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目镜自动开合的焊工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1001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护目镜自动开合的焊工面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劳动保护用具,特别是指一种焊工面罩。
背景技术
焊工防护面罩在焊工焊接时保护工人免受光热伤害,解决了焊工焊接劳动保护问题。现在的焊工防护面罩大多为手持型,在焊接时需一只手持焊工防护面罩,占用劳动资源,焊接过后观察焊接面时需放下焊工防护面罩,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护目镜自动开合的焊工面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焊工焊接时单手施焊操作不便、反复取放焊工面罩耽误时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护目镜自动开合的焊工面罩,包括:防护面具;用于防护电焊弧光的护目窗镜,通过连接件与防护面具连接;用于控制护目窗镜开合的护目窗镜开关,设置在防护面具上;护目窗镜开关包括:用于控制护目窗镜开合的永磁体,通过连接件与护目窗镜连接;第一电磁铁,设置在永磁体的上方,磁极与永磁体上方磁极相反;第二电磁铁,设置在永磁体的下方,磁极与永磁体上方磁极相同;用于感应施焊的感应控制装置,与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连接;感应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收集感应信号、放大感应电流的电磁铁控制器,与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连接;用于感应主焊机电流的感应装置,与电磁铁控制器连接;电源,与电磁铁控制器连接。优选的,连接件具体为活动轴。优选的,用于使护目窗镜处于开启状态的轴心弹簧,设置在连接连接件上。优选的,防护面具包括:用于防滑的支撑防滑架,设置在防护面具顶部;用于支持固定、舒适配戴的下颌支撑架,设置在防护面具下部。 优选的,感应装置具体为感应线圈,缠绕在焊把上。优选的,感应装置具体为钳形,夹持于焊把线上。优选的,电磁铁控制器与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连接方式具体为磁感线圈缠绕,磁感线缠绕于第一电磁铁及第二电磁铁,且线圈缠绕方式相同、产生磁感线与第一电磁铁及第二电磁铁磁极相同。优选的,电源具体 6伏、10安的安全直流电源。[002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利用感应线圈感应施焊时通过焊把线的瞬间电流产生感应电流,通过电磁铁控制器放大感应电流,磁感线圈通过放大的感应电流加强电磁铁磁场,通过与护目镜相连的永磁体动作,使护目窗镜自动闭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面具部分剖面图;图3这本实用新型面具部分俯视图;图中:1、防护面具;2、护目窗镜;3、永磁体;4、第一电磁铁;5、第二电磁铁;6、电磁铁控制器;7、感应装置;8、焊把线;9、电源;10、轴心弹簧;11、支撑防滑架;12、下颌支撑架;13、磁感线圈;14、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如
图1 图3 所示,一种护目镜自动开合的焊工面罩,包括:防护面具I ;用于防护电焊弧光的护目窗镜2,通过连接件14与防护面具I连接;用于控制护目窗镜2开合的护目窗镜开关,设置在防护面具I内侧、护目窗镜2上方;护目窗镜开关包括:用于控制护目窗镜2开合的永磁体3,通过连接件14与护目窗镜2固定连接;第一电磁铁4,设置在永磁体3的上方,磁极与永磁体3上方磁极相反;第二电磁铁5,设置在永磁体3的下方,磁极与永磁体3上方磁极相同;用于感应施焊的感应控制装置,与第一电磁铁4、第二电磁铁5连接;感应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收集感应信号、放大感应电流的电磁铁控制器6,与第一电磁铁4、第二电磁铁5连接;用于感应主焊机电流的感应装置7,缠绕于焊把线8上,与电磁铁控制器6连接;电源9,与电磁铁控制器6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连接件14使护目窗镜2与防护面具I形成活动性窗口,使护目窗镜2可自由开合。通过利用感应装置7感应施焊时通过焊把线8的瞬间电流产生感应电流,通过电磁铁控制器6放大感应电流,通过放大的感应电流加强第一电磁铁4及第二电磁铁5磁场使永磁体动作,进而通过永磁体3动作带动护目窗镜2开启或闭合。焊工在焊接时不再需一只手持焊工防护面罩及焊接过后观察焊接面时放下焊工防护面罩的繁琐操作。[0046]防护面具I上设置有护目窗镜2,且护目窗镜2与防护面具I通过连接件14连接,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14可以为相互卡在一起的两个卡槽,也可以为活动轴,活动轴连接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优选技术方案。在防护面具I设置有护目窗开关,通过护目窗开关对护目窗镜2进行开合或关闭,在防护面具I外设置有感应控制装置。其中,护目窗开关包括:永磁体3、第一电磁铁4和第二电磁铁5,永磁体3设置在第一电磁铁4与第二电磁铁5之间;感应控制装置包括:电磁铁控制器6、感应装置7、电源9和焊把线8,电磁铁控制器设置在感应装置7与电源9之间;感应装置7与焊把线8连接。通过感应装置7感应通过焊把线8的瞬间电流产生感应电流,进而通过电磁铁控制器6放大感应装置7传导的感应电流,进而通过放大的感应电流加强第一电磁铁4及第二电磁铁5磁场强度使永磁体3动作,进而通过永磁体3动作带动护目窗镜2开启或闭合,通过上述的设计能够在焊接时不再需一只手持焊工防护面罩及焊接过后观察焊接面时放下焊工防护面罩的繁琐操作。优选的,连接件14具体为活动轴。优选的,用于使护目窗镜2处于开启状态的轴心弹簧10,设置在连接件14上。在本实用新型中,护目窗镜2设置为常开状态,便于焊工非焊接时视物方便,避免了焊工取戴面罩的麻烦。优选的,防护面具I包括:用于防滑的支撑防滑架11,设置在防护面具I顶部;用于支持固定、舒适配戴的下颌支撑架12,设置在防护面具I下部。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防滑及固定支撑装置,减少在焊接工作中,焊工因长时间配戴防护面具I造成的不适感。优选的,感应装置7具体为感应线圈,缠绕在焊把线8。
