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胆石症、胆囊炎和高胆红素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568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胆石症、胆囊炎和高胆红素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胆石症、胆囊炎和高胆红素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广金钱草60-120份,茵陈25-50份,山栀子20-40份,元胡20-40份,郁金15-30份,鸭肫衣15-20份,姜黄15-20份。本发明药物对治疗胆石症、胆囊炎和高胆红素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疗程短,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无副作用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胆石症、胆囊炎和高胆红素的药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药物,具体是一种治疗胆石症、胆囊炎和高胆红素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胆管或胆囊产生胆石而引起剧烈的腹痛、黄疸、发烧等症状之疾病,称为“胆石症”。胆石症是最常见的胆道疾病,我国胆石症发生率为7%。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食谱中蛋白质、脂肪比例增大,胆石症患病率有上升趋势。
[0003]胆石症按结石所含成分,分为三类: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型结石,其中以胆固醇结石最为多见。按发生的部位来分,可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其中胆囊结石占全部结石的50%左右。胆石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胆囊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也是胆囊结石常见的并发症。
[0004]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本病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
[0005]胆红素是血液中红血球的血红素代谢后的废弃物,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据研究表明,胆红素的颜色为橙黄色,并且当血液中的胆红素偏高时,则会表现为巩膜发黄、皮肤发黄、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黄,出现黄染。若血中胆红素含量高于正常值但皮肤、巩膜和粘膜未见黄染时,则称为隐性黄疸。
[0006]目前西医治疗胆石症以手术为主,但效果并不理想,存在术后残石率高,复发率高,费用高,病人难以接受等不足。现有治疗胆石症、胆囊炎和高胆红素的药物有胆通宁、胆益宁、利胆排石片、消炎利胆片等,临床观察表明这些药物的起效慢,疗程长。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胆石症、胆囊炎和高胆红素的药物,该药物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疗程短,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无副作用的优点。
[0008]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胆石症、胆囊炎和高胆红素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广金钱草60-120份、茵陈25-50份、山桅子20-40份、元胡20-40份、郁金15-30份、鸭肫衣15-20份、姜黄15-20份。
[0009]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广金钱草80-100份、茵陈30-40份、山桅子25-35份、元胡25-35份、郁金20-25份、鸭肫衣15-20份、姜黄15-20份。
[0010]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广金钱草90份、茵陈35份、山桅子30份、元胡30份、郁金22份、鸭肫衣18份、姜黄18份。
[0011]所述的原料药在中药店及市场有售。
[0012]本发明治疗胆石症、胆囊炎和高胆红素的药物可按常规工艺制成片剂、胶囊、口服液等。[0013]本发明药物的服用方法:每日3-4次,每次2-3克,口服液每次50-100毫升,每日3次。[0014]本发明原料药的药理作用: 广金钱草:味甘、淡、性凉,清热利尿,消滞去积,排石通淋,用于热淋、砂淋、石淋、小便涩痛,水肿尿少,黄疸尿少,尿路结石,小儿疳积。[0015]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清热利湿;退黄。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0016]山桅子: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利湿凉血的功能,用于治热病心烦,黄疸小便短赤,目赤,咽痛,血证,疮瘍,扭伤。[0017]元胡:味辛、苦,性温。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痛的功能。[0018]郁金,味辛、苦,性寒。归肝、心、肺经,具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之用。[0019]鸭肫衣:味苦,性凉,治诸骨鲠,噎膈翻胃。健脾胃,消食积。