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外用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408阅读:18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外用药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外用药物,特征是由按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成的用于足浴的散剂:地榆1~3份、雀梅根1~3份、侧柏1~3份、马尾松皮1~3份、小蓟1~3份、冰片0.25~0.75份。本发明的外用药物使用方便、安全、无毒副作用,对痛风有较好的疗效,而且使用散剂,成本低廉,经济实惠,患者容易接受,使用足浴散剂,采用内病外治的方法,以足浴散剂温浴患处进行治疗,能通过皮肤吸收,使局部药物有效浓度显著高于血液浓度,从而发挥显著的疗效。
【专利说明】—种用于治疗痛风的外用药物
【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药物,尤其是其中的一种足浴散剂。
【背景技术】
[0002]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因嘌呤代谢障碍,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从而引起的疾病,属于关节炎的一种,又称代谢性关节炎。由于尿酸在人体血液中浓度过高,在软组织如关节膜或肌腱里形成针状结晶,导致身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而造成痛苦的炎症,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一般发作部位多为大母趾关节、踝关节及膝关节等。急性痛风发作部位出现红、肿、热、剧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发作,可使人从睡眠中惊醒;痛风初期,发作多见于下肢。据统计,痛风病人20%~25%有尿酸性肾病,有肾脏病变者几乎为100%;肾脏损害包括痛风性肾病、急性梗阻性肾病和尿路结石。痛风病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最常见的是40岁以上的中年男人。
[000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及较快的工作节奏,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然而迄今为止,临床上治疗痛风首选还是秋水仙碱,其有效治疗剂量容易引发严重的胃肠道反应。
[0004]因此,开发一种高效、方便、刺激性少的痛风外用药,具有临床需求的迫切性。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有效,得到临床肯定,药源丰富、副作用小。因此,筛选有效的中药,结合现代的新型辅剂组成新的外用剂型,将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外用药物。
[0006]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外用药物,是由按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成的用于足浴的散剂:
[0007]地榆I~3份、雀梅根I~3份、侧柏I~3份、马尾松皮I~3份、小蓟I~3份、冰片0.25~0.75份。
[0008]将上述地榆、雀梅根、侧柏、马尾松皮、小蓟炒炭;将炒炭后的中药原料和冰片分别研磨成粉状后混合均匀制成散剂,或将炒炭后的中药原料与冰片混合后研磨成粉状制成散剂。
[0009]药理分析:
[0010]本发明中的地榆,别名称黄瓜香根、山地瓜根、鞭枣胡子等,据我国药典记载,具有凉血止血,收敛止湾之功效。雀梅(Sageretia theezans),根据《中国植物志》(科学出版社,1982)的记载,为鼠李科,藤状或直立灌木;小枝具刺,互生或近对生,褐色,被短柔毛;原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各省,日本和印度也有分布,为亚热带适生树种;雀梅根,具有降气化痰、祛风湿、补筋骨等作用,能治疗疥疮、水肿、鹤膝风等病症。侧柏,别名称柏叶、丛柏叶、崖柏、扁松等,具有凉血、止血、祛风湿、散肿痛的功效。马尾松皮,即马尾松的干树皮,具有祛风湿、活血祛瘀、止痛、止血、散肿痛的功效。小蓟,别名称刺儿菜、萋萋菜、荠荠毛等,具有凉血止血、祛郁消肿的功效。冰片,具有开窍醒神、散郁火、消肿止痛的功效。
[0011]本发明的外用药物使用方便、安全、无毒副作用,对痛风有较好的疗效,而且使用散剂,成本低廉,经济实惠,患者容易接受,使用足浴散剂,采用内病外治的方法,以足浴散剂温浴患处进行治疗,能通过皮肤吸收,使局部药物有效浓度显著高于血液浓度,从而发挥显著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12]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与混合均匀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散剂的优点,比表面积较大,易分散,奏效较快;制备简单,适于医院制剂,中药散剂的运用有着巨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①散剂使用方便,可以用开水直接泡服,适合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②散剂进行分包装后,剂量准确,携带方便,便于使用者更好控制服用剂量;③与同样处方的汤剂相比,病人的单次用药量减少,药材的利用程度较高,更为“节省”药材;④与汤剂相比,更适宜于慢性病患者长期使用,相对于汤剂对胃肠道影响较小,不容易影响使用者的食欲和消化功能。
