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痤疮的中药外用搽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8668阅读:1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痤疮的中药外用搽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项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是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草药外用搽剂。有见效快,安全无作用,根治力强的特点。
背景技术
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多表现为粉刺、丘疹、囊肿及结节,多发生于青春期男女。痤疮的成因较复杂,暂无确切的定论可以确定其具体成因,目前临床多认为是有雄激素分泌旺盛引起。青春期雄激素分泌增多,使皮脂分泌亢进,刺激皮脂腺肥大增生,同时使毛囊漏斗部及皮脂腺导管角化,导致皮脂排泄障碍、排泄潴留,形成痤疮。毛囊内的痤疮杆菌得以大量繁殖,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形成炎症状丘疹及脓疱,毛囊周围炎症得到进一步恶化,炎症波及真皮结缔组织,引起炎症性病理反应,形成结节,重者愈后有瘢痕现象出现,影响美容,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精神痛苦。西医常采用抗生素、性激素、维甲酸类等来治疗痤疮,虽在特定情况下有一定效果,但极易产生副作用及依赖性,并且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一定影响。中医临床常给予清热降湿功效的中药汤剂内服治疗,但是有疗程较长,可导致机体失调及寒害胃经的可能,并且有诊断方向偏差导致加重痤疮的可能。中医认为面部及胸背部属肺,故称肺风粉刺,常由肺经风热外发于肌肤所致;或因过食肥甘、辛辣油腻食物,脾胃蕴热,湿热内生,熏蒸于面而生;或因阳热上升,与风寒相搏,郁阻肌肤所致。神经精神因素;饮食因素;药物因素;化妆品及皮肤护理因素也是痤疮的重要成因。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结合中医内病外治的理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纯中药外用制剂,无毒副作用,治愈率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治疗痤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组分按期重量配比为:吴茱萸10_20g、青黛20-30g、牛黄8-15g、菊花10-20g、蒲公英5_10g、郁金5_10g、
白芨10-15g、皂角刺5-8g、丹参5-10g、甘草10-15g、苍耳子5-10g、蛇床子3_5g、金银花10-15g、月桂子6-12g、大青叶5-10g、木贼草5-10g、防风5-8g、
大黄10-15g、白附子5-10g、百部5-10g、滑石10-15g。本发明参考祖国医学及参考已有组方治疗理论和宝贵经验,推陈出新有所增益,是为传统医学及现有医学之结晶。具体如下临床效果;
一、组方药材选方考究,遵古炮制,配伍独特新颖,符合中国药典及药理配伍,配合科学合理; 二:药物经使用后,君臣佐使各司其职,入其归经,清解肺胃之风热上越之热结毒痈,祛腐生新,改善患部的局部微循环,杀灭痤疮杆菌而达到消炎消肿的特效治疗的目的;
三、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寻常型痤疮及聚合性痤疮。四、纯中药制剂,使用方便,安全无副作用;
五、治愈率高,经验证本发明对中、重度各种类型的痤疮治愈率高达70%,总有效率高达98%以上。药理分析 现代药理证明:
吴茱萸:辛,苦,温,归肝、脾、胃经,具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的功效。青黛:咸,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定惊、温毒发斑及血热吐衄的功效。牛黄:苦,寒。归心、肝经。具有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的功效。对于口舌生疮,痈肿疔疮效果显著。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治疗效果显著。郁金:辛、苦,寒。归肝、肾经。具有清热解毒、解毒养阴、行气化瘀、清心解郁的功效。白芨:苦,寒。归肺、肝、胃经。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对于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治疗效果显著。皂角刺:辛,温。归肝、胃经。具有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的功效,对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治疗效果显著。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对于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治疗效果显著。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治疗效果显著。苍耳子:辛、苦,温。归肺经。具有散风除湿,通鼻窍的作用。
蛇床子:辛、苦,温。归肾经。具有燥湿,祛风,杀虫的作用。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风散热的作用。对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治疗效果显著。月桂子:辛;温。归肺经。具有祛风湿,解毒,杀虫的作用。对于风湿痹痛、河豚中毒、疥癣、耳后疮等症治疗效果显著。大青叶:苦,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作用。对于温邪入营、高热神昏、发斑发疹、黄疸、热痢、痄腮、喉痹、丹毒、痈肿治疗效果显著。木贼草:甘、苦,平。归肺、肝经。具有散风热,退目翳的作用,对于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目生云翳治疗效果显著。防风:辛、甘,温。归膀胱、肝、脾经。具有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的作用。