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癌症的致病因素和中医治疗方法

文档序号:1256452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破解癌症的致病因素和中医治疗方法
【专利摘要】该发明属医疗保健领域,能为治疗癌症及多种疾病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作用,能为人类提供保健品,为动物提供治疗药品及保健饲料。本人是在研究中医理论的过程中,破解“霉菌”才是导致癌症的主要因素。发现《半夏白术天麻汤》或《二陈汤》是治疗癌症的全身用药的基础方。中医所说“痰湿”就是肺癌,“祛湿剂”便是抗肿瘤的药品。其中《平胃散》是治疗肝癌和胰腺癌的方剂,《羌活胜湿汤》就是治疗癌细胞转移的方剂,《独活寄生汤》用于功能恢复期治疗。《真武汤》和《萆薢分清散》用于肾癌。《枳实消痞丸》和《健脾丸》就可以预防和治疗胃肠癌。关键词?癌症?霉菌?半夏?天麻?羌活?独活。
【专利说明】破解癌症的致病因素和中医治疗方法
[0001]该发明创造属医疗保健领域,能为医学临床治疗癌症及多种疾病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作用,能为人类提供具有养生作用的保健品,同样可以为动物提供治疗性药品和保健饲料。
[0002]本人是在研究中医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历代名医医案选析》(易法银、胡方林主编)中金代名医张元素对《头痛案》的分析,对张氏所谓的《头痛案》是“厥阴、太阴合病,名日风痰头痛”进行仔细辨证,再对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进行逻辑推理,运用中西医理论,得出张氏所说的“厥阴病”为肺癌合并脑瘤。“太阴病”为肝癌。因此“风痰头痛”就是肺癌合并脑瘤伴肝癌转移。张元素用《局方》玉壶丸治之,便可治好此病,本人结合其方解发现《半夏白术天麻汤》是一剂治疗肺癌合并脑瘤伴肝癌转移的基础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发现“霉菌”才是导致癌症的主要因素。下面便是本人的分析过程。
[0003]第一章病案分析
[0004]本人的研究起源于《历代名医医案选析》中金代医学家张元素的《头痛案》。【医案选录】病头痛旧矣,发则面颊青黄,晕眩。目慵张而口懒言,体沉重,且兀兀欲吐,名日风痰头痛,以《局方》玉壳丸治之,另灸俠溪穴,寻愈。
[0005]治疗:生南星,生半夏各50g,天麻25g,面150g,碾为细末,制成小丸,烧开水后放入药丸,煮至药丸浮起即可,用生姜汤送服。
[0006]【辩证解析】本案“病头痛久矣”说明属于头痛久病,发作时有“面颊青黄,目慵张而口懒言,体沉重,且兀兀欲吐“等症。据症测其病机,色青主肝,色黄主脾,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脾病则懒言而体重,胸膈痰阻则兀兀欲吐。综上所述,本案的头痛久病,乃属于肝脾两经同病,内风上扰,并兼胸膈痰浊所致,即张氏所谓“此厥阴,太阴合病,名日风痰头痛”也。
[0007]本人对此医案的分析为:中医所说的足厥阴即肝经,足太阴即脾经。中医认为脾生血,肝藏血。经过我的反复研究,终于体会到中医所谓的“脾经”其实是指贯穿整个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脾开窍于口”即食物是经过口腔进入胃,十二指肠,经过胆汁及各种消化酶的作用,生成血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脾脏中制造红细胞等血液成分,即“脾生血”。西医也证明脾脏具有造血功能和制造淋巴细胞功能。而“色黄主脾”的意思是指:肝疸疾病引起皮肤发黄。古代人从直观观察消化系统,误以为脾脏是最主要的器官,故取名为“脾经”,但从其描叙的症状来说,它更多体现的是肝脏的症状,因为现代医学证明肝脏才是最大的消化器官。因肝脏储血多,癌细胞最容易在肝脏滞留并在里面复制,因癌细胞的破坏作用,肝功能减退,从而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即中医所说的“脾胃不和证”。所谓的“脾虚”实质是肝功能减退,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张氏所谓“太阴病”即肝癌。
[0008]“肝经”也是指血液循环系统,包含体循环和肺循环,主要反映的是头部血液循环。“肝藏血”即指肝脏在血液循环中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储血器官。“色青主肝”指血液循环受阻,引起静脉扩张或缺氧,使皮肤发青紫色。“肝开窍于目”是因眼睛的血液循环属毛细血管末梢,最明显反映血液疾病的变化。中医的肝阳上亢即为高血压,从而论证肝经主要是指包含头部的血液循环系统。对于肝经,古人也是从直观观察血液循环系统是肝脏里面的血最多,故以“肝经”来命名,而血气交换是在肺部完成。因此古人对肝经症状的描述更多的体现是胸部和头部的症状。故张氏所说的“足厥阴病”指肺癌合并脑瘤。由此分析本人得出:古人所述的“痰湿”是指肺癌,“湿”指癌细胞,“湿邪”指致癌因子,“风痰”是指肺癌脑转移。
[0009]中国素有病从口入的观点。病从口入一是指从口腔进入消化道,二是指从咽喉进入肺部,三指从鼻腔进入上呼吸道。因为肺部是所有脏器中唯一对外开放的脏器,也是最易受到感染的脏器。古人也发现肺部是气血交换的场所。当病毒或细菌入侵时,刺激分泌痰液并产生毒素,毒素随血液循环到处扩散。因此古代癌症的原发病灶一般是肺部。所以这就能理解为什么古人用“痰湿”来命名癌症,用“湿邪”来表示致癌因子,以“风”来表示癌细胞转移。而现代医学因为有输液、输血的缘故,故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中医以《小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红枣)作为治疗肝经的主要方剂,也体现了其智慧。《小柴胡汤》中的“黄芩”便是以清除肺部的急性和亚急性感染为主,“半夏”则取其清除血液中的致癌因子的作用,“ 柴胡”则以治疗血液中的急性和亚急性感染为主。
