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6420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小儿病毒性肠炎又称婴幼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在夏秋季节多发,婴幼儿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开始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烧、咳嗽、咽红、流鼻涕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病初I 2天常发生呕吐,接着便出现腹泻,每日腹泻5-6次,多则10-20次。大便呈蛋花汤样或水样,带酸臭味,因含胆汁较少,大便颜色较淡,故又称为“白色腹泻”。由于腹泻带来水分和盐分的大量丢失,而引发病儿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目前,对于病毒性感染无特效药物。申请人经过多年的临床试验证明,利用中草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小儿病毒性肠炎属中医泄泻范畴,本病病程长短各异,轻重悬殊,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落篱不密,易为外邪所侵,且脾胃薄弱,不耐受邪;因此,无论感受外邪或内伤饮食,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失职而发泄泻,发病之后易耗伤气液。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叶金花草5-15份、马蹄根4-7份、黄柏5-7份、茯苓6-8份、蕨麻4-6份、肉豆蘧3-6份、楼额3-5份、白术5-7份、玻璃草果实5_10份、番石槽干2_4份、甘草
1.5-3 份。优选的,叶金花草10份、马蹄根5份、黄柏6份、茯苓7份、蕨麻5份、肉豆蘧5份、樱额4份、白术6份、玻璃草果实7份、番石榴干3份、甘草2份。制备方法按传统的制备方法,水煎制成汤剂。方中:叶金花草、马蹄根、黄柏清热利湿,解毒止血;茯苓、蕨麻、白术补气健脾,利水渗湿,益胃生津;肉豆蘧、樱额、玻璃草果实、番石榴干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解止痛。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所有患儿选自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病毒肠炎患儿进行研究。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防治方案》制定:①急性起病,粪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可伴发热、呕吐、脱水、电解质紊乱;②粪便常规白细胞0个或少量,无红细胞及粘液;③粪便轮状病毒检测呈阳性反应。将符合标准的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5 20个月;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6 22个月;上述患儿均于患病I 5d内入院。本研究中大多数患儿伴发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脱水、酸中毒等。2、疗效标准参照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进行判定。显效:治疗72h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有效:治疗72h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好转或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并于72h后复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比较两组转阴率。3、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本发明所述中药制剂,即称取叶金花草10g、马蹄根5g、黄柏6g、获茶7g、蕨麻5g、肉豆蘧5g、楼额4g、白术6g、玻璃草果实7g、番石槽干3g,甘草2g,水煎制成汤剂,每日一剂,每日分多次服用;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片10 15mg/(kg*d)。两组均5天为一个疗程。4、治疗结果⑴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见表I。表I。两组治疗72b后疗效比较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叶金花草5-15份、马蹄根4-7份、黄柏5-7份、茯苓6-8份、蕨麻4_6份、肉豆蘧3-6份、樱额3-5份、白术5-7份、玻璃草果实5-10份、番石榴干2-4份,甘草1.5-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叶金花草10份、马蹄根5份、黄柏6份、茯苓7份、蕨麻5份、肉豆蘧5份、樱额4份、 白术6份、玻璃草果实7份、番石榴干3份,甘草2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小儿病毒性肠炎属中医泄泻范畴,其病因为感受外邪或内伤饮食,导致脾胃运化失职而发泄泻,发病之后易耗伤气液。为此,本发明选择中药叶金花草、马蹄根、黄柏、茯苓、蕨麻、肉豆蔻、樱额、白术、玻璃草果实、番石榴干、甘草,水煎成汤剂,经我院临床试验,总有效率达到96.7%,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72h后治疗组粪便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61K36/756GK103142739SQ201310090420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7日
发明者李英 申请人:李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