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器针头的防止误扎伤疾病防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736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注射器针头的防止误扎伤疾病防控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注射器针头的防止误扎伤疾病防控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射器疾病防控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射器针头的防止误扎伤疾病防控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的,职业病主要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噪音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国家对于职业病也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并与2011年12月31日开始施行,虽然有职业病防治法,但是目前的有效防治装备却远远地跟不上,在医院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通常都是裸露的,对于针管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在一些接触、处理医用垃圾的护士、清洁工人、垃圾处理人员以及拾荒者很容易被针管扎伤,从而引发病菌传播。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射器针头的防止误扎伤疾病防控结构,利用套管插入端预留的长条孔形成弹性连接片的涨缩,在插入注射器针头后由弹性连接片上的内凸起块锁定,有效杜绝了注射器针头伤人的弊端。为了实现所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射器针头的防止误扎伤疾病防控结构,在套管的插入端靠近端部设有至少两个长条孔,在长条孔与长条孔之间的套管形成弹性连接片,在弹性连接片的内面中部设有内凸起块,所述内凸起块形成针栓上环状槽的卡接,所述套管至少比注射器针头的长度略长2毫米,使针管隐藏于所述套 管内。所述的注射器针头的防止误扎伤疾病防控结构,所述长条孔为长方形孔或长圆孔。所述的注射器针头的防止误扎伤疾病防控结构,内凸起块的套管插入端一侧设有斜面或设有弧形过渡面。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的注射器针头的防止误扎伤疾病防控结构,将使用后的注射器针头套上套管,利用套管插入端预留的长条孔形成弹性连接片的涨缩空间,使针栓的环状槽牢牢定位在套管内,注射器针头的针管处于套管内,有效杜绝了注射器针头伤人的弊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注射器针头插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注射器针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插入端;2、内凸起块;3、弹性连接片;4、长条孔;5、套管;6、环状槽;7、针
栓;8、针管。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结合附图1 3所述的注射器针头的防止误扎伤疾病防控结构,在套管5的插入端I靠近端部设有至少两个长方形或长圆形长条孔4,在长条孔4与长条孔4之间的套管5形成弹性连接片3,在弹性连接片3的内面中部设有内凸起块2,内凸起块2的套管5插入端I 一侧设有斜面或设有弧形过渡面,所述内凸起块2形成针栓7上环状槽6的卡接,所述套管5至少比注射器针头的长度略长2毫米,使针管8隐藏于所述套管5内。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注射器针头的防止误扎伤疾病防控结构,使用时,将使用后的注射器针头利用套管5的插入端I套上套管5,由于套管5插入端I预留的长条孔4形成弹性连接片3的涨缩空间,使针栓7的环状槽6牢牢定位在套管5内,注射器针头的针管8处于套管5内,使得作为医用垃圾的注射器针头一直处于套管5的保护状态,这其中无论是接触的护士、医用垃圾回收人员或后期处理人员,都不会受到携带病菌的注射器针头伤害。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1.一种注射器针头的防止误扎伤疾病防控结构,其特征是:在套管(5)的插入端(I)靠近端部设有至少两个长条孔(4),在长条孔(4)与长条孔(4)之间的套管(5)形成弹性连接片(3),在弹性连接片(3)的内面中部设有内凸起块(2),所述内凸起块(2)形成针栓(7)上环状槽(6)的卡接,所述套管(5)至少比注射器针头的长度略长2毫米,使针管(8)隐藏于所述套管(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针头的防止误扎伤疾病防控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长条孔(4)为长方形孔或长圆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针头的防止误扎伤疾病防控结构,其特征是:内凸起块(2)的套管(5)插入端(I) 一侧设有斜面或设有弧形过渡面。
专利摘要一种注射器针头的防止误扎伤疾病防控结构,涉及注射器疾病防控结构,在套管(5)的插入端(1)靠近端部设有至少两个长条孔(4),在长条孔(4)与长条孔(4)之间的套管(5)形成弹性连接片(3),在弹性连接片(3)的内面中部设有内凸起块(2),所述内凸起块(2)形成针栓(7)上环状槽(6)的卡接,所述套管(5)至少比注射器针头的长度略长2毫米,使针管(8)隐藏于所述套管(5)内;本实用新型利用套管插入端预留的长条孔形成弹性连接片的涨缩,在插入注射器针头后由弹性连接片上的内凸起块锁定,有效杜绝了注射器针头伤人的弊端。
文档编号A61M5/32GK203043183SQ20132007187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日
发明者奕梅 申请人:奕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