[0010]本案中,头痛已经很久了,急性发作时则面颊青黄,这说明头部已有包块,压迫了头部血管与神经,故引起头痛,脸部血液循环有阻而脸色发青。因消化系统功能不良,引起营养不良,肝功能异常出现黄疸而脸色黄,故疲劳,懒言,且因肝癌,肝腹水、脾水肿、肾功能减退而引起身体及双下肢水肿,故疲劳懒言且有“体沉重”的症状,“体沉重”就是水肿的症状。胸膈(支气管位置)又老是有痰堵住咳不出来,用力咳引起胃痉挛引发呕吐。这些症状也符合肺癌合并脑瘤伴肝癌转移的症状。
[0011]因此从上述分析可推出,“头痛案”中的“风痰头痛”的现代诊断是肺癌合并脑瘤伴肝癌转移。本案例中使用”玉壶丸”对其治疗便可取得满意疗效。
[0012]《玉壶丸》是《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成:半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甘草、干姜)的加减变化而来。本人认为单用《玉壶丸》功效还欠缺。因为”玉壶丸”中的半夏、天麻主要是治疗肺癌合并脑瘤,主要靶向作用于肝经,对脾经则应加入一些针对性治疗药物。上述分析得知肝癌归属脾经,又知“痰湿”即原发性肺癌,从而推论出古人所说的”痰浊内阻”便是肺癌转移的肿瘤。表示痰湿内阻在肝脏或胰脏、脾脏等分泌消化酶的器官中,即转移性肝癌。“湿“表示癌细胞,“湿邪”为致癌因素,因此“祛湿剂”便是抗肿瘤的药。从“祛湿剂”里面分析,“燥湿和胃”中的方剂就是以治疗脾经为主。其代表方为《平胃散》(组成: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平胃散》为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湿滞脾胃”即肺癌细胞转移到脾胃,并扎根下来,形成肿瘤,即转移性肝癌。从其描写的症状分析,这些腹胀,食欲差,恶心呕吐,身体有水肿,易疲劳等症状都是肝癌引发的肝功能减退的症状。当然从《平胃散》中四味药品分析,它并不能起良好治疗作用,因为还缺少两味治疗癌症和健脾的重要药品“半夏和白术”。或者也可理解《半夏白术天麻汤》和《平胃散》就是一方拆成两方。《平胃散》加半夏、白术可以治疗肝癌。中国古代医家素有祖传秘方的习惯,在必须外泄时,往往隐藏一两味关键药。半夏便是被隐藏的关键药品。反而在附方《不换金正气散》中出现了”半夏加藿香“这是用以治疗伴高热证的急性胆囊炎或急性胰腺炎的方剂。
[0013]因“风”表示癌细胞的转移,也就推出“祛风剂”是治疗癌细胞转移的方剂。在“祛风剂”中发现“祛风胜湿药”更是治疗癌细胞转移的药物。其代表方《羌活胜湿汤》(组成: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蔓荆子,川芎)就是治疗癌细胞淋巴转移的方剂。从羌活,防风,藁本的药性分析,均属发散风寒药。也符合癌症病人是寒体的特征。而且癌症病人晚期因癌细胞转移引起的全身疼痛症状正是中医所说的”风湿痛”。因此可以判定,《羌活胜湿汤》便是治疗癌细胞转移引起全身疼痛的方剂。
[0014]《独活寄生汤》(组成: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茶,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这是抗癌细胞转移兼修复肺、肝、肾功能的代表方,用于功能恢复期治疗。从其药理来分析,也是隐藏一味补肺气最重要的药品“黄芪”,因痰湿的原发病在肺部,在功能恢复性治疗中,肺功能的恢复最为重要。光一个“人参“的功力不够,要配伍黄芪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0015]同理,《半夏白术天麻汤》中也隐藏了胆南星。
[0016]本章小结:“风痰头痛”就是肺癌合并脑瘤伴肝癌转移。“头痛案”的治愈及成药方“玉壶丸”便是最好的证明:中国古代医家早已攻克了癌症,有一套非常成熟的理论和治疗方案,而且这套理论和治疗方法就在我们的中医教材里。从方剂及案例的分析得出:《半夏白术天麻汤》+胆南星、《平胃散》、《羌活胜湿汤》或《独活寄生汤》+黄芪便是治疗肺癌合并脑瘤伴肝癌转移的完整治疗方案。《小柴胡汤》则用于预防治疗。
[0017]第二章病因分析
[0018]上章推出“湿邪”为致癌因素,那“湿邪”是指什么呢?下面进行分析说明:
[0019]中医认为“湿邪”为“阴邪”。阴可以理解为女人,也可理解为无阳光(即无氧气),那么既是女人易得的病,又不需要氧气的病菌就是女性阴道炎的常见病:霉菌和滴虫,这两者均可以无氧气存活,肝经、脾经均属阴经,而里面存在不需要氧气的病菌,说明肝经、脾经为静脉。因此,中国古代医家所说的十二经脉其实就是手上的三条静脉和三条动脉、脚上的三条静脉和三条动脉为起点和终点的血液循环。这也符合中医的阴阳之说,阴无氧,阳有氧,说明阴经为静脉,阳经为动脉。这些经络上的主要穴位是血管交汇的位置或有凹陷的部位,是湿邪容易滞留和繁殖的部位。因此“阴邪”为生存在静脉里的病毒、杆菌、厌氧菌、霉菌等。病毒可以导致癌症已有共识,对霉菌的认识还在研究中。
[0020]现代医学也已证明,吃了霉变的花生、大米等食物后容易致肝癌,其原因就是黄曲霉素的致癌作用,《皮肤性病学》也已证实念珠菌可通过外源或内源途径引起皮肤、粘膜和内脏、骨骼、脑的感染。现代医学认为白色念珠菌是人体正常寄生菌群之一,是条件致病菌,而且认为白色念珠菌在正常条件下与人体处于共生状态,并不致病。本人认为这是错误的,它并没有静止,而是一直在缓慢的腐蚀我们的全身。只是当抵抗力下降时,它由潜伏变为活跃,使症状明显。也就是说癌变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期间改变霉菌的生存条件,就可以延长癌变的时间。
[0021]霉菌喜酸性环境讨厌碱性环境,喜体温低讨厌体温高,这就是癌症病人为什么是寒体,酸性体质的原因。霉菌也喜欢血液流动慢,因此运动的目的就是让血液循环加速和身体发热,以改善霉菌的生存环境,使其不容易滞留和繁殖。霉菌喜潮湿的环境,所以春天有利于霉菌的繁殖,加上春天食物也容易霉变,尤其是潮湿的空气中还含有大量霉菌、病毒又增加了诱因,中医所说的“湿热内蕴,复感风邪“,即人体内的霉菌处于活跃期,又新感染流感。这就是春天是各种疾病多发的原因,这也是“禽流感”的治疗为什么单用抗病毒药达不到效果的原因,尤其是老年患者,更要以治疗“湿”为主,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的霉菌数量越来越多,当阴盛阳衰时,便离死亡不远了。因此,半夏、胆南星、天麻、羌活、防风等是治疗该病的关键药品。
