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674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该治疗心源性哮喘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党参10~15份,大枣12~17份,甘草5~12份,砂仁5~9份,木香6~12份,半夏6~12份,浙贝母5~9份,黄连3~8份,干姜2~8份,地骷髅4~8份,当归10~15份,吴茱萸7~11份,杏仁3~8份,黄芪5~15份,白芍7~12份,陈皮7~12份,青皮8~12份,茯苓3~8份。本发明主治慢性胃炎,多年临床应用发现,对慢性胃炎引起的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症状总有效率达100%。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的统称。常见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胃炎常见的为单纯性和糜烂性两种。前者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和恶心、呕吐;后者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有呕血和黑粪。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一般仅见饭后饱胀、泛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确诊主要依赖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本病常见于成人,许多病因可刺激胃,如饮食不当,病毒和细菌感染、药物刺激等均可能引发本病。
[0003]目前,治疗慢性胃炎的西药有很多,但西药的副作用很大,肝脏和肾脏会受到很大伤害。且这些西药往往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不能彻底根治慢性胃炎。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疗效确切、显著,且无副作用的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0005]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 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
党参10-15份,大枣12~17份,甘草5~12份,砂仁5、份,木香6~12份,半夏6~12份,浙贝母5、份,黄连31份,干姜21份,地骷髅4~8份,当归10-15份,吴茱萸7~11份,杏仁3~8份,黄芪5~15份,白芍7~12份,陈皮7~12份,青皮8~12份,茯苓3~8份。
[0006]本发明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优选方案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 党参12份,大枣15份,甘草8份,砂仁7份,木香8份,半夏8份,浙贝母7份,黄连5
份,干姜5份,地骷髅6份,当归12份,吴茱萸9份,杏仁5份,黄芪8份,白芍10份,陈皮10份,青皮10份,获茶6份。
[0007]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I剂,分2次服用,10天为一疗程。忌油腻、辛辣食物。
[0008]下面为本发明中各药材的功能及作用:
党参:味甘;性平;归肺、脾经。中医认为党参具有补中,益气,生津的功能。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
[0009]大枣:味甘;性温;归胃、脾经。能够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治疗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夫人脏躁。
[0010]甘草:味甘;性平;归脾、胃、心、肺经。能够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痈疮肿毒,小儿胎毒以及药物、食物中毒。炙用主治:脾胃虚弱,倦态食少,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心悸,脏躁,肺痿咳嗽。
[0011]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用。主治: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0012]木香: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肺经。具有行气止痛,调中导滞的作用。主治:胸胁胀满,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痢疾后重。
[0013]半夏: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能。主治:痰多咳嗽,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用主治:痈肿痰核。
[0014]浙贝母:味苦;性寒;归肺、心经。能够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主治: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
[0015]黄连:味苦;性寒;归脾、胃、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0016]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能够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0017]地骷髅:味甘、辛;性平;归肺、肾经。具有行气消积,化痰,解渴,利水消肿的功能。主治:咳嗽痰多,食积气滞,腹胀痞满,痢疾,消渴,脚气,水肿。
[0018]当归:味甘、辛、 苦;性温;归肝、心、脾经。能够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治:血虚诸症,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等。
[0019]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归肝、脾、胃、肾经。能够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主治: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0020]杏仁:味苦;性微温,小毒;归肺、大肠经。具有降气化痰,平喘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主治:外感咳嗽传满,肠燥便秘。
[0021]黄芪:味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含有多种氨基酸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叶酸等,具有全面营养的作用。中医认为它能够补中益气,对气虚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有疗效。主治: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0022]白芍:味微苦;性平;归肝、脾经。《日华子本草》评价它:“治风补涝,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后诸疾”。《唐本草》说它“益女子血”。现代中医认为它能够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
[0023]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理气调中,降逆止咳,燥湿化痰的作用。主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乳痈初起。
[0024]青皮:味辛、苦;性温;归肝、胆、胃经。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功效。主治:胁肋、乳房、胃脘胀痛,乳核,乳痈,疝气,食积,久疟癖块等。
[0025]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肺、肾经。能够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00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主治慢性胃炎,多年临床应用发现,对慢性胃炎引起的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症状总有效率达100%。【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1:
处方:党参IOg,大率12g,甘草5g,砂仁5g,木香6g,半夏6g,浙贝母5g,黄连3g,干姜2g,地骷髅4g,当归10g,吴茱萸7g,杏仁3g,黄芪5g,白芍7g,陈皮7g,青皮Sg,茯苓3g。
[0028]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I剂,分2次服用,10天为一疗程。忌油腻、辛辣食物。
[0029]实施例2:
处方:党参12g,大率15g,甘草8g,砂仁7g,木香8g,半夏8g,浙贝母7g,黄连5g,干姜5g,地骷髅6g,当归12g,吴茱萸9g,杏仁5g,黄芪Sg,白芍IOg,陈皮IOg,青皮IOg,茯苓6g。
[0030]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I剂,分2次服用,10天为一疗程。忌油腻、辛辣食物。
[0031]实施例3:
处方:党参15g,大枣17g,甘草12g,砂仁9g,木香12g,半夏12g,浙贝母9g,黄连8g,干姜Sg,地骷髅Sg,当归15g,吴茱萸llg,杏仁Sg,黄芪15g,白芍12g,陈皮12g,青皮12g,茯苓Sg。 [0032]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I剂,分2次服用,10天为一疗程。忌油腻、辛辣食物。
[0033]实施例4:临床观察 一、临床资料及服用方法
2010年I月至2012年5月,共随机选取了慢性胃炎患者280例。其中,男性患者140例,女性患者14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12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87例,肥厚性胃炎患者73例。将本发明中药水煎服,每日I剂,分2次服用,10天为一疗程。忌油腻、辛辣食物。
[0034]二、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症状消失,身体康复。
[0035]显效: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症状基本消失,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0036]有效: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症状有所好转,身体状况有所好转。
[0037]无效:治疗前后检查对比,功能、症状、体征好转不明显。
[0038]三、治疗结果
10天为一疗程,服用3 - 4个疗程见效,4 - 5个疗程有明显效果。280例患者治愈率为78.2%,显效率为20.5%,有效率为1.3%,总有效率达100%。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 党参10-15份,大枣12~17份,甘草5~12份,砂仁5、份,木香6~12份,半夏6~12份,浙贝母5、份,黄连31份,干姜21份,地骷髅4-8份,当归10-15份,吴茱萸7~11份,杏仁3~8份,黄芪5~15份,白芍7~12份,陈皮7~12份,青皮8~12份,茯苓3~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 党参12份,大枣15份,甘草8份,砂仁7份,木香8份,半夏8份,浙贝母7份,黄连5份,干姜5份,地骷髅6份,当归12份,吴茱萸9份,杏仁5份,黄芪8份,白芍10份,陈皮10份,青皮10份,获 茶6份。
【文档编号】A61P1/04GK104001124SQ201310510634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6日
【发明者】刘爱香 申请人:刘爱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