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高度与周边调整的颈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度(130)和周边(152、156)调整的颈圈的形式的矫形装置,其包含前部部分(100)和后部部分(146)。所述前部部分(100)包含主支撑件(102),其具有依附的突出部分(106),所述突出部分(106)经配置以啮合高度调整机构(130)。所述前部部分(100)和后部部分(146)中的每一个还包含近端支撑部分(120、168),其具有三维解剖学配置形状,以支撑、固定和稳定佩带者的身体结构部分。所述前部和/或后部部分包含周边调整机构(152、156),以适应身体结构部分的不同大小或不同肿胀程度。
【专利说明】具有高度与周边调整的颈圈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大体上涉及矫形或修复术装置的领域,且更具体地说,涉及具有高度与周边调整的颈圈。
【背景技术】
[0002]颈圈用于颈创伤的处理、稳定、固定和治疗。举例来说,一些圈意在提供对鞭抽式损伤和其它需要对头部和颈部的支撑的此类损伤的支撑。其它圈意在用于头部和颈部的几乎完全固定,例如在EMS就医前定位中。
[0003]根据一种已知的颈圈,W095/22304描述了一种具有前部支撑件的圈,所述前部支撑件具有可移除的高度调整机构。该前部支撑件包括隔开的扁平边缘,所述边缘被容纳在高度调整机构上的直立的腿部部位中。然而,从W095/22304,并不为人所知的是所述边缘为突起的,以便于将所述高度调整机构接附于后部支撑件和将所述高度调整机构相对于所述后部支撑件滑移。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颈圈,其具有高度和周边调整以便适应不同患者的各种各样的大小,且适应因患者的受影响身体结构部分的增加或减少的肿胀而导致的大小变化。
[0005]所述颈圈的额外特征包含可去除可调整高度支撑件,以允许调整或去除所述圈(例如为了清洗)或检查褥疮性溃疡,而不去除生命支持附件,例如呼吸和进食管。
[0006]提供所述颈圈上的柔性或顺应边缘以及解剖学定形部分以适应不同大小的用户、适应身体结构形状的因肿胀的增加或减少而导致的变化,且防止压力尖峰,即使所述圈未正确应用于患者时也是如此。
[0007]所揭示的颈圈经配置以符合患者的身体结构,且进一步为大体上恒定的接触圈,其接触患者的皮肤,使得当所述圈确实允许某一量的患者移动时,所述圈随患者而移动。
[0008]颈圈上的柔性或顺应边缘与解剖学定形部分的组合连同通风机构(例如通风狭槽)一起,允许所述圈具有与患者的皮肤的亲密接触(使用或不使用内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将关于以下描述内容、所附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特征、方面和优点,其中:
[0010]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颈圈的前部部分的正视图;
[0011]图2是图1所示的颈圈的前部部分在高度调整件为了清楚起见而去除的情况下的正视图;
[0012]图3是图1所示的颈圈的前部部分在高度调整件为了清楚起见而与之分离的情况下的透视图;
[0013]图4是图1所示的颈圈的前部部分的后视图;[0014]图5和图6分别是图1所示的颈圈的高度调整件的锁定按钮的侧视透视图和后视透视图;
[0015]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颈圈的后部部分的正视图;
[0016]图8是图7所示的颈圈的后部部分的透视图;
[0017]图9是图7所示的颈圈的后部部分的后视图;以及
[0018]图10和图11分别是一起用于患者身上的颈圈的前部和后部部分的前侧视透视图和后透视图。
[0019]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颈圈的前部部分的另一配置的透视图;
[0020]图13是图12所示的颈圈的前部部分的正视图;
[0021]图14是图12所示的颈圈的前部部分的后视图;
[0022]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颈圈的前部部分的另一配置的透视图;
[0023]图16是图15所示的颈圈的前部部分的主圈件的后视图;
[0024]图17是图15所示的颈圈的前部部分的高度调整件的透视图;
[0025]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下巴支撑件的变型的俯视图;
[0026]图19是沿图18中的线XIX-XIX截取的截面图;
[0027]图20是沿图18中的线XX-XX截取的截面图;
[0028]图21是沿图18中的线XX1-XXI截取的截面图;
[0029]图22是根据本发明的下巴支撑件的另一变型的俯视图;
[0030]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可调整高度支撑件的在可去除且/或可互换垫已卸下的情况下的变型的侧视图;
[0031]图24是根据本发明的腹板垫套式支脚的替代配置的正视图;
[0032]图25是图24所示的腹板垫套式支脚的仰视图;
[0033]图26是结合根据本发明的颈圈使用的垫片部件的正视图;
[0034]图27和图28是根据本发明的腹板垫套式支脚的各种替代配置的正视图;
[0035]图29是根据本发明的腹板垫套式支脚的替代配置的侧视图;
[0036]图30是图29所示的腹板垫套式支脚的后视图;
[0037]图31是根据本发明的颈圈的后部部分的另一配置的透视图;
[0038]图32是图31所示的颈圈的后部部分的后视图;
[0039]图33是图32中的侧部延伸部分的局部截面图;
[0040]图34是图31所示的颈圈的后部部分的一部分的局部展开图;
[0041]图35展示图32的侧部延伸部分经折叠以调整图32中所示的颈圈的后部部分的长度以调整整个颈圈的周边;
[0042]图36是根据本发明的颈圈的后部部分的另一配置的透视图;
[0043]图37是图36所示的颈圈的后部部分的后视图;
[0044]图38是结合图36所示的颈圈的后部部分使用的侧部连接件的正视图;
[0045]图39是图38所示的侧部连接件的后视图;
[0046]图40和图41是图36所示的颈圈的后部部分与图36所示的侧部连接件之间的连接的展开局部视图;
[0047]图42和图43是结合根据本发明的颈圈使用的周边调整机构的变型的示意图;[0048]图44展示图42和图43所示的周边调整机构的示范性配置;
[0049]图45展示结合根据本发明的颈圈使用的周边调整机构的另一变型;
[0050]图46是根据本发明的颈圈的后部部分的另一配置的透视图;
[0051]图47是图46所示的颈圈的后部部分的后视图;
[0052]图48是图46和图47所不的颈圈的后部部分的闻度调整件的俯视图;
[0053]图49是根据本发明的颈圈的后部部分的另一变型的正视图;
[0054]图50是图49所示的颈圈的后部部分的侧部延伸部分的展开俯视图。
