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量可控的血管阻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流量可控的血管阻断器,包括可开闭的断口外圈,断口外圈内侧沿周向固定设置有断口气囊,断口外圈与断口气囊的断口位置重合,可实现同步开启和闭合,还包括与气囊连通的充气装置。操作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气囊给予血管压力,可以在压力显示器上读出此时血管被阻断时所受到的压力,即为测得压力值。即可判断血流被阻断的程度。通过该血管阻断器,在操作中不仅可以根据实验需要得到任意程度的血流阻断,更加准确和直观地测出不同粗细、不同种类血管的血流阻断情况;同时且该血流阻断方式对血管损伤小,可实现对血流量增减的可逆操作,为血流量检测相关实验或治疗控制提供了便捷。
【专利说明】血流量可控的血管阻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用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可根据实际需要控制血流量的血管阻断器。
【背景技术】
[0002]在医学研究中,常常需要观察不同程度缺血情况下对其供血组织器官功能的影响,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能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灵活控制血管血流量的仪器,在传统的研究中,医学研究者一般通过手术线结扎或注射栓塞剂的方式阻断血流。上述两种方法均存在严重不足:手术线结扎只能达到完全阻断血管的目的,不能观察不同缺血程度对组织器官的影响;而注射栓塞剂的方式,则难以控制栓塞剂对血管的阻塞程度,同样导致缺血程度难以控制。因此,目前针对不同缺血程度对组织器官影响的研究,一般采取完全阻断,即完全截断血流的方式进行研究,根本无法实现对不同血流量以及血流量动态变化过程中对组织器官功能影响的观察。并且这些方式对血流的阻断是不可逆的,难以实现对血流再灌注后组织器官功能改变的观察。
[0003]针对上述不足,需要设计一种可逆可控制血管血流量变化,并能准确测算出缺血程度的血流阻断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逆可控制血管血流量变化,并能准确测算出缺血程度的血流阻断器,用其对血管的血流量进行准确控制,可实现对不同血流量以及血流量动态变化过程中对组织器官功能影响的观察,以保证医学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血流量可控的血管阻断器,包括可开闭的断口外圈,断口外圈内侧沿周向固定设置有断口气囊,断口外圈与断口气囊的断口位置重合,可实现同步开启和闭合,还包括与气囊连通的充气装置。
[0006]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测量血管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探头设置于气囊的内侧。
[0007]进一步,所述气囊为两端封闭的环形,气囊两端面为平面结构。
[0008]进一步,所述气囊包括环形囊体和分别设置在囊体两端可实现密封连接的公接头和母接头。
[0009]进一步,所述公接头和母接头之间设置密封圈。
[0010]进一步,所述外圈内侧沿圆周方向设置凹槽,气囊设置于凹槽内。
[0011]进一步,所述外圈的两端面为相互啮合的锯齿状。
[0012]进一步,所述外圈的两端外侧设置防止外圈受力开启的锁扣。
[0013]进一步,所述充气装置为带控制阀的挤压球囊。
[0014]进一步,所述外圈由不锈钢材料或塑料制成。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血流量可控的血管阻断器,包括可开闭的断口外圈,断口外圈内侧沿周向固定设置有断口气囊,断口外圈与断口气囊的断口位置重合,可实现同步开启和闭合,还包括与气囊连通的充气装置。其使用方法为:使用前,将血管从外圈和气囊的断口处套入阻断器内,将外圈闭合,启动充气装置,往气囊内充入气体。操作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气囊给予血管压力,可以在压力显示器上读出此时血管被阻断时所受到的压力,即为测得压力值。即可判断血流被阻断的程度。通过该血管阻断器,在操作中不仅可以根据实验需要得到任意程度的血流阻断,更加准确和直观地测出不同粗细、不同种类血管的血流阻断情况;同时且该血流阻断方式对血管损伤小,可实现对血流量增减的可逆操作,为血流量检测相关实验或治疗控制提供了便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17]图1为本发明所述血流量可控的血管阻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发明中所述断口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带公母接头);
[0019]图3为本发明中所述断口气囊的结构示意图(两端密封)。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血流量可控的血管阻断器,包括可开闭的断口外圈1,可由不锈钢材料或塑料制成。成本低,制造容易。断口外圈内侧沿周向固定设置有断口气囊2,如图2所示,所述气囊包括环形囊体21和分别设置在囊体两端可实现密封连接的公接头23和母接头22,所述公接头23和母接头22之间设置密封圈24,增加密封效果;公接头为圆锥形状,母接头为敞口形状,容易对接,可实现气囊环形连通;另外,如图3所示,所述气囊2为两端封闭的环形,气囊两端面为平面结构,有利于断口的无缝对接。断口外圈I与断口气囊2的断口位置重合,可实现同步开启和闭合,还包括与气囊连通的充气装置3 ;充气装置3为带控制阀的挤压球囊。还包括用于测量血管压力的压力传感器5,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探头4设置于气囊2的内侧。