在本实用新型中,感应装置7,缠绕在焊把线8,可在电流通过焊把线时瞬间感应,产生感应电流,使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护目窗镜能快速闭合。优选的,感应装置7具体为钳形,夹持于焊把线8上。在本实用新型中,感应装置7设置为钳形,在使用中,可通过移动感应装置7夹持焊把的位置移动面罩位置,且在不使用时方便拆卸。优选的,电磁铁控制器6与第一电磁铁4、第二电磁铁5连接方式具体为磁感线圈13缠绕,磁感线圈13缠绕于第一电磁铁4及第二电磁铁5,且磁感线圈13缠绕方式相同、产生磁感线与第一电磁铁4及第二电磁铁5磁极相同。在本实用新型中,磁感线圈13缠绕方式相同、产生磁感线与第一电磁铁4及第二电磁铁5磁极相同,可以瞬间增大电磁铁的磁场强度使永磁体3动作,进而通过永磁体3动作带动护目窗镜快速闭合。优选的,电源9具体为6伏、10安的安全电流。在本实用新型中,电源9为电磁铁控制器6能源供应装置,采用6-36伏、10安的安全电流,使焊工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得以保证。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护目镜自动开合的焊工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护面具; 用于防护电焊弧光的护目窗镜,通过连接件与所述防护面具连接; 用于控制护目窗镜开合的护目窗镜开关,设置在所述防护面具上; 所述护目窗镜开关包括: 用于控制所述护目窗镜开合的永磁体,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护目窗镜连接; 第一电磁铁,设置在所述永磁体的上方,磁极与所述永磁体上方磁极相反; 第二电磁铁,设置在所述永磁体的下方,磁极与所述永磁体上方磁极相同; 用于感应施焊的感应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连接; 所述感应控制装置,包括: 用于收集感应信号、放大感应电流的电磁铁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连接; 用于感应主焊机电流 的感应装置,与所述电磁铁控制器连接;电源,与所述电磁铁控制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目镜自动开合的焊工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具体为活动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目镜自动开合的焊工面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使所述护目窗镜处于开启状态的轴心弹簧,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护目镜自动开合的焊工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面具包括:用于防滑的支撑防滑架,设置在所述防护面具顶部;用于支持固定、舒适配戴的下颌支撑架,设置在所述防护面具下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目镜自动开合的焊工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装置具体为感应线圈,缠绕在焊把线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目镜自动开合的焊工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具体为钳形,夹持于焊把线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目镜自动开合的焊工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连接方式具体为磁感线圈缠绕,所述磁感线圈缠绕于所述第一电磁铁及所述第二电磁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目镜自动开合的焊工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具体为6伏、10安的安全直流电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护目镜自动开合的焊工面罩,解决了现有焊接时单手施焊操作不便及反复取放焊工面罩耽误时间的问题。该护目镜自动开合的焊工面罩包括防护面具;护目窗镜;护目窗镜开关包括永磁体,通过连接件与护目窗镜连接;第一电磁铁,设置在永磁体的上方,磁极与永磁体上方磁极相反;第二电磁铁,设置在永磁体的下方,磁极与永磁体上方磁极相同;感应控制装置,包括电磁铁控制器,与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连接;感应装置,与电磁铁控制器连接;电源,与电磁铁控制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护目镜自动开合的焊工面罩使护目窗镜自动闭合。
文档编号A61F9/06GK203138835SQ20132014477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7日
发明者戚锦华, 景战锋, 谭静, 何延刚, 任宁波, 杨赟, 田颖, 张永远, 秦崇斌, 董健 申请人:张永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