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倒翁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4087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不倒翁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不倒翁胸腔闭式引流瓶。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中,外伤性血气胸、自发性气胸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腔内积液等患者均需作胸腔引流,其目的为了排液、排气和调整胸腔内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使术后肺组织的迅速扩张,及时消除胸腔内残隙,防止胸膜腔感染和减少胸腔粘连的发生。胸腔闭式引流瓶是用于胸腔引流的专用医疗器械,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瓶放在地面或桌面,但都存在着因病人翻身、坐起、入睡或其他外部原因引起的引流瓶碰倒或碰碎现象的发生,不仅使用起来不方便,还容易造成医疗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不倒翁胸腔闭式引流瓶。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倒翁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瓶身和连接在瓶身下端的配重体,所述配重体的底部为一球面,所述本体的重心在配重体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重体为半球体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重体包括内设空腔的外壳和安放在所述空腔内的配重块,所述外壳的上端面与配重块的上端面平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瓶身的下端面固接有底盘,所述配重体与底盘螺栓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瓶身的上端设有把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瓶身内设有水封管,所述水封管连接瓶身外部的引流管,所述水封管上设有单向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瓶身的下端加装底部为一球面的配重体,而且本体的重心在配重体内,使得本体成为一不倒翁式的结构,即使瓶身被碰倒了也会迅速回复至直立状态,医护人员和病人无需再担心引流瓶碰倒后引起的不便或医疗事故,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安全可靠。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一种不倒翁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瓶身I和连接在瓶身I下端的配重体2。配重体2的底部为一球面,配重体2的重量大于瓶身I的重量,并且瓶身I加上配重体2整体的重心在配重体2内。因此该引流瓶构成一个不倒翁的结构,无论引流瓶向哪个方向倾倒,都会在短时间内自动回复至直立状态,医护人员和病人无需再担心引流瓶碰倒后引起的不便或医疗事故,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安全可靠。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配重体2为半球体结构。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配重体2由外壳21和配重块22组成。外壳21为具有塑料或金属材料薄壁的中空结构,配重块22安装在外壳21的空腔内,而且外壳21的上端面与配重块22的上端面平齐。这样一来,医护人员可以根据不同引流瓶的重量来选择不同材质的配重块22,以达到引流瓶的中心在配重体2内的目的,令本实施例有更宽广的适用范围。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瓶身I的下端面固接有底盘3,底盘3与瓶身I可以用胶粘结,也可以使用卡扣连接,只要保证两者能固定在一起。配重体2与底盘3螺栓连接,方便了配重体2的重复使用。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瓶身I的上端设有把手4,在引流瓶不适合直立放置时,也可以挂放在床上。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瓶身I内设有水封管5,水封管5连接瓶身I外部的引流管6,水封管5上设有单向阀7,防止废液的导流。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不倒翁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瓶身(I)和连接在瓶身(I)下端的配重体(2),所述配重体(2)的底部为一球面,所述本体的重心在配重体(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倒翁胸腔闭式引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体(2)为半球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不倒翁胸腔闭式引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体(2)包括内设空腔的外壳(21)和安放在所述空腔内的配重块(22),所述外壳(21)的上端面与配重块(22)的上端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倒翁胸腔闭式引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I)的下端面固接有底盘(3),所述配重体(2)与底盘(3)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不倒翁胸腔闭式引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I)的上端设有把手(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不倒翁胸腔闭式引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I)内设有水封管(5),所述水封管(5)连接瓶身⑴外部的引流管(6),所述水封管(5)上设有单向阀(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倒翁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瓶身和连接在瓶身下端的配重体,所述配重体的底部为一球面,所述本体的重心在配重体内。本实用新型在瓶身的下端加装底部为一球面的配重体,而且本体的重心在配重体内,使得本体成为一不倒翁式的结构,即使瓶身被碰倒了也会迅速回复至直立状态,医护人员和病人无需再担心引流瓶碰倒后引起的不便或医疗事故,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外科手术中的胸腔引流。
文档编号A61M1/00GK203060386SQ20132001342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0日
发明者李俊璞, 乔贵宾 申请人: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