[0055]应注意,所绘制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而是为了提供对其组件的较佳理解而绘制,且无意在范围上有限制,而是提供示范性说明。应进一步注意,所述图说明具有高度和周边调整以及其相应组件的颈圈的示范性配置,且决不限制根据本发明的颈圈及其组件的结构或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56]A.环境和上下文
[0057]本发明提供用于稳定和支撑患者的身体结构部分(例如患者的颈部和头部)的矫形装置的实施例。
[0058]尽管本发明的实施例适合用于支撑和稳定大量患者的具有各种身体结构形状和大小的身体结构部分,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尺寸也可经设计以适应身体结构部分的不同类型、形状和大小。
[0059]所述矫形装置的组件(例如结构支撑件或壳以及柔性或顺应部分)的示范性材料和配置,以及示范性使用和连接机构在以下美国专利中详细描述:1993年I月准予的第5,180,361号、1995年8月准予的第5,445,602号、1997年4月准予的第5,622, 529号、1997年5月准予的第5,632,722号、1998年2月准予的第5,716,335号、2000年6月准予的第6,071,255号、2001年7月准予的第6,254,560号、2003年12月准予的第6,663,581号、2006年3月准予的第7,018, 351号以及2007年4月准予的第7,198,610号。
[0060]为便于理解矫形装置的所揭示实施例,单独描述矫形装置的前部和后部部分。将认识到,矫形装置的前部和后部部分一起用于形成包围佩带者的身体结构部分的支撑和稳定圈。
[0061]为了进一步便于理解如本文所揭示的矫形装置的实施例,描述几个术语是必要的。如本文所使用,术语“近端”具有其一般意义,且指代位于紧接于或靠近附接点或原点或中心点或朝身体的中心定位的位置。同样,术语“远端”具有其一般意义,且指代位于远离附接点或原点或中心点或远离身体的中心定位的位置。术语“后部”也具有其一般意义,且指代在另一位置后面或在另一位置后方的位置。最后,术语“前部”具有其一般意义,且指代在另一位置前面或在另一位置前方的位置。
[0062]术语“刚性”、“柔性”、“顺应”和“弹性”在本文中可用于区分矫形装置的某些特征的部分的特性。术语“刚性”意在表示装置的组件大体上缺乏柔性。在“刚性”的支撑部件或壳的上下文内,意在指示其在被施加力时不丧失其总体形状,且实际上如果用足够的力使其弯曲,那么其可能断裂。另一方面,术语“柔性”意在表示能够重复弯曲的特征,使得所述特征可弯曲成保持的形状,或所述特征不保持一般形状,而是在被施加力时连续地变形。术语“顺应”用于将此些柔性特征限定为通常在(经由任何合适的自然或所施加力,例如重力或由例如绑带机构等外部机构施加的力)放置为与另一对象接触时符合所述另一对象的形状。术语“弹性”用于将此些柔性特征限定为通常返回到初始一般形状,而无永久变形。至于术语“半刚性”,此术语用于暗示提供支撑且自由站立的支撑部件或壳的性质,然而此些支撑部件或壳可具有某一程度的柔性或弹性。
[0063]B.矫形装置的前部部分的详细描述
[0064]图1到图4中展示矫形装置(例如颈圈)的前部部分100。前部部分100通常包
含三个组件。
[0065]第一组件是主支撑件102。主支撑件102具有形成为稍在平面之外以朝第一和第二侧延伸的刚性或半刚性壳的形式。主支撑件102包含多个隔开的大体上垂直定向或成角度的弓形狭槽104,其在使用中辅助矫形装置的通风,且还提供额外弹性以允许主支撑件102弯曲以符合用户的身体结构部分(例如颈部)。
[0066]主支撑件102还包含两个隔开的依附突出部分106,其间界定开放的进入区域108,以允许进入到(例如)佩带者的气管。
[0067]加厚的支撑部110沿主支撑件102从沿主支撑件102大体上为U形的第一依附突出部分106的第一端延伸到第二依附突出部分106的第一端。加厚的支撑部110为主支撑件102和下文详细论述的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提供额外支撑。作为替代方案,可将柔性的连杆或拉条(例如铝连杆)集成到主支撑件102中,代替加厚的支撑部110。
[0068]除加厚的支撑部110之外,还形成支撑弹簧部分112 (例如)以支撑患者的下巴。支撑弹簧部分112在患者的下巴下提供稳定但减震的支撑,且限制挠曲。结合柔性边缘(下文更详细地论述)使用支撑弹簧部分112还有助于减少或消除压觉点。
[0069]在弹簧112下方形成肋条113,以为用于将胸板(形成胸部延伸物的一部分)连接到颈圈的附接件(下巴支柱)提供连接点。2005年7月26日准予的第6,921,376号美国专利中详细描述示范性胸部延伸物。
[0070]在依附突出部分上提供高度调整标记114,以便于使用预定大小(例如,小、中、大等)来设计颈圈的大小。高度调整标记114可呈反映用于指示患者大小的标准化标志系统的标准化、色彩编码标志和/或线的形式。还可使用其它标记,例如字母数字标签。高度调整标记114与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的前缘协作,以提供对颈圈的当前大小的指示。
[0071]如图4中所见,以线性方式沿依附突出部分106中的每一个形成多个锁定突出部分或棘爪116,以与下文详细论述的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协作。锁定突出部分116可具有圆形第一边缘,其具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一厚度逐渐缩小最后消失于具有大于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的线性边缘,其中所述线性边缘经配置以与位于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上的相关联齿136啮合,如下文所论述。`
[0072]也如图4中所示,主支撑件102的后部侧包含线性连接点128,在所述点处,合适的可去除内衬(例如一次性亲水泡沫垫内衬)可连接到颈圈。可将连接点128形成为钩状部件,其(例如)通过注射模制一体式形成于主支撑件102上,且经配置以与形成于内衬上或附接到内衬的环协作。还可使用替代连接机构,例如由粘合剂或搭扣扣件施加的钩子和环扣件。将一体形成的钩子用于连接点128消除了与使用塑料铆钉来将内衬连接到矫形装置相关联的尖锐或粗糙边缘,从而提供更舒适的配合,且褥疮性溃疡形成机会减少。[0073]主支撑件102包含沿主支撑件102的周长形成(例如,通过在其上包覆成型弹性或顺应性材料)的弹性或柔性边缘118。柔性边缘118的使用允许颈圈将压力尖峰分布在较大的区域上,以便避免形成褥疮性溃疡。柔性边缘118甚至在圈不合适地应用时也可防止压力尖峰。
[0074]柔性边缘118可一体形成有矫形装置的前部部分100的第二组件,其为经三维(3D)解剖学配置的近端支撑部分120。3D解剖学配置的近端支撑部分120也可形成为弹性或柔性包覆成型部分。3D解剖学配置的近端支撑部分120包含解剖的大体杯形的部分122,其经配置以(例如)支撑佩戴者的下巴。
[0075]如在图3和图4中最佳看出,3D解剖学配置的近端支撑部分120形成于支撑弹簧部分112周围且包围支撑弹簧部分112。
