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橄榄形具有行针功能的针灸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407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橄榄形具有行针功能的针灸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橄榄形具有行针功能的针灸针,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本发明突破了传统毫针直线型的理念,将针身设计成仿橄榄形,兼顾粗针和细针的优势,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包括尾端的针柄、中端的针身和顶端的针尖,中端的针身靠近针尖部位为仿橄榄形;针身的仿橄榄形长轴最大长度L2为10mm,仿橄榄形短轴最大直径L1为0.35mm;针身的仿橄榄形距针尖尖端的距离L3为5-8mm;针柄为螺纹面。本发明通过仿橄榄形的针身缩短行针的时间,增强针感和疗效,又可以通过较细的针尖达到减轻进针时的疼痛感,出针时针眼不明显,易于被患者接受。
【专利说明】一种仿橄榄形具有行针功能的针灸针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仿橄榄形具有行针功能的针灸针,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针灸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数千年来深受众多患者的欢迎。2010年,针灸疗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近年来,针灸用具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和针具结构的变化,逐渐扩大了针灸治疗的范围,提高了治疗效果,有力地促进了针灸学术的发展。 [0003]针灸针最早的雏形是针石,人们采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经过几千年的变革,针灸针具材料经历了木质针具、骨质针具、陶质针具、青铜针具、金银质针具、铁质针具,直至现代临床中最为常用的一次性无菌不锈钢针具。此外,针灸针具结构形态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国内一些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果,相关研究已在有关期刊发表,见中国针灸,2005,25 (2):139-140。文中对国内现有针灸结构形态进行详细综述,师怀堂的新九针(1950年)、高谦的新针砭(1958年)、黄荣发的小宽针(1968年)、任志远的针灸刀(1970年)、朱汉章的小针刀(1976年)、肖万坤的松针(1994年)、黄枢的微型外科手术带刃针具(1996年)、田纪钧的刃针(2001年)、董福慧的铍针(2002年),医务工作者在古九针的基础上创造了现代独具特色的针灸针具和器具。相关专利也很多,采用了一些比较新颖并适合临床操作的设计,如专利
[I],新型针灸针:201320157987.9,设计者在针身上用不同颜色表示刻度,便于掌握针刺的深度;针柄采用荧光材料,防止拔针时遗漏;针柄上增加条纹设计,便于行针等手法操作。专利[2],一种针灸针:中国,201110382358.6,设计者在针身上标有刻度的同时,并设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挡板,更利于控制针刺的深度。目前,针灸针具的材料和结构正逐渐朝着无菌、安全、疼痛轻、创伤小、利于患者接受的方向上发展。正规的中医院临床上常用的针灸针具多为一次性无菌不锈钢针灸针,针身采用不锈钢材料,挺直圆正,针尖光滑锋利,形如松针。针灸针的针身根据粗细和长短可分为细针和粗针以及长针和短针。在粗细和长度规格上,临床上常用的有针身直径(单位:mm)有0.25,0.30,0.35的规格;长度(单位mm)有25、40、50、60、75的规格。粗针的特点是好进针,进针后针感比较强烈,包括痛感也容易强烈,可减少捻转次数,对于一些陈旧性损伤和经过大量治疗后有耐受性的患者效果好;但患者在针尖刺入皮肤的瞬间疼痛感较为明显,容易使患者产生恐惧感和治疗的抗拒感,且会留下针眼。细针的特点是进针指力要求高,进针时患者疼痛感不明显,甚至毫无感觉,出针后针眼也不明显,容易被患者接受;但针感不明显,行针时需要通过医者增加捻转次数、手法幅度和频率,才容易产生比较强的针感。
[0004]如今临床上使用的毫针越来越细,治疗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影响针灸疗效的因素与取穴定位,进针行针的手法和患者的体质密切相关。(I)医生在针灸治疗时要通过望闻问切等诊查手段来诊断疾病和病证,以辨别疾病的阴阳、气血、表里、虚实及所属经络来制定针刺的处方和配穴。(2)穴位的定位是针灸医生的基本功,临床上多采用骨度分寸法来取穴,如三阴交(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这个3寸是因患者的高矮胖瘦的体形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也需要医生的主观判断。(3)针刺的治疗目的是通过针刺的手法补泻来实现的,如进针的快慢深浅、行针的提插捻转的速度与幅度,使气至病所,达到预期的针感和疗效。(4)个人的体质:从针刺的敏感度上来说,存在地域、种族及年龄间的差异,通常越敏感的人,疗效也就越好。上述四因素中,辩证施治和取穴定位取决于医生的主观因素,如理论知识的掌握、经验的积累等;个人体质是客观因素,这些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因个体差异较大,都不能用统一规范的方法解决;而进针行针的手法取决于针具的粗和细的影响。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仿橄榄形具有行针功能的针灸针;通过仿橄榄形的针身缩短行针的时间,增强针感和疗效,又可以通过较细的针尖达到减轻进针时的疼痛感,出针时针眼不明显,易于被患者接受。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如下:
