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用内科护理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儿童用内科护理椅,其椅背内侧的上部对称设置有两根与扶手平行的安装杆,安装杆上安装有挡帘;所述椅背内侧的下部设置有覆盖患儿肚脐和胃部的护带,所述护带的一端与椅背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挂钩与椅背上的定位环挂接,所述护带的中部设置有覆盖患儿肚脐和胃部的药包,所述药包内填充有药物组合物,所述药包的内侧面留有发热贴粘贴位,所述椅背内侧上设置有两条垂直导轨,两垂直导轨上通过与其配合的滑块安装有颈枕;所述扶手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放置手臂的凹槽,凹槽上方设置有弹性束缚带。该护理椅可以避免因患儿手臂动而引发的鼓针现象,并通过药包进行辅助治疗,以降低因静脉滴注红霉素类药物而引发的胃肠道反应。
【专利说明】—种儿童用内科护理椅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护理椅,尤其是一种儿童用内科护理椅。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对感染性疾病患儿在进行护理时,一般让患儿直接躺在病床上或坐在椅子上打点滴,由于患儿打点滴的手臂没有固定,如果患儿因害怕打针而挣扎,容易出现鼓针的现象,重复扎针又会增加患儿的痛苦。
[0003]儿童感染性疾病,多采用抗生素输液治疗,抗生素的使用容易导致患儿出现食欲下降,免疫力降低。另外,冬季是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普通抗生素效果不好,因此临床多使用红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红霉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且该不良反应高发,以红霉素类药物胃肠道损伤最低的阿奇霉素为例,平均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达到15%。
[0004]因此,寻找安全的、方便、并可以降低儿童打点滴时的痛苦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护理椅,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儿童用内科护理椅,该护理椅可以避免因患儿手臂动而引发的鼓针现象,并通过药包进行辅助治疗,以降低因静脉滴注红霉素类药物而引发的胃肠道反应。
[0006]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该儿童用内科护理椅包括椅面、椅背、扶手和椅腿,所述椅背内侧的上部对称设置有两根与扶手平行的安装杆,安装杆上安装有挡帘;所述椅背内侧的下部设置有覆盖患儿肚脐和胃部的护带,所述护带的一端与椅背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挂钩与椅背上的定位环挂接,所述护带的中部设置有覆盖患儿肚脐和胃部的药包,所述药包内填充有药物组合物,所述药包的内侧面留有发热贴粘贴位,所述椅背内侧上设置有两条垂直导轨,两垂直导轨上通过与其配合的滑块安装有颈枕;所述扶手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放置手臂的凹槽,凹槽上方设置有弹性束缚带。
[0007]上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药制成:鸡内金3-9份、焦三仙3-9份、太子参3_9份、陈皮3_9份、山药3_9份、佛手3_9份、肉桂3_9份、砂仁3_9份、陈皮3_9份、甘草3-9份、干姜2-4份。
[0008]上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药制成:鸡内金6份、焦三仙6份、太子参6份、陈皮6份、山药6份、佛手6份、肉桂6份、砂仁6份、陈皮6份、甘草6份、干姜3份。
[0009]上述椅腿的下部套装有套筒,套筒的外侧设置有与椅腿配合的定位旋钮,通过松紧定位旋钮可以方便的调节椅面的高度,以适应不同年龄的患儿。
[0010]上述椅背上设置有通孔,该通孔一方面可以减轻护理椅的整体重量,另一方面,夏天使用时,可以增强护理椅的通风效果,保持患儿背部的干燥和凉爽。
[0011]上述椅面上设置有通孔,该通孔一方面可以减轻护理椅的整体重量,另一方面,夏天使用时,可以增强护理椅的通风效果,保持患儿臀部的干燥和凉爽。
[001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该儿童用内科护理椅中,(一)椅背内侧的上部对称设置有两根与扶手平行的安装杆,安装杆上安装有挡帘,扎针时将挡帘拉开,挡住扎针的手臂,防止患儿看到针头会增加其恐惧并挣扎,从而避免了因患儿挣扎而产生的鼓针的现象和由此重复扎针给患儿造成的痛苦。(二)椅背内侧的下部设置有覆盖患儿肚脐和胃部的护带,所述护带的一端与椅背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挂钩与椅背上的定位环挂接,所述护带的中部设置有覆盖患儿肚脐和胃部的药包,所述药包的内侧面留有发热贴粘贴位,打点滴的同时,药包内的药物组合物可以对胃肠部进行外敷,可以有效的减少红霉素类药物可能引发的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可以在发热贴粘贴位粘贴发热贴,发热贴可以对患儿和药包进行热敷,以促进患儿对药物组合物的吸收,进一步降低红霉素类药物可能引发的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使患儿保持较好的胃口,该药包无需内服用药,只需外敷即可有效的改善红霉素类药物可能引发的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利于感染性疾病的恢复,可以缩短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疗程。