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闷孔减压阀吸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5322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氧气闷孔减压阀吸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氧气闷孔减压阀吸入器,首先,本发明改变传统氧气吸入器的加工流程——变成为模具注塑、铜或铝等成型法,降低氧气闷孔减压阀吸入器的加工费。其次,加长闷孔杆的行程(其行程出氧口的体积、瞬间量变小,氧气的流量、瞬间量变也小),出氧口的开、闭更加方便,使得氧气压力以及流量的调整更为细腻,有效的避免氧气形成气炮,减少病人痛苦、提高治疗质量。再次,改变气道流程,将传统减压阀的斜式流道变成直式流道,提高阀体开、关时封闭性能——不漏氧气,减少氧气损耗,提高氧气治疗效果。新型阀体的体积小、用料少,能降低用料成本。
【专利说明】氧气闷孔减压阀吸入器
[0001]一、【技术领域】:本发明适用于医院氧气供应系统,将高压氧气转换为可吸入的低压氧气,并可以调节氧气的吸入量。
[0002]二、【背景技术】:目前,氧气吸入器多种多样,但市场上仍旧缺少造价低廉,且方便调整的氧气闷孔减压阀吸入器。
[0003]三、
【发明内容】
:首先,本发明改变传统氧气吸入器的加工流程一变成为模具注塑、铜或铝等成型法,降低氧气闷孔减压阀吸入器的加工费。其次,加长闷孔杆的行程(其行程出氧口的体积、瞬间量变小,氧气的流量、瞬间量变也小),出氧口的开、闭更加方便,使得氧气压力以及流量的调整更为细腻,有效的避免氧气形成气炮,减少病人痛苦、提高治疗质量。再次,改变气道流程,将传统减压阀的斜式流道变成直式流道,提高阀体开、关时封闭性能——不漏氧气,减少氧气损耗,提高氧气治疗效果。新型阀体的体积小、用料少,能降低用料成本。
[0004]氧气闷孔减压阀的开启流程:病人需要吸入氧气时逆时针旋转手柄(螺纹管向后螺移),带出闷孔、出氧口、大肚杆和闷杆,使闷杆和密封圈离开旋管筒,此时阀门打开;其流量可以调整到< 0.lL/min。这时大肚杆推出常封圈和旋体簧,螺母筒和闷杆的间隙有常封圈密封。如需要增大氧气流量时、继续逆时针旋转手柄(螺纹管继续向后螺移),即出氧口的体积再次逐渐变大,且出氧口的流量也再逐渐递增,其流量调整的精密范围0.1——100L/min;大肚杆继续推动旋体簧和常封圈,常封圈将螺母筒和闷杆的间隙再次进一步密封。
[0005]氧气闷孔减压阀的关闭流程:病人不需要吸入氧气时顺时针旋转手柄(螺纹管向前螺移),使出氧口逐渐进 入旋管筒——氧气的流量因此而逐渐变小,闷杆和密封圈于旋管筒的间隙逐渐变小,最终使阀门封闭,氧气流量=OL/min ;旋体簧依大肚杆为支座、推出常封圈,常封圈使螺母筒和闷杆间密封。
[0006]氧气闷孔减压阀开启时氧气的流向:闷杆和密封圈脱开旋管筒时,阀座、阀母和阀管的氧气,通过闷孔、出氧口 a、出氧口 b或出氧口 c导向阀仓,有快速接头、软管和潜入管压入湿化瓶(湿化),再经流量管和吸氧管进入病人体内。
[0007]氧气闷孔减压阀关闭时氧气的流向:闷杆和密封圈将旋管筒关闭时,出氧口 a、出氧口 b或出氧口 c的氧气压力和闷孔、旋管筒、闷管和阀座的氧气压力相等。
[0008]大肚杆:闷孔杆的中端简述为大肚杆。大肚杆的直径>闷孔壁的直径,当密封圈向后滑动时起到定位作用。大肚杆的直径>闷杆的直径,旋体簧向前滑动时起定位作用。
[0009]闷孔:闷孔杆的前内半孔简述为闷孔,闷孔长> 1.5mm、直径> 0.2mm。功能:将氧气导向数个出氧口。闷孔壁上设计螺纹简述为螺纹管。
[0010]出氧口:闷孔上的数个长方口简述为出氧口,如出氧口 a和出氧口 b等,出氧口长^ 0.5mm、宽< 4mm、高(闷孔壁)> 0.1mm。
[0011]闷杆:闷孔杆的后端简述为闷杆。连接在闷杆后端的旋盘简述为手柄。
[0012]旋管筒:阀管头部的内螺管简述为旋管筒。
