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78905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器,钉仓部上开设有三个通孔,三个通孔绕中心杆的轴心线等角度分布,且其中一个通孔的与击发手柄在垂直于中心杆的轴心线的截面上的投影绕中心杆的轴心线成180°。钉仓部的前部的直径大于钉仓部的后部的直径,钉仓部的前部和钉仓部的后部通过呈漏斗形的钉仓部的中部相连接,每个通孔的前部位于钉仓部的前部上,且每个通孔的后部位于钉仓部的中部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器,采用三孔式大开口,让医生有机会运用常规的钳类手术器械通过三孔能将组织有效的拖拽进内腔。
【专利说明】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吻合器,尤其涉及一种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器。
【背景技术】
[0002]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器(PPH)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在使用中将该器械也应用在STARR手术中(治疗ODS疾病的一种手术方法),但原有的器械内腔不够大,被容纳的组织部够多,这将直接导致了治疗不足(under treatment)。医生们有一个强烈愿望,要器械的内腔足够的大,组织能被顺利地拖拽进内腔,因为需将器械口径加大以得到更大的吻合器的内径,由于直径的增大,一系列问题关于强度问题就突出了,应对这是一个全新的设计器械,这就需要对器械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器,使医生有机会运用常规的钳类手术器械能将组织有效的拖拽进吻合器内腔。
[0004]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器,它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且前端伸出外壳的中心杆、连接在中心杆的前端的钉砧部、可移动地设置在外壳的前部且内部设有若干缝钉的钉仓部、与钉仓部相连接用于推动钉仓部及钉仓部内缝钉相钉砧部移动的击发装置,击发装置包括击发手柄,其特征在于:钉仓部上开设有三个通孔,三个通孔绕中心杆的轴心线等角度分布,且其中一个通孔的与击发手柄在垂直于中心杆的轴心线的截面上的投影绕中心杆的轴心线成180°,即在垂直于中心杆轴心线的截面上,三个通孔的位置分别设计在12点、8点、4点三个位置上。钉仓部的前部的直径大于钉仓部的后部的直径,钉仓部的前部和钉仓部的后部通过呈漏斗形的钉仓部的中部相连接,每个通孔的前部位于钉仓部的前部上,且每个通孔的后部位于钉仓部的中部上。为了能使组织能够顺利进入钉仓的内腔,必须要借助器械的拖拽才能将组织最大限度进入内腔,因此通孔的开口大小要满足钳类手术器械由通孔的开口处进入后腔类手术器械能无阻碍的打开。为了方便医生手术操作,通孔的设置位置非常关键,只要设置如本申请中的位置才能够最大限度方便医生操作,如果孔的位置在6点位置将不方便操作,手术中医生的视野有问题。
[0005]进一步地,钉仓部包括钉仓壳、套设在中心杆上的组织止退环,钉仓壳与组织止退环之间设置有三条第一加强筋,三条第一加强筋分别与三个通孔间隔设置。在一种更加优选的方案中,每条第一加强筋设置和与之相邻的两个通孔之间的距离相等。现有技术中的第一加强筋的数目为四条,这样才能保证钉仓部的强度,由于本申请中在钉仓部上要开三个通孔,组织止退环上的第一加强筋必须要由四条改成三条,其位置必须在10点,2点,6点处,即三条第一加强筋在垂直于中心杆的轴心线的截面上的投影绕中心杆的轴心线成180。。
[0006]进一步地,钉仓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二加强筋,在一种更加优选的方案中,每条第一加强筋左右各设置有一条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设置在钉仓壳的中部。因为器械直径的加大,器械在缝合切割时的力要增大是必然的,而第一加强筋又减少为三条,考虑到钉仓部的强度问题,必须要对其进行加固,以防止受力后产生较大的弹性变形而影响缝钉成型。因此在钉仓壳内壁上增加6条第二加强筋,来保证钉仓部的最小变形,达到缝钉最佳成型目的。
[0007]进一步地,击发手柄通过一可沿所述中心杆长度方向移动地套设在中心杆上的推动件与钉仓部相连接并推动所述的钉仓部移动。