(三)椅背内侧上设置有两条垂直导轨,两垂直导轨上通过与其配合的滑块安装有颈枕,颈枕可以缓解因疾病引起的颈部不适。(四)扶手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放置手臂的凹槽,凹槽上方设置有弹性束缚带,打点滴的过程中,使患儿将手臂放入凹槽内,并用弹性束缚带固定,防止患儿动手臂引发的鼓针现象,从而避免了由此给患儿带来的痛苦。由此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椅背,2 —安装杆,3 —垂直导轨,4 一挡帘,5 —通孔,6 —护带,7 —扶手,8 一椅面,9 一椅腿,10 一定位旋钮,11 一套筒,12 一凹槽,13 一弹性束缚带,14 一挂钩,15 一定位环,16 一药包,17 一颈枕。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16]实施例1:一种儿童用内科护理椅,如图所不,它包括椅面8、椅背1、两个扶手7和椅腿9,椅腿9的下部套装有套筒11,套筒11的外侧设置有与椅腿9配合的定位旋钮10,通过松紧定位旋钮10来调整椅面8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身高的患儿。所述椅面8和椅背1上设置有通孔5,该通孔5可以减轻护理椅的整体重量,而且夏天使用时,可以增强护理椅的通风效果,保持患儿背部和臀部的干燥和凉爽。
[0017]其中,椅背1内侧的上部对称设置有两根与扶手7平行的安装杆2,安装杆2上安装有挡帘4,扎针时将挡帘4拉开,挡住扎针的手臂,防止患儿看到针头会增加其恐惧并挣扎,从而避免了因患儿挣扎而产生的鼓针现象和由此重复扎针给患儿造成的痛苦。所述扶手7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放置手臂的凹槽12,凹槽12上方设置有弹性束缚带13,扎针时如果患儿手臂动作,此时,凹槽12与弹性束缚带13配合对患儿手臂进行固定,确保了患儿扎针手臂的定位,进一步避免了由于患儿手臂动作而引发的鼓针现象。[0018]椅背1内侧的下部设置有覆盖患儿肚脐和胃部的护带6,所述护带6的一端与椅背1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挂钩14与椅背1上的定位环15挂接,打点滴时,将挂钩14挂在定位环15内即可实现护带6的固定,打点滴完成后,将挂钩14从定位环15内取下即可。所述护带6的中部设置有覆盖患儿肚脐和胃部的药包16,所述药包16内填充有药物组合物,且所述药包16的内侧面留有发热贴粘贴位,通过药包16内的药物组合物促进患儿的消化功能,可以在发热贴粘贴位粘贴发热贴,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决定发热贴的粘巾数量,而且发热贴可以更换,发热贴可以对患儿和药包16进行热敷,以促进患儿对药物组合物的吸收,进一步降低红霉素类药物可能引发的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使患儿保持较好的胃口,该药包16无需内服用药,只需外敷即可有效的改善红霉素类药物可能引发的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利于感染性疾病的恢复,可以缩短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疗程。所述椅背1内侧上设置有两条垂直导轨3,两垂直导轨3上通过与其配合的滑块安装有颈枕17,颈枕17的高度可以根据患儿的身高不同进行调整,调整时通过滑块沿垂直导轨3移动即可,调整好后,通过患儿颈部向后靠的力即可将颈枕17固定。
[0019]发热贴是指由原料层、明胶层以及无纺布袋四部分组成,原料层置于无纺布袋内,明胶层用于使发热贴粘附在衣服上。原料层是由铁、石、活性炭、无机盐、水等合成的聚合物,可在空气中氧气的作用下发生放热反应。无纺布袋的特点是均匀不漏、透气性好。明胶层选用优质压敏胶涂层,粘结牢固,绝不污损衣物。
[0020]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药制成:鸡内金3份、焦三仙9份、太子参3份、陈皮9份、山药3份、佛手9份、肉桂3份、砂仁9份、陈皮3份、甘草9份、干姜2份。
[0021]取鸡内金3份、焦三仙3份、太子参3份、陈皮3份、山药3份、佛手3份、肉桂3份、砂仁3份、陈皮3份、甘草3份、干姜2份,混合均匀后,打磨成细粉,细粉的粒径小于180微米±7.6微米,取50g细粉封装在药包16内。
[0022]实施例2:一种儿童用内科护理椅,其结构同实施例1。
[0023]其中,药包16内的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药制成:鸡内金6份、焦三仙6份、太子参6份、陈皮6份、山药6份、佛手6份、肉桂6份、砂仁6份、陈皮6份、甘草6份、干姜3份。
[0024]取鸡内金6份、焦三仙6份、太子参6份、陈皮6份、山药6份、佛手6份、肉桂6份、砂仁6份、陈皮6份、甘草6份、干姜3份,混合均匀后,打磨成细粉,细粉的粒径小于180微米±7.6微米,取50g细粉封装在药包16内。
[0025]实施例3:一种儿童用内科护理椅,其结构同实施例1。
[0026]其中,药包16内的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药制成:鸡内金3份、焦三仙9份、太子参3份、陈皮9份、山药3份、佛手9份、肉桂3份、砂仁9份、陈皮3份、甘草9份、干姜4份。
