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型红细胞清除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1937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型红细胞清除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装置,特别是一种与血液成分分离设备配套使用治疗型红细胞清除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血液疾病研究的深入,造成以临床表现为皮肤红紫和血管及神经系统为特征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因逐渐清晰,其根源是外周血液中红细胞数超过正常值,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亦相应增高的一种原因不明慢性进行性骨髓造血活性普遍亢进的疾病,属于骨髓组织异常增生的肿瘤性疾病。治疗原则是使红细胞总量、总血容量接近或回复正常,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以往传统的方法主要是行静脉放血及应用放、化疗,使血容量降至正常,但其不良反应大,放血后有引起红细胞及血小板反跳性升高的可能,单放、化疗易使红细胞分解,弓I起溶解综合征。放血术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血色病的最初步骤,因为它能迅速有效地降低红细胞及全血容量,改善症状,但每周均要放血I 2次,因大量丢失抗凝血酶,易引起高凝状态,加上血小板增多,有较高的出血和血栓形成的危险,对老年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难操作,合并症多,应用国外进口的血细胞分离机对患者进行红细胞单采术,可迅速降低红细胞数量,改善临床症状,预防血栓形成,并结合药物治疗是目前较理想的方法。治疗性红细胞单采术除具有放血术的优点外,因其在分离红细胞的同时回输大部分血浆,减少血浆蛋白、凝血因子等的丢失,同时补充一定量的胶体及晶体液,在迅速降低患者红细胞容量负荷的同时,稀释血液,缓解高黏状态,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供氧,从而缓解临床症状,减少血栓栓塞的机会,临床使用证明,分离前后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意义,这说 明红细胞单采术分离清除红细胞效果显著,分离前后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不明显,但进口设备与耗材价格昂贵,经常治疗的患者经济压力大。国内现有技术对血液成分分离的设备与耗材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高度,在安全性、可靠性上已经接近国外水平。但单独针对治疗性清除红细胞的采集设备与耗材还处于起步阶段。
发明内容鉴于国内现有技术对血液成分分离的设备与耗材发展已经进接近国外水平,但单独针对治疗性清除红细胞的采集设备与耗材还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为治疗采集清除红细胞过程中进行血浆回输提供操作便利性、方便采集后回输过程补充胶体及晶体液,维持治疗时血容量平衡,降低红细胞压积和血液粘稠度的装置。本治疗型红细胞清除采集装置,包括四通1、血浆转移袋、红细胞收集袋、血液分离杯,以及由采血针、止液夹、取样器、穿刺器、细菌过滤器、血液过滤器、压力监测器接头构成的采集取样支路、抗凝支路、血液过滤器和压力传感器接头三条支路,四通I出端分别连接上述三条支路,其特征在于血浆转移袋具有上下进、出口结构,血液过滤器出端与血液泵管之间设置三通,透明探测软管与血浆转移袋之间设置四通II,三通的入端与血液过滤器出端和红细胞收集袋相连,三通出端经泵管与血液分离杯进口接头相连,血液分离杯出口接头经透明探测软管连接四通II出端,四通II入端分别连接血浆转移袋上入口、下出口和液体补充支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实用新型的治疗型红细胞清除采集装置与血液分离机配合使用,当采血针采集的血液进入四通接头,与穿刺器接入的抗凝液混合,形成抗凝血,此时,压力监测器接头监控血液压力,血液分离机自动调整蠕动泵速度,抗凝血液通过血液过滤器、分离杯接头进入血液分离杯进行离心分离。在分离杯分离出以分离杯轴为中心的内轻外重的血浆、白膜、红细胞层,血浆成分在分离室的靠轴心部位,当最轻的血浆成分通过血浆溢出通道溢出后,通过下入口进入血浆转移袋。