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推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7050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推进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推进器。
背景技术
目前仅有少数医院在后交叉韧带手术中应用后交叉韧带推进器,其与牵引线的结合部即线槽部,为滑轮样结构,在关节内使用时有滑轮脱落的风险。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后交叉韧带推进器结构复杂且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配合关节镜使用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后交叉韧带重建推进器。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后交叉韧带重建推进器,包括棒状支撑杆,棒状支撑杆顶部设置线槽部,线槽部垂直截面的形状为V字形,棒状支撑杆尾部设置手柄。制作时,用微型砂轮或其他打磨工具将鲁氏棒长杆的顶部打磨成线槽部,再以精细砂纸等打磨,使线槽部外表面光滑园钝即可。其中鲁氏棒长杆选用直径为4_的鲁氏棒即可。线槽部是V形凹槽。所述的棒状支撑杆与手柄之间的夹角为60-90度,优选90度。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在使用过程中, 先用牵引线将重建的后交叉韧带移植物拉入骨隧道,在关节镜监视下将牵引移植物的牵引线纳入本实用新型的线槽部,在牵引线用力牵拉移植物的同时顺棒状支撑杆推顶牵弓I线即可将重建的后交叉韧带移植物顺利推进。牵引线可以采用编制韧带的爱惜康牵引线。应用本实用新型后,有力地推进了后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顺利地完成了手术,且未出现负面效应及意外不良情况。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减少了现有推进器使用时滑轮易脱落的风险,且线槽部的外表面也较为光滑园钝,不仅有力地推进了后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而且避免了造成关节内的意外损伤。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1、线槽部;2、棒状支撑杆;3、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0015]如图1所示,所述的后交叉韧带重建推进器,包括棒状支撑杆2,棒状支撑杆2顶部设置线槽部1,线槽部I垂直截面的形状为V字形,棒状支撑杆2尾部设置手柄3。棒状支撑杆2与手柄3之间的夹角为60-90度,优选90度。制作时,用微型砂轮或其他打磨工具将鲁氏棒长杆的顶部打磨成线槽部1,再以精细砂纸等打磨,使线槽部I外表面光滑园钝即可。其中鲁氏棒长杆选用直径为4_即可。线槽部I是V形凹槽。在使用过程中,先用牵引线将重建的后交叉韧带移植物拉入骨隧道,在关节镜监视下将牵引移植物的牵引线纳入本实用新型的线槽部1,在牵引线用力牵拉移植物的同时顺棒状支撑杆2推顶牵弓I线即可将重建的后交叉韧带移植物顺利推进。牵引线可以采用编制韧带的爱惜康牵引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减少了现有推进器使用时滑轮易脱落的风险,且线槽部I的外表面也较为光滑园钝,避免了造成关节内的意外损伤。应用本实用新型后,有力地推进了后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顺利地完成了手术,且未出现负面效应及意外不良情况。实施例2所述的手柄3与棒状支撑杆2的夹角为60度,其余如实施例1。实施例3所述的手柄3与棒状支撑杆2的夹角为70度,其余如实施例1。实施例4所述的手柄3与棒状支撑杆2的夹角为80度,其余如实施例1。
权利要求1.一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推进器,包括棒状支撑杆(2),其特征在于:棒状支撑杆(2)顶部设置线槽部(1),线槽部(1)垂直截面的形状为V字形,棒状支撑杆(2)尾部设置手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棒状支撑杆(2)与手柄(3)之间的夹角为60-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棒状支撑杆(2)与手柄(3)之间 的夹角为90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推进器。所述的后交叉韧带重建推进器,包括棒状支撑杆,棒状支撑杆顶部设置线槽部,线槽部垂直截面的形状为V字型,棒状支撑杆尾部设置手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减少了现有推进器使用时滑轮易脱落的风险,且线槽部的外表面也较为光滑园钝,不仅有力地推进了后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而且避免了造成关节内的意外损伤。
文档编号A61B17/00GK203074771SQ20132006482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4日
发明者吴绳国 申请人:吴绳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