[0013]阀仓:阀管中部的内管体简述为阀仓,阀仓的内径 > 旋管筒的内径。便于大肚杆和密封圈在阀仓平行滑动时开启或关闭旋管筒。同时阀仓的内径>密封圈的直径,当密封圈在阀仓前后滑动时、阀仓的氧气压力相等,此时密封圈不影响阀仓将氧气导入快速接头。
[0014]旋纹筒:阀管尾部的内螺管简述为旋纹筒。
[0015]旋体簧:因大肚杆的直径>旋体簧的内径,簧体穿过大肚杆时需用旋转安装法,所以簧体简述为旋体簧。
[0016]螺母筒:因锁母上设计有通心孔所以简述为螺母筒。通心孔的内径>大肚杆的直径,安装时便于大肚杆穿过螺母筒。
[0017]四、【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图1氧气闷孔减压阀吸入器的王视图;图中1、阀座2、管口 3、底口 4、阀母5、锁珠6、稳管7、商标管8、阀管9、螺纹管10、出氧口 a 11、密封圈12、大肚杆13、手柄14、螺母筒15、常封圈16、旋管筒17、快速接头18、软管19、瓶盖20、计量珠21、潜入管22、氧气管23、水瓶24、锥簧25、墙体
[0018]五、【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氧气闷孔减压阀吸入器主要有阀座1、阀母4、闷管和阀管8等组成。阀座I的脚a、脚b或脚c钉在病房的墙体25,其固定力>氧气闷孔减压阀开、闭时的旋转力,防止氧气闷孔减压阀开、闭时的力带动阀管8、阀母4和阀座I旋转;同时应躲避开床头,以免碰伤病人。管口 2并联在高压氧气管道时用胶圈和管座密封。座口螺接阀母4时用胶垫密封,这时锥簧24和闷管被阀母4压闭于阀座1,锥簧24的反作用力又推出闷管,胶垫同时又将闷管底和阀母4密封。阀母4锥接阀管8时用橡胶圈密封;这时的锥接头推出闷管,闷管底脱离开胶垫,这时两底口 3保持阀座1、闷管、阀母4、阀管8和闷孔间畅通,此时闷管阀打开。阀母4上设计有定位簧、环卡、限旋轨、稳管6和两个相对的锁珠5 ;稳管6上设计有限位孔和限位槽,限旋轨和限位槽控制稳管6在阀母4上直线滑动、不能旋转;稳管6遇有商 标管7的压力时,在阀母4上直行,定位簧被压缩到环卡,因稳管6的头径大、尾径小,所以在滑动过程(内径有大变小)对两锁珠5产生相等的压力,其压力由小变大,使锁珠5向阀母4的圆心线滑动;这时两锁珠5相对滑动的力,把阀管8卡在阀母4,两锁珠5卡在环槽、锁闭阀管8。遇有外界拉力时稳管6和定位簧退位,稳管6在锁珠5做功的压力逐渐变小(内径有小变大),这时稳管6和商标管7被定位簧弹出。阀管8的头端壳上设计有锥接头和环槽;中端壳上设计有商标管7,商标管7上设计有限旋杆;限位孔吞入限旋杆时阀母4控制阀管8的旋转。阀管8的内筒设计有旋管筒16、阀仓和旋纹筒,阀仓的内径>旋管筒16的内径;阀仓的尾端设计有旋纹筒,旋纹筒的内径> 阀仓的内径。阀仓上串联有快速接头17、软管18、瓶盖19、水瓶23、潜入管21、计量管、计量珠20和氧气管22。闷孔杆的前壳设计有螺纹管9、闷孔、出氧口 alO、出氧口 b或出氧口 C,即闷孔的圆心线于螺纹管9的圆心线重叠,且出氧口 alO和出氧口 b的截面在纵坐标轴或横坐标轴的正、负刻度相等;中壳设计有闷杆、密封圈11、大肚杆12、常封圈15和旋体簧(必要时旋体簧可用常封圈15代替);尾壳设计手柄13 (如手柄13和闷杆是分体式,用螺母和螺丝紧固法或锁杆固定法组装)。从螺纹管9的头部先套入螺母筒14、常封圈15、旋体簧、橡胶圈和密封圈11,再将螺纹管9和螺母筒14同步螺接在阀管8。螺母筒14螺接在旋纹筒时用橡胶圈密封,防止螺母筒14和阀管8间漏气。这时螺纹管9螺接在旋管筒16,螺纹管9或手柄13在旋管筒16逆旋(向后螺移)时,带出密封圈11、出氧口 alO和出氧口 b——阀开;即密封圈11逐渐脱离开旋管筒16,则旋管筒16和阀仓被密封圈11和闷杆开通;螺纹管9或手柄13在旋管筒16顺旋(向前螺移)时,带进密封圈11、出氧口 alO和出氧口 b——阀关,即密封圈11逐渐压闭在旋管筒16,且密封圈11和闷杆将旋管筒16和阀仓隔离、关闭。旋体簧的功能推出常封圈15,使常封圈15将螺母筒14和闷杆的间隙始终处于封闭状态。旋管筒16的功能:螺纹管9在旋管筒16旋转时调整出氧口体积的大(逐渐开启)、小(逐渐关闭)。旋纹筒:旋纹筒的内径>阀仓的内径,便于安装螺母筒14。氧气管22应盘绕在阀母4或阀管8,使流量管的圆心 线和快速接头17的圆心线于地面垂线平行(偏离角< 10° )。
