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伤口助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976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皮肤伤口助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皮肤伤口助合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皮肤伤口缝合,是通过医用缝合针线完成的,这种针线对伤口的缝合,第一是在皮肤伤口之外,会产生对皮肤的第二次伤害,使伤口两边形成“蜈蚣状”的疤痕;第二是由针线使伤口形成点状连接,在点与点之间无连接处,会形成光滑的增生性疤痕。皮肤伤口助合器致力于解决皮肤伤口缝合的上述缺点,改伤口由传统的针线点的连接为面的连接,使每个皮肤伤口达到一期愈合,既无增生性疤痕,更不会留下“蜈蚣状”疤痕。现有的皮肤伤口助合器是由胶粘带、无纺布软质主板和单向(不可逆)收缩锁等组成,或者由胶粘带、软塑胶软质主板和双向可开合收缩锁组成。前者首次粘贴到伤口处后,当伤口出现术后水肿(属于必然出现的正常现象)变紧,由于单向收缩锁不可逆的特性,哪怕是一根锁带稍稍拉过了头,也只能给患者重新更换一副皮肤伤口助合器,不然,不仅不能使伤口达到一期愈合的理想效果,反而有使伤口形成水泡、严重的甚至要发生溃烂的后果。在重新更换皮肤伤口助合器时,拆卸过程可能撕裂已经开始愈合的伤口,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影响伤口的愈合,严重的可能造成伤口感染。另外,多用一副或多副皮肤伤口助合器,也会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给医护人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肤伤口助合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皮肤伤口助合器无法灵活调节两块主板之间的距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种皮肤伤口助合器,其中,所述皮肤伤口助合器包括两片软质主板;软质主板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将皮肤伤口助合器粘贴到皮肤上的胶粘带,软质主板的另一面设置有用于调节两片软质主板之间的距离的锁合装置;所述锁合装置包括第一基带、第二基带和至少一个用于连接两块软质主板的螺杆;所述第一基带和第二基带分别设置在两片软质主板的边缘上;所述第一基带和第二基带上均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杆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螺杆穿过第一基带和第二基带上的螺孔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基带和第二基带上。所述的皮肤伤口助合器,其中,所述螺杆包括依次相连的限位块、固定部和螺纹柱;所述限位块的外径大于所述螺孔的内径,所述固定部的外径小于所述螺孔的内径,所述螺纹柱的螺纹与所述螺孔的内螺纹相适配。所述的皮肤伤口助合器,其中,所述螺纹柱上可拆卸设置一用于防止所述螺杆从螺孔中滑出的螺帽。所述的皮肤伤口助合器,其中,所述螺帽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柱相适配的通孔和用于将所述螺帽固定所述螺纹柱上的弹性开关;所述螺纹柱贯穿所述通孔,所述弹性开关与穿过所述通孔的螺纹柱相接。所述的皮肤伤口助合器,其中,所述螺帽为圆筒型,所述圆筒型的螺帽本体形成与所述螺纹柱相适配的通孔;在所述螺帽上设置有用于安置所述弹性开关的缺口,所述弹性开关设置于所述螺帽的缺口上,并与所述通孔平行。所述的皮肤伤口助合器,其中,所述螺纹柱上设置有一条用于安置所述弹性开关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小齿,所述弹性开关上对应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小齿咬合的第二小齿,所述第二小齿设置在与螺纹柱接触的一面上。所述的皮肤伤口助合器,其中,所述螺杆设置为多个,所述螺杆的固定部均固定在第一基带的螺孔内,或相邻的螺杆的固定部分别设置在第一基带和第二基带的螺孔内。所述的皮肤伤口助合器,其中,所述第一基带与第二基带的宽度相同,为1.5-3_;所述第一基带与第二基带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基带与第二基带上,不设置有螺孔的部位的厚度为0.3-1.0mm,设置有螺孔的部位的厚度为2.5_5mm ;所述螺孔的内径为1.2_3mm ;第一基带上相邻两个螺孔之间的中心距为15-21mm。所述的皮 肤伤口助合器,其中,所述螺杆的总长为21-35mm;所述限位块的厚度为0.5-2mm ;所述固定部的长度与第一基带的宽度相同,为1.5_3mm ;所述螺纹柱的长度为9_30mm。所述的皮肤伤口助合器,其中,所述螺帽的外径为2.5-5mm,长度为4-lOmm。通过采用螺杆调节两块软质主板的距离,可灵活调节两块软质主板之间的距离,即保证了皮肤伤口助合器的原有功能的正常发挥,又能够在皮肤伤口发生肿胀的情况下,能为其进一步提供充足的空间,从而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皮肤伤口助合器无法为伤口术后的水肿提供足够的空间的技术问题。而且,通过采用螺杆调节两块软质主板的距离,在调节两块主板的距离时,用户无需按压在皮肤上寻求着力点就能够完成调节过程,也进一步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皮肤伤口助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皮肤伤口助合器的锁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皮肤伤口助合器的基带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沿C-C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皮肤伤口助合器的螺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G部分的放大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皮肤伤口助合器的螺帽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皮肤伤口助合器的螺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皮肤伤口助合器的锁合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皮肤伤口助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中皮肤伤口助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皮肤伤口助合器包括两片软质主板I ;软质主板I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将皮肤伤口助合器粘贴到皮肤上的胶粘带,软质主板I的另一面设置有用于调节两片软质主板I之间的距离的锁合装置。