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器过滤针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11359阅读:7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射器过滤针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射器过滤针头,包括针管、针管固定座、连接座,以及设置在针管固定座与连接座所形成的连接腔内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装置由过滤层及其弹性支撑体构成,且针管固定座的连接腔为圆台形空腔,圆台形空腔靠近针管的一端为小端,过滤层的直径小于圆台形空腔的大端直径且大于小端直径及针管直径,其过滤层由挡片及设置在挡片两侧面的药液过滤膜与弹性单向阀膜构成,药液过滤膜设置于挡片靠近注射筒的一侧面,单向阀膜紧贴挡片的另一侧面且中间开有多条断开线。本实用新型对药液起到了实质性的过滤作用,有效避免了因药液不净而造成的医疗事故,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适合医疗单位大范围推广。
【专利说明】
一种注射器过滤针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可以完全过滤的注射器针头。
【背景技术】
[0002]注射器(简称“针管”)注射与输液是常用常见的医疗方法与手段。针管注射是用针管从药液瓶中抽取药液后再直接将针头插入人体肌内组织或血管中后再将药液注射入人体内。而输液则是将各种药液及药粉进行混合后放入输液瓶中形成较大量的混合药液,再利用针管缓慢输入人体内。在进行输液前,常需配制特定的混合药液,而配制混合药液一般用注射器来完成,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注射器插入药液瓶中抽取适量的配制前药液,拔出注射器后再将药液注射入药粉瓶中,摇匀,待药液与药粉充分溶解后,在抽出混合液注入输液瓶中随之流入人体内。
[0003]在进行针管注射时,药液中有可能存在杂质,或是敲开装药液的玻璃瓶时产生的玻璃碎末或其他碎肩;而在将药液与药粉进行混合后再输液的过程中,混合药液中也有可能存在因药粉没有得到充分的溶解而形成的粉末状物质。如果这些杂质、玻璃碎末、粉末状物质,或是其他碎肩随药液被注入人体内,则会造成患者的不适感,严重时甚至危害人体生命,引发医疗安全事故。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人们在注射器针头的药液流动管路上设置了药液过滤膜11,以此来过滤掉药液中的杂质、玻璃碎末、粉末状物质等(如附图1所示,专利名称:一种溶药器,专利号:201510451141X),当向注射筒内抽入药液时,药液过滤膜发挥过滤作用,将药液中的杂质、玻璃碎末、粉末状物质等过滤并粘附在药液过滤膜上靠近针管I的一面(附图1中药液过滤膜的上侧面)。此种药液过滤膜看似有用,但当针头插入人体内进行针管直接注射,或是针头插入输液瓶内向输液瓶内推送药液进行输液时(附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为药液从注射筒被推送进输液瓶中时的流动方向),被药液过滤膜过滤并留在过滤膜上侧面的杂质、玻璃碎末、粉末状物质等又会随药液流动被注射进人体内,或是被推送进输液瓶内并随之被注射进人体内,并未起到真正的过滤作用,医疗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在药液流通管路上设置有过滤装置,能实现对药液的真正过滤的注射器针头,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0005]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种注射器过滤针头,包括尖端的侧壁带导流孔的针管,用以固定针管的T形针管固定座,两端分别与针管固定座及注射筒连接的连接座,以及设置在针管固定座与连接座所形成的连接腔内的过滤装置,针管固定座及连接座的任意横截面呈圆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装置由圆形的过滤层,以及设置在过滤层上靠近注射筒一侧面的弹性支撑体构成,且针管固定座的连接腔为圆台形空腔,圆台形空腔靠近针管的一端为小端,过滤层的直径小于圆台形空腔的大端直径且大于小端直径及针管直径,所述的过滤层由带有孔洞的圆形挡片及分别设置在挡片两侧面的药液过滤膜与弹性单向阀膜构成,其药液过滤膜设置于挡片靠近注射筒的一侧面,其单向阀膜紧贴挡片的另一侧面且中间开有多条断开线。