【权利要求】
1.氧气闷孔减压阀吸入器,其特征是:首先,本发明改变传统氧气吸入器的加工流程一变成为模具注塑、铜或铝等成型法,降低氧气闷孔减压阀吸入器的加工费;其次,加长闷孔杆的行程一其行程出氧口的体积、瞬间量变小,氧气的流量、瞬间量变也小,出氧口的开、闭更加方便,使得氧气压力以及流量的调整更为细腻,有效的避免氧气形成气炮,减少病人痛苦、提高治疗质量;再次,改变气道流程,将传统减压阀的斜式流道变成直式流道,提闻阀体开、关时封闭性能不漏氧气,减少氧气损耗,提闻氧气治疗效果;新型阀体的体积小、用料少,能降低用料成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闷孔减压阀吸入器,其特征是:氧气闷孔减压阀的开启流程:病人需要吸入氧气时逆时针旋转手柄一螺纹管向后螺移,带出闷孔、出氧口、大肚杆和闷杆,使闷杆和密封圈离开旋管筒,此时阀门打开;其流量可以调整到< 0.lL/min ;这时大肚杆推出常封圈和旋体簧,螺母筒和闷杆的间隙有常封圈密封;如需要增大氧气流量时、继续逆时针旋转手柄一螺纹管继续向后螺移,即出氧口的体积再次逐渐变大,且出氧口的流量也再逐渐递增,其流量调整的精密范围0.1——100L/min ;大肚杆继续推动旋体簧和常封圈,常封圈将螺母筒和闷杆的间隙再次进一步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闷孔减压阀吸入器,其特征是:氧气闷孔减压阀的关闭流程:病人不需要吸入氧气时顺时针旋转手柄一螺纹管向前螺移,使出氧口逐渐进入旋管筒一氧气的流量因此而逐渐变小,闷杆和密封圈于旋管筒的间隙逐渐变小,最终使阀门封闭,氧气流量=OL/min ;旋体簧依大肚杆为支座、推出常封圈,常封圈使螺母筒和闷杆间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闷孔减压阀吸入器,其特征是:氧气闷孔减压阀开启时氧气的流向:闷杆和密封圈脱开旋管筒时,阀座、阀母和阀管的氧气,通过闷孔、出氧口 a、出氧口 b或出氧口 c导向阀仓,有快速接头、软管和潜入管压入湿化瓶一湿化,再经流量管和吸氧管进入病人体 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闷孔减压阀吸入器,其特征是:氧气闷孔减压阀关闭时氧气的流向:闷杆和密封圈将旋管筒关闭时,出氧口 a、出氧口 b或出氧口 c的氧气压力和闷孔、旋管筒、闷管和阀座的氧气压力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闷孔减压阀吸入器,其特征是:大肚杆:闷孔杆的中端简述为大肚杆;大肚杆的直径>闷孔壁的直径,当密封圈向后滑动时起到定位作用;大肚杆的直径 > 闷杆的直径,旋体簧向前滑动时起定位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闷孔减压阀吸入器,其特征是:闷孔:闷孔杆的前内半孔简述为闷孔,闷孔长> 1.5mm、直径> 0.2mm ;功能:将氧气导向数个出氧口 ;闷孔壁上设计螺纹简述为螺纹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闷孔减压阀吸入器,其特征是:出氧口:闷孔上的数个长方口简述为出氧口,如出氧口 a和出氧口 b等,出氧口长≤0.5mm、宽≤4mm、高——闷孔壁^ 0.1mn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闷孔减压阀吸入器,其特征是:阀仓:阀管中部的内管体简述为阀仓,阀仓的内径>旋管筒的内径;便于大肚杆和密封圈在阀仓平行滑动时开启或关闭旋管筒;同时阀仓的内径> 