使用时,将两片软质主板I分别粘贴在伤口的两侧,通过锁合装置调节两片软质主板I之间的距离来调节并固定伤口的吻合度,辅助伤口愈合。其中,所述软质主板I可以由医用透气无纺布材料、硅胶、塑料制成。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锁合装置包括第一基带2、第二基带3和至少一个用于连接两块软质主板I的螺杆5。所述第一基带2和第二基带3分别设置在两片软质主板I的边缘上,即分别沿皮肤伤口的两侧平行设置在两片软质主板I的边缘上。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基带2和第二基带3上分别对称设置有与所述螺杆5相适配的螺孔4,如图4所示,所述螺孔4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杆5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螺杆5穿过第一基带2和第二基带3上的螺孔4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基带2和第二基带3上。这样,通过旋转基带上的螺杆5,螺杆5与螺孔4的相互咬合,起到调整第一基带2与第二基带3之间的距离的作用,第一基带2与第二基带3分别带动所在的软质主板I移动,最终达到调节两片软质主板I之间的距离的目的。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螺杆5包括依次相连的限位块51、固定部52和螺纹柱53,所述限位块51的外径大于所述螺孔4的内径,所述固定部52的外径小于所述螺孔4的内径,所述螺纹柱53的螺纹与所述螺孔4的内螺纹相适配。这样,所述螺杆5的带有螺纹柱53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基带2和第二基带3上相应的螺孔4后,所述螺杆5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基带2和第二基带3上的,所述螺杆5带有限位块51的一端卡在第一基带2上的螺孔4上,所述螺杆5带有螺纹柱53的一端与第二基带3上的螺孔4咬合,通过旋转所述螺杆5带有螺 纹柱53的一端,即可调节两片软质主板I之间的距离。另外,由于所述固定部52的外径小于所述螺孔4的内径,所述固定部52上并没有设置螺纹,因此,所述固定部52和螺孔4有着比较宽松的连接。因为连接两块软质主板I的螺杆5的刚性比较大,有了这地方宽松的连接,就避免了出现两块软质主板I成为一个整体在实际使用中容易翘起的情形。优选地,所述螺杆5的末端可拆卸设置一用于防止所述螺纹柱53从螺孔4中滑出的螺帽6,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螺帽6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柱53相适配的通孔和用于将所述螺帽6固定在所述螺纹柱53上的弹性开关61。这样,螺纹柱53贯穿所述螺帽6的通孔,螺帽6通过弹性开关61固定在螺纹柱53上,防止螺纹柱53从螺孔4退出来。用户通过所述弹性开关61可以将所述螺帽6固定在所述螺纹柱53或从所述螺纹柱53拆卸下来。具体地,所述螺帽6为圆筒型,所述圆筒型的螺帽6本体形成与所述螺纹柱53适配的通孔;在所述螺帽6上设置有用于安置所述弹性开关61的缺口,所述弹性开关61设置于所述螺帽6的缺口上,并与所述通孔平行。这样,当所述螺帽6固定在所述螺纹柱53上时,所述螺纹柱53贯穿所述螺帽6的通孔,所述弹性开关61与螺纹柱53相互作用,将所述螺帽6固定在所述螺纹柱53上;使用者通过向上扯动所述弹性开关61,所述螺帽6即可在螺纹柱53上自由滑动。[0034]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螺杆5的螺纹柱53上对应所述弹性开关61设置有一条凹槽531,所述凹槽531内设置有第一小齿532,所述弹性开关61上也对应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小齿532咬合的第二小齿62,所述第二小齿62设置在与螺纹柱53接触的一面上。这样,通过所述凹槽531内的第一小齿532与所述弹性开关61上的第二小齿62互相咬合,即可将所述螺帽6牢牢地固定在所述螺杆5上,如图9所示;当用户需要将所述螺帽6取下时,只需通过追起所述弹性开关61,使第二小齿62与第一小齿532相分离,即可将所述螺帽6从所述螺杆5取下。而且,通过在所述螺纹柱53上设置与所述弹性开关61相适配的凹槽531,也可以降低所述螺帽的厚度,使所述皮肤伤口助合器的零部件更加细致,便于操作。同时,所述螺帽6也可以充当把手的作用,当旋转所述螺杆5前,可以在所述螺杆5的末端套上所述螺帽6,用户就可以通过握住所述螺帽6旋转所述螺杆5。由于第一基带2和第二基带3上全部是一样的螺孔4,这样,使连接螺杆5可以左一根右一根安装,也可以朝着一个方向安装,可以满足不同手术需要,增加了灵活性。即所述皮肤伤口助合器平行设置有多个螺杆5,所述螺杆5的固定部52可以均固定在第一基带2的螺孔4内,或间隔固定在第一基带2的螺孔4内,即相邻的两个螺杆5的固定部52是不在同一条基带上的,如图10所示,一个螺杆5的固定部52设置在第一基带2上,其相邻的螺杆5的固定部52设置在第二基带3上。其中,所述皮肤伤口助合器中,所述第一基带2与第二基带3的宽度相同,为