[0076]定向标记124 (例如指示前部主支撑件102将施加到佩戴者的方向的箭头和/或文字)可直接形成于3D解剖学配置的近端支撑部分120中,且还形成于主支撑件102上。将认识到,定向标记124可采取任何合适形状或形式,且可位于矫形装置的组件中的任一个上。
[0077]如图4中最佳看出,折叠线126形成于主支撑件102、柔性边缘118和3D解剖学配置的近端支撑部分120中的每一个中。折叠线126可(例如)经由活铰链来形成,所述铰链为厚度减小的部分。或者,可通过在待折叠的部分之间提供弹性或顺应性界面(例如通过包覆成型)来形成折叠线126。如图所示,位于较靠近前部部分100的中心线的折叠线126可大体上为直的,以允许急剧折叠,而位于较靠近前部部分100的边缘的折叠线126可为弓形的,以允许较平缓的折叠。折叠线126允许前部部分100弯曲或折叠以适应身体结构部分的不同周边。
[0078]可经由使用矫形装置的前部部分100的第三组件(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来将矫形装置的前部部分100的高度调整到适当的大小。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经配置以可从前部部分100去除,使得可将颈圈从患者去除,而不去除可在气管区中连接到患者的生命支持装置,例如呼吸和/或进食管。举例来说,可将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从矫形装置的前部部分100去除,以便执行呼吸和/或进食管的清洗或其它维护,而矫形装置的其余部分保留在患者身上的适当位置中,或也被去除。一旦维护完成,就可将矫形装置重新定位在患者身上,且/或可将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重新连接到矫形装置。
[0079]如在图3中最佳看出,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包含两个直立支腿部分131,其经配置以与依附突出部分106协作。凹进部分140形成于直立支腿部分131中,且具有与依附突出部分106对应的形状,用于在其中接纳相应依附突出部分106,以允许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沿依附突出部分106定位在不同高度处。
[0080]如图1、图3和图4中最佳展示,每一直立支腿部分131包含锁定按钮132,其可经操纵以选择性地锁定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使其不被调整到较短高度。锁定按钮132接纳在直立支腿部分131的大小和形状经适当设计的切去部分中。
[0081]如图5和图6中所见,每一锁定按钮132包含枢轴134,其接纳在直立支腿部分131中,以允许锁定按钮132在其上从啮合的锁定位置枢转到去啮合的解锁位置。至少一个锁定突起138形成于每一锁定按钮132上。锁定突起138经配置以选择性地啮合直立支腿部分131的切去部分的对应部分,以将锁定按钮132选择性地锁定于啮合的锁定位置中,以便防止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意外移动到较短高度。
[0082]齿136沿枢轴134的厚度减小的部分形成,用于与形成于依附突出部分106上的锁定突出部分或棘爪116选择性地啮合。齿136类似地但与锁定突出部分或棘爪116相对地形成,使得齿136包含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具有逐渐缩小最后消失于线性边缘的第一厚度,所述线性边缘具有大于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其中齿136的线性边缘与锁定突出部分或棘爪116的线性边缘啮合,以选择性地锁定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使其不被调整到较短高度。
[0083]当将锁定按钮132枢转到去啮合的解锁位置时,齿136被去除,从而不与形成于依附突出部分106上的锁定突出部分或棘爪116接触。因此,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可自由地上下移动,以减小或增加高度。以此方式,可更改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在相关联依附突出部分106上的位置,以适应佩戴者的不同身体结构大小。
[0084]当锁定按钮132枢转到啮合的锁定位置时,齿136与形成于依附突出部分106上的锁定突出部分或棘爪116接触,且齿136和锁定突出部分或棘爪116的线性边缘的啮合防止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在向上方向上移动,以便防止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调整到较短高度。然而,由于齿136形成于枢轴134的厚度减小的部分上,因此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可向下移动以调整到增加的高度,因为枢轴134的厚度减小的部分向齿136提供弹性,且允许齿136的渐细部分在锁定突出部分或棘爪116的渐细部分上滑动。
[0085]以此方式,可在不操纵锁定按钮132的情况下,调整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在相关联的依附突出部分106上的位置以增加高度。此特征对于快速地将颈圈施加到患者来说是一个益处。颈圈可以如下方式包装: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定位成最短高度配置,以便节省包装空间,且锁定按钮132位于啮合的锁定位置。可直接从包装中取出颈圈,且可简单地通过在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上向下拉来增加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大小的身体结构部分。
[0086]可通过将锁定按钮132枢转到去啮合的解锁位置,且根据需要调整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的高度来实现对颈圈高度的微调。
[0087]在一变型中,可用仍可去除但高度不可调整的支撑件来代替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明确地说,所述支撑件仍可具有锁定按钮132,其可啮合形成于依附突出部分106上的一组突出部分或棘爪116,所述突出部分或棘爪116界定单个大小设定。以此方式,可提供具有特定设定高度的圈,同时仍允许所述圈从患者去除,而不去除生命支持物。
[0088]如图1、图3和图4中所示,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包含呈喇叭形展开的远端,其经配置以啮合身体结构部分,例如腹板,以提供主支撑件102和3D解剖学配置的近端支撑部分120相对于由其支撑的相应身体结构部分(例如,颈部、下巴和颚)的稳定和支撑。
