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蜜丸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74533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蜜丸及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蜜丸及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制成药物有效成份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为:白术15克,当归15克,延胡索15克,半枝莲15克,乌药15克,砂仁15克,吴茱萸15克,女贞子15克,鳖甲15克,生地黄10克,没药10克,黄精10克,三棱10克,乳香10克,三七10克,海螵蛸10克,昆布10克,木香10克,薄荷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大黄6克,细辛6克,蜈蚣10克,甘草6克。本发明具有清热解毒、益气补血、活血化瘀、扶正培本的作用,可防止胃癌病灶的转移,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具有见效快,疗效显著的特点。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蜜丸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为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蜜丸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早期胃癌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病人常有较为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
[0003]目前西医胃癌常规治疗多通过手术治疗结合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一部分胃癌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病情会得到有效控制,但也有一部分病情会进一步恶化,而转入晚期,还有一些发现时已是晚期的病人,这些病人使用上述疗法多不够理想。采用传统中医治疗,可预防和治疗化疗和放疗引起的毒性反应和副作用,有效防止复发和转移,可提高生存质量。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蜜丸及制备方法,该药物能够迅速、有效地缓解症状,具有见效快、效果显著的优点。
[0005]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蜜丸,其特征在于,制成药物有效成份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为:白术15克,当归15克,延胡索15克,半枝莲15克,乌药15克,砂仁15克,吴茱萸15克,女贞子15克,鳖甲15克,生地黄10克,没药10克,黄精10克,三棱10克,乳香10克,三七10克,海螵蛸10克,昆布10克,木香10克,薄荷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大黄6克,细辛6克,蜈蚣10克,甘草6克。
[0006]配制方法:
[0007]1、将上述原料药用打粉机打成细粉;
[0008]2、用武火将蜂蜜熬沸,然后改为文火慢熬,将生蜜加热熬沸至泡沫呈浅红色光泽;
[0009]3、将药粉与已炼制好的炼蜜按1:1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合药时蜂蜜趁热加入,充分和匀,使其色泽一致,软硬适中,能随意捏塑即可。
[0010]4、将合好的面团样的药物放置,使药料与蜂蜜成分混合滋润,并产生一定粘性后用全自动制丸机制丸。
[0011]5、待药丸发汗,外表变硬,然后用蜡纸、玻璃纸、塑料袋或蜡壳等包好,贮存于阴凉干燥处。 [0012]服用方法:每次服用15粒,一日三次,每次饭后服用。30天为一疗程。
[0013]药理作用:[0014]白术:苦甘,温。入脾、胃经。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湾,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0015]当归:甘辛,温。入心、肝、脾经。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
[0016]延胡索:辛苦,温。入肝、胃经。活血,散瘀,理气,止痛。治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癥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
[0017]半枝莲:辛、苦,寒。归肺、肝、肾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水肿,黄疸。
[0018]乌药:味辛,温,无毒。入脾、肺、肾、膀胱经。顺气,开郁,散寒,止痛。治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
[0019]桃仁:苦甘,平。入心、肝、大肠经。破血行瘀,润燥滑肠。治经闭,癥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
