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咳嗽型球结膜下出血的中药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讲是一种治疗咳嗽型球结膜下出血的中药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咳嗽型球结膜下出血,一般采用磺胺类及抗菌素。①采用青霉素:用前必须做皮试,阳性者禁用。因为青霉素易发生变态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最危险的过敏性休克,可发生在做皮肤试验的当时,极少数可发生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后者称迟发生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②应用卡那霉素:对听神经和肾脏均有毒性,前者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甚至永久性耳聋,后者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等。③采用磺胺甲恶唑患者引起胃肠道反应、结晶尿、血尿、皮疹、药热及白细胞减少。④羧苄西林: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变态反应。大剂量给药后可引起神经毒反应、肺水肿;用药期间可出现短暂性氨酶升高与粒细胞减少。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治疗咳嗽型球结膜下出血的中药制备方法。咳嗽型球结膜下出血多见于儿童,多数患者伴有咳嗽、胸闷等证。病因病机:致病因素与肺脏有关,因肺为矫脏,主清肃而恶燥,如燥热偏盛,损伤于肺,肺气不清,因气与血相互为用,肺有郁热,清肃失降,致使血热妄行,血不循经,溢于络外而成此证。临床表现:本病初起多咳嗽,眼无痛感,在白睛出现小的血斑,呈不规则的片状,境界分明,颜色鲜红,继则渐呈紫暗,消退时变为暗黄色,重则胞睑漫肿青紫,按之疼痛,脉数。它的技术方案为:取川贝母9重量份、小叶枇杷6重量份、马兜铃6重量份、木蝴蝶6重量份、瓦楞子3重量份、 凤凰衣3重量份、文蛤3重量份、白果6重量份、白药子9重量份、白鲜皮9重量份、白毛 夏枯草3重量份、瓜子金6重量份、竹浙6重量份、竹茹6重量份、竹黄9重量份、杏仁9重量份、枇杷叶3重量份、昆布3重量份、三七6重量份、大蓟9重量份、山茶花6重量份、小蓟9重量份、天香炉6重量份、艾叶9重量份、仙人掌6重量份、仙鹤草9重量份、白及6重量份、白茅根9重量份、罗汉果9重量份和甘草9重量份,将以上30味中药放入1500毫升水中,浸泡35分钟,然后文火煎制30分钟,过滤去渣,共煎药液360毫升,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咳嗽型球结膜下出血的中药。该发明的优点是:本方30味中药,在药店均能买到,制作简单,制成的中药液毒副作用小,疗程短,治愈率高。君臣佐使,恰到好处。应用中药的同时,避免了西药磺胺药、抗菌素引起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川贝母、小叶枇杷、马兜铃、木蝴蝶、瓦楞子、凤凰衣、文蛤、白果、白药子、白鲜皮、白毛夏枯草、瓜子金、竹浙、竹茹、竹黄、杏仁、枇杷叶、昆布,以上18味药具有清燥润肺、散结消肿、宣肺止咳、祛痰平喘、清肺降气、凉血止血、利水消肿、润肺生肌、舒肝和胃、消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缓急止痛、护疮生肌、清肺化痰、软坚散结、清热生津止渴、利水消肿、敛肺平喘、收涩止带、消毒杀虫、排脓生肌、祛风止痛、清热定惊、解毒消痈、安神、清热除痰、镇惊开窍、清热凉血、和胃降逆、清热除烦、定惊安神、止咳平喘之功效。在治疗咳嗽型球结膜下出血的过程中,起主要治疗作用,故为君药。三七、大蓟、山茶花、小蓟、天香炉、艾叶、仙人掌、仙鹤草、白及、白茅根,以上10味药具有止血散瘀、活血消肿、凉血、解毒疗疮、利尿通淋、清热化湿、止咳平喘、除湿止痒、通经活络、清肺止咳之功效。在治疗咳嗽型球结膜下出血的过程中,能辅助主药发挥治疗作用,故为臣药。罗汉果:甘,凉。入肺、脾二经。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生津润肠。能率诸药直达病灶,故为佐药。甘草:甘,平。入十二经。补脾润肺,益气复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既能纠诸药之偏性,又能缓解诸药之毒性,故为使药。川贝母、小叶枇杷、马兜铃、木蝴蝶、瓦楞子、凤凰衣、文蛤、白果、白药子、白鲜皮、白毛夏枯草、瓜子金、竹浙、竹苑、竹黄、杏仁、枇杷叶、昆布、三七、大蓟、山茶花、小蓟、天香炉、艾叶、仙人掌、仙鹤草、白及、白茅根、罗汉果、甘草。这30味药配伍应用,共同起到清燥润肺、散结消肿、宣肺止咳、祛痰平喘、清肺降气、凉血止血、润肺生肌、消痰软坚、清肺化痰、软坚散结、清热生津止渴、敛肺平喘、清热除痰、镇惊开窍、清热凉血、化痰止咳之功效。君臣佐使,配伍得当,是治疗咳嗽型球结膜下出血的最佳配方。川贝母:甘、苦,凉。入肺、肝二经。清燥润肺、散结消肿。小叶枇杷:辛、微苦,平。入肺经。宣肺止咳,祛痰平喘。马兜铃:苦,寒。入肺经。清肺降气、凉血止血、利水消肿。木·蝴蝶:苦,寒。入肺、肝二经。润肺生肌,舒肝和胃。瓦楞子:咸、辛,平。入肺、肝、脾、胃四经。消痰软坚、化痰散结、制酸止痛。凤凰衣:甘,平。入肺、脾、胃三经。益肺化痰、缓急止痛、护疮生肌。文蛤:苦、咸,寒。