[0089]经铰接的远端连接部分142连接到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的远端,且上面包含垫套式支脚144。可将远端连接部分142的铰链形成为活铰链,且允许可调整高度支撑件130的远端枢转以适应患者的身体结构部分(例如腹板)的不同大小和形状。垫套式支脚144可为一体形成的垫套式支脚或可去除且/或可替换垫套式支脚,其经配置以啮合身体结构部分(例如腹板)。为了使佩戴者舒适,且避免皮肤溃疡,垫套式支脚144可为(例如)通过包覆成型形成的弹性或顺应性垫。垫套式支脚144也可形成为开放的或封闭的蜂窝泡沫衬垫和/或(例如)一次性亲水泡沫垫。[0090]矫形装置的前部部分100经配置以与矫形装置的后部部分146协作,以稳定并支撑用户的身体结构部分,如下文详细论述。
[0091]C.矫形装置的后部部分的详细描述
[0092]图7到图9中展示矫形装置的后部部分146。矫形装置的后部部分146以与上文相对于前部部分所论述类似的方式而构造,且包含主支撑件148和解剖学配置3D近端和远端支撑部分168、174。
[0093]以与先前所论述类似的方式,后部主支撑件148包含狭槽150,其提供通风和对主支撑件148的顺应。狭槽150形成于主支撑件148的三个部中,即中间部以及两个上侧部。中间部中的狭槽150从中心线附近的大体上直线形状进展到边缘附近的稍稍弓形形状。上侧部中的狭槽150大体为弓形形状。狭槽150的形状特定经配置而向主支撑件148提供顺应性,以允许后部部分146符合患者的不同大小的身体结构部分。开放的颈部进入区域162位于中间部上方以及上侧部之间,以提供对脊椎的接近。另外,主支撑件148经配置以为C7椎骨提供装置的间隙。
[0094]如同先前描述的前部主支撑件,围绕主支撑件146的外围提供柔性或弹性边缘154。柔性或弹性边缘154的大小沿侧部延伸部分152从小柔性边缘(其大体上小于侧部延伸部分152)增加到解剖学配置3D近端和远端支撑部分168、174 (其可在近端和远端中心部中连续地形成有柔性或弹性边缘154)。解剖学配置3D近端和远端支撑部分168、174与主支撑件148的中间部以及两个上侧部具有类似大小。以此方式,大小较大的解剖学配置3D近端和远端支撑部分168、174能够符合不同用户的身体结构部分的各种各样不同大小和形状。可(例如)通过包覆成型来形成柔性或弹性边缘154以及解剖学配置3D近端和远端支撑部分168、174。
[0095]如图8中最佳看出,近端支撑部分168包含按解剖学定形为呈喇叭形展开的部170,其经定形以对应于且支撑佩`戴者的身体结构部分(例如枕骨区)。
[0096]如同上文所述的前部部分一样,如图8和图9中所示,定向标记172提供于解剖学配置3D近端和远端支撑部分168、174上,以指示矫形装置的后部部分146在患者身上的适当定位。标记172可本质上为图形符号和/或字母数字,且可在后部部分146上的任何合适位置中提供。
[0097]如在图9中最佳看出,后部部分146的前部表面部分包含多个内衬连接点166,其以与先前相对于内衬连接点128所论述的相同方式且为了相同目的而形成。另外,还提供具有与先前所论述相同配置的折叠线164,以允许矫形装置的后部部分146符合患者的身体结构部分的不同大小和形状。
[0098]在从上文所论述的一稍稍变型中,后部主支撑件146包含侧部延伸部分152,其从每一侧部延伸,且进一步包含从其延伸的绑带部分156,以辅助矫形装置的周边调整。
[0099]绑带部分156大体上与柔性或弹性边缘154 —体形成,且也是柔性或弹性的。绑带部分156在裁切线160处连接到侧部延伸部分152,裁切线160可用于更容易地去除绑带部分156,使得矫形装置可以合适的配合用于具有非常瘦的身体结构部分(例如非常瘦的颈部)的人身上。
[0100]如图7和图8中可见,在绑带部分156中提供厚度减小的狭槽158。厚度减小的狭槽158并不一直穿过绑带部分156,但仍提供额外顺应性以允许绑带部分156更容易弯曲。[0101]D.前部和后部部分一起的使用
[0102]如图10和图11中所示,前部和后部部分100、146 —起使用以固定和稳定用户的身体结构部分,例如颈部或颈区域。提供两分式内衬176作为患者与相应的前部和后部部分100、146之间的界面。
[0103]如在图10中最佳看出,首先施加前部部分100,且其符合患者的身体结构。前部部分100的前部表面部分可包含一体形成的钩或环,以形成钩和环紧固系统的第一部分。或者,可将钩或环提供为粘合到前部部分100的单独件。
[0104]一旦将前部部分100放置在患者身上,就可施加后部部分146。接着将侧部延伸部分152和绑带部分156折叠在前部部分100的折叠部分上。对应的环或钩类似地一体形成有或连接到绑带部分156 (且也可提供于侧部延伸部分152上),以用于与提供于前部部分100上的钩或环选择性地啮合。由于相应的钩和环紧固组件是沿前部和后部部分100、146的表面的大部分提供,因此可适应患者的身体结构部分的各种各样的周边。
[0105]借助于此绑带配置,前部部分100与后部部分146之间存在很少或无相对垂直移动。因此,如本文所述的矫形装置提供对身体结构部分(颈部)的挠曲和延伸的额外固定。
[0106]E.矫形装置的其它前部部分的详细描述
[0107]图12到图14中展示矫形装置(例如颈圈)的前部部分200的另一配置。前部部分200通常包含三个组件 。
[0108]第一组件是主支撑件202。主支撑件202具有形成为稍在平面之外以朝第一和第二侧延伸的刚性或半刚性壳的形式。主支撑件202包含多个隔开的大体上垂直定向或成角度的弓形狭槽204,其在使用中辅助矫形装置的通风,且还提供额外弹性以允许主支撑件202弯曲以符合用户的身体结构部分(例如颈部)。
[0109]主支撑件202还包含两个隔开的依附突出部分206,其间界定开放的进入区域208,以允许接近(例如)佩带者的气管。
[0110]加厚的支撑部210沿主支撑件202从沿主支撑件202大体上为U形的第一依附突出部分206的第一端延伸到第二依附突出部分206的第一端。加厚的支撑部210为主支撑件202和下文详细论述的可调整高度支撑件222提供额外支撑。作为替代方案,可将柔性的连杆或拉条(例如铝连杆)集成到主支撑件202中,代替加厚的支撑部210。
[0111]如图12到图14中所见,多个锁定凹座212以线性方式沿依附突出部分206中的每一个形成,以与下文详细论述的可调整高度支撑件222协作。锁定凹座212可具有大体上矩形形状,其中变薄的搭扣部分沿每一内侧与位于可调整高度支撑件222上的相关联锁定突出部分228搭扣啮合,如下文所论述。
[0112]主支撑件202包含沿主支撑件202的外围形成的弹性或柔性边缘214,例如通过在其上包覆成型弹性或顺应性材料。
[0113]柔性边缘214可一体形成有矫形装置的前部部分200的第二组件,其为经三维(3D)解剖学配置的近端支撑部分216。3D解剖学配置的近端支撑部分216也可形成为弹性或柔性包覆成型部分。3D解剖学配置的近端支撑部分216包含解剖的大体杯形的部分218,其经配置以(例如)支撑佩戴者的下巴。
[0114]定向标记220 (例如指示前部主支撑件202将施加到佩戴者的方向的箭头和/或文字)可直接形成于3D解剖学配置的近端支撑部分216中。将认识到,定向标记220可采取任何合适形状或形式,且可位于矫形装置的组件中的任一个上。
[0115]可经由使用矫形装置的前部部分200的第三组件(可调整高度支撑件222)来将矫形装置的前部部分200的高度调整到适当大小。
[0116]如在图12和图14中最佳看出,可调整高度支撑件222包含凹进部分224,其经配置以在其中接纳相应的依附突出部分206,以允许可调整高度支撑件222位于沿依附突出部分206的不同高度处。