[0007]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性支撑体为多个独立的弹性件,或由单向阀膜从过滤层圆周向注射筒方向延伸而成。
[0008]对于本实用新型,其连接座的连接腔内,设置有多个用以支撑弹性支撑体的支撑柱。
[0009]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座与针管固定座的连接采用凹槽卡接套接。
[0010]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管固定座的针管端还设置有一个空气过滤装置,空气过滤装置、针管固定座、连接座三者连接成一体,所述的空气过滤装置由空气过滤膜及包裹针管与针管固定座的外壳组成,外壳与针管及针管固定座之间留有间隙从而形成空气流通通道,空气过滤膜设置在此空气流通通道内,外壳上还开有连通外部空气与空气流通通道的透气孔。
[0011]对于本实用新型,空气过滤装置与连接座的连接采用凹槽卡接连接,针管固定座卡接固定在空气过滤装置与连接座的连接处。
[0012]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滤层与针管固定座的圆台形空腔为同轴线安装。
[0013]对于本实用新型,其过滤层的圆周边沿与针管固定座的圆台形空腔壁接触紧贴。
[0014]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单向阀膜上断开线的数量为三条或三条以上。
[0015]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管固定座连接腔的腔壁上设置有用以对过滤层的移动进行限位的限位柱。
[0016]工作原理:当向注射器内抽入药液时,大气压及药液的流动力作用在过滤层的单向阀膜一侧,使单向阀膜闭合且过滤层向注射筒方向平移,从而使过滤层圆周边沿不再贴紧针管固定座的圆台形空腔壁,打开药液的流入通道,药液从过滤层圆周边沿与圆台形空腔壁的空隙中流入连接腔内并进入注射筒;停止向注射筒内抽入药液后,过滤层在弹性支撑体的弹力作用下回复原始状态一过滤层的圆周边沿紧贴圆台形空腔壁,二者之间的间隙被关闭;将药液从注射筒内向针管方向推出时,药液作用在过滤层上,使过滤层与圆台形空腔壁的贴合更紧密,同时,药液透过药液过滤膜及挡片,将受到的注射筒推拉杆的推力作用在单向阀膜上,使得具有弹性的单向阀膜沿开有断开线的位置向针管方向被推开,在断开线位置形成得以让药液流出的“缺口”,在此过程中,药液经药液过滤膜流出,药液过滤膜对药液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出来的杂质等滞留在药液过滤膜靠近注射筒的一面,不再随药液进入人体内,对药液起到了真正的过滤作用,有效避免了因此而导致的医疗事故的发生。
[0017]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创新后的过滤装置对注射筒内流出的药液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出来的杂质滞留在注射器内,不会再随药液流入人体内,对药液起到了实质性的过滤作用,有效避免了因药液不净而导致的医疗事故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适合于医疗单位大范围推广。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不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无空气过滤装置);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
[0021 ]图4为单向阀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单向阀膜在受到从注射筒流向针管的药液作用力时沿断开线张开
[0024]后的主视示意图;
[0025]图7为图6的俯视不意图;
[0026]图8为针管固定座的剖视图;
[0027]图9为针管固定座的仰视图;
[0028]图10为连接座的剖视图;
[0029]图11为连接座的俯视图;
[0030]图12为过滤层的结构放大图。