密封圈的直径,当密封圈在阀仓前后滑动时、阀仓的氧气压力相等,此时密封圈不影响阀仓将氧气导入快速接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闷孔减压阀吸入器,其特征是:氧气闷孔减压阀吸入器结构关系是:主要有阀座(1)、阀母(4)、闷管和阀管⑶等组成;阀座⑴的脚a、脚b或脚c钉在病房的墙体(25),其固定力>氧气闷孔减压阀开、闭时的旋转力,防止氧气闷孔减压阀开、闭时的力带动阀管(8)、阀母⑷和阀座⑴旋转;同时应躲避开床头,以免碰伤病人;管口(2)并联在高压氧气管道时用胶圈和管座密封;座口螺接阀母(4)时用胶垫密封,这时锥簧(24)和闷管被阀母(4)压闭于阀座(1),锥簧(24)的反作用力又推出闷管,胶垫同时又将闷管底和阀母(4)密封;阀母(4)锥接阀管(8)时用橡胶圈密封;这时的锥接头推出闷管,闷管底脱离开胶垫,这时两底口(3)保持阀座⑴、闷管、阀母(4)、阀管⑶和闷孔间畅通,此时闷管阀打开;阀母(4)上设计有定位簧、环卡、限旋轨、稳管(6)和两个相对的锁珠(5);稳管(6)上设计有限位孔和限位槽,限旋轨和限位槽控制稳管(6)在阀母⑷上直线滑动、不能旋转;稳管(6)遇有商标管(7)的压力时,在阀母(4)上直行,定位簧被压缩到环卡,因稳管(6)的头径大、尾径小,所以在滑动过程一内径有大变小对两锁珠(5)产生相等的压力,其压力由小变大,使锁珠(5)向阀母(4)的圆心线滑动;这时两锁珠(5)相对滑动的力,把阀管⑶卡在阀母(4),两锁珠(5)卡在环槽、锁闭阀管⑶;遇有外界拉力时稳管(6)和定位簧退位,稳管(6)在锁珠(5)做功的压力逐渐变小——内径有小变大,这时稳管(6)和商标管(7)被定位簧弹出;阀管(8)的头端壳上设计有锥接头和环槽;中端壳上设计有商标管(7),商标管(7)上设计有限旋杆;限位孔吞入限旋杆时阀母(4)控制阀管(8)的旋转;阀管⑶的 内筒设计有旋管筒(16)、阀仓和旋纹筒,阀仓的内径〉旋管筒(16)的内径;阀仓的尾端设计有旋纹筒,旋纹筒的内径 > 阀仓的内径;阀仓上串联有快速接头(17)、软管(18)、瓶盖(19)、水瓶(23)、潜入管(21)、计量管、计量珠(20)和氧气管(22);闷孔杆的前壳设计有螺纹管(9)、闷孔、出氧口 a(10)、出氧口 b或出氧口 C,即闷孔的圆心线于螺纹管(9)的圆心线重叠,且出氧口 a(10)和出氧口 b的截面在纵坐标轴或横坐标轴的正、负刻度相等;中壳设计有闷杆、密封圈(11)、大肚杆(12)、常封圈(15)和旋体簧——必要时旋体簧可用常封圈(15)代替;尾壳设计手柄(13)——如手柄(13)和闷杆是分体式,用螺母和螺丝紧固法或锁杆固定法组装;从螺纹管(9)的头部先套入螺母筒(14)、常封圈(15)、旋体簧、橡胶圈和密封圈(11),再将螺纹管(9)和螺母筒(14)同步螺接在阀管(8);螺母筒(14)螺接在旋纹筒时用橡胶圈密封,防止螺母筒(14)和阀管(8)间漏气;这时螺纹管(9)螺接在旋管筒(16),螺纹管(9)或手柄(13)在旋管筒(16)逆旋-向后螺移时,带出密封圈(11)、出氧口 a(10)和出氧口 b—阀开;即密封圈(11)逐渐脱离开旋管筒(16),则旋管筒(16)和阀仓被密封圈(11)和闷杆开通;螺纹管(9)或手柄(13)在旋管筒(16)顺旋——向前螺移时,带进密封圈(11)、出氧口 a(10)和出氧口 b——阀关,即密封圈(11)逐渐压闭在旋管筒(16),且密封圈(11)和闷杆将旋管筒(16)和阀仓隔离、关闭;旋体簧的功能推出常封圈(15),使常封圈(15)将螺母筒(14)和闷杆的间隙始终处于封闭状态;旋管筒(16)的功能:螺纹管(9)在旋管筒(16)旋转时调整出氧口体积的大一逐渐开启、小一逐渐关闭;旋纹筒:旋纹筒的内径≥阀仓的内径,便于安装螺母筒(14);氧气管(22)应盘绕在阀母(4)或阀管(8),使流量管的圆心线和快速接头(17)的圆心线于地面垂线平行一偏离角≤(10)°。
【文档编号】A61M16/20GK103990217SQ201310060850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7日
【发明者】陈霞, 陈莉, 席修明, 姜利, 贾宪瑞 申请人:陈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