[0117]如图12到图14中所示,每一可调整高度支撑件222包含形成于可调整高度支撑件222中的突出部226。突出部226经由切去线弹性偏置,以允许形成于突出部226上的锁定突出部分228选择性地定位在形成于相关联的依附突出部分206中的所要锁定凹座212内。以此方式,可更改可调整高度支撑件222在相关联的依附突出部分206上的位置,以适应佩戴者的不同身体结构大小。
[0118]如图12中最佳展示,每一可调整高度支撑件222包含呈喇叭形展开的远端,其经配置以啮合身体结构部分,例如腹板,以提供主支撑件202和3D解剖学配置的近端支撑部分216相对于由其支撑的相应身体结构部分(例如,颈部、下巴和颚)的稳定和支撑。
[0119]如图12到图14中所见,每一可调整高度支撑件222还包含形成于其上以啮合身体结构部分(例如腹板)的垫套式支脚232。为了使佩戴者舒适且避免皮肤溃疡,垫套式支脚232可为(例如)通过包覆成型形成的弹性或顺应性垫。垫套式支脚232也可形成为开放的或封闭的蜂窝泡沫衬垫或任何合适的衬垫材料。
[0120]使用两个独立的可调整高度支撑件222以及开放的进入区域208允许将矫形装置的前部部分200从患者身上去除,以供检查、清洗和/或处理所支撑的身体结构部分,而无需从患者身上去除任何管子,例如1.V.或导气管/氧气管。
[0121]图15到图17中展示矫形装置(例如颈圈)的前部部分240的一变型。前部部分240与上文所论述的前部部分200以类似方式`构造且具有类似组件。
[0122]与上文所述类似,前部部分240包含主支撑件242,其具有多个隔开的大体上垂直定向或成角度的弓形狭槽244,其在使用中辅助矫形装置的通风,且还提供额外弹性以允许主支撑件242弯曲以符合用户的身体结构部分(例如颈部)。
[0123]主支撑件242还包含两个隔开的依附突出部分246,其间界定开放的进入区域248,以允许接近(例如)佩带者的气管。与上文所论述类似,加厚的支撑部250沿主支撑件242以沿依附突出部分246和主支撑件242大体上为U形而延伸,以为主支撑件242和下文详细论述的可调整高度支撑件266提供额外支撑。
[0124]如图16中所见,加厚的支撑部250在主支撑件242的后部侧上包含切口 252,以向主支撑件242提供额外的弹性或柔性。
[0125]如在图16中最佳看出,一系列锁定突出部分或棘爪254以线性方式沿依附突出部分246的侧形成,以与下文详细论述的可调整高度支撑件266协作。
[0126]类似于先前描述的配置,主支撑件242包含(例如)通过在其上包覆成型弹性或顺应性材料而沿主支撑件242的外围形成的弹性或柔性边缘256。
[0127]柔性边缘256可一体形成有经三维(3D)解剖学配置的近端支撑部分258。3D解剖学配置的近端支撑部分258也可形成为弹性或柔性包覆成型部分。3D解剖学配置的近端支撑部分258包含:形成于其中的狭槽260,以促进通风和弹性或顺应性;以及解剖的大体杯形的部分262,其经配置以(例如)支撑佩戴者的下巴。
[0128]如上,定向标记264可直接形成于3D解剖学配置的近端支撑部分258中,或矫形装置的前部部分240的其它组件上。
[0129]类似于先前配置,可经由使用可调整高度支撑件266来将矫形装置的前部部分240的高度调整到适当大小。
[0130]不同于先前配置,且如在图6和图17中最佳看出,可调整高度支撑件266在其远端处通过呈喇叭形展开的远端连接部分270而连接在一起。垫套式支脚272 (例如)通过包覆成型附接到呈喇叭形展开的远端连接部分270。垫套式支脚272包含狭槽274以辅助垫套式支脚272的通风以及弹性或柔性。
[0131]如在图17中最佳看出,可调整高度支撑件266中的每一个包含凹进部分268,其经配置以接纳相应的依附突出部分246。依附突出部分246具有针对加厚的支撑部250而弯曲的形状,所述形状与图17所示的凹进部分268的形状互补。
[0132]为了提供选择性高度调整,每一可调整高度支撑件266包含形成于可调整高度支撑件266中的突出部276。突出部276经由切去线弹性偏置,以允许与突出部276 —体形成的锁定突出部分或棘爪278选择性地沿锁定突出部分或棘爪254而定位。以此方式,可更改可调整高度支撑件266在相关联的依附突出部分246上的位置,以适应佩戴者的不同身体结构大小。
[0133]F.矫形装置的组件
[0134]图18中展示结合矫形 装置的前部部分而使用的解剖学配置的3D近端支撑部分280的变型。
[0135]近端支撑部分280以与上文所述的主支撑件202、242大体上相同的方式形成,其中具有狭槽282,且将柔性或弹性边缘284形成(例如)为经包覆成型的边缘。
[0136]近端支撑部分280可经由凹进铆钉286 (其在图19中最佳看出)在指定位置处附接到主支撑件。
[0137]如图20和图21中所示,近端支撑部分280具有3D解剖学配置的部分288、290,其形状对应于佩戴者的身体结构部分,例如颚线和下巴。
[0138]在3D近端支撑部分280的另一变型中,如图22中所示,软垫或垫292沿其中心部分形成,以为佩戴者提供舒适配合,且防止皮肤溃疡。垫292可为顺应性或弹性经包覆成型垫,或可为开放或封闭的蜂窝泡沫垫。
[0139]图27中展示结合矫形装置使用的另一组件的变型。明确地说,图27中展示经修改的可调整高度支撑部300。可调整高度支撑部300与先前论述的可调整高度支撑部具有类似功能和配置。因此,可调整高度支撑部300具有在直立部分之间延伸的呈喇叭形展开的远端连接部分302。呈喇叭形展开的远端连接部分302包含沿其远端部分形成的柔性或顺应性边缘304。所述边缘可(例如)通过包覆成型而形成。柔性或顺应性边缘304包含狭槽以提供通风和/或顺应性。
[0140]除以上结构之外,可调整高度支撑部300还包含可去除和/或可互换垫套式支脚308。垫套式支脚308可为顺应性或弹性经包覆成型的垫,或由任何合适材料制成的顺应性或弹性开放或封闭蜂窝泡沫垫。可提供具有不同特性(例如不同刚度或不同厚度)的不同垫套式支脚308。可去除垫套式支脚308以允许支撑和稳定性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以允许用户具有较多运动范围,同时仍提供足够的限制以防止进一步损伤。此额外的运动范围在例如吃饭等活动期间可为有用的,这时佩戴者需要额外的运动范围,但不想要去除整个矫形装置以获得额外的运动范围。
[0141]如图23中所示,将垫套式支脚308可去除地附接到呈喇叭形展开的远端连接部分302和柔性或顺应性边缘304。可使用固定到相应组件或与相应组件一体形成的钩和环材料310、312来连接垫套式支脚308。还可使用替代的紧固机构,例如搭扣扣件。
[0142]如图23中所示,钩材料310由呈喇叭形展开的远端连接部分302运载,且柔性或顺应性边缘304和环材料312由垫套式支脚308运载。将认识到,钩和环材料310、312的放置可交替。
[0143]图24到图30中展示适合结合矫形装置的所解释部分中的任一个使用的垫套式支脚或垫片的其它各种配置。
[0144]如图24、图27和图28中大体展示,支撑支柱320依靠且聚集于远端支撑件322处。远端支撑件322可包含狭槽324以及其它各种几何配置以使用户舒适。
[0145]举例来说,如图25中所示,例如通过包覆成型而形成的顺应性或弹性垫套式支脚326包含形成于其中的压力释放通道328。