[0020]姜黄: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破血行气、止痛、用于胸肋刺痛,经闭,腹部肿块,跌打肿痛,痈肿。[0021]中医认为,胆石症由肝胆气滞、湿热淤积所致,胆汁郁结则湿热内生,湿热互蒸,久经煎熬而成结石;治疗采用以清热利湿、行气止痛、利胆排石为主。胆囊炎多为肝胆郁热、疏泄失常所致;以清利肝胆、疏肝行气、调理气机为治。[0022]本发明的药物以广金钱草、茵陈为君药,元胡、山桅子、郁金、姜黄、鸭肫衣为辅助药,均为天然中草药。广金钱草、茵陈、郁金疏肝利胆、清热退黄;7味药物协同作用具有疏肝理气,利湿清热,止痛解毒的作用。经临床应用,采用本发明药物治疗胆管炎并发胆结石患者689例,其中男337例,女352例,显效689例,有效率达100%。采用本发明药物治疗胆囊炎并发胆结石患者563例,其中男323例,女240例,显效535例,无效排石28例,有效排石率达95%,采用本发明药物治疗胆囊炎患者876例,其中男341例,女535例,显效876例,有效率100%。采用本发明药物治疗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增高患者789例,其中男381例,女408例,有效率100%,显效指治疗后肝胆结石消失,胆囊炎及胆红素病症恢复正常。有效指治疗胆囊炎并发胆结石病症得到较好控制,无效指治疗后胆囊炎并发胆结石未排出。[0023]本发明药物对治疗胆石症、胆囊炎和高胆红素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疗程短,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无副作用的优点。【具体实施方式】[0024]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
【发明内容】
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0025]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胆石症、胆囊炎和高胆红素的药物,取广金钱草90份、茵陈35份、山桅子30份、元胡30份、郁金22份、鸭肫衣18份、姜黄18份,按常规工艺制成片剂、胶囊或口服液。[0026]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胆石症、胆囊炎和高胆红素的药物,取广金钱草60份、茵陈25份、山桅子20份、元胡20份、郁金15份、鸭肫衣15份、姜黄15份,按常规工艺制成片剂、胶囊或口服液。
[0027]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胆石症、胆囊炎和高胆红素的药物,取广金钱草120份、茵陈50份、山桅子40份、元胡40份、郁金30份、鸭肫衣20份、姜黄20份,按常规工艺制成片剂、胶囊或口服液。
[0028]实施例4
一种用于治疗胆石症、胆囊炎和高胆红素的药物,取广金钱草80份、茵陈30份、山桅子25份、元胡25份、郁金20份、鸭肫衣15份、姜黄15份,按常规工艺制成片剂、胶囊或口服液。
[0029]实施例5
一种用于治疗胆石症、胆囊炎和高胆红素的药物,取广金钱草100份、茵陈40份、山桅子35份、元胡35份、郁金25份、鸭肫衣20份、姜黄20份,按常规工艺制成片剂、胶囊或口服液。
[0030]下面是发明人诊疗过程中的临床病例:
病例I
谭某某,男,46岁,自诉右上腹绞痛,寒颤高热双眼巩膜及全身皮肤成橘黄色,患者剑突下陈发性刀割样绞痛,牵涉 至右肩背,恶心呕吐,疼痛时大汗淋淋,大便转陶土色,去县医院B超检查:胆总管结石和肝功能血清检查胆红素增高,又去县中医院作B超检查诊断为同样结果,胆总管结石2CMX1.9CM结石,阻塞胆总管发生急性胆管炎出现夏柯(CharCOt)三联征。化验血清:总胆红素(TBIL) 865uM0I/L。2、直接胆红素(DBIL) 378uM0I/L。3、皿L间接胆红素487UM0I/L4、(ALT)谷丙转氨酶276U/L,。5、CAST谷草转氯酶357U/L。中医院治疗10余天右上腹疼痛未减轻,医师告诉患者去市大医院作手术治疗才行,因经济困难没去,来发明人诊所就诊检查腹部体征:剑突下偏右深压痛,右上腹直肌可稍紧张,肝区叩击痛,观察巩膜及全身皮肤黄色鲜明,因胆道阻塞胆汁排泄受阻所引起,当日内服本发明药液300毫升,分三次饭前半小时服药,服用三日来复诊右上腹痛减轻,又连续服用5日,复诊患者自诉腹部不疼痛啦,观患者双眼巩膜及全身皮肤变淡黄色,又连续服用本药液10日,复诊全身皮肤恢复正常,连续服用一个月,去县医院复检,B超和肝功能血清检查,一切恢复正常,10余年随访未见复发。
[0031]病例2
王某某,女,37岁,患有小三阳,20余年,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陈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放射,恶心乏力,去广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检查:提示肝光点增粗,门静脉稍宽,胆囊继发性改变,壁粗糙,胆汁透声欠佳,胆囊炎,肝功能血清检查:1、总胆红素(IBIL) 422UM0I/L0 2 (DBIL)直接胆红素 23.5UM0I/L。3、IPIL 间接胆红素 18.7UM0I/L。4、(TBA)总胆汁酸
13.50UM0I/L。5、(611))球蛋白37.18/1。6 (ALT)谷丙转氨酶 78.7,谷草转氨酶 89U/L,西医诊断:脾肿大,肝硬化,失代偿期,胆囊炎,吃药打针10余天,右上腹疼痛未减轻,来发明人诊所就诊,腹部检查右上腹压痛,胆囊区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反跳痛,当日口服本发明药液每日3次,每次100毫升,连续服用三日复诊患者自诉腹部疼痛减轻80%,又连续服三日,复诊患者胆囊炎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回南宁改服本发明药末服用半月,每日3次,每次2-3克,温开水送服,去广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检查,胆囊炎及脾肿大恢复正常,肝功能血清检查: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球蛋白恢复正常痊愈,五年随访未见复发。
