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肩周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肩周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包括秦艽、没药、茜草、黄芪、蓝布正、白芍、桂栈、姜黄、桑寄生、木瓜、陈皮、厚朴、骆驼蓬、山药、女贞子、山柰、天仙藤、巴戟天、三楞草、土人参、高良姜、五指毛桃和甘草。该中药组合物在治疗肩周炎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在短期内减轻患肩疼痛,恢复患肩的功能活动。
【专利说明】用于治疗肩周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肩周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背景技术】
[0002]肩关节周围炎简称为肩周炎是一组表现为肩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症候群。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广义的概念包括肩峰下滑囊炎、R上肌键炎、肩袖破裂、胧二头肌长头腿及其腿鞘炎、嚎突炎、冻结肩、肩锁关节病变等多种疾患;狭义的概念仅指冻结肩(或称五十肩),中年以后突发性的肩关节疼痛及关节挛缩症是由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而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好发于40岁以上病人,女多于男(约3:1),左肩多于右肩。其特征是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逐渐加剧,经数月甚至数年,疼痛逐渐消退,功能慢慢恢复,最后自愈。属于骨科常见病、多发病。 [0003]肩周炎虽属于自限性疾病,但当病情自愈后往往遗留下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后遗症,极大影响工作生活。肩周炎病理表现为多种慢性损伤导致肩关节周围韧带、肌键、键鞘、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病变后形成的广泛性粘连、疤痕形成、关节囊挛缩。从组织学病理角度看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局部组织出血、炎性渗出、细胞坏死、软组织增生及结疤粘连,从而引起肌肉血管痉挛,病变组织缺氧、缺血,致痛物质(5-经色胺、缓激肚等)增加,造成肩部疼痛。人体在损伤后有一个自我修复过程,一部分组织被吸收,另一部分又产生炎性粘连挛缩,结疤现象,使上肢的动态平衡失调,肩关节内应力失衡,形成疼痛与功能障碍。在疾病初期以炎性渗出为主,疾病后期以软组织结疤粘连为主。
[0004]疼痛和关节活动障碍是此病患者最大的痛苦,治疗的目的就是减轻患肩疼痛,尽快恢复患肩的功能活动。
[0005]现代医学认为,目前肩周炎致病因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在感受风寒、慢性劳损、扭伤等原因作用下,肩周肌、肌腱、滑囊及关节囊发生无菌性炎症,逐渐形成粘连而致肩关节的功能障碍。根据病理变化将病程分为3个阶段:早期(疼痛期)以疼痛为主,日轻夜重;中期(粘连期)以功能障碍为主,外展、外旋及后伸内旋动作受阻明显;晚期(缓解期)疼痛不甚,可出现肌肉萎缩。
[0006]中医学认为,多因营卫虚弱,筋骨衰退,复因感受风寒湿邪,或劳累闪挫,或习惯偏侧而卧,筋脉长期受寒受压,经脉气血受阻,致寒凝血脉、筋脉失养、瘀血阻络而发为本病。它主要与气血不足、外感风湿寒邪、外伤劳损有关。三方面因素所致的肩部疼痛和关节活动障碍常可相互影响,初起时是因肩部痛甚而不敢活动,肩关节自然的采取保护性制动,而长期的制动使肩部血运不畅,以致软组织发生粘连,使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强制活动则疼痛加剧,造成恶性循环。
[0007]因此,本发明提出以祛风寒湿邪、补肝肾气血、温通经络为治疗原则,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肩周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在治疗肩周炎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在短期内减轻患肩疼痛,恢复患肩的功能活动。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肩周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在治疗肩周炎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在短期内减轻患肩疼痛,恢复患肩的功能活动。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肩周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原料药包括秦艽、没药、茜草、黄芪、蓝布正、白芍、桂枝、姜黄、桑寄生、木瓜、陈皮、厚朴、骆驼蓬、山药、女贞子、山柰、天仙藤、巴戟天、三楞草、土人参、高良姜、五指毛桃和甘草。