1.5-3mm ;所述第一基带2与第二基带3的长度相同,长度可根据伤口的大小的设定;所述第一基带2与第二基带3的厚度相同,不设置有螺孔4部位的厚度可为0.3-1.0_,设置有螺孔4的部位的厚度为2.5-5mm,其中,所述螺孔4的内径为1.2_3mm ;所述螺帽6的外径,可为2.5-5mm,长度为4_10mm ;第一基带上2相邻两个螺孔4之间的中心距为15_21mm ;所述螺杆5的总长可以为21-35mm,其中,所述限位块51的厚度可为0.5_2mm,所述固定部52的长度与第一基带 的宽度相同,可以为1.5-3_,所述螺纹柱53的长度可为9-30_。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例如,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可以用抗菌材料制作;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制作成不同的型号等,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皮肤伤口助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伤口助合器包括两片软质主板;软质主板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将皮肤伤口助合器粘贴到皮肤上的胶粘带,软质主板的另一面设置有用于调节两片软质主板之间的距离的锁合装置; 所述锁合装置包括第一基带、第二基带和至少一个用于连接两块软质主板的螺杆;所述第一基带和第二基带分别设置在两片软质主板的边缘上;所述第一基带和第二基带上均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杆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螺杆穿过第一基带和第二基带上的螺孔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基带和第二基带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伤口助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包括依次相连的限位块、固定部和螺纹柱;所述限位块的外径大于所述螺孔的内径,所述固定部的外径小于所述螺孔的内径,所述螺纹柱的螺纹与所述螺孔的内螺纹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肤伤口助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柱上可拆卸设置一用于防止所述螺杆从螺孔中滑出的螺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肤伤口助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帽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柱相适配的通孔和用于将所述螺帽固定所述螺纹柱上的弹性开关;所述螺纹柱贯穿所述通孔,所述弹性开关与穿过所述通孔的螺纹柱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皮肤伤口助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帽为圆筒型,所述圆筒型的螺帽本体形成与所述螺纹柱相适配的通孔;在所述螺帽上设置有用于安置所述弹性开关的缺口,所述弹性开关设置于所述螺帽的缺口上,并与所述通孔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皮肤伤口助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柱上设置有一条用于安置所述弹性开关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小齿,所述弹性开关上对应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小齿咬合的第二小齿,所述第二小齿设置在与螺纹柱接触的一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肤伤口助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设置为多个,所述螺杆的固定部均固定在第一基带的螺孔内,或相邻的螺杆的固定部分别设置在第一基带和第二基带的螺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伤口助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带与第二基带的宽度相同,为1.5-3mm;所述第一基带与第二基带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基带与第二基带上,不设置有螺孔的部位的厚度为0.3-1.0mm,设置有螺孔的部位的厚度为2.5_5mm ;所述螺孔的内径为1.2-3mm ;第一基带上相邻两个螺孔之间的中心距为15_21m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肤伤口助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的总长为21-35mm;所述限位块的厚度为0.5-2mm ;所述固定部的长度与第一基带的宽度相同,为1.5_3mm ;所述螺纹柱的长度为9-30mm。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肤伤口助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帽的外径为2.5-5mm,长度为4-1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皮肤伤口助合器,所述皮肤伤口助合器包括两片软质主板;软质主板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将皮肤伤口助合器粘贴到皮肤上的胶粘带,软质主板的另一面设置有用于调节两片软质主板之间的距离的锁合装置;所述锁合装置包括第一基带、第二基带和至少一个用于连接两块软质主板的螺杆;所述第一基带和第二基带分别设置在两片软质主板的边缘上;所述第一基带和第二基带上均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杆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螺杆穿过第一基带和第二基带上的螺孔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基带和第二基带上。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螺杆调节两块软质主板的距离,可灵活调节两块软质主板之间的距离。
文档编号A61B17/03GK203122498SQ20132011371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3日
发明者王作伟 申请人:佛山瑞匀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