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其包含治疗有效量的葡糖激酶抑制剂,和治疗有效量的戊糖醇。所述药物组合物能有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专利说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
【背景技术】
[000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的最重要的一种, 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 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病变常累及弹性及大中等肌性动 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 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0003] 动脉粥样硬化是累及体循环系统从大型弹力型(如主动脉)到中型弹力型(如心外 膜冠状动脉)动脉内膜的疾病。其特征是动脉内膜斑块形成(尽管有严重情况下斑块可以 融合)。每个斑块的组成成分不同。脂质是粥样硬化斑的基本成分。内膜增厚严格来说不 属于粥样硬化斑块,而是血管内膜对机械损伤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0004]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
[0005] ULDL透过内皮细胞深入内皮细胞间隙,单核细胞迁入内膜,此即最早期。
[0006] 2、Ox-LDL与巨噬细胞的清道夫受体结合而被摄取,形成巨噬源性泡沫细胞,对应 病理变化中的脂纹。
[0007] 3、动脉中膜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MC)迁入内膜,吞噬脂质形成肌源性泡沫细胞,增 生迁移形成纤维帽,对应病理变化中的纤维斑块。
[0008] 4、Ox-LDL使上述两种泡沫细胞坏死崩解,形成糜粥样坏死物,粥样斑块形成。对 应病理变化中的粥样斑块。
[0009] 从上述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理可以得知:关键环节在于Ox-LDL,如何防止LDL 被氧化成Ox-LDL就成了治疗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
[0010] 目前的药物治疗,主要采取以下药物:
[0011] 1、降血脂药物:(1)他汀类;(2)贝特类;(3 )烟酸;(4 )消胆胺;(5 )安妥明;(6 ) 不饱和脂肪酸如益寿宁、血脂平及心脉乐等;(7)藻酸双酯钠。
[0012] 2、抗血小板药物:(1)阿斯匹林;(2)潘生丁;(3)氯吡格雷;(4)西洛他唑。
[0013] 另有水蛭素具有抗血小板作用:血小板聚集,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 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管内皮功能减退是引起血 小板激活的第一步。以上情况使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血小板通过其细胞膜糖蛋白上I b 和I a/ II a受体和胶原组织结合,即血小板黏附。此后,在一些刺激因素如胶原、血检索A2 (TXA2)、二磷酸腺苷(ADP)、凝血酶等作用下可进一步使血小板激活。凝血酶是作用最强的 促进血小板激活的物质,天然水蛭素与凝血酶结合后可使凝血酶的激活血小板作用减弱。 天然水蛭素通过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激活,具有明确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0014] 目前使用的降脂类药物及抗血小板类药物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阻断正常生理 运行所需物质的功能,例如HMG-CoA还原酶在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导致粥样硬化人体 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这种药物的使用,将抑制人体这种酶执 行正常的生理功能。这种药物的使用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脂类的聚积,但是,同样也 会使人自身的HMG-CoA酶丧失其他生理功能,长期使用将影响机体正常运行。(2)这类药物 对于肝脏、肾脏功能造成巨大的伤害,长期使用必然会引发肝脏、肾脏方面的疾病。这点不 需要过多的说明,这些药物的说明书中都会有指出。但是,大部分人只习惯了看疗效,而不 愿意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建议每一个人,在决定使用一种药物时,必须非常认真读懂药物的 副作用说明。单纯为了疗效而放弃对身体其他部位的保护是顾此失彼的做法。
【发明内容】
[001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
[0016]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其包含治疗有效量的 葡糖激酶抑制剂,和治疗有效量的戊糖醇,其特征在于,所述葡糖激酶抑制剂为:
[0017]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其包含治疗有效量的葡糖激酶抑制剂,和治疗有效 量的戊糖醇,其特征在于,所述葡糖激酶抑制剂为:
【文档编号】A61P9/10GK104274463SQ201310291264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1日
【发明者】王岳荣 申请人:无锡信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