[0022]本人认为中国古代所说的“邪气”、“湿气”就是指“霉味”,“歪门邪气”是指“脾门、肝门、肾门这三个内脏的门静脉容易滞留霉菌并在此繁殖,也就推导出脾经、肝经、肾经就是以这三个门静脉而命名的。再分析十二经络图标得出:“脾经”是贯穿脾门静脉的消化系统的静脉,“胃经”则是贯穿于消化系统的动脉。“肝经”是贯穿肝门静脉的起于足大趾上行到头顶部的静脉循环,它对应的动脉则为“胆经”。与“肾经”并行的动脉为“膀胱经”。古代清明节有“祛邪”的风俗便是指用“艾叶条”熏死房子里的霉菌。“端午节”喝黄酒、吃碱水粽子的目的就是用发酵的黄酒和碱水可以起抑制体内的霉菌作用。从这些古代词汇的破解可以认定中医所说的“湿邪”主要是指霉菌。因此建议在血液检测中增加血液的PH值及霉菌含量检测,就可及早发现癌症。也因霉菌存在于静脉中,具有母婴传染性,这也是癌症呈家族发病的根本原因。
[0023]中医素有“芳香化湿”的说发,因动物尸体腐烂后是腐臭味,以芳香克腐臭,太符合自然规律了。说明中国古代医家早已发现真正致人死亡的因素是以霉菌为主的厌氧菌,才用“芳香药”来治疗。而且中医理论主要就是围绕治“湿”来展开的。。现代研究已证实:羌活、厚朴、草果、萆蘚等均有抗真菌作用或抑制真菌的作用。
[0024]中医以“望、闻、问、切”为诊断疾病的方法。“望”就是观察病人是否有皮肤颜色的变化?是否有水肿?是否有脂肪堆积?关节是否红肿?以判断内脏是否有疾病。如啤酒肚、脸色黄就是脾虚的表现,是肝功能减退的表现。“闻”就是闻病人身体上是否散发异味?如口臭、汗臭等,这些腐臭味说明身体里的霉菌正处于活跃期。“问”指问病史,“切”指切脉,右手脉诊断肺经、脾经、胃经的功能,左手脉诊断肝经、肾经的功能。这说明中医理论的要点就是以诊断和治疗人体的五脏六腑从感染到癌变再到癌症的过程。
[0025]中医方剂《二陈汤》(半夏、橘红(陈皮)、茯苓、甘草、乌梅、干姜)以陈皮、半夏的存放越久越好,就是因为它们在长期的存放过程中不但没有霉变,反而香气扑鼻,这说明它们在长期发酵的过程中,产生了具有抗真菌的微生物。这也就是自然发酵的陈醋、果醋、甜米酒、酸奶等具有保健与治疗作用的原因,因为它们产生的微生物消灭了寄生在肝脏等内脏里的霉菌,从而恢复了肝脏等内脏的消化功能。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人体的许多慢性疾病及癌症是由霉菌为主的厌氧菌引起的。
[0026]中医诊断感冒有“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之分,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中医称病邪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病邪。古人没有现代的检测仪器,对事物的判断靠感官,因此本人认为古人对病邪的分类也是以感性为原则,从中医描写的症状可以判断得出:“风邪”是指可以通过空气传染的病菌;“火热邪”是指可以引起身体发热高烧的病菌;“寒邪”是指引起身体发寒、怕寒冷的病菌湿邪”指可以在血液、粘液等液体中生存的病菌;“暑邪”是指能引起夏天中暑症状的病邪;“燥邪”是指秋天容易引起口干、肺干燥等的病菌。
[0027] 现代医学发现是病毒、细菌感染会引起高烧发热,所以“风热感冒”是指传染了来自空气中的病毒等,即是病毒引起的感冒。本人认为“风寒感冒”则是指传染了来自空气中的霉菌引起的感冒,同时当身体受寒、受凉时,人体的抵抗力下降,又诱使体内的霉菌大量繁殖,尤其是头部的霉菌繁殖快。“风寒感冒”,其症状表现为无发热、头痛、鼻塞、全身酸痛等。当然,年轻人患风寒感冒一般出现头痛、全身酸痛的症状少,而是出现打喷涕、流清鼻涕等症状。是因为人体内的霉菌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越来越多的。中医认为“寒邪”也为“阴邪”。所以“寒邪”也是指霉菌,风寒感冒要使用”发散风寒药“治疗,抗生素早期是不能使用的。而且“发散风寒药”也是辛香剂,也具有抗真菌、抗肿瘤的作用。
[0028]中医认为“脾怕湿,肾怕寒“ ,是指脾经怕“湿邪”、肾经怕“寒邪”。这就是霉菌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为肝脏一般是先受到侵犯,此时人体的症状表现为”湿邪“的症状,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到霉菌侵犯肾脏,引起肾功能减退时,人体则表现为”寒邪“的症状,这也就是癌变的开始。所以中医的”寒邪“其实就是霉菌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关于”肾寒“就是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毒症、肾功能衰竭的病理演变过程。中医对肾病的治疗方案非常成熟有效。”温里药“就是针对肾寒的药物,其中”附子“就是救命药。中医认为”凡属阳虚阴极之侯,肺肾无热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就是对尿毒症、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用”附子“便可解除无尿的症状,而挽救生命。
[0029]中医有“夏病冬治”之说,也是中医养生的精髓。就是指在冬天进补,强壮了身体,春夏便不生病了。其原因就是用祛寒药、化湿药、温里药与羊肉、牛肉等一起煮,即补了营养,又把血液中的病毒、霉菌在冬天便杀死了,到春天潮湿时,它们无法繁殖,自然就不生病了。这真是古人的智慧,把预防、治疗与养生自然结合,化有形为无形之中。其中具有代表的就是四川的麻辣火锅汤,因此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小茴香、香叶、豆蘧、白芷等辛香料均有抗霉菌的作用,也具有抗癌症的作用。从这也说明霉菌的难治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预防与治疗。
[0030]本章小结
[0031]本人认为“湿邪”是指霉菌、病毒、杆菌等,但以霉菌为主;同时“寒邪”只是指霉菌,综合两者的分析,霉菌才是导致癌症的主要因素,也是人类及动物非意外死亡的元凶。因此那些反复发作的阴道炎、皮肤癣、手足癣的患者均是癌症高发人群。空调是一个诱发霉菌的环境,在空调房的封闭环境里,寒冷、不通风,加上坐着血液循环慢,都是诱发霉菌繁殖的因素,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人各种慢性疾病及各种癌症多发和年龄早发的原因。
