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造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0716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术造口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手术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手术造口器。
背景技术
目前,腹部腔内手术时,通常采用内窥镜手术方式,一般需要在病人腹部切开3个以上半公分左右的小口,医生操作手术器械从小孔进入实施手术,为腹腔镜手术作出了贡献,但其同时存在着如下的缺点或不足:①在病人腹部留下创面,影响美观;②病人住院周期较长;③病人需要承担的手术费用以及治疗费用较多;④手术感染的风险较高。
三、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是提供一种手术造口器,采用本体、上盖及上盖上设置通孔的结构,有效地克服或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术造口器,包括本体、上盖。所述本体上安装有上盖,上盖上设置有通孔。其中,所述上盖上设 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上盖上的通孔与本体的内腔成一体并联通。所述本体的一端部为喇叭口形,其上设有梯形螺纹,另一端设有外凸台。所述本体的中下部设有单头粗螺纹。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1、技术设计合理,功能先进,整体性好;2、操作安全、可靠,充分利用人类出生时就留下的肚脐眼,在肚脐眼内部切开一个半环形的切口,将本实用新型放入,再利用便于内窥镜出入的四个小孔,进行手术。3、手术缝合后,腹部没有任何肚脐眼以外的创口。4、极大地减小病人的痛苦以及住院费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按图1所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一种手术造口器,包括本体3、上盖2。本体3上安装有上盖2,上盖2上设置有通孔I。上盖2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1,图中表示为四个通孔I。上盖2上的通孔与本体3的内腔成一体并联通。本体3的一端部为喇叭口形,其上设有梯形螺纹,另一端设有外凸台。本体3的中下部设有单头粗螺纹,以保证在手术实施过程中腹腔内不会漏气泄压。由于手术缝合处在肚脐眼内部,所以患者康复后,从外观上看不到任何手术刀口痕迹。
权利要求1.一种手术造口器,包括本体、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安装有上盖,上盖上设置有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造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术造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的通孔与本体的内腔成一体并联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造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一端部为喇叭口形,其上设有梯形螺纹,另一端设有外凸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造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中下部设有单头粗螺 纹。
专利摘要一种手术造口器,包括本体、上盖。所述本体上安装有上盖,上盖上设置有通孔。本实用新型具有技术设计合理,功能先进,整体性好、操作安全、可靠,充分利用人类出生时就留下的肚脐眼,在肚脐眼内部切开一个半环形的切口,将本实用新型放入,再利用便于内窥镜出入的四个小孔,进行手术、手术缝合后,腹部没有任何肚脐眼以外的创口、极大地减小病人的痛苦以及住院费用等特点,广泛在医疗腹部手术中应用。
文档编号A61B17/02GK203153831SQ20132013620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3日
发明者任希勇 申请人:任希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