[0031 ]图中:1--针管,2—导流孔,3—针管固定座,4—注射筒,5—连接座,6—连接腔,7—弹性支撑体,8—圆台形空腔,9一孔洞,10-挡片,11-药液过滤膜,12-单向阀膜,13-断开线,14—支撑柱,15—空气过滤膜,16—外壳,17—空气流通通道,18—透气孔,19—注射筒推拉杆,20-分离带,21-限位柱,22-凹槽,23-凸圈,24-过滤层,R为过滤层的直径,Rl、R2分别为圆台形空腔的大端直径与小端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如下:
[0033]参见附图2-12所示,一种注射器过滤针头,包括尖端的侧壁带导流孔2的针管1(导流孔设置于针管的侧壁,更利于针管插入人体肌肉内或药液瓶内,有效防止堵塞),用以固定针管的T形针管固定座3,两端分别与针管固定座及注射筒4连接的连接座5,以及设置在针管固定座与连接座所形成的连接腔6内的过滤装置,针管固定座及连接座的任意横截面呈圆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装置由圆形的过滤层24,以及设置在过滤层上靠近注射筒一侧面的弹性支撑体7构成(如附图12所未),且针管固定座的连接腔为圆台形空腔8(即一端大另一端小的圆形腔,圆台形空腔壁从一端向另一端过渡时,可以是弧线、一条斜直线或几条不同角度的斜直线平滑连接,如附图8、9所示),过滤层与圆台形空腔为同轴线安装且过滤层的圆周边沿与圆台形空腔壁接触紧贴,圆台形空腔与针管连通,圆台形空腔靠近针管的一端为小端,过滤层的直径R小于圆台形空腔的大端直径Rl且大于小端直径R2(R2〈R〈Rl)及针管直径,所述的过滤层由圆形挡片10及分别设置在挡片两侧面的药液过滤膜11与弹性单向阀膜12构成,药液过滤膜设置在挡片靠近注射筒的一侧面,单向阀膜设置在挡片的另一侧面并紧贴挡片,单向阀膜上开有多条断开线13(断开线从单向阀膜的中间位置向周边四散延伸断开,但并不完全延伸至周边边沿,周边边沿仍呈未断开的整体),单向阀膜在受到从注射筒方向流向针管的药液流动推力的作用时,相邻两条断开线之间的膜会向针管方向弯曲,从而在断开线位置形成可以让药液流向针管的“缺口”(如附图6、7所示。附图6中上翘部分即为受力弯曲的部分;附图7中中间的“十”字形即为所形成的“缺口”),挡片上开有多个孔洞9,孔洞的密度与大小要适合,使单向阀膜在受到从针管流向注射筒的药液作用时,单向阀膜会因为受到挡片的阻止而不会沿断开线向注射筒方向反向弯曲并形成缺口,从而阻止流向注射筒的药液从这些反向缺口中流入。
[0034]在本实施例中,挡片通过横向与坚向的两条分离带20,将挡片分割成四个等份孔洞9(如附图5所示),而单向阀膜上则开两条与分离带对应的横向与坚向断开线(如附图4所示),在安装的过程中,断开线的位置应对应分离带,且分离带的宽度要适合,在单向阀膜受到从针管流向注射筒的药液作用力时,分离带要能支撑住单向阀膜,不会使单向阀膜沿断开线反向向注射筒方向张开。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在挡片上开多个小孔洞,而单向阀膜上的断开线也可以开成三条、四条或更多条,开的条数越多,则每两邻两条断开线之间的单向阀膜的面积越小,在受到从注射筒流向针管的药液作用力时,则单向阀膜沿断开线方向越易弯曲而张开。在生产单向阀膜时,应当注意几点:1、单向阀膜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其厚度与弹性须合适,既能保证单向阀膜在不受外力作用时,被断开线分割的各部分能在弹力的作用下回复平整并紧贴挡片,又要保证弹性阀膜在受到从注射筒流向针管的药液作用力时,被断开线分割的各部分能相对较易受力弯曲而张开形成缺口;2、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断开线位置须呈无法让液体流过的完全闭合状态,也就是说,断开线位置虽然被断开,但断开处的间隙须极小甚至接近于零,可用极薄的刀片或其他无间隙工艺过程开此断开线,防止当向注射筒内吸入药液时,药液会从断开线处流经过滤膜而进入注射筒内,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经断开线处进入注射筒的药液会受到过滤膜的过滤作用而将杂质过滤粘附在过滤膜靠近针管的一侧面,当从注射筒内向针管推出药液时,这些杂质又有可能随药液而流入人体内;3、单向阀膜上的断开线一定要平整,断开处不能有毛刺,防止药液流出时,单向阀膜受力却不能沿断开线弯曲而张开。
[0035]在具体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所述的弹性支撑体可将其设计为多个独立的弹性件比如多个弹簧(如附图12中左边结构所示),或者将单向阀膜的边缘从过滤层圆周向注射筒方向弯折后延伸而成(如附图12中右边结构所示,延伸时可一圈都延伸或间断性的部分延伸均可,部分延伸时,延伸部分应与支撑柱位置对应),在延伸的过程中,应保证延伸部分的高度一致;在连接座的连接腔内,设置有多个用以支撑弹性支撑体的支撑柱14(如附图