[0032]当然,现代社会由于工业和化学品的污染以及各种病毒的变异,诱发癌症的因素越来越多,但由于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以及空调环境,空气污染,霉菌仍是致癌的主要因素之一。又由于霉菌可以通过空气传染、接触传染以及血液传染,所以人体全身都存在癌变的可能,当身体某部位受损时,其血液循环受阻,霉菌容易在受损部位滞留并不断繁殖,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形成癌症。
[0033]第三章霉菌引起的病理变化与中医治疗方法
[0034]霉菌的毒性非常大,是一个对人体及动物全身慢性腐蚀性的过程。从动物的寿命可以得出,如果生命期间体内适合霉菌的生存条件一直得不到改善,寿命就是十多年。它以人不太容易擦觉的方式慢慢的腐蚀我们的五脏六腑,使五脏六腑的功能衰竭而死亡。
[0035]一、霉菌对大脑及头部的侵蚀分析
[0036]由于阴暗潮湿的空气中存在大量霉菌,人非常容易患风寒感冒,加上脑血管非常丰富,因此霉菌容易进入脑部,这就是心脑血管病多发的原因。
[0037]霉菌对大脑的腐蚀造成脑组织和神经、血管的坏死,出现头痛、神经麻痹、精神异常、高血压、脑梗塞、脑中风最后形成脑瘤、脑出血而导致人死亡。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脑出血、脑中风容易在晚上发作的原因,就是因为滞留在头部的霉菌在晚上因病人的体温比较低、血液流速慢而容易大量繁殖,加速腐蚀了脑部血管和神经。从天麻可以治疗高血压来分析,因为天麻是靶作用于头部的抗真菌药。说明高血压的病根在头部,因头部的血液循环受阻导致人体产生的自身免疫反应,相当于水压泵的原理,人为用扩血管药降压容易导致头部缺血,从而引起老年痴呆症。眼睛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翼状鹭肉等也是霉菌对眼睛血液的侵犯引起的。许多口腔疾病如牙痛、龋齿、口腔溃疡等也与霉菌感染有关。因为有脑屏障的原故,许多药品无法进入脑部。因此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故以两味为君药。这说明中国古代医家也发现了脑屏障的作用,才得出天麻只靶向作用于脑部,而半夏可以作用头部以下的全身治疗。两者合用可治疗全身真菌感染,也是全身抗癌药物。因此天麻、僵蚕、胆南星、羌活是靶向作用于整个头部的抗霉菌药,天麻配伍活血止痛药“川芎”和引药“白芷”就可以针对脑部霉菌起很好的治疗效果。其代表方为《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成:半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甘草、干姜),方中半夏、天麻为君药,再加上胆南星,即《玉壶丸》是治疗癌症的关键药品O
[0038]二、霉菌对呼吸道的侵蚀
[0039]霉菌对呼吸道的侵蚀造成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肺炎最后导致癌症死亡。天麻、胆南星是靶向作用于上呼吸道的抗真菌药;半夏、陈皮是靶向作用于下呼吸道的抗真菌药,而且它们具有广普抗真菌作用。其代表方剂是《二陈汤》(组成:半夏、橘红、茯苓、甘草、乌梅、干姜),中医方剂《二陈汤》加减“发散风寒药”羌活、防风、紫苏、荆芥、桂枝、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等就是靶向作用于呼吸道的抗真菌药。是治疗风寒感冒、慢性鼻炎、鼻窦炎的基础方。
[0040]中医方剂《当归拈痛汤》(组成: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白术、苍术、当归、人参、甘草、苦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加上半夏、胆南星、天麻便是治疗霉菌引起的“流感”的完整方剂,方中羌活、茵陈为君药。用于风湿热三邪合并的患者,即体内霉菌处于活跃期,又新感染病毒和霉菌的患者。
[0041]“羌活”是疏通血管,止痛的奇药,尤其是治疗头痛疗效显著。其作用原理就是使人体产生发热反应,把头部血液中堆积成团的霉菌发散开来,从而达到疏通血管的作用,现代医学证明羌活具有抑制真菌、布氏杆菌的作用。“茵陈”清热利湿,配伍猪苓、泽泻利尿消肿,表里一起治疗。
[0042]《二陈汤》加苍术、厚朴可治疗肝炎、肝功能减退、肝癌、胰腺炎、胰腺癌、脾脏癌;加胆南星、瓜萎可治疗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加干姜、细辛可治疗肾炎、肾病综合症等;加天麻、僵蚕可治疗脑瘤;加莱菔子、麦芽可治疗胃溃疡、胃癌等胃肠病;加香附、青皮、郁金可治疗肝胆结石等;加海藻、昆布、牡蛎可治疗淋巴结肿大。因此,《二陈汤》是预防及治疗癌症的基础方,是全身抗肿瘤治疗药,是君药。
[0043]《玉壶丸》、《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这三方其实就是以半夏、天麻为君药的不同组方。其配伍以橘红为主,本人认为早期疾病一般用陈皮、有肿瘤时用枳实为好,晚期则用橘红为好。
[0044]三、霉菌对内脏的侵蚀分析。
[0045]霉菌对肝脏等内脏的慢性腐蚀导致肝、肾功能下降,如消化不良、糖尿病、高血脂、干燥综合征、更年期综合症、免疫功能低下、肝硬化等疾病,最后导致癌症死亡。苍术、厚朴、白豆蘧、草豆蘧、草果等芳香剂就是靶向作用于肝、胆、脾、胰的抗真菌药。其代表方为《平胃散》(组成: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0046]中医方剂中《温化寒湿》药就是靶向作用于肾脏的抗真菌方剂。常用温阳药如干姜、桂枝、附子,与健脾祛湿药如茯苓、白术等组方。代表方有《苓桂术甘汤》(组成: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0047]《真武汤》(组成: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
[0048]《萆蘚分清散》(组成:益智仁、萆蘚、石菖蒲、乌药)。这些方剂加“补阳药”再配合《二陈汤》、“活血化瘀药”中的“郁金、牛七”等,对治疗慢性肾炎、尿毒症的疗效就非常好。“郁金”是靶向作用于肝脏的活血药,“牛七”是靶向作用于肾脏的活血药。“附子”则是暖肾第一要药,是救命药。
