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05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用于调理痤疮患者的机体平衡,根治痤疮,开发以往的西药治疗毒副作用明显及此前治疗痤疮的中药存在的服用时间长,而且容易复发,难于根治的不足;本发明的中药由紫花地丁20-25重量份、蒲公英20-25重量份、板蓝根20-25重量份、半边莲20-25重量份的水煎提取物组成。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采用天然中药原料,经简单提取配制得到一种疗效显著、作用可靠,药性平和、没出现毒副作用、不易复发的痤疮治疗药。而且具有药源广、成本低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节内分泌水平并且治疗痤疮的中药制剂。【背景技术】
[0002]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其发病主要与性激素水平、皮脂腺大量分泌、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及炎症等因素相关。好发于青春期的男性和女性,男性略多于女性,但女性发病早于男性。有80-90%的青少年患过痤疮,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退或痊愈,个别患者也可延长到30岁以上。虽然痤疮是有自愈倾向的疾病,但是痤疮本身以及痤疮治疗不及时引起的瘢痕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需引起关注。多发于青春期男女面部、前额、两颊、下颌、口周,亦可见于胸、背或上臂。痤疮起初多为细小的黑头粉刺或白头粉刺,可挤出豆渣样的皮脂;也有起初为皮色或红色小丘疹,继而发展成脓疱或结节,严重者可形成脓肿并伴有疼痛,常反复发作。
[0003]痤疮形成机理:油光满面,油脂过多一毛孔粗大/堵塞一皮脂腺分泌油脂一角质层增厚,油脂渐往皮层表面隆起一角质层隆起,油脂堵塞毛孔,隆起的顶点氧化变成黑色一细菌在毛孔里和油脂搅和在一起一痤疮丙酸杆菌在缺氧情况下大量繁殖一导致炎症细菌侵入,变成脓疱、结节一整个毛囊变红、发炎一细菌扩散到附近的皮肤组织,变得更大,进而形成痤疮。根据皮疹的形态和病情的轻重,一般可将痤疮分为7个类型:寻常型、脓疱型、结节型、囊肿型、聚合型、痿缩型、瘢痕型。
[0004]在目前的西医治疗中,多采用如甲硝唑、红霉素、氯霉素等抗菌消炎药,但是治疗疗效并不显著,而且容易复发,长期服用还会加重肝、肾的负担,易造成耐药性和毒副作用。但是中医中药对面部痤疮的治疗有其一定的优势,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长期应用抗生索带来的副作用,同时在调理机体状态、改善内分泌水平上也有一定的作用。中医认为痤疮多因肺热熏蒸于上,血热蕴阻肌肤;或因过食辛辣厚味,则生湿热,上逆于肌肤而致。也有因脾虚不运,痰湿郁结日久气血瘀滞,痰瘀互结,凝滞于肌肤。文献记载(邢子京):痤疮乃肺胃郁热结于颜面。面容是阳明胃经,冲任脉之所在,又肺主皮毛,故其症与肺胃冲任关系密切。也有因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相火过旺而生粉刺。也有因心火亢盛等。治疗当以清理肺胃之热,凉血解毒,化解痰瘀,养阴虚,调冲任等法。
[0005]中医解析痤疮形成:
[0006]胃肠湿热。过食辛辣之品,湿热内生,结于肠胃,肺与大肠相表里,肠胃热盛,腑气不通,移热于肺,上熏滞于肌肤毛窍,瘀久、痤疮乃发。
[0007]邪侵腠理。肺为娇腑,易受外邪侵犯,劳累汗出遇风,迫于肌肤,正邪之气相搏,闭阻卫阳之气,卫气郁滞则津液、脂血运行不畅,蓄于玄府,发为痤疮。
[0008]一般来说,本病中医治疗总的法则是“滋阴降火、清热解毒,凉血、活血、调理充任”。但在目前中药方面虽然也有一些治疗痤疮的中药制剂,但是服用时间长,而且容易复发,没有从根本上达到治愈。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用于调理痤疮患者的机体平衡,根治痤疮,开发以往的西药治疗毒副作用明显及此前治疗痤疮的中药存在的服用时间长,而且容易复发,难于根治的不足。。
[0010]本发明的中药由紫花地丁 20-25重量份、蒲公英20-25重量份、板蓝根20-25重量份、半边莲20-25重量份的水煎提取物组成。
[0011]为便于本发明药物的服用,本发明药物由紫花地丁 20-25重量份、蒲公英20-25重量份、板蓝根20-25重量份、半边莲20-25重量份的水煎提取物与适量蔗糖混合后制得的颗粒。
[0012]本发明的配方解析。
[0013]蒲公英:又称尿床草、蒲公草、西洋蒲,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药食兼用的植物。据《本草纲目》记载,它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及催乳作用,是治疗一切疔毒疮痈之要药。无论煎汁口服,还是捣泥外敷,皆有效验。此外,蒲公英还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草纲目》有句云:“蒲公英嫩苗可食,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本草正义》亦记载:“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症,可服可敷,颇有应验”。