[0027]取鸡内金9份、焦三仙9份、太子参9份、陈皮9份、山药9份、佛手9份、肉桂9份、砂仁9份、陈皮9份、甘草9份、干姜4份,混合均匀后,打磨成细粉,细粉的粒径小于180微米±7.6微米,取50g细粉封装在药包16内。
[0028]为进一步观察本发明中中药组合物的临床疗效,选择100例应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的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了临床药效学试验,结果如下:
100例患儿均无胃肠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也未使用其他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患儿对疼痛、恶心等主观症状能清楚表达。100例患儿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3-10岁,病程1-3天,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45例,原发疾病: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观察组18例,对照组16例;急性化脓扁桃体炎观察组15例,对照组12例;急性支气管炎观察组12例,对照组11例;支气管肺炎观察组10例,对照组6例。细菌感染的指标:血象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和(或)C反应蛋白增高。150例患儿。两组之间年龄、性别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0029]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抒罗康,蛾眉山通惠制药有限公司,0.25 g /支)10mg /(kg.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释浓度为1.0 mg / ml后静脉滴注,时间2h左右,用药3~5d。观察组在输液的同时用实施例2制备的发热贴和药包16敷患J L的肚脐及胃部,敷2h左右。
[0030]观察指标:
在用药前对两组患儿及其家长告知少数可能会出现不适反应,但不具体说明有何种不适。于注射时及注射后1 h观察患儿,询问有何感觉,不作提示,由患儿及家长陈述。主要观察指标有恶心、呕吐、腹痛;阿奇霉素输液结束后观察有无腹泻,腹泻诊断标准为粪便次数增多≥ 3次)或性状异常。不良反应的分度:轻度-症状较轻,能忍受并坚持完成治疗;重度-症状较重,无法忍受,不能坚持用药而被迫停药。
[0031]药效观察:
两组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后 ,对照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对照组轻度不良反应5例,重度不良反应4例,因不良反应停药4例,停药率8.89%;观察组轻度不良反应1例,无重度不良反应病例,无因不良反应停药病例,停药率0。
[0032]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例)
【权利要求】
1.一种儿童用内科护理椅,它包括椅面、椅背、扶手和椅腿,其特征是:所述椅背内侧的上部对称设置有两根与扶手平行的安装杆,安装杆上安装有挡帘;所述椅背内侧的下部设置有覆盖患儿肚脐和胃部的护带,所述护带的一端与椅背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挂钩与椅背上的定位环挂接,所述护带的中部设置有覆盖患儿肚脐和胃部的药包,所述药包内填充有药物组合物,所述药包的内侧面留有发热贴粘贴位,所述椅背内侧上设置有两条垂直导轨,两垂直导轨上通过与其配合的滑块安装有颈枕;所述扶手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放置手臂的凹槽,凹槽上方设置有弹性束缚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用内科护理椅,其特征是: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药制成:鸡内金3-9份、焦三仙3-9份、太子参3-9份、陈皮3-9份、山药3_9份、佛手3-9份、肉桂3-9份、砂仁3-9份、陈皮3-9份、甘草3_9份、干姜2_4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用内科护理椅,其特征是: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药制成:鸡内金6份、焦三仙6份、太子参6份、陈皮6份、山药6份、佛手6份、肉桂6份、砂仁6份、陈皮6份、甘草6份、干姜3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用内科护理椅,其特征是:所述椅腿的下部套装有套筒,套筒的外侧设置有与椅腿配合的定位旋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用内科护理椅,其特征是:所述椅背上设置有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儿`童用内科护理椅,其特征是:所述椅面上设置有通孔。
【文档编号】A61K35/37GK103655108SQ201310735079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7日
【发明者】苏茜, 王山山, 马真真, 郭兰田 申请人: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