[0010]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秦艽15重量份~25重量份、没药20重量份~30重量份、茜草35重量份~45重量份、黄芪25重量份~35重量份、蓝布正30重量份~40重量份、白苟45重量份~55重量份、桂枝20重量份~30重量份、姜黄30重量份~40重量份、桑寄生25重量份~35重量份、木瓜15重量份~25重量份、陈皮20重量份~30重量份、厚朴10重量份~20重量份、骆骑蓬25重量份~35重量份、山药20重量份~30重量份、女贞子15重量份~25重量份、山柰10重量份~20重量份、天仙藤20重量份~30重量份、巴戟天35重量份~45重量份、三榜草15重量份~25重量份、土人参20重量份~30重量份、高良姜15重量份~25重量份、五指毛桃20重量份~30重量份和甘草15重量份~25重量份。
[0011]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秦艽20重量份~25重量份、没药25重量份~30重量份、茜草40重量份~45重量份、黄芪30重量份~35重量份、蓝布正35重量份~40重量份、白苟50重量份~55重量份、桂栈25重量份~30重量份、姜黄35重量份~40重量份、桑寄生30重量份~35重量份、木瓜20重量份~25重量份、陈皮25重量份~30重量份、厚朴10重量份~15重量份、骆骑蓬25重量份~30重量份、山药20重量份~25重量份、女贞子15重量份~20重量份、山柰10重量份~15重量份、天仙藤20重量份~25重量份、巴戟天35重量份~40重量份、三榜草15重量份~20重量份、土人参20重量份~25重量份、高良姜15重量份~20重量份、五指毛桃20重量份~25重量份和甘草15重量份~20重量份。
[0012]其中,所述中药组合 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秦艽15重量份~20重量份、没药20重量份~25重量份、茜草35重量份~40重量份、黄芪25重量份~30重量份、蓝布正30重量份~35重量份、白苟45重量份~50重量份、桂栈20重量份~25重量份、姜黄30重量份~35重量份、桑寄生25重量份~30重量份、木瓜15重量份~20重量份、陈皮20重量份~25重量份、厚朴15重量份~20重量份、骆骑蓬30重量份~35重量份、山药25重量份~30重量份、女贞子20重量份~25重量份、山柰15重量份~20重量份、天仙藤25重量份~30重量份、巴戟天40重量份~45重量份、三榜草20重量份~25重量份、土人参25重量份~30重量份、高良姜20重量份~25重量份、五指毛桃25重量份~30重量份和甘草20重量份~25重量份。
[0013]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秦艽20重量份、没药25重量份、茜草40重量份、黄芪30重量份、蓝布正35重量份、白芍50重量份、桂栈25重量份、姜黄35重量份、桑寄生30重量份、木瓜20重量份、陈皮25重量份、厚朴15重量份、骆驼蓬30重量份、山药25重量份、女贞子20重量份、山柰15重量份、天仙藤25重量份、巴戟天40重量份、三楞草20重量份、土人参25重量份、高良姜20重量份、五指毛桃25重量份和甘草20重量份。[0014]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汤剂、酊剂或药膏。
[0015]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酊剂时,具体为:
[0016]将所述各原料组分先分别粉碎成粗粉,再按照上述的添加配比混合,置于砂氏渗滤筒中,加入相对于各原料药质量之和I~2倍的醇浓度为75%~85%的乙醇,浸润,密封,放置5~8h,再加入醇浓度为75%~85%的乙醇至完全淹没药面,密闭容器,浸溃15~20天,每隔5天搅拌I次,随后将药液流出,压榨药渣,将获得的药液与前面滤出的药液混合,静置过夜至浸出澄清透明,过滤,滤液添加醇浓度为75%~85%的乙醇至总量2000ml,搅匀,静置I周,分装于容量为100ml的玻璃瓶中,即得。
[0017]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药膏时,具体为:
[0018]第一步,取1000重量份的麻油,平均分成两份,取一份麻油,放入铁锅中文火加热至150°C~200°C,各原料组分先分别粉碎成粗粉,再按照上述的添加配比混合,将混合物放入到前面制备的加热麻油中煎炸至焦黄,取出,收集药油和药渣;
[0019]第二步,将药渣放在石碾上碾压粉碎,将剩余一份麻油文火加热至150°C~2000C,将碾压粉碎后的药渣放入麻油中重新搅拌煎炸5~10分钟,过滤,收集药油,与第一步获得的药油混合,保持在120°C~150°C的温度下加入100重量份~150重量份的松香调节药膏的粘度,冷却至室温,至药膏在室温下不粘手,将裁剪好的无纺布或纱布浸入药膏中,浸足后迅速将无纺布或 纱布放入0°C的冰水中冷冻24h,陈放至室温,用塑料薄膜隔离包装即得。
[0020]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汤剂时,具体为:
[0021 ] 将上述原料药组分分别粉碎成粉末,搅拌混合,随后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6~8倍的水,煎煮4小时~6小时,放出药液,再加入4~6倍的水,煎煮2小时~4小时,放出药液,再次加入4~6倍的水,煎煮I小时~3小时,放出药液,合并三次煎煮液,减压浓缩,获得生药浓度为0.3g/ml~0.5g/ml的汤剂。
