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前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4980阅读:39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下颌前导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医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口腔上下颌骨位置矫正和牙齿矫正的复合下颌前导器。
背景技术
错牙合畸形是指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主要表现为牙列不齐、上下颌骨错位(如龅牙禾瘪嘴)。错颌畸形与龋齿、牙周病一起被列为口腔三大常见病,其患病率高达人口的50%以上。矫正牙列不齐最常用的是传统的金属固定矫治器,通过金属弓丝对粘接在牙面上的金属托槽施加作用力矫正牙齿,对牙齿表面和牙龈有一定的损伤,容易刺激口腔黏膜,造成患者佩戴不适。颌骨错位中最常见的是下颌后缩,常用活动可摘的下颌前导器矫治。此夕卜,传统的下颌前导器诱导斜面一次成形,不能精确确定和调节,功能单一只能用于纠正下颌骨的位置,没有排齐牙齿的作用,并且在传统矫治器治疗后后牙往往没有咬合,需要依靠固定矫治器进一步建立咬合。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下颌前导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颌前导器通过计算机精确控制牙齿矫正及下颌前伸量和打开咬合量,减少矫正过程中对牙齿和牙龈的损伤,提高患者食用的舒适度,在矫正上下颌骨位置的同时一并矫正牙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颌前导器,包括下颌前导斜面牙合垫和三维矫正牙套,下颌前导斜面牙合垫设置在三维矫正牙套的咬合面处,所述三维矫正牙套包括树脂牙模和所述树脂牙模表面的覆膜层。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其中所述覆膜层包括软质膜层和硬质膜层,所述软质膜层压制在树脂牙模上,所述硬质膜层覆盖在所述软质膜层上。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硬质膜层的厚度为0.6-1.0mm。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其中所述软质膜层的厚度为0.3-0.8mm。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三维矫正牙套上还设有定位凸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颌前导器采用计算机来精确控制牙齿矫正的下颌前伸量和打开咬合量,减少矫正过程中对牙齿和牙龈的损伤,提高患者食用的舒适度,在矫正上下颌骨位置的同时一并矫正牙齿。

图1 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颌前导器使用状态下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颌前导器使用状态下左视图。[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颌前导器使用状态下右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颌前导器使用状态下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颌前导器使用状态下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颌前导器的方法采用计算机在三维牙颌模型上精确控制牙齿矫正的下颌前伸量和打开咬合量。以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颌前导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更好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内容,但实施例的内容并不限制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所制备的下颌前导器由多个矫治器所组成,分别用于不同阶段下牙齿的矫正。每个单独的矫治器包括下颌前导斜面牙合垫(10)和用高分子材料制作的三维矫正牙套(20 )。下颌前导斜面牙合垫(10 )设置在三维矫正牙套(20 )的咬合面处,三维矫正牙套(20)套在牙齿上起固位和矫正牙列不齐的双重作用,同时下颌前导斜面牙合垫(10)起到引导下颌前伸的作用。下颌前导斜面牙合垫(10)的制造方法如下:首先,获得患者上下颌牙齿数字化的三维牙颌模型,并根据患者实际咬合在三维牙颌模型的确定上下颌位置关系。使患者前伸咬合,根据面型改善程度确定前导目标咬合位置,在数字化的三维牙颌模型上确定目标下颌相对上颌位置。根据患者下颌前伸量和打开咬合量来调整下颌前导斜面牙合垫的长度和高度,通过计算机在三维牙颌模型上控制下颌前伸量和打开咬合量,以保持下颌前伸量与打开咬合量相匹配,通过改变下颌牙合垫的长度和高度调整患者下颌前伸量 和打开咬合量。三维矫正牙套(20)的制造方法如下:首先获得患者上下颌牙齿数字化的三维牙颌模型,将获得三维牙颌模型进行分割,形成单独牙齿模型。将这些数字化三维的牙齿模型进行排列,确定每个牙齿模型的目标位置。将每个牙齿模型的初始位置和目标位置比较,根据病患实际情况将移动的分解成多个阶段位置,每个阶段位置移动距离控制在0.2-0.8_。由每个阶段牙齿模型的位置构成数字化的牙列,根据这些牙列情况采用快速原型技术来制作各个阶段的树脂牙模,再在树脂牙膜上压制覆膜层从而获得三维矫正牙套。压制的覆膜层包括硬度不同的软质膜层和硬质膜层,软质膜层压制在树脂牙模上,所述硬质膜层覆盖在软质膜层上。硬质膜层的厚度在0.6-1.0mm之间,软质膜层的厚度在0.3-0.8mm之间。软质膜层的膜起到矫正牙齿作用,硬质膜层的膜起到固位和支撑的作用。在三维矫正牙套上还设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确定下颌前导的量。图1-5显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颌前导器使用状态下各个角度的视图,图中下颌前导斜面牙合垫(10)设置在三维矫正牙套(20)的咬合面处,用于牙列矫正和下颌前伸。在病患的上颌牙齿和下颌牙齿之间设置矫正器,矫治器通过下颌前导斜面牙合垫
(10)定位,并在三维牙颌模型上形成三维数字化牙颌定位,定位确定患者矫治应达到的上下颌的位置关系。在计算机控制下颌前导斜面牙合垫(10)的长度和高度来调节下颌前伸的量和咬合打开量,通过单独的成套矫治器实现。每套矫治器实现下颌的逐步前导直至达到目标位置,且每套矫治器通过计算机精确控制下,保持颌前伸量和打开咬合量两者的协调。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下颌前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颌前导斜面牙合垫和三维矫正牙套,下颌前导斜面牙合垫设置在三维矫正牙套的咬合面处,所述三维矫正牙套包括树脂牙模和所述树脂牙模表面的覆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下颌前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层包括软质膜层和硬质膜层,所述软质膜层压制在树脂牙模上,所述硬质膜层覆盖在所述软质膜层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下颌前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膜层的厚度为0.6-1.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下颌前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膜层的厚度为0.3-0.8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下 颌前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矫正牙套上还设有定位凸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颌前导器,包括下颌前导斜面牙合垫和三维矫正牙套,下颌前导斜面牙合垫设置在三维矫正牙套的咬合面处,所述三维矫正牙套包括树脂牙模和所述树脂牙模表面的覆膜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颌前导器采用计算机来精确控制牙齿矫正的下颌前伸量和打开咬合量,减少矫正过程中对牙齿和牙龈的损伤,提高患者食用的舒适度,在矫正上下颌骨位置的同时一并矫正牙齿。
文档编号A61C7/00GK203138720SQ2013200288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8日
发明者沈刚, 潘晓岗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