[0146]图27和图28中展示利用例如通过在垫套式支脚326周围包覆成型而形成的顺应性或弹性边缘329的其它配置。这些配置的垫套式支脚326 (且如图28中所示)可包含各种几何配置,包含侧凹座330、侧凸缘332和/或中心凹座334,以辅助允许垫套式支脚326按照不同用户的不同身体结构轮廓而调整。
[0147]在经设计以允许垫套式支脚326根据患者体形而调整的另一变型中,且如图29和图30中所示,垫套式支脚326经由枢转点或销136和枢转连接338连接到支撑支柱320。此配置允许垫套式支脚326围绕支`撑支柱320枢转或旋转,以适应佩戴者的各种不同大小和形状。具有不同性质的垫套式支脚可经由枢转连接可互换地定位。
[0148]如图26中所示,可使用一个或一个以上可去除且/或可互换的垫片314来提供对矫形装置的高度和/或运动范围的小调整。示范性垫片314可为一片薄材料,例如塑料,或开放或封闭的蜂窝泡沫。可在所论述的垫套式支脚中的任一个下面添加、去除和堆叠垫片314,以提供对矫形装置的高度和/或运动范围的微调。垫片314可具有补充矫形装置的其附接到的垫套式支脚或部的形状的任何合适形状。
[0149]如图26中所示,垫片314的每一侧包含一连接机构316,例如钩和环扣件或搭扣扣件。连接机构316用于以可去除方式将垫片314附接到矫形装置和/或另一垫片314。垫片314可用于针对例如吃饭等活动而提供对矫形装置的高度和/或运动范围的微调,以允许佩戴者进行这些活动,而不必完全去除矫形装置。
[0150]G.矫形装置的后部部分的详细描述
[0151]图31到图35中展示矫形装置的后部部分340的另一配置。
[0152]矫形装置的后部部分340以与如上文相对于前部部分所论述类似的方式构造,且包含主支撑件342和解剖学配置的3D近端支撑部分362。虽然此配置中未具体展示,但高度调整机构可以与上文相对于矫形装置的前部部分而论述类似的方式或如下文进一步论述结合矫形装置的后部部分340而利用。
[0153]以先前论述的类似方式,后部主支撑件342包含狭槽344和依附突出部分346,其界定开放进入区域348以提供对佩戴者的身体结构部分的接近,例如颈部或脊柱接近。
[0154]在从上文论述的前部部分的稍稍变型中,后部主支撑件342包含从每一侧延伸的侧部延伸部分350,以辅助矫形装置的周边调整,如下文将详细论述。
[0155]如同先前所描述的前部主支撑件一样,围绕主支撑件342的外围提供柔性或弹性边缘352。可(例如)通过包覆成型来形成柔性或弹性边缘352。
[0156]类似于前部主支撑件,后部主支撑件342包含解剖学配置的3D近端支撑部分362,其可连续地形成有柔性或弹性边缘352。近端支撑部分362包含狭槽364,其辅助通风且向近端支撑部分362增加柔性或弹性。
[0157]如在图31中最佳看出,近端支撑部分362包含解剖学定形的呈喇叭形展开部366,其形状对应于且支撑佩戴者的身体结构部分,例如枕骨区。
[0158]如同上文所述的前部近端支撑部分一样,如图31中所示,在后部近端支撑部分上提供定向标记368,以指示矫形装置的后部部分在患者身上的适当定位。
[0159]后部主支撑件342还包含用以允许矫形装置在使用中在患者身上进行周边调整以适应患者的不同身体结构大小的机构。周边调整还适应单个患者的身体结构大小因所治疗的身体结构部分中的肿胀的增加或减少而导致的变化。
[0160]为了提供周边调整机构,如在图31和图34中最佳看出,锁定突出部分354位于侧部延伸部分350中的每一个 上。对应的锁定凹座356位于每一侧部延伸部分350的一部分中,在与相应的锁定凹座356隔开的点处。将认识到,锁定突出部分354和相应的锁定凹座356的位置可与所示配置交替。锁定突出部分354和相应的锁定凹座356可以搭扣锁定配置形成。
[0161]为了调整矫形装置的周边,侧部延伸部分350可折叠以减小其相应长度。第一和第二折叠线358、360位于隔开的锁定突出部分354与锁定凹座356之间,以允许侧部延伸部分350折叠起来以使锁定突出部分354和锁定凹座356啮合以将相应的侧部延伸部分350选择性地锁定到缩短配置中。
[0162]可(例如)经由活铰链(其为厚度减小的部分)来形成第一和第二折叠线358、360。或者,可通过在将折叠的侧部延伸部分350的部分之间提供弹性或顺应性界面,例如通过包覆成型来形成第一和第二折叠线358、360。
[0163]在图31中所示的其中侧部延伸部分350完全展开的配置中,矫形装置可适应较大或肿胀的身体结构部分。在图35所示的折叠配置中,矫形装置现在可适应较小的身体结构部分,或经由肿胀的减少而大小减小的身体结构部分。
[0164]图36到图41中展示矫形装置的后部部分370的另一配置。
[0165]矫形装置的后部部分370以与后部部分340类似的方式构造,且包含主支撑件372和解剖学配置的3D近端支撑部分394。
[0166]主支撑件372包含形成于其中的狭槽374以及侧部延伸部分376。隔开的依附突出部分378之间界定开放的进入区域380,以允许接近佩戴者的身体结构部分,例如颈部或脊柱区域。主支撑件372还包含(例如)经由包覆成型形成于其上的弹性或顺应性边缘382。
[0167]解剖学配置的3D近端支撑部分394可连续地形成有弹性或顺应性边缘382。近端支撑部分394包含形成于其中的狭槽396,以提供通风和/或额外弹性或柔性。近端支撑部分394还包含解剖学定形的呈喇叭形展开部398,其形状对应于且支撑佩戴者的身体结构部分,例如枕骨区。如同先前配置一样,定向标记400形成于近端支撑部分394上,以辅助将矫形装置施加到患者。
[0168]类似于先前论述的后部部分340,后部部分370也包含提供对矫形装置的周边调整的机构。
[0169]明确地说,如图36以及图38到41中所示,侧部延伸部分376各自包含凹进的接纳部分384,用于在其中接纳侧部连接件402。位于每一凹进的接纳部分384内的是第一和第二锁定凹座386、390以及相关联的第一和第二偏置部件388、392。两个对应的锁定凹座和偏置部件组合允许侧部连接件402位于沿侧部延伸部分376的两个位置处。将认识到,可提供额外的锁定凹座和偏置部件组合,以允许侧部连接件402沿侧部延伸部分376的额外定位。
[0170]如图38和图39中所示,每一侧部连接件402具有第一和第二侧404、406以及经配置以供用户抓握的呈喇叭形展开的端408。侧部连接件402的第一侧404具有经配置以供用户操纵的操纵突出部410,以及呈喇叭形展开的端408,其用于将侧部连接件402附接到凹进的接纳部分484以及将侧部连接件402从凹进的接纳部分484去除,以及将侧部连接件402重新定位在其中。
[0171]侧部连接件402的第二侧406具有形成于其上的锁定突出部分412,用于选择性地啮合形成于凹进接纳部分384中的锁定凹座和偏置部件组合386到392中的一个。
[0172]如在图39到图41中最佳看出,锁定突出部分412可呈搭扣锁定突出部分的形式,其经由偏置部件388、392偏置到 凹座386、390中的锁定位置中。当侧部连接件402与第二锁定凹座390选择性地啮合时,矫形装置可适应较大或肿胀的身体结构部分。当侧部连接件402与第一锁定凹座386选择性地啮合时,矫形装置现在可适应较小的身体结构部分,或因肿胀减少而大小减小的身体结构部分。以此方式,可调整矫形装置的周边。
[0173]如图39中所示,侧部连接件402的第二侧406还可包含连接材料414 (例如环材料)的区域。连接材料414经配置以选择性地啮合例如钩材料等连接材料,钩材料位于或形成于矫形装置的前部部分的前部表面上,以将后部和前部部分布置在佩戴者的身体结构部分周围,以向其提供支撑和稳定。侧部连接件的呈喇叭形展开的端通过提供合适的抓握或抓紧区域而辅助将后部和前部部分连接在佩戴者的身体结构部分周围。