10、11所示);在针管固定座连接腔的腔壁上设置有用以对过滤层的移动进行限位的限位柱21(如附图8、9所示),过滤层设置有限位柱之间,限位柱能有效保证过滤层在受外力作用而移动时,不会向左右两边偏离,保证药液流动的畅通。连接座与针管固定座的连接采用凹槽卡接套接:针管固定座的连接处外圆面周向设置有一圈凹槽22,连接座连接处的内圆面周向设置有一圈对应的凸圈23,二者连接时,将针管固定座的连接端插入连接座内,并用力挤推,使凸圈卡入凹槽内即可,在卡入时,卡接处可配以胶水,胶水凝固后连接更牢固。
[0036]在从药液瓶中抽取药液时,药液瓶中会形成负压(即密封的药液瓶中的气压低于外部大气压),从而增加注射筒推拉杆向外拉动的难度。为方便操作,减小操作难度,可在本实用新型之针管固定座的外部设置一个用于空气对流的流通通道,并在空气的流通通道内设置一个用以净化空气的空气过滤膜从而形成空气过滤装置,空气过滤装置、针管固定座、连接座三者连接成一体,空气过滤装置由空气过滤膜15及包裹针管与针管固定座的外壳16组成,外壳与针管及针管固定座之间留有间隙从而形成空气流通通道17,外壳上开有连通外部空气与空气流通通道的透气孔18。为简化空气过滤装置、针管固定座、连接座三者的连接,空气过滤装置与连接座的连接同样采用凹槽卡接套接并配以胶水,而针管固定座卡接固定在空气过滤装置与连接座的连接处(如附图3所示):在空气过滤装置外壳的连接处外圆设置一圈凹槽,在连接座连接处的内圆面设置对应的凸圈,同时,在连接座连接处的内圆面设置卡台,当连接座卡套到空气过滤装置外壳上后,空气过滤装置外壳的端面与连接座内圆面卡台之间存在一定距离的间隙,而针管固定座壁的外围不再设置凹槽,在连接处设置一个与间隙配套的一圈凸起部分,此圈凸起部分就卡在此间隙中。在生产制作时,应充分保证间隙的距离与针管固定座壁厚度之间的公差配合,确保针管固定座壁卡入间隙中后不会出现不紧凑或松动的现象。从药液瓶中抽取药液时,空气过滤装置能连通药液瓶内与外部空气,防止负压的产生。
[0037]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与工作过程:
[0038]1、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座套接在注射筒上。在此初始状态下,过滤层的四周边沿紧贴圆台形空腔壁,且单向阀膜被断开线分割成的各部分在其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均紧贴挡片,断开线位置呈闭合状态。
[0039]2、从药液瓶中抽取药液进入注射筒内的过程:将注射筒的推拉杆19推至靠近针管的一端,将针管插入药液瓶中后,向外拉推拉杆,注射筒内会形成负压,使药液瓶内的药液经导流孔进入针管,并到达针管固定座的圆台形空腔内且与过滤层的单向阀膜接触,过滤层在负压及药液流动的作用力下,被推向靠近注射筒一端的方向移动(弹性支撑体被压缩),同时,过滤层的四周边沿离开圆台形空腔壁并形成一圈空隙,药液再经此空隙流进连接座的连接腔内再进入注射筒内。在此过程中,单向阀膜被断开线分割成的各部分均紧贴挡片,断开线位置呈闭合状态(虽然单向阀膜受到外力作用,但力的方向指向挡片且单向阀膜紧贴挡片,因受到挡片的阻碍,单向阀膜无法沿断开线向挡片方向弯曲,断开线处不会张开形成缺口),药液无法从断开线位置流入连接腔内,仅能从过滤层四周边沿与圆台形空腔壁之间的空隙中流入,此时,药液过滤膜不发挥过滤作用,药液中的各种杂质随药液一起流进注射筒。
[0040]3、在药液全部进入注射筒内,停止向外拉动注射筒的推拉杆后,药液停止流动,注射筒内也不再有负压,作用在过滤层上的外力消失,过滤层在弹性支撑体的弹力作用下,被推送回复至初始状态,过滤层的四周边沿紧贴圆台形空腔壁,药液被密封在注射筒内。
[0041]4、药液从注射筒内被向外推出的的过程:当需要进行注射或将注射筒内的药液注入输液瓶中时,向针管方向推动注射筒推拉杆,注射筒中的药液受力向针管方向流动,并依次穿过药液过滤膜与挡片上的孔洞,抵达单向阀膜,并将受到的注射筒推拉杆的推力作用在单向阀膜上,单向阀膜被断开线分割成的各部分受力而向针管方向弯曲张开,形成缺口,药液从此缺口中流出并经针管流入人体内或输液瓶中。在此过程中,过滤层受药液流动力及弹性支撑体的弹力而使其边沿紧贴圆台形空腔壁,药液仅能经药液过滤膜、挡片孔洞、单向阀片上的缺口而流出,在药液流出的这个过程中,药液过滤膜发挥其过滤作用,将流进注射筒的各种杂质过滤并粘附在药液过滤膜靠近注射筒的一侧,而绝不会随药液而流出并被注射进人体内。
