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用针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2724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中医用针灸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尤其是一种中医用针灸器。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刺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的时候,不自觉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砭石也因之而生。随着古人智慧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针具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针由远古时代的骨针、石砭开始发展到长短、大小、式样、材料、方法各不相同的针具,如电针、磁针、水针等;灸偏向于传统的艾灸,有艾绒灸、艾条灸等,现代医学中采用红外线照射也有类似作用。现代使用的针灸多是钢针,而在古代多使用的是银针,其功效要比钢针好。现有技术中的针灸器使用不方便,医生对于刺进患者身体内的针尖长度无法把握,只有凭靠自身的经验,使用时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或者是经验不丰富的医生来说风险性更大。且不容易把握,给患者带来很大危险。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医用针灸器,以期待解决现有技术中针灸器使用不方便,不易把握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中医用针灸器,包括针本体,所述针本体尖端设置有针尖;所述的针本体上端套接有一个套管,所述套管是中空有内腔,所述套管内腔顶部设置有弹性部件。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套管顶部设置有用于手持的手持套,所述手持套套接在所述套管上。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手持套是防滑橡胶材料。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针本体上设置有用于计量长度的刻度线。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手持套上设置有防滑纹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针灸针上设置刻度线,同时在针灸针的顶端设置弹性装置,二者配合使用,提高了针灸器的使用效果,提高可控性,使用更方便,同时采用防滑装置,在使用时更安全可靠。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其中:[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装置图;其中,1-针本体,2-套管,3-弹簧,4-手持套,5-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医用针灸器,包括针本体1,针本体I尖端设置有针尖;针本体I上端套接有一个套管2,套管2是中空有内腔,套管2内腔顶部设置有弹性部件,具体的实施方案是,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是弹簧3,也可以是具有弹性伸缩功能的弹性装置。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本实施例中套管2顶部设置有用于手持的手持套4,所述手持套4套接在套管2上,手持套4设置在套管2的顶部。同时优选的实施方案是,在手持套4上设置有防滑纹结构,手持套4的材料是防滑橡胶材料,增强了防滑功能。同时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为了方便针灸初学者或经验不足的医生,避免出现失误,本实施例中在针本体I上设置有用于测量针本体刺入人体内深度的刻度线5,刻度线5的设置可以科学精确的测量针灸针刺入人体的深度。使用更方便,可靠,降低了行医风险。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个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中医用针灸器,包括针本体,所述针本体尖端设置有针尖;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针本体上端套接有一个套管,所述套管是中空有内腔,所述套管内腔顶部设置有弹性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用针灸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套管顶部设置有用于手持的手持套,所述手持套套接在所述套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医用针灸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手持套是防滑橡胶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中医用针灸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针本体上设置有用于计量长度的刻度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医用针灸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手持套上设置有防滑纹 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用针灸器,包括针本体,所述针本体尖端设置有针尖;所述的针本体上端套接有一个套管,所述套管是中空有内腔,所述套管内腔顶部设置有弹性部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针灸针上设置刻度线,同时在针灸针的顶端设置弹性装置,二者配合使用,提高了针灸器的使用效果,提高可控性,使用更方便,同时采用防滑装置,在使用时更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A61H39/08GK203154303SQ20132020513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7日
发明者李晶 申请人:李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