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内翻整骨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8187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膝内翻整骨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膝内翻整骨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膝内翻是非常多见的下肢畸形,不仅影响人的外表形象,还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膝内翻是导致中老年膝关节疼痛的常见病因,从发病原因来说,医学界一般认为膝内翻是营养不良等因素引起佝偻病而激发骨头变形导致的。经多年研究观察发现,膝内翻只有少数是营养不良等因素引起佝偻病而继发骨头变形导致的,大多数膝内翻是由于长期不正确的用力习惯引起下肢髋、膝和踝关节联合移位所致,并且采用整骨手法进行校正取得成功。由于引起膝内翻的髋、膝和踝关节联合移位的最主要的移位类型是关节的旋转移位。经检索,CN201870784公开了一种全方位膝内翻整骨矫正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其是由水平牵引装置、斜向牵引装置和垂直牵引装置通过滑动板和连接导线连接而成,在共同的控制面板的同意控制下鞋套同步工作,产生三组不同方向的牵引力,通过与之配合使用的整骨矫正带的传递,起到矫正下肢关节移位,治疗膝内翻的作用,其不足是:结构不合理,不实用,临床上设有整骨矫正带将病人的下肢缠绕后固定,容易导致病人下肢淤血,或血流不畅,同时,由于病人的胖瘦不一,不能针对病人的情况进行调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整骨方便、调整简单的膝内翻整骨矫正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膝内翻整骨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定位板、移位板、固定带和移动滚轮,底板中部纵向设有定位板,定位板两端分别设有移动凹槽,定位板两侧分别设有移位板,移位板两端下端面分别设有滚轮,滚轮经移动凹槽与定位板滚动连接,定位板上设有固定带,移位板上设有固定带穿孔,固定带穿孔与固定带相对应。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合理、整骨方便、调整简单等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底板1、定位板2、移位板3、固定带4、滚轮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一种膝内翻整骨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定位板2、移位板
3、固定带4和移动滚轮5,底板I中部纵向设有定位板2,定位板2两端分别设有移动凹槽,定位板2两侧分别设有移位板3,移位板3两端下端面分别设有滚轮5,滚轮5经移动凹槽与定位板2滚动连接,以利于更好地对下肢进行整骨,定位板2上设有固定带4,移位板3上设有固定带穿孔,固定带穿孔与固定带4相对应。本实用新型可在定位板2和移位板3相对应面分别设有棉垫,以使下肢在整骨时达到舒适的感觉。本实用新型在临床应用时,病人躺在底板I上,两腿分别放在定位板2和移位板3之间,并将两腿靠向中间的定位板2,医生分别推动移位板3靠向下肢外部,然后,用定位板2上的固定带4绕过下肢后穿过移位板3上的固定带穿过,再绕过下肢后将固定带4两端固定,以利于牵拉下肢内侧的韧带,达到下肢整骨矫正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合理、整骨方便、调整简单等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膝内翻整骨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定位板、移位板、固定带和移动滚轮,底板中部纵向设有定位板,定位板两端分别设有移动凹槽,定位板两侧分别设有移位板,移位板两端下端面分别设有滚轮,滚轮经移动凹槽与定位板滚动连接,定位板上设有固定带,移位板上设有固定带穿孔,固定带穿孔与固定带相对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膝内翻整骨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定位板、移位板、固定带和移动滚轮,底板中部纵向设有定位板,定位板两端分别设有移动凹槽,定位板两侧分别设有移位板,移位板两端下端面分别设有滚轮,滚轮经移动凹槽与定位板滚动连接,定位板上设有固定带,移位板上设有固定带穿孔,固定带穿孔与固定带相对应,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合理、整骨方便、调整简单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F5/05GK203042575SQ20132008021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1日
发明者姜红江, 谭训香, 宋修刚, 江和训 申请人: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