[00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3]本发明提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在治疗肩周炎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在短期内减轻惠肩疼痛,恢复惠肩的功能活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肩关节周围炎当属祖国医学“痹证,萎证”范畴。肩周炎好发于中老年人,中医称为“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肩周炎是由于腠理空虚、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筋肉失养、气血经络闭塞所致。《素问?逆调论》指出:“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亦故也。”说明营不足则血少,血少则经脉失养,麻木拘挛;卫气不足则气少而肢体不用,屈伸不利,不能抗御外邪,外邪易于入侵,闭阻阳气,凝滞经脉。如果营卫俱虚,知觉与活动皆受障碍,所以肌肉更加麻木沉重。中老年气血亏虚,肌表不固,寒湿外袭为其病机。若肩部护卫不当,或劳损致伤,或长期静而不动,以致肩部肌肉筋脉凝滞不畅,气血痹阻,而肩痛发作,肌肉筋脉失用,惠侧活动受限,功能障碍。[0025]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女子七七,男子七八肝肾精气己到衰竭的年限生生之天癸竭绝,此时机体阴阳严重失其平秘脏腑失调,气血逆乱、灌溉温煦失常能充分濡养筋脉,滑利关节,则肢节筋脉为挛为痛关节“冻结”届伸不利相继发生。“天地之气否不极则不泰,阴阳之气搏不极则不复”。人生阴阳之气虽骤失平秘,但经自身逐濒调整,又会在新水平上趋向平秘,脏腑气血亦随之达到新的调和,病惠即能向自愈发展。
[0026]弓丨起本病的发病原因多与“虚”、“邪”、“瘀”、“痰”外伤等密切相关。痹证与正虚、外邪、瘀血三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外邪是致痹外因,虚、瘀是致痹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致病。就病机而言,邪、瘀日久可致虚,虚甚则邪疲难却,邪瘀互阻。“虚”主要是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肩部经脉空虚,“腰为肾之府”,“肾藏精,主骨生髓”。“肝藏血,在体合筋” 一般肩部疼痛,均与肝肾不足相关。若年老体虚肝肾精亏,气血不足则筋失所养,血虚生痛,日久则筋骨衰颓,筋脉拘急而不用。
[0027]“邪”即感受外来病邪,具体指风、寒、湿之邪气,所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中“风邪不能独伤人”,易与“寒、湿”之邪相结合。正如《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又云:“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若老年营卫虚弱,复因久居湿地,风雨留宿,夜寐露肩当风,以致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血行不畅而脉络拘急疼痛,寒温之邪淫溢于筋肉则屈而不能伸,废而不用。
[0028]“瘀”,即血瘀,也称瘀血,凡因血液运行不畅或离经之血未消散者均属之,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中医认为跌扑挫伤,损伤腰部脊柱、筋肉、经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经脉不通,是肩周炎的原因。
[0029]总之,肩周炎与“虚”、“邪”、“瘀”密切相关。肝肾亏虚是病变的根本,风寒湿邪是致痹的外因,瘀血是其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邪、瘀日久可致虚,虚则邪、瘀难却,而邪、瘀两者也相互为患。
[0030]本病发病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及闪挫劳伤有关。若年老体虚肝肾精亏,气血不足则筋失所养,血虚生痛,日久则筋骨衰颓,筋脉拘急而不用。若年老体虚肝肾精亏,气血不足则筋失所养,血虚生痛,日久则筋骨衰颓,筋脉拘急而不用。若老年营卫虚弱,复因久居湿地,风雨露宿,夜寐露肩当风,`以致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血行不畅而脉络拘急疼痛,寒湿之邪淫溢于筋肉则屈而不能伸,痰而不用。若外伤筋骨或劳累过度,筋脉受损,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日久筋脉失养,拘急不用。本病属本虚标实证,“虚”、“邪”、“瘀”密切相关。肝肾亏虚是病变的根本,风寒湿邪是致痹的外因,瘀血是其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
[003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肩周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原料药包括秦艽、没药、茜草、黄芪、蓝布正、白芍、桂栈、姜黄、桑寄生、木瓜、陈皮、厚朴、骆驼蓬、山药、女贞子、山柰、天仙藤、巴戟天、三楞草、土人参、高良姜、五指毛桃和甘草。
[0032]进一步,所述外用中药组合物仅由上述原料药构成。
