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阴虚肺燥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866阅读:1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阴虚肺燥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阴虚肺燥的中药。该中药由贝母、杏仁、桔梗、百合、麦冬、沙参、天冬、莱菔子、葶苈子、甘草等中药材配制而成,可用水浸提成汤剂,也可粉碎后压制成颗粒剂、片剂,经过40多例阴虚肺燥患者临床治疗观察,其有效率达98.5%,能有效治疗阴虚肺燥症,达到治疗和调理体质的作用。且用药方便,疗效确切,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是治疗阴虚肺燥症的良药。适于制药厂生产、医院临床应用和患者服用。
【专利说明】—种治疗阴虚肺燥症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阴虚肺燥症的中药。
【背景技术】[0002]阴虚肺燥症是津液消耗,肺失濡养而出现的阴津不足,宣降失职,虚热内生等临床表现的概称。多因久病亏耗,劳伤过度所致。阴虚肺燥证常见于久病体弱者,以阴虚火旺,形体消瘦,颧红,午后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症为常见。肺阴虚证每于秋燥季节有所加重,多久病不愈,对人体损伤较甚。肺为娇脏,主治节,外合皮毛,易寒易热。肺阴虚证在其病机演化过程中常伴见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肺阴虚损,久病不愈,影响人体卫外机能,易感受外邪,而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干咳少痰,咽喉疼痛等外感表证;二是由于肺阴虚损,子盗母气,脾胃受累,而见食少纳呆,腹胀便溏,渐致形体消瘦;三是肺阴不足,阴虚火旺,火伤肺络,而见咳嗽咯血,潮热颧红等虚损之症。主要临床表现干咳,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咽干,声音撕哑,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目前社会上还没有彻底治疗阴虚肺燥症的中药,本发明就是研究出彻底治疗阴虚肺燥症的一种中药。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简便易行,又有效治疗阴虚肺燥症的中药。本中药是以滋阴润肺,理气平喘来治疗和调理,以达到彻底治愈。
[0004]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治疗阴虚肺燥症的中药,所述的中药包括:贝母、杏仁、桔梗、百合、麦冬、沙参、天冬、莱菔子、葶苈子、甘草。
[0006]以上所述的中药按重量份数依次为:贝母8-12份、杏仁10-15份、桔梗10-15份、百合10-15份、麦冬10-15份、沙参10-15份、天冬10-15份、莱菔子8-12份、葶苈子10-15份、甘草7_13份。
[0007]以上所述的中药按重量份数依次为:贝母10份、杏仁12份、桔梗12份、百合12份、麦冬12份、沙参12份、天冬12份、莱菔子10份、葶苈子12份、甘草10份。
[0008]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药物中的各种成分能相互辅佐,能有效治疗阴虚肺燥。
[0009]贝母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肿的功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街、肺痿、肺痈、喉痹、乳痈。
[0010]杏仁的功效与作用: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
桔梗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闭。
[0011]百合作为止血、活血、清肺润燥、滋阴清热、理脾健胃的补药。
[0012]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目民,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
[0013]沙参,味甘,微苦,微寒,入肺和胃经,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麦冬,味甘,微苦,微寒,入心、肺、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除了入药以外,也可在饮食中适当加入以达到防病的效果。
[0014]天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润肠通便、抗菌消炎、除燥降火的功效。
[0015]莱菔子具有消积化食、清热祛痰、下气宽中的功效。主治食积腹胀、咳嗽失音、吐血、衄血、痢疾等症。
[0016]葶苈子具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的功效。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小便不利。
[0017]甘草和诸药,解百毒,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能,用于脾胃虚弱、倦怠无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四肢挛急、疼痛、臃肿疮毒等 2、本中药疗效显著,经过几年40多例阴虚肺燥患者的临床应用,本中药确有治疗作用,疗效显著,有效率达98.5%,是治疗阴虚肺燥的一种良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实施例1:
制备汤剂时,先称取贝母8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百合10克、麦冬10克、沙参10克、天冬10克、莱菔子8克、葶苈子10克、甘草7克,然后将其置于浸提容器内,在100°c下水浸提I小时,然后过滤分离出浸出液即可。
[0020]实施例2:制备汤剂时,先称取贝母10克、杏仁12克、桔梗12克、百合12克、麦冬12克、沙参12克、天冬12克、莱菔子10克、葶苈子12克、甘草10克,然后将其置于浸提容器内,在100°c下水浸提I小时,然后过滤分离出浸出液即可。
[0021]实施例3:制备汤剂时,先称取贝母12克、杏仁15克、桔梗15克、百合15克、麦冬15克、沙参15克、天冬15克、莱菔子12克、葶苈子15克、甘草13克,然后将其置于浸提容器内,在100°c下水浸提I小时,然后过滤分离出浸出液即可。
[0022]本发明的一种治疗阴虚肺燥的中药,不限于上述剂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可以将其制备成颗粒剂、片剂,按配方称取各种药物并分别粉碎过筛,然后充分搅拌混合,添加成型需要量的药用淀粉等辅料后压制成型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阴虚肺燥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包括:贝母、杏仁、桔梗、百合、麦冬、沙参、天冬、莱菔子、葶苈子、甘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阴虚肺燥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按重量份数依次为:贝母8-12份、杏仁10-15份、桔梗10-15份、百合10-15份、麦冬10-15份、沙参10-15份、天冬10-15份、莱菔子8-12份、葶苈子10-15份、甘草7-1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阴虚肺燥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按重量份数依次为:贝母10份、杏仁12份、桔梗12份、百合12份、麦冬12份、沙参12份、天冬12份、莱菔子10份、葶苈子12份、甘草`10份。
【文档编号】A61P11/06GK103610902SQ201310565164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3日
【发明者】王震 申请人:王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