[0049]萆蘚、茯苓、猪苓、泽泻、细辛、附子、肉桂、干姜等是靶向作用于泌尿系统的抗真菌药,也是利尿剂。其代表方为《五苓散》(组成: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0050]“消食药”山楂、神曲、木香、砂仁、麦芽等则靶向作用于胃肠道。其代表方《枳实消痞丸》(组成:干生姜、炙甘草、茯苓、白术、半夏、人参、厚朴、枳实、黄连)就可以预防和治疗胃癌。《健脾丸》(组成:白术、木香、黄连、甘草、茯苓、人参、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蘧)就可以预防和治疗胃肠癌。
[0051]四、霉菌对骨骼、关节的腐蚀
[0052]霉菌对骨骼、关节的腐蚀引起骨质疏松、坏死;关节变形、红肿、坏死。“风湿痛”就是霉菌对骨骼和神经的腐蚀。中医方剂《羌活胜湿汤》(组成: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蔓荆子,川芎)就是靶向作用于“风湿痛”的方剂。方中羌活、独活为君药,羌活治疗头颈肩背的疼痛,即上半身的风湿疼痛;独活主入肾经,以治疗腰膝、腿足关节疼痛,两者合用可以治疗全身疼痛。其中“川芎”则是靶向作用于上半身的活血化瘀药。
[0053]五、本人认为霉菌对内脏及关节的早期腐蚀主要表现为各种结石,如肝胆结石、肾结石、尿路结石、关节结石等,所以金钱草、车前子、狗脊、牛七、芍药、郁金等药品再配伍甘草、黄芪等补气药品就是靶向作用于这些结石的药品。
[0054]六、霉菌对皮肤、粘膜的侵蚀
[0055]霉菌对皮肤、粘膜的侵蚀表现为各种瘙痒症,如皮肤癣、手足癣、湿疹、风疹、春夏季节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这也是春夏交接时各种瘙痒症多发的原因。因为春季是霉菌繁殖活跃期。中国古代清明节前后用“艾叶”洗澡,就说明艾叶具有抗真菌的作用。中医养生喜用“鲜花”泡澡便是“芳香化湿”的体现。“发散风寒药”中的“防风与荆芥”便可治疗各种皮肤瘙库症。
[0056]七、霉菌对生殖系统的侵蚀
[0057]霉菌对女性的生殖系统影响非常大,如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癌,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疾病、子宫颈疾病等,均与霉菌有关。中医把妇科疾病归类肝经,其代表方为《逍遥丸》(组成:甘草、当归、茯苓、白术、白芍、柴胡),《逍遥丸》主要作用于乳腺增生、月经不调。其药理是疏肝健脾,“疏肝健脾”的意思是疏通血管,营养肝脏、脾脏等内脏。《逍遥丸》加上半夏和天麻疗效会更好。 妇科癌症的治疗同肝癌的治疗方法。
[0058]本章小结
[0059]从霉菌引起的全身感染病理变化过程和中医治疗方法分析,霉菌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是导致人类非意外死亡的真正杀手。中医理论对药品和方剂的分类和排序分析发现,中医的分类和排序非常有条理、有原则性,它是以疾病的发展演变过程来排序的。如《药品学》的第十一章起的排序: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药等,就是一个疾病的发展过程。即从感染霉菌到霉菌侵犯肝脏、脾脏再到侵犯肾脏引起水肿,再发展到寒体,引起胃寒导致消化不良,最后到肾寒形成癌症的过程。因此,中医对霉菌引起的病理变化有非常深刻的认识,治疗方案非常完整有效。
[0060]第四章药品分析
[0061]一、温化寒痰药
[0062]温化寒痰药主要有: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皂荚、旋复花、白前、猫爪草等。这类药主归肝、脾、胃、肺经等,药性:性辛,温。有些有毒。温燥性强的温化寒痰药不宜用于热痰、燥痰。
[0063]1、半夏药性:辛,温,燥。功效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的要药,尤善治疗脏腑湿痰。”湿痰“,也指“痰湿”,就是现代指的肺癌。“尤善治疗脏腑湿痰“也就是说半夏可治疗各种内脏癌症。中医药学把其归为止咳平喘药的首个介绍的药,可见古人对其的重视程度。
[0064]现代中药研究半夏的化学成分:块茎含挥发油和生物碱。内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3-乙酰氨基-5-甲基异噁唑 、丁基乙酸基醚、茴香脑、苯甲醛、榄香烯等,还含谷甾醇、左旋麻黄碱、胆碱等。因霉菌喜酸厌碱,因此半夏真正起作用的是其生物碱和挥发性香油。
[0065]2、天南星(附药:胆南星)
[0066]【药性】: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0067]【功效】:燥湿化痰,祛风解痉挛;外用散结消肿。
[0068]天南星有较强的抗“湿邪”化痰的作用,常与半夏一起用,两者均是燥湿化痰的要药,炮制后又能治疗热痰,都是治疗癌症的主要药品。其区别为:半夏主要治疗肺、肝脏等脏腑的癌症;且能止呕吐。天南星则擅长治“风痰证”即偏向治疗头部的癌症且能解痉止晕厥。两者经过炮制或煮熟后无毒。现代研究其化学成分含三萜皂苷、苯甲酸、氨基酸、D-甘露醇等。起作用的也是其生物碱。
[0069]3、禹白附(又名:白附子)药性:辛、甘、温,有毒。是治疗脑中风、癫痫、破伤风、脑瘤的药品。常与天麻、天南星同用。本药辛温燥烈,只可用于确诊是脑瘤、脑中风、癫痫、破伤风的患者。现代研究其化学成分主含:尿嘧啶、胆碱、白附子凝集素等。
[0070]二、息风止痉药
[0071]息风止痉药主要有:天麻、羚羊角、珍珠、钩藤、地龙、全蝎、蜈蚣、僵蚕等。这类药主入肝经。其中羚羊角、珍珠、钩藤、地龙等药性寒、凉,是治疗脑部细菌和病毒急性感染引起的惊厥的药,不适应抗脑瘤治疗。天麻、僵蚕、全蝎等药性平,可治疗各种急性和慢性的脑部疾病。蜈蚣药性温,药力强,是抗肿瘤的良药。现代研究“蜈蚣“有抑制真菌的作用。
[0072]由于脑屏障的原因,息风止痉药是可以进入脑部的药品。天麻能进入脑部血液。故治疗肺癌要天麻和半夏同用,半夏化肺部痰,天麻化脑部痰液。这也就是古代名医李东垣所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伪作,非天麻不能除。”因此天麻、僵蚕、全蝎、蜈蚣是靶向作用于头部的抗肿瘤药。
[0073]现代研究天麻的化学成分含:天麻苷、天麻苷元、谷留醇、胡萝卜苷、枸橼酸、单甲酯、棕榈酸、琥珀酸和蔗糖等,还含天麻多糖、多种氨基酸、微量生物碱等。蜈蚣的化学成分含有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还含有脂肪油、蚁酸、胆留醇及多种氨基酸等。