[0033]方中,秦艽祛风散寒、活络通痹,没药气味芳香善行走窜,内能宣通脏腑,外可透达经络,祛瘀血阻滞以活血止痛,茜草行气活血通络,可以松解组织的粘连,黄芪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蓝布正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白芍有中枢抑制作用,和桂栈合用,则镇痛作用加强,姜黄祛风活血以加强止疼,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木瓜除湿止痛,舒筋通络,陈皮理气、行气、止痛,厚朴清热导滞,骆驼蓬祛风除湿,治风湿痹痛,山药补肾涩精,补脾养胃,女贞子补益肝肾,收涩固脱,山柰行气温中,消食止痛,天仙藤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巴戟天补肾壮阳,祛湿止痛,三楞草祛风除湿,活血调经,土人参补中益气,消肿止痛,高良姜温胃散寒,行气止痛,五指毛桃健脾补肺,行气活络,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共奏祛风寒湿邪、补肝肾气血、温通经络之功,使风寒湿邪俱除,气血充足,肝肾强健,痹痛得以缓解。
[0034]各原料药的药理如下:
[0035]秦究:拉丁名Gentianae Macrophyllae Radix,味辛、苦,性微寒,归胃经、肝经、胆经,具有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等证。
[0036]没药:味苦,辛,性平,入肝、脾、心、肾经,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主治胸腹瘀痛、痛经、经闭、症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等证。
[0037]茜草:性寒,味苦,归肝经,功效: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主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黄疸、疮痈、痔肿等证。
[0038]黄芪:味甘,性温,入脾、肺经,有补益脾肺,升举阳气、固表止汗,托疮生肌等功效,主要用于脾肺气虚所致之乏力食少便溏,心悸气短,中气下陷之脏器下垂,气不摄血之崩漏便血,久泻脱肛;表虚不固之自汗盗汗,气血不足等证。
[0039]蓝布正:拉丁名Gwi Herba,味辛、苦,性平,归肝、脾、肺经,具有镇痛,降压,调经,祛风除湿的功效,主治高血压病,头晕头痛,月经不调,小腹痛,白带,小儿惊风,风湿腰腿痛;外用治痈疖肿毒,跌打损伤等证。
[0040]白苟:拉丁名Paeoniae Radix Alba,味苦、酸,性凉,入肝、脾经,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效 ,主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证,白芍具有很好的保护肝脏的功效。
[0041]桂栈: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的作用,桂栈温经通脉,横通肢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不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亦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肩臂肢节冷痛等证,痰饮证和膀胱蓄水,心脾阳虚,水湿内停,胸胁胀满,咳逆头晕等痰饮证。
[0042]姜黄:味苦、辛,性温,入肝经,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效,用于胸胁剌痛,闭经,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等证。
[0043]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入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的作用,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酸疼痛,筋骨痿软,足膝无力,肝肾不足,精血虚亏,胎元不固之胎动不安,腰腹疼痛等证。
[0044]木瓜:性平、微寒,味甘,归肝、脾经,具有平肝舒筋,和胃化湿的功效,主治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等证。
[0045]陈皮:性温,味辛、苦;归脾、肺经,用于胸腹胀满等症。橘皮辛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证。
[0046]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经;胃经;大肠经,具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的功效,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等证。
[0047]骆驼蓬:味辛、苦;性平,具有止咳平喘;祛风湿;消肿毒的功效。主治咳嗽气喘;风湿痹痛;无名肿毒;皮肤瘙痒等证。[0048]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胃经,有补脾养胃,益肺固肾,养阴生津的作用,主治脾胃虚弱,脾失健运之食少纳差,脘闷腹泻等证。
