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脾不和、心肾不交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8389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肝脾不和、心肾不交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肝脾不和、心肾不交的药物。
背景技术
肝脾不和症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两脏关系失调,功能紊乱所致的病症。多由情志不遂,久郁伤肝,或饮食失调,劳倦伤脾等引起,两者可相互影响。肝脾不和症的临床表现胸胁胀满或窜痛,时欲大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或发作性腹痛腹泻,舌苔白或腻,脉弦。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舌苔白或腻,脉弦。肝脾不和证,以胸胁胀满窜痛,纳呆腹胀便溏为辨证要点。胸胁胀满窜痛,喜太息,情志抑郁,急躁易怒,为肝气郁结的表现;纳呆腹胀,便溏不爽为脾失健运之表现;腹痛欲泻,后痛减为肝木横逆脾土。心肾不交证是因心肾既济失调所致的病证,指心与肾生理协调失常的病理现象。多由肾阴亏损,阴精不能上承,因而心火偏亢,失于下降所致。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和肾水就是互相升降,协调,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肾不交是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常的病态。心居上焦,肾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两者失去协调关系,称为心肾不交。临床表现:心烦失寐,心悸不安,眩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舌红,脉细数。失眠.多梦.虚烦.遗精等症。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及慢性虚弱病人。目前,在治疗肝脾不和、心肾不交症状时多以西药为主,中药的治疗效果差,治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肝脾不和、心肾不交的药物,本药物对肝脾不和、心肾不交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种治疗肝脾不和、心肾不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下述中药原料按重量份制成:柴胡12克;郁金12克;积实12克;佛手12克;木香10克;炒白术10克;当归15克;炒枣仁30克;远志10克;节菖蒲15克;熟地15克;炒山药15克;山萸肉12克;枸杞子15克;淡大云12克;川连6克;肉桂3克;五味子15克;甘草6克。柴胡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具有疏散退热,舒肝,升阳之功能,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症。郁金具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的功效,可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 枳实对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泻痢后重、结胸、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有显著作用。佛手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舒肝健脾、和胃更多种药用功能。木香可行气止痛;调中导滞。炒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等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脾胃虚弱,倦怠乏力,痰饮眩个季,水肿。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等。炒枣仁具有养心,安神,敛汗的功效,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盗汗。远志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的功效,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 节菖蒲具有开窍化痰,醒脑安神等功效,用于热病神昏、癫痫、神昆官能症、耳鸣耳聋、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外治痈疽疮癣。熟地是一种上好中药材,具有补血滋阴功效,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山药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倦怠无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肺气虚燥、痰喘咳嗽、肾气亏耗、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消渴尿频、遗精早泄、带下白浊、皮肤赤肿、肥胖等病症。山萸肉具有补益肝肾的功效,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大汗虚脱,内热消渴。枸杞子具有养肝、滋肾、润肺的功效,主治:肝肾亏虚;头晕目眩;目视一清;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虚劳咳嗽;消渴引饮。淡大云具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软坚散结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闭经,不孕,阳痿,遗精,小便淋漓,声哑失音,便秘,虚寒泄泻,症瘕。川连具有泻火,燥湿,解毒,杀虫的功效,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疫,汤火烫伤。肉桂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功效,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甘草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将上述中药原料按重量份混合后,用水煎服。本发明中的每味中药之间,通过数次临床组方配伍后得出,服用后,药物从人的总体入手,标本兼治,具有养肝、滋肾、补肾助阳、长志安神、安神益智、舒肝健脾等功效,并通过上百例的临床实验证明,本药物在治疗肝脾不和、心肾不交方面治疗效果明显,治愈率闻。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种治疗肝脾不和、心肾不交的药物,所述药物由下述中药原料按重量份制成:人参10克;炒白术15克;获神15克;炒枣仁30克;远志10克;节菖蒲15,将上述中药原料混合后加水煎服。部分治愈患者的病例如下:病例1,患者张某,女,63岁,临床表现:胸胁胀满或窜痛,时欲大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或发作性腹痛腹泻,舌苔白或腻,脉弦,经诊断为肝脾不和,月艮用本药物后,胸胀消失,面色红润,睡眠充足,其它症状也逐渐减少,服用两个疗程后痊愈。病例2,患者张某,男,58岁,临床表现:急躁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经诊断为肝脾不和,服 用本药物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服用一个疗程后痊愈。病例3,患者李某,女,54岁,临床表现:心烦失寐,心悸不安,眩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咽干口燥,经诊断为心肾不交,服用本药物后,心态平和,其它症状也逐渐消失,服用两个疗程后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肝脾不和、心肾不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下述中药原料按重量份制成: 柴胡12克;郁金12克;积实12克;佛手12克;木香10克;炒白术10克;当归15克;炒枣仁30克;远志10克;节菖蒲15克;熟地15克;炒山药15克;山萸肉12克;枸杞子15克;淡大云12克;川连6克;肉桂 3克;五味子15克;甘草6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肝脾不和、心肾不交的药物,所述药物由下述中药原料按重量份制成柴胡12克;郁金12克;枳实12克;佛手12克;木香10克;炒白术10克;当归15克;炒枣仁30克;远志10克;节菖蒲15克;熟地15克;炒山药15克;山萸肉12克;枸杞子15克;淡大云12克;川连6克;肉桂3克;五味子15克;甘草6克,本发明中的每味中药之间,通过数次临床组方配伍后得出,服用后,药物从人的总体入手,标本兼治,具有养肝、滋肾、补肾助阳、长志安神、安神益智、舒肝健脾等功效,并通过上百例的临床实验证明,本药物在治疗肝脾不和、心肾不交方面治疗效果明显,治愈率高。
文档编号A61P25/20GK103212035SQ2013101643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9日
发明者王延革 申请人:王延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