[0174]H.对矫形装置的周边调整的变型
[0175]图42到图44中展示用于矫形装置的周边调整机构的变型。
[0176]如图42中示意性地展示,后部支撑件420利用(例如)钩和环紧固经由连接部件426附接到前部支撑件424。后部支撑件420和前部支撑件424可具有所揭示配置或变型中的任一个。
[0177]由于使用如图42所示的矫形装置的假定患者具有较小的周边身体结构部分或不具有肿胀或具有减少的肿胀,因此后部支撑件420和前部支撑件424彼此接触,以支撑身体结构部分,例如颈部。
[0178]如可在图43中最佳看出,在患者具有较大周边的身体结构部分或具有增加的肿胀的情况下,在后部支撑件420与前部支撑件424之间提供周边扩张件422,以允许后部支撑件420和前部支撑件424相对于彼此而扩张,以适应较大或肿胀的身体结构部分。[0179]如在图43中最佳看出,周边扩张件422上包含扩张狭槽428,从后部支撑件420延伸的滑动突出部分430在扩张狭槽428内滑动。因此,为了适应较大或肿胀的身体结构部分,扩张件422沿扩张狭槽428从图42中所示的位置滑动到图43中所示的位置。以此方式,当将矫形装置施加到较大或肿胀的身体结构部分时,周边扩张件422在后部支撑件420与前部支撑件424之间提供额外支撑。
[0180]图44中展示此周边调整系统(未展示前部支撑件)的工作实例。如图44中所示,后部支撑件420运载连接材料432,例如环材料,其对叠起来以展示周边扩张件422和扩张狭槽428。
[0181 ] 扩张件422运载第二连接材料434,例如钩材料,其选择性地啮合连接材料432。在此配置中,可通过将扩张件422沿扩张狭槽428滑动到所要位置,来微调矫形装置的周边大小。接着可使用连接材料432、434将扩张件422锁定到适当位置中。
[0182]在图45中所示的周边调整系统的另一变型中,用位于后部支撑件420上的一系列锁定凹座436和两个扩张狭槽428来替代连接材料。在此配置中,扩张件422运载滑动突出部分430以啮合扩张狭槽428。扩张件422还包含锁定突出部分438,其以先前所论述的方式经由切口而偏置。锁定突出部分438因此经配置以选择性地啮合后部支撑件420上的所述系列锁定凹座438中的一个。
[0183]因此,可递增地将矫形装置的周边大小调整到若干特定大小,以适应较大或肿胀的身体结构部分。
[0184]1.矫形装置的后部部分的变型的详细描述
[0185]图46到图48中展示矫形装置的后部部分440的另一变型。后部部分440包含用于高度和周边调整两者的机构,所述机构可结合矫形装置的先前所提到的前部或后部部分中的任一个而利用。
[0186]后部部分440以与上文所论述类似的方式构造,且包含主支撑件442、3D解剖学配置的近端支撑部分462以及可调整高度支撑件470。
[0187]主支撑件442包含狭槽444以提供通风以及柔性或弹性。侧部延伸部分446从主支撑件442朝矫形装置的前部支撑部分延伸。侧部延伸部分446具有超其端部延伸的厚度减小的部448。
[0188]厚度减小的部448将具有连接机构,例如钩或环材料,其将与位于矫形装置的前部支撑部分上的对应连接材料选择性地啮合。厚度减小的部448允许侧部延伸部分446围绕矫形装置的前部支撑部分而弯曲,以便为矫形装置提供所要的周边大小。侧部延伸部分446的厚度减小的部448的增强的柔性或弹性允许侧部延伸部分446以较小的曲率半径弯曲以适应大小较小的身体结构部分。
[0189]主支撑件442也具有隔开的依附突出部分450,其之间界定开放进入区域,以允许接近佩戴者的身体结构部分,例如颈部或脊柱入口。加厚的支撑部458沿主支撑件442以及依附突出部分450形成。加厚的支撑部458中的切口 460提供于主支撑件442的前部侧上,以辅助允许主支撑件442符合所处理的身体结构部分的形状。
[0190]如图46和图47中所示,以上文关于矫形装置的前部部分的第一配置所论述的方式,沿依附突出部分450中的每一个形成一系列锁定凹座454,用于选择性地啮合锁定突出部分482。[0191]主支撑件442还包含柔性或弹性边缘456,例如经包覆成型的部分。3D解剖学配置的近端支撑部分462可连续地形成有柔性或弹性边缘456。
[0192]3D解剖学配置的近端支撑部分462具有解剖学定形的呈喇叭形展开部464,其形状对应于且支撑佩戴者的身体结构部分,例如枕骨区。还在3D解剖学配置的近端支撑部分462上提供定向标记466和狭槽468。
[0193]如图47和图48中所示,可调整高度支撑件470包含两个隔开的直立部分472,其具有经配置而以高度调整方式接纳依附突出部分450的凹进部分474。可调整高度支撑件470具有呈喇叭形展开的远端476,其具有(例如)通过包覆成型附接或形成于其上的垫套式支脚478。
[0194]在每一直立部分472上提供以先前论述的方式由切口部分偏置的突出部480。锁定突出部分482形成有突出部480,以选择性地啮合主支撑件440的依附突出部分450中的锁定凹座454。可调整高度支撑件470可经由突出部480与相关联的锁定凹座454的选择性啮合而递增地定位于不同高度。
[0195]J.矫形装置的后部部分的另一变型的详细描述
[0196]图49和图50中展示矫形装置的在构造上类似于上文所论述的后部部分440的后部部分490的另一变型。
[0197]后部部分490包含主支撑件500,其具有:狭槽502,用以提供通风和/或顺应性;侧部延伸部分504,其各自具有一厚度减小的部506 ;以及隔开的依附突出部分508,其之间界定脊柱或颈部进入区域510,且经配置以与先前所论述的高度调整机构中的任一个协作。可在主支撑件500上的任何合适位置中(例如依附部分508上)提供用以指示适当型号(例如XS(超小)、S(标准/小)、M(中等)以及L(大))的标记512,或任何其它适当指示,例如色彩编码标记。围绕主支撑件500的外围提供柔性或顺应性边缘514。可(例如)经由包覆成型来形成柔性或顺应性边缘514。
`[0198]如在图49和图50中最佳看出,折叠线516形成于侧部延伸部分504的厚度减小的部506中。如先前所论述,此些折叠线516可(例如)形成为活铰链或(例如)通过包覆成型而形成于侧部延伸部分504的若干部之间的顺应界面。厚度减小的部506结合折叠线516允许侧部延伸部分504弯曲或折叠以适应身体结构部分的不同周边。
[0199]后部部分490还包含近端支撑部分518,其可为3D柔性或顺应性支撑件,所述3D柔性或顺应性支撑件具有解剖学定形的呈喇叭形展开部520,其经定形且经配置以支撑佩戴者的身体结构部分,例如头部的枕骨区。近端支撑部分518可为与主支撑件500上的柔性或顺应性边缘514 —体形成的经包覆成型部分。近端支撑部分518可包含定向标记522和狭槽524以提供通风和/或顺应性。
[0200]K.总结
[0201]具有围绕佩戴者的身体结构部分(例如颈部)定位以符合到所述部分且向其提供支撑、固定和稳定的前部和后部部分的矫形装置(例如颈圈)的所揭示实施例提供许多改进,其允许单个矫形装置应用于治疗各种各样的具有不同大小或肿胀程度的身体结构部分的患者。
[0202]应理解,虽然将所揭示的实施例设计为适应具有不同大小的身体结构的用户,但可调整所揭示实施例及其组件的大小,使得具有不同大小的身体结构部分的不同用户可受益于本发明的设计。
[0203]应理解,虽然将矫形装置的所揭示实施例展示为具有离散的前部和后部部分,但前部和后部部分可沿其一侧彼此连接,且可沿其另一侧在前部部分与后部部分之间提供单个绑带或周边调整机构。