[0049]女贞子:味甘、苦,微寒,入肝、肾经,有强肝益肾,清热明目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肝肾阴亏,头目失养之头昏耳鸣,阴虚内热等症状。女贞子能提升白细胞,增强免疫功能的功效。
[0050]山柰:性温,味辛,归胃经,具有温中,消食,止痛的功效,主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损伤,牙痛,饮食不消等证。
[0051]天仙藤:拉丁名Herba Aristolochiae,味苦;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行气化湿,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胃痛,疝气痛,妊娠水肿,产后血气腹痛,风湿疼痛。行气活血,止痛,利尿。妊娠水肿,胸腹痛,疝痛,风湿痛等证。
[0052]巴戟天:拉丁名Morindae Officinalis Radix,味辛、甘,性微温,入肝、肾经,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少腹冷痛,宫冷不孕,肝肾不足所致的筋骨痿软、腰膝冷痛等证。
[0053]三楞草:味苦;辛;性凉,肝;肺经,具有行气开郁;祛风止痒;宽胞利痰的功效,主治胸闷不舒;风疹瘙痒;痈伴随肿毒等证。
[0054]土人参:拉丁名Pedicularis muscicola Maxim,味甘、微苦,具清热解毒功效,对气虚乏力,脾虚泄泻,肺燥咳嗽,神经衰弱等有一定疗效。大补元气,生津安神,强心。治气血虚损,虚劳多汗,虚脱衰竭,血压降低。
[0055]高良姜:味辛,性热,归脾、胃经,具有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的功效。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等证。
[0056]五指毛桃:甘,微温,具有健脾化湿,行气化痰,舒筋活络的功效,主治肺结核咳嗽,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脾虚浮肿,病后盗汗等证。
[0057]甘草:拉丁名Glycyrrhizae Radix etRhizoma,味甘,性平,入十二经,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祛痰止咳的作用,并能健脾和中,缓急止痛,主要用于脾胃虚弱之腹胀纳呆,乏力;能缓解腹中拘挛性疼痛,缓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和毒性,减轻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或对胃肠道的刺激,通过加入甘草能起到补气中和,调和各组分的作。
[0058]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秦艽15重量份~25重量份、没药20重量份~30重量份、菌草35重量份~45重量份、黄苗25重量份~35重量份、蓝布正30重量份~40重量份、白苟45重量份~55重量份、桂枝20重量份~30重量份、姜黄30重量份~40重量份、桑寄生25重量份~35重量份、木瓜15重量份~25重量份、陈皮20重量份~30重量份、厚朴10重量份~20重量份、胳骑蓬25重量份~35重量份、山药20重量份~30重量份、女贞子15重量份~25重量份、山柰10重量份~20重量份、天仙藤20重量份~30重量份、巴戟天35重量份~45重量份、三榜草15重量份~25重量份、土人参20重量份~30重量份、闻良姜15重量份~25重量份、五指毛桃20重量份~30重量份和甘草15重量份~25重量份。
[0059]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进一步优选分别为秦艽20重量份~25重量份、没药25重量份~30重量份、茜草40重量份~45重量份、黄芪30重量份~35重量份、蓝布正35重量份~40重量份、白苟50重量份~55重量份、桂枝25重量份~30重量份、姜黄35重量份~40重量份、桑寄生30重量份~35重量份、木瓜20重量份~25重量份、陈皮25重量份~30重量份、厚朴10重量份~15重量份、骆骑蓬25重量份~30重量份、山药20重量份~25重量份、女贞子15重量份~20重量份、山奈10重量份~15重量份、天仙藤20重量份~25重量份、巴戟天35重量份~40重量份、三榜草15重量份~20重量份、土人参20重量份~25重量份、高良姜15重量份~20重量份、五指毛桃20重量份~25重量份和甘草15重量份~20重量份。
[0060]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进一步优选分别为秦艽15重量份~20重量份、没药20重量份~25重量份、茜草35重量份~40重量份、黄芪25重量份~30重量份、蓝布正30重量份~35重量份、白苟45重量份~50重量份、桂枝20重量份~25重量份、姜黄30重量份~35重量份、桑寄生25重量份~30重量份、木瓜15重量份~20重量份、陈皮20重量份~25重量份、厚朴15重量份~20重量份、骆骑蓬30重量份~35重量份、山药25重量份~30重量份、女贞子20重量份~25重量份、山奈15重量份~20重量份、天仙藤25重量份~30重量份、巴戟天40重量份~45重量份、三榜草20重量份~25重量份、土人参25重量份~30重量份、高良姜20重量份~25重量份、五指毛桃25重量份~30重量份和甘草20重量份~25重量份。