入肺、肾二经。清肺化痰、软坚散结、清热生津止渴、利水消肿。白果:甘、苦、涩,平,有毒。入肺、胃二经。敛肺平喘、收涩止带、消毒杀虫、排脓生肌。白药子:辛,凉。入肺、肝、脾三经。清热化痰、凉血解毒、祛风止痛。白鲜皮:甘、咸,寒。入肺、脾、小肠、膀胱四经。清肺止咳、清热利湿、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定惊。白毛夏枯草:苦、甘,寒。止咳化痰、凉血止血、解毒消痈。瓜子金:辛、苦,寒。入肺、胃、心三经。化痰止咳、活血止血、安神、清热解毒。竹浙:甘、淡、苦,寒。入心、肺、胃、肝四经。清热除痰、镇惊开窍。竹茹:苦、甘、辛,微寒。清热凉血、和胃降逆、化痰止咳、清热除烦。竹黄:甘、辛,寒。入心、肝、胆三经。清热豁痰、定惊安神。杏仁:苦、甘,平。入肺经。止咳平喘、肠燥便秘、下气开痹、湿热淋证、疥疮。枇杷叶:苦,微寒。入肺、胃二经。清化热痰、止咳止喘、和胃降逆、清热解毒。昆布:咸,寒。入肝、胃、肾三经。消痰散结、利水消肿。三七:甘、微苦,温,无毒。入肝、胃、大肠三经。止血散瘀、活血消肿。大蓟:甘、苦,凉。入心、肝二经。凉血止血、祛瘀消肿。山茶花:甘、苦、辛,凉。入肝、肺、大肠三经。凉血止血、活血化瘀、解毒疗疮。小蓟:甘、微苦,凉。入肝、脾、膀胱三经。凉血止血、活血解毒、利尿通淋。天香炉:辛,平。入肺、大肠、肝三经。止血消瘀、清热化湿、止咳平喘、祛风通痹。艾叶:辛、苦、温。入肝、脾、胃三经。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除湿止痒、通经活络。仙人掌:苦,寒。入心、肺、胃三经。行气活血、消热解毒、排脓生肌、凉血止血、清肺止咳。仙鹤草:苦、涩、微甘,平。入肺、肝、脾、大肠四经。收敛止血、补虚止痢、杀虫解毒、截疟、活血消肿。白及:苦、甘、潘,微寒。入肺、肝、胃三经。收敛止血、清肿生肌、杀虫敛疮。白茅根:甘、寒。入肺、胃、小肠三经。凉血止血、清热通淋、湿热癃闭、利湿退黄、疏风利尿、清肺止咳、胃热呕哕。罗汉果:甘,凉。入肺、脾二经。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生津润肠。甘草:甘,平。入十二经。补脾润肺,益气复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
具体实施方式
取川贝母9g、小叶枇杷6g、马览铃6g、木蝴蝶6g、瓦榜子3g、凤凰衣3g、文蛤3g、白果6g、白药子9g、白鲜皮9g、白毛夏枯草3g、瓜子金6g、竹浙6g、竹苑6g、竹黄9g、杏仁9g、枇杷叶3g、昆布3g、三七6g、大蓟9g、山茶花6g、小蓟9g、天香炉6g、艾叶9g、仙人掌6g、仙鹤草9g、白及6g、白茅根9g、罗汉果9g和甘草9g,以上30味药一起放入1500毫升水中,浸泡35分钟,然后文火煎制30分钟,过滤去渣,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咳嗽型球结膜下出血的中药。共煎药液360毫升,当咳嗽型球结膜下出血的病人需要治疗时,使药液温度为36°C,每次120毫升,外洗患处,每日三次,二日为一疗程,若症状仍存,再洗第二疗程,以至痊愈。375例咳嗽型球结膜下出血患者中,男性183例,占48.8% ;女性192例,占51.2%。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咳嗽型球结膜下出血的中药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取川贝母9克、小叶枇杷6克、马兜铃6克、木蝴蝶6克、瓦楞子3克、凤凰衣3克、文蛤3克、白果6克、白药子9克、白鲜皮9克、白毛夏枯草3克、瓜子金6克、竹浙6克、竹茹6克、竹黄9克、杏仁9克、枇杷叶3克、昆布3克、三七6克、大蓟9克、山茶花6克、小蓟9克、天香炉6克、艾叶9克、仙人掌6克、仙鹤草9克、白及6克、白茅根9克、罗汉果9克和甘草9克,将以上30味中药放A 1500毫升水中,浸泡35分钟,然后文火煎制30分钟,过滤去渣,共煎药液360毫升,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咳嗽型球结膜下出`血的中药。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咳嗽型球结膜下出血的中药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备方法技术领域。目前治疗咳嗽型球结膜下出血,一般采用磺胺类及抗菌素,如采用青霉素用前必须做皮试,阳性者禁用。该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取川贝母、小叶枇杷、马兜铃、木蝴蝶、瓦楞子、凤凰衣、文蛤、白果、白药子、白鲜皮、白毛夏枯草、瓜子金、竹沥、竹茹、竹黄、杏仁、枇杷叶、昆布、三七、大蓟、山茶花、小蓟、天香炉、艾叶、仙人掌、仙鹤草、白及、白茅根、罗汉果和甘草,将以上30味中药放入水中浸泡,然后文火煎制,过滤去渣,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咳嗽型球结膜下出血的中药。它的优点是疗程短,治愈率高,避免了西药磺胺药、抗菌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
文档编号A61P27/02GK103099985SQ20131005034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9日
发明者苏士峥 申请人:苏士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