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下肢抬高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7372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下肢抬高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下肢抬高垫。
背景技术
目前,高能量损伤所致的下肢骨折患者以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全髋置换患者日益增多,为了便于治疗,预防并发症,对于这类患者的体位管理尤为重要。下肢骨折患者伤后及患肢肿胀明显,除了采用静脉给药、局部冷热敷进行治疗外,抬高患肢也是利于消肿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常常使用患肢垫枕的方法抬高患肢,但由于枕头缺少斜面支撑,在患者睡眠时,患肢会不自觉地移动,甚至会滑落枕下,从而无法保持患肢体位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全髋置换患者术后为了预防假体脱位,对于体位及患者依从性要求较高,术后需髋关节外展20° 45°,屈曲10° 15°,两腿之间放置软枕,避免内收、内旋、屈曲及盘腿。患者通常在平卧时的配合度较高,但由于全髋置换术的年老患者较多,为了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的并发症,必须给予患者翻身。翻身侧卧时患肢紧靠枕垫无法保持外展位,存在假体脱位的风险,同时体位的不适会增加患肢疼痛,部分患者会拒绝翻身,从而影响患者预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下肢抬高垫,其能够解决下肢骨折、全髋置换术以及下肢外固定支架患者的下肢功能位摆放问题,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并便于治疗和护理操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下肢抬高垫,其特点在于,包括基座部和四条支撑腿;基座部的顶面为沿基座部的纵向方向倾斜的斜面;四条支撑腿分别设置在基座部的底面四角,并与基座部的底面连接。上述的多功能下肢抬高垫,其中,基座部的顶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 20。。上述的多功能下肢抬高垫,其中,基座部的顶面设有沿基座部的整个纵向长度延伸的第一弧形凹槽。上述的多功能下肢抬高垫,其中,基座部的底面设有沿基座部的整个纵向长度延伸的第二弧形凹槽,四条支撑腿分别位于该第二弧形凹槽的四角位置。上述的多功能下肢抬高垫,其中,多功能下肢抬高垫包括表层和设置在表层下方的软质材料层,表层的材质为I3U革,软质材料层的材质为海绵。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弧形凹槽主要用于抬高患肢,便于固定患肢不易滑落,利于消肿,同时利用凹形设计,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翻转抬高垫,垫表面的第一弧形凹槽可用于全髋置换术后患者翻身时使用,致患肢侧卧时仍可保持功能体位外展20° 45°,而第二弧形凹槽可放置健侧肢体,避免翻身时肢体长时间受压不适。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下肢抬高垫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下肢抬高垫包括基座部I和四条支撑腿2。基座部I的顶面11为沿基座部的纵向方向倾斜的斜面,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β为15° 20°。四条支撑腿2分别设置在基座部的底面四角,并与基座部的底面连接。基座部I的顶面11设有沿基座部的整个纵向长度延伸的第一弧形凹槽111,基座部11的底面设有沿基座部的整个纵向长度延伸的第二弧形凹槽121,四条支撑腿2分别位于该第二弧形凹槽121的四角位置。第一弧形凹槽111和第二弧形凹槽121的弧度接近于人体下肢的生理曲线,从而使患者将下肢置于弧形凹槽位置时感觉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下肢抬高垫包括表层和设置在表层下方的软质材料层,表层的材质为I3U革,软质材料层的材质为海绵。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弧形凹槽121主要用于抬高患肢,便于固定患肢不易滑落,利于消肿,同时利用凹形设计,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翻转抬高垫,垫表面的第一弧形凹槽111可用于全髋置换术后患者翻身时使用,致患肢侧卧时仍可保持功能体位外展20° 45°,而第二弧形凹槽121可放置健侧肢体,避免翻身时肢体长时间受压不适。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下肢抬高垫主要用于创伤骨科的下肢骨折的患者、全髋置换术后患者以及下肢外固定支架患者等。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部和四条支撑腿; 所述的基座部的顶面为沿基座部的纵向方向倾斜的斜面; 所述的四条支撑腿分别设置在基座部的底面四角,并与基座部的底面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的顶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 2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的顶面设有沿基座部的整个纵向长度延伸的第一弧形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的底面设有沿基座部的整个纵向长度延伸的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的四条支撑腿分别位于该第二弧形凹槽的四角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功能下肢抬高垫包括表层和设置在表层下方的软质材料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的材质为PU革,所述软质材料层 的材质为海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下肢抬高垫,包括基座部和四条支撑腿。基座部的顶面为沿基座部的纵向方向倾斜的斜面,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20°。四条支撑腿分别设置在基座部的底面四角,并与基座部的底面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下肢骨折、全髋置换术以及下肢外固定支架患者的下肢功能位摆放问题,利于患者消肿,防止深静脉血栓,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同时便于治疗和护理操作。
文档编号A61G7/075GK203138943SQ20132007206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8日
发明者胡三莲, 周玲, 孙雅妮 申请人:胡三莲, 周玲, 孙雅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