[0061]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最优选分别为秦艽20重量份、没药25重量份、菌草40重量份、黄苗30重量份、蓝布正35重量份、白苟50重量份、桂枝25重量份、姜黄35重量份、桑寄生30重量份、木瓜20重量份、陈皮25重量份、厚朴15重量份、骆驼蓬30重量份、山药25重量份、女贞子20重量份、山柰15重量份、天仙藤25重量份、巴戟天40重量份、三楞草20重量份、土人参25重量份、高良姜20重量份、五指毛桃25重量份和甘草20重量份。
[0062]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酊剂时,具体为:
[0063]将所述各原料组分先分别粉碎成粗粉,再按照上述的添加配比混合,置于砂氏渗滤筒中,加入相对于各原料药质量之和I~2倍的醇浓度为75%~85%的乙醇,浸润,密封,放置5~8h,再加入醇浓度为75%~85%的乙醇至完全淹没药面,密闭容器,浸溃15~20天,每隔5天搅拌I次,随后将药液流出,压榨药渣,将获得的药液与前面滤出的药液混合,静置过夜至浸出澄清透明,过滤`,滤液添加醇浓度为75%~85%的乙醇至总量2000ml,搅匀,静置I周,分装于容量为100ml的玻璃瓶中,即得。
[0064]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酊剂的使用方法,将所述酊剂涂抹于疼痛处,用于治疗。
[0065]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药膏时,具体为:
[0066]第一步,取1000重量份的麻油,平均分成两份,取一份麻油,放入铁锅中文火加热至150°C~200°C,各原料组分先分别粉碎成粗粉,再按照上述的添加配比混合,将混合物放入到前面制备的加热麻油中煎炸至焦黄,取出,收集药油和药渣;
[0067]第二步,将药渣放在石碾上碾压粉碎,将剩余一份麻油文火加热至150°C~2000C,将碾压粉碎后的药渣放入麻油中重新搅拌煎炸5~10分钟,过滤,收集药油,与第一步获得的药油混合,保持在120°C~150°C的温度下加入100重量份~150重量份的松香调节药膏的粘度,冷却至室温,至药膏在室温下不粘手,将裁剪好的无纺布或纱布浸入药膏中,浸足后迅速将无纺布或纱布放入0°C的冰水中冷冻24h,陈放至室温,用塑料薄膜隔离包装即得。
[0068]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药膏的使用方法,将所述药膏贴敷于疼痛处,或疼痛处周围穴位,用于治疗。
[0069]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汤剂时,具体为:
[0070]将上述原料药组分分别粉碎成粉末,搅拌混合,随后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6~8倍的水,煎煮4小时~6小时,放出药液,再加入4~6倍的水,煎煮2小时~4小时,放出药液,再次加入4~6倍的水,煎煮I小时~3小时,放出药液,合并三次煎煮液,减压浓缩,获得生药浓度为0.3g/ml~0.5g/ml的汤剂。
[0071]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汤剂的使用方法,具体为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法,应用直流电将中药物离子通过皮肤导入人体内进行治疗。
[0072]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73]买施例I汤剂I
[0074]将秦艽20g、没药25g、茜草40g、黄芪30g、蓝布正35g、白芍50g、桂枝25g、姜黄35g、桑寄生30g、木瓜20g、陈皮25g、厚朴15g、骆驼蓬30g、山药25g、女贞子20g、山柰15g、天仙藤25g、巴戟天40g、三楞草20g、土人参25g、高良姜20g、五指毛桃25g和甘草20g分别粉碎成粉末,搅拌混合,随后加入4.3kg的水,煎煮6小时,放出药液,再加入3kg的水,煎煮4小时,放出药液,再次加入3kg的水,煎煮3小时,放出药液,合并三次煎煮液,减压浓缩,获得生药浓度为0.5g/ml的汤剂。
[0075]实施例2汤剂2
[0076]将秦艽25g、没药30g、茜草45g、黄芪35g、蓝布正40g、白芍55g、桂枝30g、姜黄40g、桑寄生35g、木瓜25g、陈皮30g、厚朴10g、骆马它蓬25g、山药20g、女贞子15g、山柰10g、天仙藤20g、巴戟天35g、三楞草15g、土人参20g、高良姜15g、五指毛桃20g和甘草15g分别粉碎成粉末,搅拌混合,随后加入4.3kg的水,煎煮6小时,放出药液,再加入3kg的水,煎煮4小时,放出药液,再次加入3kg的水,煎煮3小时,放出药液,合并三次煎煮液,减压浓缩,获得生药浓度为0.3g/ml的汤剂。
[0077]实施例3汤剂3
[0078]将秦艽15g、没药20g、茜草35g、黄芪25g、蓝布正30g、白芍45g、桂枝20g、姜黄30g、桑寄生25g、木瓜15g、陈皮20g、厚朴20g、骆驼蓬35g、山药30g、女贞子25g、山柰20g、天仙藤30g、巴戟天45g、三楞草25g、土人参30g、高良姜25g、五指毛桃30g和甘草25g分别粉碎成粉末,搅拌混合,随后加入4.3kg的水,煎煮6小时,放出药液,再加入3kg的水,煎煮4小时,放出药液,再次加入3kg的水,煎煮3小时,放出药液,合并三次煎煮液,减压浓缩,获得生药浓度为0.3g/ml的汤剂。
[0079]实施例4酊剂