[0020]红花:辛,温。入心、肝经。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癥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
[0021]砂仁:辛,温。入脾、胃经。行气调中,和胃,醒脾。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噎膈呕吐,寒泻冷痢,妊娠胎动。
[0022]吴茱萸: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散寒止痛,温中止呕,燥湿止泻。善入肝经,既散肝经之寒 邪,又解肝经之郁滞,且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0023]鳖甲:咸,微寒。归肝、肾经。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阴虚阳允,头晕目眩,虚风内动。
[0024]女贞子:苦甘、平。入肝、肾经。补肝肾,强腰膝。治阴虚内热,头晕,目花,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
[0025]生地:苦寒清热,甘寒质润养阴,为清凉滋润之品,擅长于滋阴清热凉血。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
[0026]没药:苦,辛,平,无毒。肝,脾,心,肾经。活血定痛,消肿生肌,主治跌打损伤,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症瘕,经闭,痈疽肿痛,疮疡溃后久不收口。
[0027]黄精:补中益气,润心肺,强筋骨。治虚损寒热,肺痨咳血,病后体虚食少,筋骨软弱,风湿疼痛,风癞癣疾。
[0028]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定痛。治吐血,衄血,血淋,赤痢,肺痈,癌肿,跌打刀伤,蛇咬伤。
[0029]三棱:苦辛,平。入肝。脾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治癥瘕积聚,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胁下胀疼,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疮肿坚硬。
[0030]乳香:调气活血,定痛,追毒。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
[0031]三七:甘微苦,温。入肝、胃、大肠经。止血,散瘀,消肿,定痛。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癥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
[0032]薄荷:辛,凉。入肺、肝经。疏风,散热,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
[0033]海螵蛸:咸,微温。入肝、肾经。除湿,制酸,止血,敛疮。治胃痛吞酸,吐、衄、呕血,便血,崩漏带下,血枯经闭,腹痛癥瘕,虚疟泻痢,阴蚀烂疮。
[0034]昆布:咸,寒。入胃经。软坚,行水。治瘰疬,瘿瘤,噎膈,水肿,睾丸肿痛,带下。
[0035]木香:气芳香,味甜、苦,稍刺舌。性温,味辛、苦。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腺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0036]大黄:味苦,寒。入胃、大肠、肝经。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0037]细辛:辛,温。入肺、肾经。具有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治风冷头痛,鼻渊,齿冷,风湿痹痛。
[0038]蜈蚣:咸辛,平,有毒。足厥阴经。二者功用相似,具有熄风止痉,解毒散结痛络止痛之功效,能攻毒拔毒,解瘀散滞,开痰散结,破坚消肿。对于顽固性疼痛,具有明显止痛功效。
[0039]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甘草剂有抗炎和抗变态反映的功能,因此在西医临床上主要作为缓和剂。
[0040]本发明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调整机体整体状况,增强患者的体质。有效防止手术后的复发、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本发明的配方组方合理,具有清热解毒、益气补血、活血化瘀、扶正培本的作用,可防止胃癌病灶的转移,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对胃癌患者的复发转移情况及胃癌治疗都起到了很大的增强作用。具有见效快,疗效显著的特点。
[0041]一、临床观察
[0042]1、临床资料:选自选自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28例,其中早期胃癌46例。患者年龄在26 - 77岁之间,平均年龄56.5岁。
[0043]2、治疗方法:服用本发明中药蜜丸,分三次早午晚服用。I个月为I个疗程。
[0044]3、疗效标准:按照卫生部1991年版《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制定的标准,分为:
[0045]①完全缓解,可见肿瘤消失,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0046]②部分缓解,肿瘤两个最大的相互垂直的直径乘积缩小50%以上,并保持I个月以上;