[0204]还将认识到,可向圈提供包覆成型边缘和3D解剖部分,以及活铰链和狭槽结构,而不向所述圈提供其它特征,例如高度可调整性。
[0205]当然,将理解,不一定所有目标或优点均可根据本发明的任何特定实施例而实现。因此,例如,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发明可以实现或优化如本文所教示的一个优点或一组优点的方式体现或进行,而不一定实现如本文可教示或建议的其它目标或优点。
[0206]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来自不同实施例的各种所揭示特征的可互换性。除本文所述的变型之外,每一特征的其它已知等效物可由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混合和匹配,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来构造矫形装置。
[0207]尽管已在某些示范性实施例和实例的上下文中揭示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因此将理解,本发明超过具体揭示的实施例延伸到本发明的其它替代实施例和/或使用以及其明显修改和等效物。因此,希望本文所揭示的本发明的范围不应受上文所述的特定所揭示实施例限制,而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
【权利要求】
1.一种颈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部部分(100),其具有刚性或半刚性壳的主要支撑件(102);以及 后部主支撑件(146),其被连接到所述前部部分(168); 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部分(100)界定沿着主要支撑件(102)的周边形成的弹性或柔性边缘(118),所述柔性边缘(118)形成沿着前部部分(100)的近端区域被界定的三维解剖学建构的近端支撑部分(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解剖学建构的近侧支撑部分(120)界定沿着前部部分(100)的近 端区域对中定位的杯形部分(12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颈圈,其特征在于,后部的主支撑件(102)界定沿着前部部分(100)的近端区域对中定位的支撑弹簧部分(1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近侧支撑部分(120)形成在支撑弹簧部分(112)的周围并且包围支撑弹簧部分(112)。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颈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主要支撑件(102)界定出开放进入区域(108),且至少一肋部(113)形成在所述支撑弹簧部分(112)的下方并且围住所述的开放进入区域(10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主要支撑件(102)界定出开放进入区域(108),且至少一折叠线(126)形成在所述开放进入区域(108)的相对侧边上,所述至少一折叠线(126)是由一缩减厚度的部分所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颈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折叠线(126)是大致上笔直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颈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折叠线(126)包含多数的折叠线,使得接近开放进入区域(108)的所述多数折叠线是大致上笔直的,且距离开放进入区域(108)越远的折叠线就越呈弓形。
9.根据权利要求6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颈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折叠线(126)是形成为穿过所述柔性边缘(118)。
10.根据权利要求6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颈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折叠线(126)是沿着前部部分的后侧表面形成的。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颈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部分界定出定向标记(124),所述定向标记指示颈圈所要被穿戴的方向。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颈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部分(146)界定出侧边延伸部分(152)和从所述侧边延伸部分(152)延伸出的绑带部分(156),所述绑带部分(156)具有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经调适以紧固于位在沿着后部部分(100)的一前侧表面上的对应紧固组件上。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颈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主支撑件(102)界定一加厚的支撑件(110),所述加厚的支撑件(110)位在一对中定位的由所述后部主支撑件(102)所形成的开放进入区域(108)附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颈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的支撑件(110)是形成为大体上U形形状。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颈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主支撑件(102)界定出多个弓形狭槽(104),所述弓形狭槽(104)有助于颈圈的通风且提供弹性于所述主支撑件( 102)。
【文档编号】A61F5/055GK103550020SQ201310344096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3日
【发明者】托拉·托尔吉司朵堤尔, 阿尼·托尔·英吉慕达森, 帕尔米·艾那森 申请人:欧苏尔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