,有利于药物吸收,增强其疗效。实施例1取黄连90g,黄芩30g,黄柏30g,桅子30g,地榆30g,大黄30g,黄芪30g。加水3L,100°C提取2小时,滤出药液A备用;取药渣,加水2. 5L,100°C提取2小时,滤出药液B备用;合并药液A、B,浓缩至温度80°C,相对密度1. 2,冷却至常温后,加冰片10g、乙醇5L,搅拌,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加纯化水,得复方黄连液体6L ;取复方黄连液,用以湿敷患处,隔天换药一次至病症痊愈。实施例2取黄连95g,黄芩28g,黄柏30g,桅子28g,地榆30g,大黄32g,黄芪30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得复方黄连液,用以湿敷患处。实施例3取黄连88g,黄芩30g,黄柏32g,桅子28g,地榆32g,大黄32g,黄芪30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得复方黄连液,用以湿敷患处。为了客观评价本发明临床效果,自1991年5月至1995年5月,将慢性骨髓炎病例随机分为本发明复方黄连液外用组(以下称治疗组)与庆大霉素溶液外用组(以下称对照组)。按统一的疗效标准评定各组的疗效,其结果如下1、诊断标准(I)有外伤感染,局部软组织感染或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史;(2)患肢窦道长期不愈,有脓液和(或)小死骨排出;(3)肢体肿胀疼痛或软组织硬化;
(4)X线检查有骨膜反应、骨质破环和(或)骨质硬化、死骨、空腔包壳形成。符合以上1、4项加1、3项中任何一项并除外骨肿瘤、骨结核、梅毒性骨髓炎即构成诊断。2、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的病例均可纳入。3、排除标准(I)合并有败血症的患者;(2)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3)合并有严重肝肾 疾病或其他疾病;(4)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结果的患者。4、一般资料治疗组共45例,男39例,女6例;年龄3 10岁5例,11 19岁6例,20 49岁26例,50 70岁8例;血源性20例,外伤感染23例,局部软组织感染蔓延2例;疗程2月以内5例,2月 I年18例,I年以上22例。对照组共42例,男38例,女4例;年龄3 10岁5例,11 19岁10例,20 49岁19例,50 70岁8例;血源性17例,外伤感染21例,局部软组织感染蔓延4例;疗程2月以内8例,2月 I年20例,I年以上14例。表I治疗组、对照组病例、性别、年龄(X土SD)分布比较
权利要求
1.一种复方黄连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方黄连液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黄连80 100,黄芩27 34,黄柏27 34,桅子27 35,地榆27 33,大黄27 34,黄芪27 34,冰片9 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黄连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优重量(份)配比为黄连90,黄芩30,黄柏30,桅子30,地榆30,大黄30,黄芪30,冰片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黄连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黄连液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取黄连、黄芩、黄柏、桅子、地榆、大黄、黄芪,加10倍量的水100°C提取2小时,滤出药液备用,得药渣; (2)、取步骤(I)药洛,加8倍量的水100°C提取2小时,滤出药液备用; (3)、合并步骤(I)、(2)药液,浓缩至温度80°C,相对密度1.1 1. 3,冷却至常温,加冰片及2倍量乙醇搅拌,静置,取上清夜,回收乙醇加纯化水至规定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方黄连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量药液为每IOOg黄连可制备6 7L药液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方黄连液及其制备方法,选用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地榆、大黄、黄芪和冰片为原料,经水煎法提取而成,对慢性骨髓炎及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使用简单、方便,适用范围广,便于储存和推广。
文档编号A61K31/045GK103054998SQ201310034490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9日
发明者陆杰, 蒋顺琬 申请人:陆杰, 蒋顺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