[0014]紫花地丁:苦、辛、寒,无毒。归心、肝经。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黄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肿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损伤、痈肿、毒蛇咬伤等。《本草纲目》记载:紫花地丁,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
[0015]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肝、胆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毒所致的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炎症、流脑、腮腺炎、急性肠炎、菌痢、肝炎、颜面丹毒、热病发斑等。
[0016]半边莲:桔梗科植物半边莲的带根全草。味甘;性平。归心经;肺经;小肠经。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治毒蛇咬伤;痈肿疔疮;扁桃体炎;湿疹;足癣;跌打损伤;湿热黄疸;阑尾炎;肠炎;肾炎;肝硬化腹水及多种癌症。《江西民间草药验方》记载:治疔疮,一切阳性肿毒;鲜半边莲适量,加食盐数粒同捣烂,敷患处,有黄水渗出,渐愈。《岭南草药志》亦有记载:治无名肿毒:半边莲叶捣烂加酒敷患处。
[0017]本发明中蒲公英为君药,紫花地丁和板蓝根共为臣药。二味中药均为苦寒之品,均有凉血、清热解毒之功效。《本草便读》认为“板蓝根入胃血分”,君臣药合用肺胃之热,血分之毒可清。半边莲,本发明中为佐药,辅佐君臣。四药合力共奏清肺胃湿热,凉血解毒之作用,粉刺可愈。
[0018]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采用天然中药原料,经简单提取配制得到一种疗效显著、作用可靠,药性平和、没出现毒副作用、不易复发的痤疮治疗药。而且具有药源广、成本低的优点。
[0019]具体药理学实验:
[0020]1、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0021]取ICR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强的松组、受试药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它5组于实验前I天用10%硫化钠在小鼠腹部固定部位3cmXlcm面积脱毛,温水洗净。实验第l、2d(致敏期)于小鼠腹部脱毛部位涂1 % DNCB,每天I次,每次20 μ I,第3、4、5天不涂药,第6天(诱发期)于小鼠左耳背涂20 μ 10.5% DNCB诱发皮炎,右耳背涂1:1丙酮甘油20 μ I作对照,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不作任何处理。其它4组自第I次涂药前2h开始灌服相应药物的水溶液,灌饲剂量为0.2ml/10g体重,每天I次,连续用药5天,第6天诱发前2天及诱发后4天各灌胃给药I次。正常对照组于相应时间灌服生理盐水,剂量0.2ml/10g体重。于诱发24h后断头处死小鼠,剪下双耳,用直径0.6cm的打孔器在左右耳中部相同位置打下组织块,电子天平称重,计算两耳重量之差,作为炎症反应强度指标。
[0022]结果表明:本发明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耳肿有明显抑制作用,结果见表1。
[0023]表1DNCB致炎各组小鼠耳片重量的变化(x±s, η= I O)
[0024]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其特征是:由紫花地丁 20-25重量份、蒲公英20-25重量份、板蓝根20-25重量份、半边莲20-25重量份的水煎提取物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其特征是:由紫花地丁20-25重量份、蒲公英20-25重量份、板蓝根20-25重量份、半边莲20-25重量份的水煎提取物与适量蔗糖混合后制得的颗粒。
【文档编号】A61P17/10GK103463315SQ201310372943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3日
【发明者】张颖, 石菊, 李艳华, 高陆, 白冰, 于艳辉, 李桂峰, 周春华, 许艳茹, 展月, 杜研, 王鑫 申请人:吉林修正药业新药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