[0074]三、祛风寒湿药
[0075]祛风寒湿药主要有: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乌梢蛇、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青风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路路通等。这类药性味多为辛苦温,入肝脾肾经。有较好的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经络等作用。
[0076]1、独活是治疗风湿痛的主药。主要作用于下半身的疼痛。是治疗肾经引起的头痛的主药,常与细辛、川芎配伍。与羌活配伍可以除去全身疼痛。现代研究其化学成分含挥发油、花椒毒素、香柑内酯、乙酸酯、毛当归醇等。
[0077]2、威灵仙药性:辛、咸、温。归膀胱经。现代研究其有较强的抑制真菌的作用。其化学成分含原白头翁素等。
[0078]3、川乌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药性: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是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的主要药品。其化学成分含多种生物碱,起作用的就是这些生物碱。
[0079]4、伸筋草归肝经,内服外用均可。其化学成分含石松碱、棒石松宁碱等生物碱。
[0080]四、发散风寒药
[0081]发散风寒药主要有:麻黄、羌活、防风、紫苏、荆芥、桂枝、香薷、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生姜、葱白、藁本等,这类药物性味多属辛香味,性质温暖,辛香可以发散霉菌团,温可祛寒。
[0082]1、麻黄为发汗解表之要药,现代中药研究麻黄的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并含少量挥发油,其挥发油有发汗的作用。因为人体通过发汗把积聚在血管壁的霉菌随汗液排出表皮。麻黄常与“桂枝”配伍,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桂枝的化学成分也含挥发油(桂皮醛)。两者区别为:麻黄用于治疗重症流感,桂枝因解表作用较为和缓,用于一般风寒感冒。
[0083]2、羌活是疏通血管,止痛的奇药,尤其是治疗头痛疗效显著。其作用原理就是使人体产生发热反应,把头部血液中堆积成团的霉菌发散开来,并排出去,从而达到疏通血管的作用,现代医学证明羌活具有抑制真菌、布氏杆菌的作用。羌活的主要化学成分也含挥发油和生物碱。
[0084]3、“防风”与“荆芥”两者均味辛,药性微温,主要治疗各种感冒。且均能治疗皮肤瘙痒症。主要成分含挥发油。
[0085]4、“细辛”擅长祛风止痛散寒,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和生物碱。主要是治疗肾寒,以及由肾经引起的头痛、牙痛。也是治疗鼻窦炎的关键药品,常与白芷、苍耳子、辛夷配伍。治疗肾寒时配伍“附子”或”肉桂“。治疗头痛时配伍”独活“。
[0086]因此“发散风寒药”的意思是就是通过发热反应,把堆积成团的霉菌发散开来并抑制或杀死它们。药品起作用的是各种挥发性辛香油和各种生物碱。
[0087]五、化湿药
[0088] 化湿药主要有:苍术、厚朴、白豆蘧、草豆蘧、草果、藿香、佩兰、砂仁等,是靶向作用于整个消化系统的抗真菌、抗病毒、抗杆菌、抗肿瘤的药品。主要是发散肝脏、脾脏、胰脏等内脏里的霉菌团。这类药物均是气味芳香,药性偏温燥。均含挥发性香油,其起治疗作用的就是芳香之气。
[0089]六、理气药
[0090]理气药主要有: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乌药、香附、佛手、玫瑰花等。理气药也是味辛、药性温暖且芳香。其功效主要为疏通和交换血液中的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呼吸道的血气交换以及排出胃肠道里的气体。其中“陈皮”药性比较温和,主要用于脾经和肺经。“青皮’药性比较强,主治肝胆经,用于乳腺增生等有结块的疾病。“枳实、木香”主要用于脾经、胃肠道。“香附”主要用于肝胆二经。“乌药”则通用于胸腹部的所有气滞证。理气药大多也含挥发油和生物碱。起作用的也是挥发油和生物碱。
[0091]七、温里药(又名祛寒药)
[0092]温里药主要有: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丁香、高良姜、胡椒、花椒、荜澄茄等。是治疗身体里面脏器有寒证的药品。其化学成分大多含挥发油和生物碱。
[0093]1、“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药性:辛、甘,大热。有毒。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常与干姜、甘草同用,为治疗危重病人的第一要药。人参能大补元气,二者同用,可起死回生。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救命药。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附子的化学成分含多种乌头碱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毒性,必须严格炮制,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才能保证用药安全。其化学成分含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异飞燕草碱、新乌宁碱、乌胺及尿嘧啶等。附子起治疗作用的是其生物碱。
[0094]2、“肉桂”的作用同附子,但作用温和持久,无毒,一般比较多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含挥发油“桂皮油“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0095]3、“吴茱萸“药性:辛、苦、热。主要作用于肝经、脾经、胃经、肾经。胃痛患者常用。其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吴茱萸烯、罗勒烯、月桂烯、吴茱萸内酯等,还含吴茱萸酸、吴茱萸碱、吴茱萸啶酮等。