[0042]相对于现有的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创新后的过滤装置对注射筒内流出的药液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出来的杂质滞留在注射器内,不会再随药液流入人体内,对药液起到了实质性的过滤作用,有效避免了因药液不净而导致的医疗事故的发生,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适合于医疗单位大范围推广,极有可能成为现有注射器针头的替换品。
[004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注射器过滤针头,包括尖端的侧壁带导流孔的针管,用以固定针管的T形针管固定座,两端分别与针管固定座及注射筒连接的连接座,以及设置在针管固定座与连接座所形成的连接腔内的过滤装置,针管固定座及连接座的任意横截面呈圆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装置由圆形的过滤层,以及设置在过滤层上靠近注射筒一侧面的弹性支撑体构成,且针管固定座的连接腔为圆台形空腔,圆台形空腔靠近针管的一端为小端,过滤层的直径小于圆台形空腔的大端直径且大于小端直径及针管直径,所述的过滤层由带有孔洞的圆形挡片及分别设置在挡片两侧面的药液过滤膜与弹性单向阀膜构成,其药液过滤膜设置于挡片靠近注射筒的一侧面,其单向阀膜紧贴挡片的另一侧面且中间开有多条断开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射器过滤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支撑体为多个独立的弹性件,或由单向阀膜从过滤层圆周向注射筒方向延伸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射器过滤针头,其特征在于,其连接座的连接腔内,设置有多个用以支撑弹性支撑体的支撑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射器过滤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与针管固定座的连接采用凹槽卡接套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射器过滤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层与针管固定座的圆台形空腔为同轴线安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射器过滤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的圆周边沿与针管固定座的圆台形空腔壁接触紧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射器过滤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膜上断开线的数量为三条或三条以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射器过滤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固定座连接腔的腔壁上设置有用以对过滤层的移动进行限位的限位柱。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射器过滤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固定座的针管端还设置有一个空气过滤装置,空气过滤装置、针管固定座、连接座三者连接成一体,所述的空气过滤装置由空气过滤膜及包裹针管与针管固定座的外壳组成,外壳与针管及针管固定座之间留有间隙从而形成空气流通通道,空气过滤膜设置在此空气流通通道内,外壳上还开有连通外部空气与空气流通通道的透气孔。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注射器过滤针头,其特征在于,空气过滤装置与连接座的连接采用凹槽卡接连接,针管固定座卡接固定在空气过滤装置与连接座的连接处。
【文档编号】A61J1/20GK205494402SQ201620256519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0日
【发明人】王高松
【申请人】王高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