[0007]—种仿橄榄形具有行针功能的针灸针,包括尾端的针柄、中端的针身和顶端的针尖,中端的针身靠近针尖部位为仿橄榄形。
[0008]针身的仿橄榄形长轴最大长度L2为IOmm,仿橄榄形短轴最大直径LI为0.35mm。
[0009]针身的仿橄榄形距针尖尖端的距离L3为5 — 8mm。
[0010]仿橄榄形具有行针功能的针灸针采用不锈钢针灸针具,针灸针具直径为0.25mm,在直径为0.25mm针灸针具的基础上,加工靠近针尖部位为仿橄榄形的针身,通过模具进行精密塑性成型工艺制造成形;针柄为螺纹面。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发明的优势在于一种仿橄榄形具有行针功能的针灸针,针身具有细针的特点,进针时患者疼痛感不明显,出针后针眼也不明显;针身部分表面仿橄榄形状具有粗针特点,进针后针感比较强烈,提高行针功能;本发明突破了传统毫针直线型的理念,将针身设计成仿橄榄形,兼顾粗针和细针的优势,既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又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恐惧心理。
【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4]图1上一种仿橄榄形具有行针功能的针灸针示意图;
[0015]图中:L1为仿橄榄形短轴,L2为仿橄榄形长轴,L3为针尖尖端与仿橄榄形针身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0017]具体实施例1:一种仿橄榄形具有行针功能的针灸针,针灸针具直径0.25mm,仿橄榄形短轴Ll=0.30mm,仿橄榄形长轴L2=10mm,针尖尖端与仿橄榄形针身的距离L3=5mm ;[0018]具体实施例2:—种仿橄榄形具有行针功能的针灸针,针灸针具直径0.25mm,仿橄榄形短轴Ll=0.30mm,仿橄榄形长轴L2=10mm,针尖尖端与仿橄榄形针身的距离L3=8mm ;
[0019]具体实施例3:—种仿橄榄形具有行针功能的针灸针,针灸针具直径0.25mm,仿橄榄形短轴Ll=0.35mm,仿橄榄形长轴L2=10mm,针尖尖端与仿橄榄形针身的距离L3=5mm ;
[0020]具体实施例4:一种仿橄榄形具有行针功能的针灸针,针灸针具直径0.25mm,仿橄榄形短轴Ll=0.35mm,仿橄榄形长轴L2=10mm,针尖尖端与仿橄榄形针身的距离L3=8mm ;
[0021]具体实施例5:—种仿橄榄形具有行针功能的针灸针,针灸针具直径0.25mm,仿橄榄形短轴Ll=0.30mm,仿橄榄形长轴L2=8mm,针尖尖端与仿橄榄形针身的距离L3=5mm ;
[0022]具体实施例6:—种仿橄榄形具有行针功能的针灸针,针灸针具直径0.25mm,仿橄榄形短轴Ll=0.30mm,仿橄榄形长轴L2=8mm,针尖尖端与仿橄榄形针身的距离L3=8mm 。
[0023]通过仿橄榄形的针身缩短行针的时间,增强针感和疗效,行针是指针刺入人体穴位后,为了是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得气,也就是如今所称的针感,是判断针刺疗效的重要标准,《金针赋》也说:“气速效速,气迟效迟。”而行针是影响针感的一个主要因素。行针基本手法主要有提插和捻转。(I)提插法:针刺达到一定深度后,用右手中指指腹扶持针身,指端抵住腧穴表面,拇、食二指捏住针柄,将针由深至浅层,再由浅层插至深层,如此反复地上提下插。提插的幅度、频率及时间,应视病人的体质、病情、腧穴的部位及医者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定。
(2)捻转法:即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以右手拇指和食、中二指持住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捻转的角度、频率及时间,应视病人的体质、病情、腧穴的部位及医者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定。上述两种方法都要求医生具有较高的经验,同时也增加医生的工作量,且对穴位的刺激量作用量有限。
[0024]本发明相比较于传统的针灸针,在针身的距离针尖较近的部分处增加了一处仿橄榄形的针身,刺入人体皮肤后因其针尖较细且针身是呈流线形,故进针时不会给患者造成明显的疼痛不适感,当刺入到穴位所达的一定深度后,因仿橄榄形针身部分的增粗,可提高局部软组织的张力,增强针灸针对穴位的刺激量,从而在行针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明显缩短医生行针的时间,减轻医生的工作量,缓解患者在行针时的紧张情绪。
[0025]设计者在实施案例中,分别采用0.25*40mm、0.35*40mm的一次性无菌不锈钢针灸针和采用仿橄榄形针灸针进行比较;其中采用0.35*40mm的一次性无菌不锈钢针灸针,进针时疼痛感较强烈,且针眼较为明显。采用0.25*40mm的一次性无菌不锈钢针灸针和仿橄榄形针灸针疼痛感均不明显,但仿橄榄形针灸针所需行针时间比采用0.25*40mm的一次性无菌不锈钢针灸针短,并且拔针后观察针刺后皮肤上的针眼易于愈合恢复。
【权利要求】
1.一种仿橄榄形具有行针功能的针灸针,包括尾端的针柄、中端的针身和顶端的针尖,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身靠近针尖部位为仿橄榄形,针身靠近针尖部位的仿橄榄形长轴最大长度L2为10mm,仿橄榄形短轴最大直径LI为0.35mm,针身的仿橄榄形距针尖尖端的距离L3为5 — 8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橄榄形具有行针功能的针灸针,其特征在于:针柄为螺纹面。
【文档编号】A61H39/08GK103610589SQ201310655693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8日
【发明者】郭锰, 李惠, 王朝晖, 李国峰, 李海 申请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