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鼻血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845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止鼻血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更具体的讲是一种止鼻血中药组合物,其由下述按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荆芥穗10-20份、防风20-30份、丹皮10-20份、生地10-20份、元参10-20份、麦冬20-40份、枳壳10-20份、黄芩15-25份、栀子10-20份、侧柏叶10-20份、桔梗20-30份、川牛膝5-10份、生石膏5-15份、知母5-10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由胃热引起流鼻血病人时,治愈率高,最高可达96.92%,而且有效率最高可达100%。而且由于是中药治疗无毒副作用,治疗周期短,2个疗程即可痊愈。
【专利说明】一种止鼻血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更具体的讲是一种止鼻血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鼻衄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俗称鼻出血。可由鼻部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致。多为单侧,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双侧鼻腔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鼻腔出血可导致贫血。
[0003]中医认为,肺为鼻之外窍,鼻在上,下连于喉,直贯于肺。因此,当外感风热或燥热,导致肺热火盛时,“邪热”就会顺着经络,拥滞在鼻腔之中,对鼻腔内的毛细血管造成伤害。因此对于那些饮酒过度,嗜食辛辣油腻,导致胃火炽盛的人来说,火热就会循经上炎,损伤鼻中血络,造成鼻出血。上火也会由肺胃热盛,引起心情抑郁恼怒,俗称“肝火旺”,从而损伤鼻窍脉络,导致鼻出血。
[0004]因此,鼻出血主要是由于(胃、肺、肝)火热偏盛,迫血忘行,血溢清道而出血,因此需要对症治疗,而目前治疗鼻出血的药物一般没有针对性,因此治疗效果不好。
[0005]对于胃热引起的的流鼻血,主要症状为:鼻出血,口渴,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腻等,目前并没有主要针对由胃热引起的流鼻血的药物。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由于胃热引起的流鼻血的止鼻血中药组合物。
[0007]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止鼻血中药组合物,其由下述按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
[0009]荆芥穗10-20份、防风20-30份、丹皮10-20份、生地10-20份、元参10-20份、麦冬20-40份、枳壳10-20份、黄芩15-25份、桅子10-20份、侧柏叶10_20份、桔梗20-30份、川牛膝5-10份、生石膏5-15份、知母5-10份。
[0010]作为优化,上述中药组合物由下述按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
[0011]荆芥穗:13-18份、防风23-28份、丹皮10-15份、生地15-20份、元参10-15份、麦冬25-35份、枳壳15-20份、黄芩18-22份、桅子12-18份、侧柏叶12-18份、桔梗22-28份、川牛膝5-8份、生石膏5-10份、知母5-8份。
[0012]作为优化,上述中药组合物由下述按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
[0013]荆芥穗15份、防风25份、丹皮13份、生地18份、元参13份、麦冬30份、枳壳18份、黄芩20份、桅子15份、侧柏叶15份、桔梗25份、川牛膝6份、生石膏9份、知母6份。上述的一种止鼻血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将荆芥穗10-20份、防风20-30份、丹皮10-20份、生地10-20份、元参10-20份、麦冬20-40份、枳壳10-20份、黄芩15-25份、桅子10-20份、侧柏叶10-20份、桔梗20-30份、川牛膝5-10份、生石膏5-15份、知母5-10份放入沙锅内浸泡20-30分钟,然后加水至中药总重量的5倍,先大火急煎至药液沸腾,再文火煎约20-30分钟,倒出液体,后加入中药总重量3倍的水继续文火煎15-20分钟,然后将液体倒出,并将两次液体合并即可。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由胃热引起流鼻血病人时,治愈率闻,最闻可达96.92%,而且有效率最闻可达100%。而且由于是中药治疗无毒副作用,治疗周期短,2个疗程即可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
