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内科护理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院内科护理用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内科护理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内科病房用护理床,基本上就是普通的平板单人床的单结构形式,床单两侧并不设置床挡,由于内科病人的特殊情况,尤其由于腹内疼痛或者由于体内的不舒适造成的心情烦躁,很容易发生掉床挡现象,这无疑增加了护理人员的负担。而且使用普通的单人床结构的平板床,在需要作静脉滴注的情况下还要另外架设挂瓶装置,具体的操作也会很不方便,不利于内科病房的日常护理操作,也极大地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内科护理床装置,可以较好地确保病人不会发生掉床的现象,又可以方便内科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操作,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床装置,包括有右床挡、拉杆式输液架、紧急呼叫按钮、床头挡、痰桶挂架、床腿、万向地轮、左床挡、床面板和铰链。床面板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内科护理床装置的主体件,整体呈长方形的平板状结构,在床面板的四个角下面,设置有接地支撑用的床腿,床腿的下端设置有万向地轮。在床面板的一端,向上设置有床头挡,在床头挡的右端设置有向上支撑用的拉杆式输液架,在床头挡的右上角位置,设置有紧急呼叫按钮。在床面板的右边侧,使用铰链连接设置有右床挡,在床面板的左边侧,使用铰链连接设置有左床挡,在靠近床头挡位置的床面板的左边侧,采用悬挂的形式设置有痰桶挂架,通过痰桶挂架可以挂设一次性方便袋,以作为污物接受袋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床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床装置,可以较好地确保病人不会发生掉床的现象,又可以方便内科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操作,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内科护理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I一右床挡 2—拉杆式输液架 3—紧急呼叫按钮 4一床头挡 5—痰桶挂架 6—床腿 7—万向地轮8—左床挡9一床面板10—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1,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床装置,包括有右床挡1、拉杆式输液架2、紧急呼叫按钮3、床头挡4、痰桶挂架5、床腿6、万向地轮7、左床挡8、床面板9和铰链10。床面板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内科护理床装置的主体件,整体呈长方形的平板 状结构,在床面板9的四个角下面,设置有接地支撑用的床腿6,床腿6的下端设置有万向地轮7。在床面板9的一端,向上设置有床头挡4,在床头挡4的右端设置有向上支撑用的拉杆式输液架2,在床头挡4的右上角位置,设置有紧急呼叫按钮3。在床面板9的右边侧,使用铰链10连接设置有右床挡1,在床面板9的左边侧,使用铰链10连接设置有左床挡8,在靠近床头挡4位置的床面板9的左边侧,采用悬挂的形式设置有痰桶挂架5,通过痰桶挂架5可以挂设一次性方便袋,以作为污物接受袋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床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床装置,可以较好地确保病人不会发生掉床的现象,又可以方便内科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操 作,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
权利要求1.一种内科护理床装置,包括有右床挡(I)、拉杆式输液架(2)、紧急呼叫按钮(3)、床头挡(4)、痰桶挂架(5)、床腿(6)、万向地轮(7)、左床挡(8)、床面板(9)和铰链(10),床面板(9)是主体件,整体呈长方形的平板状结构,在床面板(9)的四个角下面,设置有接地支撑用的床腿(6),床腿(6)的下端设置有万向地轮(7);在床面板(9)的一端,向上设置有床头挡(4),在床头挡(4)的右端设置有向上支撑用的拉杆式输液架(2),在床头挡(4)的右上角位置,设置有紧急呼叫按钮(3);在床面板(9)的右边侧,使用铰链(10)连接设置有右床挡(I),在床面板(9 )的左边侧,使用铰链(10 )连接设置有左床挡(8 ),在靠近床头挡(4 )位置的床面板(9)的左边侧,采用悬挂的形式设置有痰桶挂架(5),通过痰桶挂架(5)挂设一次性方便袋, 以作为污物接受袋使用。
专利摘要一种内科护理床装置,包括有右床挡、拉杆式输液架、紧急呼叫按钮、床头挡、痰桶挂架、床腿、万向地轮、左床挡、床面板和铰链。在床面板的四个角下面,设置有接地支撑用的床腿,床腿的下端设置有万向地轮。在床面板的一端,向上设置有床头挡,在床头挡的右端设置有向上支撑用的拉杆式输液架,在床头挡的右上角位置,设置有紧急呼叫按钮。在床面板的右边侧,使用铰链连接设置有右床挡,在床面板的左边侧,使用铰链连接设置有左床挡,在靠近床头挡位置的床面板的左边侧,采用悬挂的形式设置有痰桶挂架,通过痰桶挂架可以挂设一次性方便袋,以作为污物接受袋使用。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文档编号A61G7/00GK203107489SQ201320072310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2日
发明者李贞 申请人:李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