[0013]实施例1
[0014]称取地榆100g、雀梅根100g、{i柏100g、马尾松皮100g、小蓟10(^、冰片25g。
[0015]将上述各组份中药原料,如地榆、雀梅根、侧柏、马尾松皮、小蓟,分别炒炭,将上述炒炭后的中药原料和冰片分别研磨成粉状后按设定重量份比混合均匀,制成的用于足浴的散剂。
[0016]实施例2
[0017]称取地榆200g、雀梅根200g、侧柏200g、马尾松皮200g、小蓟200g、冰片50g。
[0018]将上述各组份中药原料,如地榆、雀梅根、侧柏、马尾松皮、小蓟,分别炒炭,将上述炒炭后的中药原料和冰片分别研磨成粉状后按设定重量份比混合均匀,制成的用于足浴的散剂。
[0019]实施例3
[0020]称取地榆300g、雀梅根300g、侧柏300g、马尾松皮300g、小蓟300g、冰片75g。
[0021]将上述各组份中药原料,如地榆、雀梅根、侧柏、马尾松皮、小蓟,分别炒炭,将上述炒炭后的中药原料和冰片分别研磨成粉状后按设定重量份比混合均匀,制成的用于足浴的散剂。
[0022]实施例4
[0023]称取地榆100g、雀梅根200g、侧柏100g、马尾松皮200g、小蓟100g、冰片25g。
[0024]将上述各组份中药原料,如地榆、雀梅根、侧柏、马尾松皮、小蓟混合炒炭,将上述炒炭后的中药原料与冰片混合研磨成粉状,制成的用于足浴的散剂。
[0025]实施例5
[0026]称取地榆300g、雀梅根100g、侧柏300g、马尾松皮100g、小蓟200g、冰片75g。
[0027]将上述各组份中药原料,如地榆、雀梅根、侧柏、马尾松皮、小蓟混合炒炭,将上述炒炭后的中药原料与冰片混合研磨成粉状,制成的用于足浴的散剂。
`[0028]临床资料:
[0029]本发明以中医痛风为例,经100例临床观察。选择中医诊断痛风为标准:患者有高尿酸血症,常于午夜关节剧烈疼痛,平时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关节腔有积液,出现痛风石沉淀。如出现上述症状,即可确诊。在确诊观察的病例中,男性占64例,女性占36例,无其他严重疾病,年龄在4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2岁。
[0030]疗效判定:
[0031]①显效:体质增强,身上有劲;高尿酸血症得到控制,关节的红、肿、热、痛明显缓解;关节积液减少。
[0032]②有效:体质增强,身上有劲;关节的红、肿、热、痛有所减轻。
[0033]③无效:病症无变化。
[0034]临床试验时,停用其他药物以及保健营养品。
[0035]治疗方法:将本发明的散剂20~50g倒入浴足盆中,加入适量热水(60°C左右为佳),水以满过脚踝为准,然后浴足30~60分钟左右。
[0036]治疗效果:治愈数为56例,有效数为38例,无效数为6例,总有效率达94%。治疗过程中未见有毒副作用,对久治不愈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0037]为进一步说明治疗效果,现列举典型病例如下:
[0038]患者1:某男,40岁,患痛风三年,部分关节红、肿、痛。以本发明的散剂温浴进行治疗,每天2次,以上症状10天缓解,30天消除。6个月后回访无复发。
·[0039]患者2:某女,52岁,患痛风数年,手足冷痛,关节压痛。曾服用多种治疗痛风的中药,但效果均不佳。以本发明的散剂温浴进行治疗,每天2次,以上症状6天缓解,15天消除。6个月后回访无复发。
[0040]患者3:某男,65岁,患痛风数十年,全身四肢关节痛,行动困难。以本发明的散剂温浴进行治疗,每天2次,以上症状6天缓解,15天消除。6个月后回访无复发。
[0041]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有关技术内容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004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容易变化方式,诸如等同方式,或明显变形方式。上述的变化方式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是由按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成的用于足浴的散剂: 地榆1~3份、雀梅根1~3份、侧柏1~3份、马尾松皮1~3份、小蓟1~3份、冰片0.25~0.7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痛风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地榆、雀梅根、侧柏、马尾松皮、小蓟炒炭;将炒炭后的中药原料和冰片分别研磨成粉状后混合均匀制成散剂,或将炒炭后的中药原料与冰片混合后研磨成粉状制成散剂。
【文档编号】A61K36/739GK103623091SQ201310655701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4日
【发明者】武瑞美 申请人:武瑞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