[0032]病例3
蒋某某,女,61岁。自诉:右上腹疼痛不适去桂林市中国人民解放军181中心医院医学影像诊断:CT检查,(肝胆)肝脏轮廓欠光整,边缘毛糙,肝各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胆囊不大,囊壁增厚,脾脏增大,脾厚约5.0CM,上下径约12CM。1、肝硬化、脾大2、胆囊炎。肝功能血清检查:1、总胆红质(TBIL) 30.8UM0I/L。2、DBIL 直接胆红质 17.1UM0I/L。3、IBIL 间接胆红素13.7UM0I/L。4、ACT谷丙转氨酶98U/L。5、AST谷草转氨酶84U/L。6、TBA总胆汁酸71UM0I/L。7、从1^碱性磷酸酶22仙/1。8、GGT谷氨酰转肽酶315U/L。9、CHE胆碱酶2566IU/L。10、ALB 白蛋白 33.88/L。11、球蛋白(G) 39.08/L。12、白球比值(A/G) 0.9。13血清前白蛋(PA) 115.6Mg/L,在医院治疗20余天治疗费太贵而且无人照看,回全州县人民医院B超检查:肝弥漫性病变,失代偿期。2、胆囊炎性改变,囊壁增厚,毛糙,胆汁透出声欠佳,胆总管不扩。3、脾大厚约4.2CM。1、肝功能血清检查1、(TBI/L)、总胆红素35.5UM0I/L,
2、(DBI/L)直接胆红素 15.7UM0I/L。3、IBI/L 间接红素 19.4。4,TBA 总胆汁酸 71.30UM0L/L0 5、611)球蛋白 35.48/1。6、PA 前白蛋白 96.5M8/L。7、ALT 谷丙转氨酶 98U/L。8、CAST谷草氨酶154U/L。9、018胆碱酯酶2937~匕10、GGT谷氨酰转肽酶288U/L。11、LDH乳酸脱氢酶296U/L。12、ADA腺苷脱氨酶35.1U/L,检查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下肢双脚轻度水肿,四肢乏力,食欲减少,当日用本发明口服药液,每日3次,每次100毫升,饭前半小时月艮。服药三日复诊,右上腹疼痛减轻,又连续服药三日,复诊胆囊炎疼痛完全消失,第七日应用降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球蛋白和脾肿大等用药10日,下肢双足水肿消失,饮食体力及精神恢复正常,去全州县人民医院作B超检查:胆囊及脾脏恢复正常,肝功能血清检查肝功能恢复正常痊愈,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0033]病例4
王某某,男,47岁。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陈发性加剧向右肩背放射;恶心呕吐,去全州县人民医院B超检查:囊壁增厚,毛糙,胆汁透声欠佳,显示结石影(0.8CMX0.6CM),诊断:胆囊炎并发胆结石。2、肝功能血清检查。1、TBDL总胆红素86.4UM0I/L。2、DBI/L直接胆红素17.DBIL。3、IBIL间接胆红素75.4UM0I/L吃药打针半月余,腹痛,肝功能血清检查不见好转,慢步行走到发明人诊所就诊:腹部检查发现右上腹饱满,胆囊区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反跳痛,当日服用本发明口服药液,每日3次,每次100毫升,饭前半小时口服,连续服用了3日复诊自诉右上腹部疼痛减轻,又连续服用本口服液5日,复诊患者高兴自诉腹部疼痛完全消失,饮食增加步行正常,去全州县人民医院作B超检查:诊胆囊结石存在,其余未见异常,肝功能血清检查,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恢复正常。胆囊结石连续服用本药末I月,每日3-4次,去人民医院检查胆囊结石完全消失痊愈,二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0034]病例5
邓某,男,35岁。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作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血清检查诊断患有乙肝小三阳:l、HBSAg乙肝表面抗原223.68阳性ng/ML。2、HBSAb乙肝表面抗体(0.07) MiV/ML阴性。3、HBeAg乙肝e抗原0.01NCU/ML阴性。4、HBeAb乙肝e抗体39.06阳性,NCu/M10 5、HBCAb乙肝核心抗体13.44NCu/MI,阳性。超声检查肝回声增粗,肝内稍强回声,胆壁厚,肝功能血清检查:1、1-BIL总胆红素61.3UM0I/L。2,D-BII直接胆红素37.7UM0I/L。
3、1-BLL间接胆红素23.6UM0I/L。4、IALP碱性磷酸酶225U/L。5、谷丙转氨酶(ALT)98U/L。6、谷草转氨酶(AST)115U/L。7、谷氨酰转肽酶(GGT)88.96U/L,服用本药每日3次,每次2克,服用15天后,去全州县人民医院肝功能血清检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恢复正常值,超声检查:肝部胆 囊恢复正常。一年后随访肝功能及胆囊一切正常。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胆石症、胆囊炎和高胆红素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广金钱草60-120份、茵陈25-50份、山桅子20-40份、元胡20-40份、郁金15-30份、鸭肫衣15-20份、姜黄15-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广金钱草80-100份、茵陈30-40份、山桅子25-35份、元胡25-35份、郁金20-25份、鸭肫衣15-20份、姜黄15-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广金钱草90份、茵陈35份、山桅.子30份、元胡30份、郁金22份、鸭肫衣18份、姜黄18份。
【文档编号】A61P29/00GK103463578SQ201310438770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5日
【发明者】王滋东 申请人:王滋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