[0021]因为血管内血流量与血管管径的变化直接相关,不同种类血管弹性不同,当气囊对血管实施一定压力时血管内径即开始变窄,该压力为血管收缩的阈值,当压力增加到一定值,血管完全闭合时,此时压力不再随挤压器的挤压发生改变,此压力为血管收缩的最大值。当血管承受的压力介于阈值和最大值之间时,血管内径的变化与压力值呈正比例关系。
[0022]该血管刚开始被挤压时受到的压力,最大值表示血管完全阻断时的压力,那么血管被阻断的程度则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推算:
[0023]
测得压力值-阈值
血管内径闭合百分率=----------------------- - X100%
最大值-阈值
[0024]所得的百分比即为血流被阻断的程度。
[0025]使用方法:将当血管套入外圈,闭合,关闭气阀。操作者用手按捏充气装置,往气囊内充入空气。当充入一定量空气使气囊和血管壁刚好有压力时,此时压力显示器上显示一个压力值(即为阈值),继续按捏充气装置,当压力显示器上所显示压力不随挤压充气装置而变动,表明血管被完全阻断(即为最大值)。操作者再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气囊给予血管压力,可以在压力显示器上读出此时血管被阻断时所受到的压力,即为测得压力值。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即可判断血流被阻断的程度。
[0026]通过该血管阻断器,在应用过程中不仅可以较准确测出不同粗细,不同种类血管的血流阻断情况;同时在操作中可以根据实验需要得到任意程度的血流阻断,且该血流阻断方式对血管损伤小,可实现对血流量增减的可逆操作,为血流量检测相关实验提供了便捷。
[002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圈内侧沿圆周方向设置凹槽,气囊设置于凹槽内。有利于固定气囊,提高阻断器的工作稳定性。
[002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圈I的两端面为相互啮合的锯齿状。设置为锯齿状能够防止外圈闭合时沿轴向发生移位。
[0029]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圈I的两端外侧设置防止外圈受力开启的锁扣6。当外圈闭合后,锁紧锁扣,进一步提高阻断器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0030]最后说明的是,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血流量可控的血管阻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开闭的断口外圈(1),断口外圈内侧沿周向固定设置有断口气囊(2),断口外圈(I)与断口气囊(2)的断口位置重合,可实现同步开启和闭合,端口气囊与充气装置(3)连通;还包括用于测量血管压力的压力传感器(5),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探头(4)设置于气囊(2)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流量可控的血管阻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2)为两端封闭的环形,气囊两端面为平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流量可控的血管阻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包括环形囊体(21)和分别设置在囊体两端可实现密封连接的公接头(23)和母接头(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流量可控的血管阻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接头(23)和母接头(22)之间设置密封圈(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流量可控的血管阻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内侧沿圆周方向设置凹槽,气囊设置于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流量可控的血管阻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I)的两端面为相互啮合的锯齿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流量可控的血管阻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I)的两端外侧设置防止外圈受力开启的锁扣(6 )。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流量可控的血管阻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3)为带控制阀的挤压球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流量可控的血管阻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由不锈钢材料或塑料制成。`
【文档编号】A61B17/12GK103479411SQ201310479119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4日
【发明者】王莉, 刘媛, 李森, 伍亚民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