[0096]八、利水渗湿药
[0097]利水渗湿药主要有: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玉米须、葫芦、香加皮、枳犋子、泽漆、荠菜、车前子(草)、通草、萆蘚、茵陈、金钱草、鸡骨草等。具有利尿消水肿,利尿化结石的功效。利水渗湿药的化学成分大多也含挥发性油和生物碱。其中“枳犋子”善于解酒精中毒,含黑麦草碱。
[0098]九、活血化瘀药
[0099]活血化瘀药主要有: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泽兰、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月季花、凌霄花、骨碎补、刘寄奴、莪术、三棱等。其中“川芎”是靶向作用于上半身的活血药;“郁金” “五灵脂”是靶向作用于肝脏的活血药;“牛七”、“鸡血藤”、骨碎补“是靶向作用于肾脏的活血药。“王不留行”靶向作用于乳房;“延胡索“可治全身上下各种疼痛。“莪术”和“三棱”靶向作用于脾胃,起消食化积作用。活血化瘀药的化学成分大多也是含挥发油和生物碱。
[0100]十、消食药
[0101]消食药主要有:山楂、神曲、麦芽、稻芽、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隔山消、阿魏等。这类药多味甘性平,归脾胃二经。这类药品药效较平缓,适用于病情较缓,积滞不严重的病人。可以起预防肿瘤的作用。
[0102]1、阿魏可治疗多种消化不良,尤善治肉食消化不良。阿魏含挥发油20.74%,硫醚化合物是其特殊气味的来源,也是起治疗作用的有效成分。
[0103]2、莱菔子即能消食又能化痰,其化学成分含芥子碱、脂肪油等。
[0104]3、神曲为酵母制剂,含酵母菌、复合维生素B、挥发油等。酵母菌可以抑制霉菌。神曲另有一个品种称《建神曲》,该品始载于《药性考》。组成为:面粉、麸皮、紫苏、荆芥、防风、厚朴、白术、木香、枳实、青皮等40多种药品,经混合发酵而成。具有消食化滞、理气化痰、发散风寒并能健脾胃的功效。
[0105]本章小结
[0106]从温化寒痰药、息风止痉药、祛风寒湿药、发散风寒药、化湿药、理气药、温里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以及消食药等的药性及化学成分分析,这些药多数气味辛(浓烈)或芳香,药性温暖,大多含挥发油和生物碱。因此这些挥发油和生物碱才是克制霉菌的有效成分。
[0107]第五章临床用药体会
[0108]本人其实就是一个肺癌合并脑瘤的患者,右侧腹部也经常感胀痛。虽然没有去做胸片及CT,但我非常清楚自己的病。
[0109]我的身体一直不好,经常感冒,用西药治疗经常要半个月以上才能好转,也容易口干,咽喉不适,老是有痰想咳出来,又不能轻易咳出。怕坐车,怕吹空调,一坐车就感头昏脑涨,并头痛,经常失眠。到后来发展为视力下降严重,双侧肾区也有胀痛感。四十多岁就出现足跟痛,左侧头发也白了许多,还经常有胃痛。一直以来,我经常吃各种西药,2007年胃十二指肠出血后,我才意识到西药的疗效不行,想到用中药来试试,于是开始在家自学中医,试着用中药来调理身体。胃病经中医调理后明显好转,使我增强了对中医的信心。但一直误认为是慢性咽炎和鼻炎的病就经常反反复复,头痛失眠也老治不好。到后来,头痛越来越频繁,而且左前额痛感明显,甚至出现头部压迫症状时,我才醒悟过来,我并非慢性咽喉炎,慢性鼻炎,而是肺癌并脑瘤。我有些紧张,不愿去医院确诊,怕面对这个事实,而是下定决心要在中医里找到治疗方法。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我从图书馆新借的书《历代名医医案选析》中发现张元素的头痛案的症状与我很相似,应该就是肺癌合并脑瘤伴肝转移的病案。在参考《半夏白术天麻汤》后进一步得到确认。于是在2011年2月21日我就开始试着给自己用药。殊知一剂药下去,神奇便出现,我开始打喷嚏,随后左侧鼻腔开始不停流涕。这使我真正体验到中药的神奇。但我毕竟是学西医,心里有点没底,于是第二天,我带着书到东城卫生服务中心,要全医师照《头痛案》开药。全医师仔细的问了我的一些情况并把脉后,在《半夏天麻汤》的基础上另配伍了羌活,防风,细辛,白芷,苍耳子等驱风寒的药。有了这些药的加入,这三天我的左侧鼻孔便不停流涕,但肺部却异常燥热(我以前的症状主要在头部,肺部症状不明显)。第五天,我再到中心站,全医生建议停掉半夏,胆南星及羌活等热性药,改用太子参,沙参等滋阴药。于是接下来的6天是我治疗过程中最痛苦的6天。因停用半夏后,肺部燥热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而且咳嗽厉害,老是有痰阻在胸前咳不出来,生不如死。幸好加有“紫苑”,用力连续咳后,痰能勉强咳出来。因有一些关节痛,,我自己到药店买了《独活寄生汤》。吃过后感觉会有一股向下的推力使全身的疼向下移,使病痛好转,否则这些滋阴的药会害死我。到第七天我才突然反应过来应该恢复吃半夏,胆南星。此病非用半夏不可。于是我急忙到药店重新买药吃,这样以后的治疗才趋于稳定。第一个疗程历时三个月,我感觉头部的左侧脑瘤已排得差不多,因右侧鼻腔很少流涕。肺部的积痰也已排出。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不能停药几天,一旦停药超过三五天,便感觉肺部有燥热,白色粘稠不易咳出。吃药后,痰便能轻易排出。而且因为我的肝肾两虚,右下腹部也经常有胀痛,隐痛,也就是说可能伴有淋巴转移,肝转移,肠转移。于是我仔细翻阅中医书,发现《膈下逐淤汤》对症。服用后疼痛好转,但未能根治。直到一年多后,破解了《平胃散》,病情才明显好转。总结我的整个治疗过程,半夏天麻绝对不能停,而滋阴的药绝不能吃。其实当时出现的肺部燥热是药物起作用的正常反应。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全医生,是她使我认识了“发散风寒”药的作用。
[0110]总结我自己的治病经历,再反观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我认为目前的治疗癌症偏用清热解毒的药,不符合以温化寒的原则。而且化疗放疗对癌症治疗效果甚微,反而加速了病人的死亡(因化疗引起肝中毒,肾功能衰竭)。至于早期手术我认为也不可取,想当年华佗,扁鹊等都是著名的外科医生,可为什么在几千年的中医发展历史中外科反而衰弱了呢?我认为是因为自然草药的神奇疗效替代了外科,而且手术破坏了人体的自然结构,也不利于自然草药发挥作用。从我的排痰经历来看,人体自身的排痰是非常有规律的,从浅至深,逐步展开,能非常敏感的感觉到它的移动,我想以后有机会我捋写出我的整个治疗过程。
