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5117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胸腔引流的引流管。
背景技术
公告号为CN2834554U、公告日为2006年11月8日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胸腔引流术所用的胸腔引流管,其包括带有引流通道的管体,管体一端为开放的引流口,另一端为封闭的导头,导头侧端面上开有侧孔,侧孔与引流通道相连通,特点是在管体上设有一定位气囊,在导头近端的管体上还设有一固定气囊,在管体的引流口处分别设有带自动锁止阀的定位气囊注气管、固定气囊注气管,定位气囊、固定气囊分别经导气通道与两注气管相连通。该实用新型的定位气囊、固定气囊分别注入气体或液体后,膨胀呈球形,定位气囊定位并能阻止引流管向胸内滑入,固定气囊与定位气囊一起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由胸腔内脱出,具有手术者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引流管不需与患者皮肤缝合,患者所受痛苦少的优点。但是,其也有不足之处:其引流管进入胸腔内的部分很难控制和调整,降低了引流效率,延长了引流时间,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结构简单,带气囊防止引流管脱出,不需缝合固定在皮肤上,能够对切口起到压迫止血作用,胸壁外钳夹引流管固定,防止引流管过长进入胸腔,气囊前方为弧形管,能根据需要调控内口的方向,(因引流气体和液体内口的方向是相反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引流效果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引流软管、设置在所述引流软管上的气囊及和所述气囊相通的充气管,所述引流软管设有位于所述气囊前方的弧形管,所述弧形管上设置有侧孔。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通过设置气囊,可以防止插入胸腔的引流管被拔出,同时能够对创口进行压迫,起到止血的作用,降低了病人的痛苦,减轻了医生的工作强度。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弧形管弯曲程度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弧形管的弯曲程度,取得更好地引流效果,并可根据引流气体或液体的需要,能方便调整方向。作为优选,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弧形管上的固定环、一端和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另一端从所述气囊后端伸出的拉线,所述引流软管和所述弧形管管壁上设有用于所述拉线通过的通道。通过固定环和弧形管固定,通过拉线进行拉动,进而控制弧形管的弯曲程度,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以及提高引流效果,便于调整方向。作为优选,所述拉线端部上固定有一拉环。[0011]便于拉动拉线,提高医生工作效率。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环设置在所述弧形管前端,距离前端面8_12mm。上述设置,能够更好的控制弧形管弯曲,便于引流,减轻了医生的工作强度,降低了对医生的要求,提高了引流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环为不锈钢环,所述拉线由直径0.3-0.5mm不锈钢丝制成。采用不锈钢丝、不锈钢环,不易锈蚀,比较安全,避免对胸腔造成感染。作为优选,所述气囊和所述调控导管之间设有外固定夹。外固定夹和气囊相配合,将引流管的位置限制住,防止引流管在引流过程中位置发生移动,向胸腔内移动,影响引流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外固定夹包括弹性夹体、固定在弹性夹体上的左扳手、右扳手及将所述左扳手和所述右扳手锁紧的锁紧装置。锁紧装置能保证外固定夹对引流管的固定效果,保证引流效果。作为优选,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左扳手上的左横板、固定在所述左横板上的左倾斜卡齿、固定在所述右扳手上的右横板及固定在所述右横板上和所述左倾斜卡齿相配合的右倾斜卡齿。上述设置,结构简单、固定效果好。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结构简单、固定方便,无需缝针固定,且方向可控,引流效果好,并能压迫胸壁起到止血效果、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
图1中外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引流软管,101-侧孔,102-弧形管;2-气囊;3-充气管;4-固定环;5-拉线;6-外固定夹,601-弹性夹体,602-左扳手,603-右扳手,604-左横板,605-左倾斜卡齿,606-右横板,607-右倾斜卡齿;7-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实施例,见附
图1、2,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引流软管1、设置在所述引流软管I上的气囊2及和所述气囊2相通的充气管3,充气管3设置在引流软管I的管壁内,用来给气囊2充气,使得气囊2鼓起,同时,所述引流软管I设有位于所述气囊2前方的弧形管102,所述弧形管102上设置有侧孔101。同时,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弧形管102弯曲程度的 控制装置。[0037]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弧形管102上的固定环4、一端和所 述固定环4固定连接,另一端从所述气囊2后端伸出的拉线5,固定环4镶嵌在弧形管102 前端管壁上,距离前端面8-12mm,所述固定环4为不锈钢环,所述拉线5由直径0.3-0.5mm 不锈钢丝制成。为了便于拉动拉线5,在所述拉线5端部上固定有一拉环7,为了便于拉线 5通过,所述引流软管I和所述弧形管102管壁上设有用于所述拉线5通过的通道,弧形管 102管壁上的通道和引流软管I管壁上的通道相通,而且,引流软管I管壁上的通道具有一 个开口,便于拉线5伸出。[0038]在所述气囊2和所述调控导管之间设有外固定夹6。所述外固定夹6包括弹性夹 体601、固定在弹性夹体601上的左扳手602、右扳手603及将所述左扳手602和所述右扳 手603锁紧的锁紧装置,弹性夹体601可以采用弹性不锈钢制成,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固定在 所述左扳手602上的左横板604、固定在所述左横板604上的左倾斜卡齿605、固定在所述 右扳手603上的右横板606及固定在所述右横板606上和所述左倾斜卡齿605相配合的右 倾斜卡齿607,在使用的时候,通过对左扳手602和右扳手603施加压力,改变弹性夹体601 的空间,实现夹紧,此时,左倾斜卡齿605和右倾斜卡齿607相卡合,保证左扳手602和右扳 手603的位置。[0039]以上说明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完整的实施本 方案,但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 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 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权利要求1.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软管(I)、设置在所述引流软管(I)上的气囊(2)及和所述气囊(2)相通的充气管(3),所述引流软管(I)设有位于所述气囊(2)前方的弧形管(102),所述弧形管(102)上设置有侧孔(101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弧形管(102)弯曲程度的控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弧形管(102)上的固定环(4)、一端和所述固定环(4)固定连接,另一端从所述气囊(2 )后端伸出的拉线(5 ),所述引流软管(I)和所述弧形管(102 )管壁上设有用于所述拉线(5)通过的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5)端部上固定有一拉环(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4)设置在所述弧形管(102)前端,距离前端面8-12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4)为不锈钢环,所述拉线(5)由直径0.3-0.5mm不锈钢丝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引流软管、设置在所述引流软管上的气囊及和所述气囊相通的充气管,所述引流软管设有位于所述气囊前方的弧形管,所述弧形管上设置有侧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结构简单、固定方便,无需缝针固定,且方向可控,引流效果好,并能压迫胸壁切口起到止血效果、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A61M25/10GK203154556SQ20132003142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2日
发明者廖金平, 宋斌 申请人:廖金平, 宋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