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007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温控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温控导管。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人体降温或升温的方法基本采用体表调温方法,例如使用冰袋或冰毯冷敷进行降温,体表降温可在一定程度内达到降温目的,但是现有的体表降温温度不易控制,其操作过程较为繁琐,诱导过程长,易过度降温或升温。过度降温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易导致患者相应的并发症,甚至增加死亡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温控导管,该温控导管置入下腔静脉中,通过将冷却或加热后的流体输送到热交换球囊,利用球囊与静脉之间的热交换,作为人体降温或升温的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温控导管,包括入水腔道、回水腔道及球囊,其中入水腔道包括远端进水口,回水腔道包括远端回水口,球囊位于导管的远端,所述远端进水口和远端回水口的开口位于球囊中,入水腔道还包括近端注水口,回水腔道还包括近端出水口。上述温控导管中,所述远端进水口大于远端回水口。上述温控导管中,所述温控导管包含两个球囊,所述两个球囊依次间隔设置,每个球囊都与入水腔道和回水腔道连通。上述温控导管中,所述导管设备的近端注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热调节装置的出水口和入水口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球囊在病人的下腔静脉内不断与血液进行热交换,达到控制人体温度的目的,在给人体降温时,流体不参与人体接触,不参与人体代谢,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避免流体参与人体代谢给患者的心、肺、及肾功能带来损害,大大降低了患者相应并发症及死亡的风险;当温控导管设置多个球囊时,可以进一步增加热交换的接触面,有助于快速改变体内的温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热调节装置连接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_入水腔道,2-回水腔道,3-球囊,4-静脉,5-热调节装置,6_导管,7-盐水袋,8-蠕动泵,9-温控导管,Dll-远端进水口,D12-远端回水口,D13-近端注水口,D14-近端出水口,D15-热 调节装置的出水口,D16-热调节装置的入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温控导管,包括入水腔道1、回水腔道2及球囊3,其中入水腔道I包括远端进水口 D11,回水腔道2包括远端回水口 D12,球囊3位于导管设备的远端,所述远端进水口 Dll和远端回水口 D12的开口位于球囊3中,入水腔道还I包括近端注水口 D13,回水腔道2还包括近端出水口 D14,所述近端注水口 D13和出水口 D14分别与热调节装置的出水口 D15和入水口 D16连接。本实施例包括可以将热交换流体导入球囊3并回流至热调节装置5的循环流体通道,所述循环流体通道包括入水腔道1、回水腔道2,冷却后的流体在球囊3中循环流动,流体隔着球囊壁与静脉4里的血液进行热交换,在给人体降温时,流体不参与人体接触,不参与人体代谢,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避免流体参与人体代谢给患者的心、肺、及肾功能带来损害,同时又可起到给人体降温的治疗功效。如附图2所示,导管6将温控导管9、盐水袋7、蠕动泵8及热调节装置5依次连接一起构成闭路循环结构,往盐水袋7内加入热交换流体(生理盐水),将温控导管9插入病人腹股沟旁的左股静脉4,热调节装置5可根据控制要求调节生理盐水温度,在蠕动泵8的作用下生理盐水沿导管循环流动,利用温控导管9在病人的下腔静脉内不断与血液进行热交换,达到控制人体温度的目的。实施例2 如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温控导管中包含两个球囊3,所述两个球囊依次间隔设置,每个球囊3都与入水腔道I和回水腔道2连通。两个球囊3进一步增加热交换的接触面,有助于快速改变体内的温度。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温控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入水腔道、回水腔道及球囊,其中入水腔道包括远端进水口,回水腔道包括远端回水口,球囊位于导管的远端,所述远端进水口和远端回水口的开口位于球囊中,入水腔道还包括近端注水口,回水腔道还包括近端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进水口大于远端回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导管包含两个球囊,所述两个球囊依次 间隔设置,每个球囊都与入水腔道和回水腔道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温控导管。一种温控导管,包括入水腔道、回水腔道及球囊,其中入水腔道包括远端进水口,回水腔道包括远端回水口,球囊位于导管的远端,所述远端进水口和远端回水口的开口位于球囊中,入水腔道还包括近端注水口,回水腔道还包括近端出水口。本实用新型利用球囊在病人的下腔静脉内不断与血液进行热交换,达到控制人体温度的目的,在给人体降温时,流体不参与人体接触,不参与人体代谢,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避免流体参与人体代谢给患者的心、肺、及肾功能带来损害,大大降低了患者相应并发症及死亡的风险;当温控导管设置多个球囊时,可以进一步增加热交换的接触面,有助于快速改变体内的温度。
文档编号A61F7/12GK203107395SQ201320118700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5日
发明者缪海昕 申请人:成都嘉逸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