[0016]本发明止鼻血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将荆芥穗10-20份、防风20-30份、丹皮10-20份、生地10-20份、元参10-20份、麦冬20-40份、枳壳10-20份、黄芩15-25份、桅子10-20份、侧柏叶10-20份、桔梗20-30份、川牛膝5-10份、生石膏5-15份、知母5-10份放入沙锅内浸泡20-30分钟,然后加水至中药总重量的5倍,先大火急煎至药液沸腾,再文火煎约20-30分钟,倒出液体,后加入中药总重量3倍的水继续文火煎15-20分钟,然后将液体倒出,并将两次液体合并即可。
[0017]实施例1 [0018]荆芥穗:13份、防风23份、丹皮10-份、生地15份、元参10份、麦冬25份、枳壳15份、黄芩18份、桅子12份、侧柏叶12份、桔梗22份、川牛膝5份、生石膏8份、知母5份。
[0019]实施例2
[0020]荆芥穗:18份、防风28份、丹皮5份、生地20份、元参15份、麦冬35份、枳壳20份、黄芩22份、桅子18份、侧柏叶18份、桔梗28份、、川牛膝8份、生石膏10份、知母8份。
[0021]实施例3
[0022]荆芥穗15份、防风25份、丹皮13份、生地18份、元参13份、麦冬30份、枳壳18份、黄芩20份、桅子15份、侧柏叶15份、桔梗25份、、川牛膝6份、生石膏9份、知母5份。
[0023]上述实施例均采用相同方法水煎服。
[0024]临床病例
[0025]实验I组(对照实施例1),病例65人(症状为胃热流鼻血),年龄18-65岁,病史I月-1年,每日一剂,一剂300ml,5天一个疗程,服用两个疗程。
[0026]实验2组(对照实施例2)、实验3组(对照实施例3)与实验I组各项指标均有可比性(P > 0.05),三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及体征均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0027]治愈:治疗后跟踪观察I年非外部原因无流鼻血发生。
[0028]显效:治疗后跟踪观察I年非外部原因,流鼻血发生1-2次。
[0029]有效;治疗后跟踪观察I年非外部原因,流鼻血发生3-5次。
[0030]无效:治疗后跟踪观察I年病情无明显改善。
[0031]跟踪观察结果见表1:
[0032]表1
[0033]
【权利要求】
1.一种止鼻血中药组合物,其由下述按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 荆芥穗10-20份、防风20-30份、丹皮10-20份、生地10-20份、元参10-20份、麦冬20-40份、枳壳10-20份、黄芩15-25份、桅子10-20份、侧柏叶10-20份、桔梗20-30份、川牛膝5-10份、生石膏5-15份、知母5-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鼻血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下述按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 荆芥穗:13-18份、防风23-28份、丹皮10-15份、生地15-20份、元参10_15份、麦冬25-35份、枳壳15-20份、黄芩18-22份、桅子12-18份、侧柏叶12-18份、桔梗22-28份、川牛膝5-8份、生石膏5-10份、知母5-8份。
3.根据权 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止鼻血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下述按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 荆芥穗15份、防风25份、丹皮13份、生地18份、兀参13份、麦冬30份、积壳18份、黄芩20份、桅子15份、侧柏叶15份、桔梗25份、川牛膝6份、生石膏9份、知母6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鼻血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将荆芥穗10-20份、防风20-30份、丹皮10-20份、生地10-20份、元参10-20份、麦冬20-40份、枳壳10-20份、黄芩15-25份、桅子10-20份、侧柏叶10-20份、桔梗20-30份、川牛膝5-10份、生石膏5-15份、知母5-10份放入沙锅内浸泡20-30分钟,然后加水至中药总重量的5倍,先大火急煎至药液沸腾,再文火煎约20-30分钟,倒出液体,后加入中药总重量3倍的水继续文火煎15-20分钟,然后将液体倒出,并将两次液体合并即可。
【文档编号】A61K33/06GK103656178SQ201310669374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0日
【发明者】权威宇, 李加美 申请人:山东中大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