[0080]将秦艽20g、没药25g、茜草40g、黄芪30g、蓝布正35g、白芍50g、桂枝25g、姜黄35g、桑寄生30g、木瓜20g、陈皮25g、厚朴15g、骆驼蓬30g、山药25g、女贞子20g、山柰15g、天仙藤25g、巴戟天40g、三楞草20g、土人参25g、高良姜20g、五指毛桃25g和甘草20g分别粉碎成粗粉,混合,置于砂氏渗滤筒中,加入800g的醇浓度为85 %的乙醇,浸润,密封,放置8h,再加入醇浓度为85%的乙醇至完全淹没药面,密闭容器,浸溃20天,每隔5天搅拌I次,随后将药液流出,压榨药渣,将获得的药液与前面滤出的药液混合,静置过夜至浸出澄清透明,过滤,滤液添加醇浓度为85 %的乙醇至总量2000ml,搅匀,静置I周,分装于容量为100ml的玻璃瓶中,即得。
[0081]实施例5药膏
[0082]取1000g的麻油,平均分成两份,取一份麻油,放入铁锅中文火加热至170°C,将秦艽20g、没药25g、茜草40g、黄芪30g、蓝布正35g、白芍50g、桂枝25g、姜黄35g、桑寄生30g、木瓜20g、陈皮25g、厚朴15g、骆驼蓬30g、山药25g、女贞子20g、山柰15g、天仙藤25g、巴戟天40g、三楞草20g、土人参25g、高良姜20g、五指毛桃25g和甘草20g分别粉碎成粗粉,再混合,将混合物放入到前面制备的加热麻油中煎炸至焦黄,取出,收集药油和药渣,将药渣放在石碾上碾压粉碎,将剩余一份麻油文火加热至170°C,将碾压粉碎后的药渣放入麻油中重新搅拌煎炸10分钟,过滤,收集药油,与第一步获得的药油混合,保持在120°C的温度下加入120g的松香调节药膏的粘度,冷却至室温,至药膏在室温下不粘手,将裁剪好的无纺布或纱布浸入药膏中,浸足后迅速将无纺布或纱布放入0°C的冰水中冷冻24h,陈放至室温,用塑料薄膜隔离包装即得。
[0083]实施例6毒理性实验
[0084] 毒性实验
[0085]取豚鼠80只(由青岛市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雌雄各半,体重为250g~300g,分成4组,每组20只,给药前24h用脱毛剂在大鼠脊柱旁进行脱毛(约4cmX 5cm),将实施例1制备的汤剂I多次均匀涂抹在第I组的脱毛区,将实施例4制备的酊剂多次均匀涂抹在第2组的脱毛区,将实施例5制备的药膏多次均匀涂抹在第3组的脱毛区,第四组不涂抹任何药物,每只动物按照7.5mL/kg剂量涂抹给药(经过反复试验,7.5mL/kg为该浸膏的最大给药量),涂敷24h后,用温水擦拭残留的受试物。
[0086]给药后,各组大鼠连续观察14d,每天观察I~2次,并于给药前及给药后7d,14d称体质量,主要观察给药后动物的全身反应,包括皮毛、眼睛、口腔黏膜、呼吸、自主活动、肌张力等,有无颤抖、震颤、抽搐、流涎、腹泻、少动、精神萎靡不振、昏迷等毒性反应症状。记录有无死亡,若有死亡应立即进行尸检,若肉眼检查有明显异常时,进一步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0087]给药当日,大鼠清醒,连续观察14d,各组大鼠皮毛均有光泽,眼睛无分泌物出现,口腔黏膜无溃烂、充血和红肿等刺激症状,能自主活动,行为无改变,均无烦躁等异常精神状态及全身中毒症状,14d后处死动物,解剖,肉眼观察各主要脏器,皮肤及脏器均无明显病理改变。
[0088]将给药处皮肤和不给药处皮肤取样后立即放入福尔马林中固定,常规采样,蜡埋,切片,制片,脱蜡,HE染色,封片,于显微镜下检查并摄影。镜下可见,给药处与不给药处皮肤表皮层与真皮层组织结构完整,间质无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
[0089]皮肤刺激性实验
[0090]取豚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每组20只。用基质(75%乙醇)作为阴性对照,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试验前24h将豚鼠背部剃毛,去毛范围左右各约3cmX3cm。破损皮肤组将脱毛部位用注射针头划“井”字并以出现渗血为度。将实施例1制备的汤剂I多次均匀涂抹在第I组的脱毛区,将实施例4制备的酊剂多次均匀涂抹在第2组的脱毛区,将实施例5制备的药膏多次均匀涂抹在第3组的脱毛区,第4组不涂抹任何药物,每只动物按照1.5g涂抹于左侧去毛皮肤上,另一侧涂抹同样体积的基质对照。按上法每天给药I次,共7d,每次涂药部位一致。
[0091]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0092]每次涂药前,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并记录涂药部位有无红斑、水肿、色素沉着、出血点、皮肤粗糙或皮肤菲薄情况及其发生时间及消退时间,并按表1对红斑及水肿进行评分。末次涂药后48h和72h肉眼观察并记录涂抹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每次涂药后和末次涂药后均按表1计算每一观察时间点各组受试物及阴性对照物皮肤刺激反应积分的平均分值,并按表2进行刺激强度评价。
[0093]表1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