对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治疗效果显著。大黄:苦, 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作用。对于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火毒疮疡治疗效果显著。白附子:辛,温。归胃、肝经。有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的作用。百部:甘苦,微温。归肺经。有温润肺气、杀虫、止咳的作用。滑石:甘淡,寒。入胃、膀胱经。有清热、渗湿、利窍的作用。对于黄疸、水肿、衄血、皮肤湿烂等症治疗效果显著。方中所选者,乃为清肺热之热盛,凉血消斑,清热结散痈肿,活血散瘀的药物组合,方中吴茱萸、青黛、皂角刺、白芨主善清解肺胃热盛越于肌肤之蕴毒。青黛既能清肺热,又能润肺燥,兼能泻无根之实火,四药相需为用为君药。牛黄、大黄、菊花、蒲公英、金银花、防风、大青叶泻火除烦,清利三焦诸热,疏风散热,清头目之毒结,即可清热解毒,又能散结消痈,为治痈症之良药,此七药相需为用是为臣药,以佐其君药的清解泻火之功。白芨、百部、白附子、月桂子、苍耳子、滑石凉血解毒又能养阴,善清热养阴清养兼备,以防热盛灼阴导致热盛阴虚阴阳失调,使热盛阴更虚之弊以缓解为宜,配以清热燥湿,兼泻肾火退虚火之白芨,此六药于此位佐药,以正其君臣药性之利弊。木贼草、郁金消肿排脓,善能功散,丹参皆具凉血活血消斑解毒祛瘀生新之功,以为使药。甘草解毒缓和药性兼具补益之功,调和方中诸药而使不伤人肌肤之正气。综观本发明组合之方,具有清热燥湿、清热解毒、驱邪风清热止痒、活血祛瘀消斑、推陈致新之功。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
取吴茱萸10g、青黛20g、牛黄Sg、菊花10g、蒲公英5g、郁金5g、白芨10g、皂角刺5g、丹参5g、甘草10g、苍耳子5 g、蛇床子3g、金银花10g、月桂子6g、大青叶5g、木贼草5g、防风5g、大黄10g、白附子5g、百部5g、滑石IOg0将上述诸药筛选,冲洗晾干后打100目粉,取得药粉后加入42度白酒200ml浸泡15天,后以纱布滤掉药渣,所得药液以极文火蒸馏至半数以去掉酒精及纯化,后将所得药液以每天早中晚各一次局部点涂外用于痤疮表面,两周为一疗程,可有效治疗痤疮。实施例2
取吴茱萸15g、青黛25g、牛黄10g、菊花20g、蒲公英10g、郁金8g、白友15g、阜角刺8g、丹参8g、甘草15g、苍耳子8g、蛇床子3g、金银花12g月桂子10g、大青叶10g、木贼草8g、防风6g、大黄12g、白附子8g、百部10g、滑石15g。制作及使用方法同上,也可有效治疗痤疮。临床实验
为验证本发明药物的疗效,申请人于2011年10月-2012年4月对100名痤疮患者进行了如下临床实验:
1、实验资料
(I)、共实验痤疮患者100例,其中女70例,男30例,年龄16-35岁之间,全部病例均符合痤疮的诊断标准(好发于颜面及躯干上部等皮脂腺丰富部位,有粉刺、毛囊炎性丘疹、囊肿和结节等多行损害)。(2)、将以上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为治疗组,共50例,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39例,平均年龄26.2岁。第二组为治疗组,共50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31例,平均年龄25.9岁。2、治疗方法
治疗组外用本发明药物,每日早中晚各一次,局部外用点涂在痤疮表面,两周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外用维甲酸类和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局部外用复方硫磺洗剂或霜剂、5%氯柳酊药物,两周为一疗程。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皮肤损害完全消失,自觉症状消失。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大于30%。无效:皮损及症状无变化或不足30%。4、疗效效果见下表:
权利要求
1.治疗痤疮的中药外用搽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中药原料组方配比的分量制作而成的药物:吴茱萸10-20g、青黛20-30g、牛黄8-15g、菊花10_20g、蒲公英5_10g、郁金5-10g、白芨10-15g、皂角刺5-8g、丹参5-10g、甘草10-15g、苍耳子5_10g、蛇床子3_5g、金银花10-15g、月桂子6-12g、大青叶5-10g、木贼草5-10g、防风5-8g、大黄10_15g、白附子5-10g、百部 5-10g、滑石 10-15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痤疮的中药外用搽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中药原料组方配比的分量制作而成的药物:吴茱萸10g、青黛20g、牛黄Sg、菊花10g、蒲公英5g、郁金5g、白友10g、阜角刺5g、丹参5g、甘草10g、苍耳子5g、蛇床子3g、金银花10g、月桂子6g、大青叶5g、木贼草 5g、防风5g、大黄10g、白附子5g、百部5g、滑石10g。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搽剂。由以下重量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吴茱萸10-20g、青黛20-30g、牛黄8-15g、菊花10-20g、蒲公英5-10g、郁金5-10g、白芨10-15g、皂角刺5-8g、丹参5-10g、甘草10-15g、苍耳子5-10g、蛇床子3-5g、金银花10-15g、月桂子6-12g、大青叶5-10g、木贼草5-10g、防风5-8g、大黄10-15g、白附子5-10g、百部5-10g、滑石10-15g。能有效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寻常型痤疮及聚合性痤疮,并且有安全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和治愈率高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P17/10GK103239678SQ201310179439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15日
发明者胡殿宾 申请人:胡殿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