[0047]③稳定,肿瘤两个最大的相互垂直的直径乘积缩小不足50%,增大不超过25%,并持续Iv月以上;
[0048]④恶化,肿瘤两个最大相互垂直的直径乘积增大超过25%。
[0049]4、治疗结果:完全缓解106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8例,恶化2例。有效率(CR +PR)为92.2%,稳定率(CR + PR + SD)为98.4%。同时早期46例早期胃癌中有38例治愈(肿瘤全部消失,随访I年未复发)。
[0050]5、毒副作用分析
[0051 ] 观察的128例患者中,服用本发明中药后仅有2例出现低热、I例轻度腹泻,出现副反应的几率仅为2.3%,经对症处置副反应消失,其余无任何毒副作用。
[0052]综上所述,本发明治疗胃癌的中药蜜丸,经临床试验,表明其可有效抑制胃癌发展,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0053]典型病例
[0054]例一,王志国,男,58岁。患者感觉吃饭下咽困难,饭量一天天下降,吃东西时感觉喉咙堵的慌,后来越来越重,不吃饭也疼。经医院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在胃部贲门处有一个3.lcmxl.5cm的肿瘤。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儿女们考虑父亲年岁大担心手术带来危险,坚持不手术,后来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当服一个疗程后,老人明显感觉疼痛轻多了,嗓子有轻快的感觉,喝稀粥也不痛了继续服药一个疗程后,上述症状都明显减轻或消失。经检查瘤体已缩小至2.0cmx0.8cm,当服完五个疗程药后,老人精神舒爽,能吃能睡,身体像未发病前一样,老人至今还很硬朗。 [0055]例二,姜丽艳,39岁,女。患者从20岁以来就有胃病治疗史。一年多前开始胃痛厉害,用药不灵。胃部肿胀,吃饭没有食欲,两个多月瘦掉十三、四斤。经医院确诊为胃癌晚期。胃内最大瘤体直径3.5cmx2.5cm。大小网膜淋巴结发现有肿瘤转移,8月初在医院做了胃大部切除手术并接受化疗。化疗的毒副作用引发患者严重失眠,恶心,身体虚弱。不得不终止原定六个疗程的化疗计划。服药两个疗程药后,患者的病情有很大改善,疼痛状况消失。经医院CT检查,胃里的最大肿块已缩小到2.3cmxl.8cm,那些散在胃壁上颗粒状瘤和淋巴上的都不见了。服药四个疗程后,饮食都比较正常了,在医院做了全面检查,肿瘤消失了,患者又加服一个疗程药以巩固治疗效果,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56]例一: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蜜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成药物有效成份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份为:白术15克,当归15克,延胡索15克,半枝莲15克,乌药15克,砂仁15克,吴茱萸15克,女贞子15克,鳖甲15克,生地黄10克,没药10克,黄精10克,三棱10克,乳香10克,三七10克,海螵蛸10克,昆布10克,木香10克,薄荷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大黄6克,细辛6克,蜈蚣10克,甘草6克。
[0057]配制方法:
[0058]1、将上述原料药用打粉机打成细粉;
[0059]2、用武火将蜂蜜熬沸,然后改为文火慢熬,将生蜜加热熬沸至泡沫呈浅红色光泽;
[0060]3、将药粉与已炼制好的炼蜜按1:1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合药时蜂蜜趁热加入,充分和匀,使其色泽一致,软硬适中,能随意捏塑即可。
[0061]4、将合好的面团样的药物放置,使药料与蜂蜜成分混合滋润,并产生一定粘性后用全自动制丸机制丸。
[0062]5、待药丸发汗,外表变硬,然后用蜡纸、玻璃纸、塑料袋或蜡壳等包好,贮存于阴凉干燥处。
[0063]服用方法:每次服用15粒,一日三次,每次饭后服用。30天为一疗程。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蜜丸,其特征在于,制成药物有效成份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为:白术15克,当归15克,延胡索15克,半枝莲15克,乌药15克,砂仁15克,吴茱萸15克,女贞子15克,鳖甲15克,生地黄10克,没药10克,黄精10克,三棱10克,乳香10克,三七10克,海螵蛸10克,昆布10克,木香10克,薄荷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大黄6克,细辛6克,蜈蚣10克,甘草6克。
2.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胃癌的中药蜜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将上述原料 药用打粉机打成细粉; (2)用武火将蜂蜜熬沸,然后改为文火慢熬,将生蜜加热熬沸至泡沫呈浅红色光泽; (3)将药粉与已炼制好的炼蜜按1:1的质量比进行混合; (4)放置,使药粉与蜂蜜成分混合滋润,并产生粘性后制丸; (5)待药丸发汗,外表变硬,然后包好。
【文档编号】A61K36/9064GK103656461SQ201310705369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9日
【发明者】王星月 申请人:王星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