[0111]本章小结:从本人的治疗过程总结,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方剂加减配伍,治疗肺癌合并脑瘤,脑瘤可以像排鼻涕一样排出,肺癌细胞也可以像排痰一样排出。
[0112]结论
[0113]本发明意义重大,是一个突破性的发现,捋对临床治疗各种癌症以及许多疾病取得突破性的治疗效果。本人对古代医家所说的“痰湿”即指肺癌、“风”指转移或传染、“湿浊内阻”便是肿瘤、“ 风湿”则表示癌细胞转移、“湿邪”、“寒邪”是指霉菌等厌氧菌、“阴经”为静脉、“阳经”为动脉等。这词汇的破译,是一把揭开中医理论神秘面纱的钥匙,捋为中医的发扬光大奠定基础。尤其是破解了导致癌症的主要因素是“霉菌“,捋对医学临床产生重要意义。
[0114]从案例分析、病因分析、中医治疗方法及药品分析,再加上本人的治疗经验得出:《半夏白术天麻汤》或《二陈汤》是治疗癌症的全身用药的基础方。《平胃散》是靶向治疗肝癌和胰腺癌的方剂,《羌活胜湿汤》就是靶向治疗癌细胞转移的方剂,《独活寄生汤》用于功能恢复期治疗,《真武汤》和《萆蘚分清散》用于肾癌,《枳实消痞丸》和《健脾丸》就可以预防和治疗胃肠癌。再配合利尿消肿药《五苓散》便是治疗癌症的全身治疗方案,也是所有癌症和因霉菌引起的所有疾病的基本用药原则。参考文献
[0115]【I】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主编:邓中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9月
[0116]【2】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主编:高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9月。
【权利要求】
1.本发明适用范围:医疗药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动物药品、动物饲料。
2.由下列中药方剂为基础加减(包含各种剂量配比)制成的中成药(丸、散、研末、口服液、胶囊和其他新剂型)及生物制剂(口服药、针剂、外用药等)以及保健食品 1、《二陈汤》(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乌梅、干姜等) 2、《平胃散》(组成: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3、《萆蘚分清散》(组成:益智仁、萆蘚、石菖蒲、乌药) 4、《真武汤》(组成: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 5、《枳实消痞丸》(组成:干生姜、炙甘草、茯苓、白术、半夏、人参、厚朴、枳实、黄连) 6、《健脾丸》(组成:白术、木香、黄连、甘草、获茶、人参、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蘧) 7、《当归拈痛汤》(组成: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白术、苍术、当归、人参、甘草、苦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 8、《五苓散》(组成: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9、《建神曲》(组 成:面粉、麸皮、紫苏、荆芥、防风、厚朴、白术、木香、枳实、青皮等)为原料加减发酵制成。 10、经验方(组成:金钱草、车前子、狗脊、牛七、芍药、郁金、甘草、黄芪)。
3.由下列自然草药为原料提取有效化学成分(挥发油、生物碱以及其他有效成分)制成的生物制剂、保健食品、保健用品。 1、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皂荚、旋复花、白前、猫爪草等。 2、息风止痉药:天麻、羚羊角、珍珠、钩藤、地龙、全蝎、蜈蚣、僵蚕等。 3、祛风寒湿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乌梢蛇、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青风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路路通等。 4、发散风寒药:麻黄、宪活、防风、紫苏、荆芥、桂枝、香薷、白£、细辛、辛夷、苍耳子、生姜、葱白、蔓本等。 5、化湿药:苍术、厚朴、白豆蘧、草豆蘧、草果、藿香、佩兰、砂仁等。 6、理气药: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乌药、香附、佛手、玫瑰花等。 7、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丁香、高良姜、胡椒、花椒、荜澄茄等。 8、利水渗湿药: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玉米须、葫芦、香加皮、枳犋子、泽漆、荠菜、车前子(草)、通草、萆蘚、茵陈、金钱草、鸡骨草等。 9、活血化瘀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泽兰、。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月季花、凌霄花、骨碎补、刘寄奴、莪术、三棱等。 10、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稻芽、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隔山消、阿魏等。
4.增加申请号为:201310078199.5的发明权利要求:该发明所要求的权利同样适用范围为:医疗药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动物药品、动物保健饲料。
【文档编号】A61K36/884GK104043068SQ201310274489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1日
【发明者】肖鸣春 申请人:肖鸣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