随着抗凝血液的不断泵入分离杯进行分离,当透明探测软管中的血液成分被探测到溢出少量红细胞后,血液采集停止,机器调整软管开闭程序,打开红细胞收集管和血浆转移袋上入口管,关闭血液过滤器出端软管和血浆转移袋下入口管,血液泵开始回输分离杯 内红细胞进入红细胞收集袋,血浆转移袋内无菌空气通过血浆转移袋上入口管回到分离杯,以保持分离杯内压力平衡,被血液分离机秤取重量的红细胞收集袋在获得重量后,开始记录血液泵转数,红细胞收集结束后,关闭红细胞收集管和血浆转移袋上入口管,打开血液过滤器出端软管和液体补充支路,根据红细胞收集时蠕动泵转数按相同转数进行胶体及晶体液回输补充,当补充转数达到后,机器再次调整软管开闭程序,关闭补充软管,打开血浆转移袋下入口管,将血浆转移袋内的血浆、白膜通过分离杯完全回输病人,当分离杯被清空后,开始下一循环的采集、清除、回输过程,直到清除总量达到设定值,结束程序。由于补充与清除的红细胞等量的胶体及晶体液,使病人血容量不发生改变,更能保证治疗过程安全。只采集需要清除的红细胞成分,回输开始阶段溢出的所有血浆与白膜成分,避免丢失血浆蛋白、凝血因子等有益成分。血液分离杯可以选择不同规格的小容量或标准容量的血浆分离杯,有利于减少治疗时患者的体外血液循环量,进一步确保安全。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结构的技术措施,使采集清除红细胞的过程中进行血浆回输,以及在采集后回输过程补充胶体及晶体液的操作更加简单、便捷、提高了操作安全性。同时,具有结构简单、耗材成本较低的优点,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满足了目前血液分离、处理环节的相应需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治疗型红细胞清除采集装置装配结构示意图。图中:I采血针2四通I 3真空取样器4穿刺器5细菌过滤器6血液过滤器7压力监测器接头8血液泵管9抗凝泵管10四通II 11限位卡12三通13血浆转移袋14红细胞收集袋15血液分离杯16透明探测软管 17穿刺器 18、19止液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0014]本治疗型红细胞清除采集装置如图1所示,由采血针1、四通2、真空取样器3、穿刺器4、细菌过滤器5、血液过滤器6、压力监测器接头7、血液泵管8、抗凝泵管9、四通10、限位卡11、三通接头12、血浆转移袋13、红细胞收集袋14、血液分离杯15、透明探测软管16、穿刺器17、止液夹18、19构成。采血针1、止液夹18、四通接头2、真空取样器3、止液夹19构成血液采集、取样支路;穿刺器4、细菌过滤器5构成抗凝支路;血液过滤器6、压力监测器接头7构成血液过滤和压力监测传感器支路。四通2出端分别连接取样支路、抗凝支路、血液过滤器和压力监测传感器接头三条支路。血液过滤器6端与血液泵管8之间设置三通12,三通12的入端与血液过滤器6出端及红细胞收集袋14相连,三通12出端经泵管8与血液分离杯15进口接头相连,所述的血浆转移袋13具有上下进、出口结构,血液分离杯15出口接头经透明探测软管16连接四通10出端,四通10入端分别连接血浆转移袋13上下进、出口传输软管和穿 刺器17。四通10、穿刺器17和传输软管构成液体补充支路。
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型红细胞清除采集装置,包括四通I (2)、血浆转移袋(13)、红细胞收集袋(14)、血液分离杯(15),以及由采血针(I)、止液夹(18)、取样器(3)、穿刺器(4)、细菌过滤器(5)、血液过滤器(6)、压力监测器接头(7)构成的采集取样支路、抗凝支路、血液过滤器和压力传感器接头三条支路,四通I出端分别连接上述三条支路,其特征在于血浆转移袋(13)具有上下进、出口结构,血液过滤器(6)出端与血液泵管(8)之间设置三通(12),透明探测软管(16)与血浆转移袋(13)之间设置四通II (10),三通(12)的入端与血液过滤器(6)出端和红细胞收集袋相连,三通(12)出端经泵管(8)与血液分离杯(15)进口接头相连,血液分离杯(15)出口接头经透明探测软管(16)连接四通II (10)出端,四通II (10)入端分别连接血浆转移袋(13 )上入口、下出口和液体补充支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型红细胞清除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补充支路由穿刺器(17)、四通II (10 )和传输软管构成。
专利摘要本治疗型红细胞清除采集装置,包括采血针、穿刺器、取样器、压力监测器接头、血液过滤器、细菌过滤器、血浆转移袋、红细胞收集袋、四通Ⅰ和血液分离杯,四通Ⅰ出端分别连接采集取样、抗凝、血液过滤及压力监测器接头三条支路,血浆转移袋具有上下进、出口结构,血液过滤器出端与血液泵管之间设置三通,透明探测软管与血浆转移袋之间设置四通Ⅱ,三通入端与血液过滤器出端和红细胞收集袋相连,三通出端经泵管与血液分离杯进口接头相连,血液分离杯出口接头经透明探测软管连接四通Ⅱ出端,四通Ⅱ入端分别连接血浆转移袋上下进、出口和液体补充支路。本装置只采集需要清除的红细胞成分,血浆、白膜完全回输病人,同时补充与清除的红细胞等量的胶体及晶体液。
文档编号A61M1/38GK203139213SQ20132017114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8日
发明者张世兵, 温书连 申请人:四川南格尔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