[0094]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肩周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包括秦艽、没药、茜草、黄芪、蓝布正、白芍、桂枝、姜黄、桑寄生、木瓜、陈皮、厚朴、骆驼蓬、山药、女贞子、山柰、天仙藤、巴戟天、三楞草、土人参、高良姜、五指毛桃和甘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秦艽15重量份~25重量份、没药20重量份~30重量份、茜草35重量份~45重量份、黄苗25重量份~35重量份、蓝布正30重量份~40重量份、白苟45重量份~55重量份、桂枝20重量份~30重量份、姜黄30重量份~40重量份、桑寄生25重量份~35重量份、木瓜15重量份~25重量份、陈皮20重量份~30重量份、厚朴10重量份~20重量份、骆骑蓬25重量份~35重量份、山药20重量份~30重量份、女贞子15重量份~25重量份、山柰10重量份~20重量份、天仙藤20重量份~30重量份、巴戟天35重量份~45重量份、三楞草15重量份~25重量份、土人参20重量份~30重量份、高良姜15重量份~25重量份、五指毛桃20重量份~30重量份和甘草15重量份~25重量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秦艽20重量份~25重量份、没药25重量份~30重量份、茜草40重量份~45重量份、黄苗30重量份~35重量份、蓝布正35重量份~40重量份、白苟50重量份~55重量份、桂枝25重量份~30重量份、姜黄35重量份~40重量份、桑寄生30重量份~35重量份、木瓜20重量份~25重量份、陈皮25重量份~30重量份、厚朴10重量份~15重量份、骆骑蓬25重量份~30重量份、山药20重量份~25重量份、女贞子15重量份~20重量份、山柰10重量份~15重量份、天仙藤20重量份~25重量份、巴戟天35重量份~40重量份、三榜草15重量份~20重量份、土人参20重量份~25重量份、闻良姜15重量份~20重量份、五指毛桃20重量份~25重量份和甘草15重量份~20重量份。
4.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秦艽15重量份~20重量份、没药20重量份~25重量份、茜草35重量份~40重量份、黄苗25重量份~30重量份、蓝布正30重量份~35重量份、白苟45重量份~50重量份、桂枝20重量份~25重量份、姜黄30重量份~35重量份、桑寄生25重量份~30重量份、木瓜15重量份~20重量份、陈皮20重量份~25重量份、厚朴15重量份~20重量份、骆骑蓬30重量份~35重量份、山药25重量份~30重量份、女贞子20重量份~25重量份、山柰15重量份~20重量份、天仙藤25重量份~30重量份、巴戟天40重量份~45重量份、三榜草20重量份~25重量份、土人参25重量份~30重量份、闻良姜20重量份~25重量份、五指毛桃25重量份~30重量份和甘草20重量份~25重量份。
5.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秦艽20重量份、没药25重量份、茜草40重量份、黄芪30重量份、蓝布正35重量份、白芍50重量份、桂枝25重量份、姜黄35重量份、桑寄生30重量份、木瓜20重量份、陈皮25重量份、厚朴15重量份、骆驼蓬30重量份、山药25重量份、女贞子20重量份、山柰15重量份、天仙藤25重量份、巴戟天40重量份、三楞草20重量份、土人参25重量份、高良姜20重量份、五指毛桃25重量份和甘草20重量份。
6.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汤剂、酊剂或药膏。
7.权利要求1至6所述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酊剂时,具体为, 将所述各原料组分先分别粉碎成粗粉,再按照上述的添加配比混合,置于砂氏渗滤筒中,加入相对于各原料药质量之和I~2倍的醇浓度为75%~85%的乙醇,浸润,密封,放置5~8h,再加入醇浓度为75 %~85 %的乙醇至完全淹没药面,密闭容器,浸溃15~20天,每隔5天搅拌I次,随后将药液流出,压榨药渣,将获得的药液与前面滤出的药液混合,静置过夜至浸出澄清透明,过滤,滤液添加醇浓度为75%~85%的乙醇至总量2000ml,搅匀,静置I周,分装于容量为100ml的玻璃瓶中,即得。
8.权利要求1至6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药膏时,具体为, 第一步,取1000重量份的麻油,平均分成两份,取一份麻油,放入铁锅中文火加热至150°C~200°C,各原料组分先分别粉碎成粗粉,再按照上述的添加配比混合,将混合物放入到前面制备的加热麻油中煎炸至焦黄,取出,收集药油和药渣; 第二步,将药渣放在石碾上碾压粉碎,将剩余一份麻油文火加热至150°C~20(TC,将碾压粉碎后的药渣放入麻油中重新搅拌煎炸5~10分钟,过滤,收集药油,与第一步获得的药油混合,保持在120°C~150°C的温度下加入100重量份~150重量份的松香调节药膏的粘度,冷却至室温,至药膏在室温下不粘手,将裁剪好的无纺布或纱布浸入药膏中,浸足后迅速将无纺布或纱布放入0°C的冰水中冷冻24h,陈放至室温,用塑料薄膜隔离包装即得。
9.权利要求1至6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汤剂时,具体为, 将上述原料药组分分别粉碎成粉末,搅拌混合,随后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6~8倍的水,煎煮4小时~6小时,放出药液,再加入4~6倍的水,煎煮2小时~4小时,放出药液,再次加入4~6倍的水,煎煮I小时~3小时,放出药液,合并三次煎煮液,减压浓缩,获得生药浓度为0.3g/ml~0.5g/ml的`汤剂。
【文档编号】A61P19/02GK103721181SQ201310445556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6日
【发明者】孙霞 申请人:青岛华仁技术孵化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