[0008]本申请中所涉及的12点、8点、4点、10点、2点、6点等方位词是按照钟表盘上的时间所对应的位置来定义的,该钟表盘位于垂直于中心杆轴心线的截面上,其中击发手柄在该钟表盘上的对应位置为6点方向。
[0009]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前、后、内、外、上、下等方位词是在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器在正常使用的状态下做定义的,在手术过程中,吻合器向消化道伸进的方向为前,与之相反的方向为后,中心杆所在位置为内,外壳所在位置为外,击发手柄所在位置为下,与之相反的为上。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器,采用三孔式大开口,让医生有机会运用常规的钳类手术器械通过三孔能将组织有效的拖拽进内腔。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器的钉仓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器的钉仓壳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标号为:
[0015]1、外壳;
[0016]2、中心杆;
[0017]3、钉砧部;
[0018]4、钉仓部;41、通孔;42、钉仓壳;43、组织止退环;44、第一加强筋;45、第二加强筋;
[0019]5、击发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1 ]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器,它包括外壳1、设置在外壳I内且前端伸出外壳I的中心杆2、连接在中心杆2的前端的钉砧部3、可移动地设置在外壳I的前部且内部设有若干缝钉的钉仓部4、与钉仓部4相连接用于推动钉仓部4及钉仓部4内缝钉相钉砧部3移动的击发装置。击发装置包括用于控制击发装置动作的击发手柄5。
[0022]钉仓部3上开设有三个通孔41,三个通孔41绕中心杆2的轴心线等角度分布,且其中一个通孔41的与击发手柄5在垂直于中心杆2的轴心线的截面上的投影绕中心杆2的轴心线成180°,钉仓部3的前部的直径大于钉仓部3的后部的直径,钉仓部3的前部和钉仓部3的后部通过呈漏斗形的钉仓部3的中部相连接,每个通孔41的前部位于钉仓部3的前部上,且每个通孔41的后部位于钉仓部3的中部上。
[0023]钉仓部3包括钉仓壳42、套设在中心杆2上的组织止退环43,钉仓壳42与组织止退环43之间设置有三条第一加强筋44,三条第一加强筋44分别与三个通孔41间隔设置。
[0024]每条第一加强筋44设置和与之相邻的两个通孔41之间的距离相等。
[0025]钉仓壳42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二加强筋45。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加强筋45共有六条,即每条第一加强筋44左右各设置有一条第二加强筋45,第二加强筋45设置在钉仓壳42的中部上。
[0026]击发手柄5通过一可沿中心杆2长度方向移动地套设在中心杆2上的推动件与钉仓部4相连接并推动钉仓部4移动。
[0027]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器,它包括外壳(I)、设置在所述外壳(I)内且前端伸出外壳(I)的中心杆(2)、连接在所述中心杆(2)的前端的钉砧部(3)、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I)的前部且内部设有若干缝钉的钉仓部(4)、与所述钉仓部(4)相连接用于推动所述钉仓部(4)及钉仓部(4)内缝钉相钉砧部(3)移动的击发装置,所述的击发装置包括击发手柄(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钉仓部(3)上开设有三个通孔(41),所述的三个通孔(41)绕中心杆(2)的轴心线等角度分布,且其中一个通孔(41)的与所述击发手柄(5)在垂直于所述中心杆(2)的轴心线的截面上的投影绕所述中心杆(2)的轴心线成180°,钉仓部(3)的前部的直径大于钉仓部(3)的后部的直径,所述的钉仓部(3)的前部和钉仓部(3)的后部通过呈漏斗形的钉仓部(3)的中部相连接,每个所述通孔(41)的前部位于所述的钉仓部(3)的前部上,且每个通孔(41)的后部位于所述的钉仓部(3)的中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钉仓部(3)包括钉仓壳(42)、套设在所述中心杆(2)上的组织止退环(43),所述的钉仓壳(42)与组织止退环(43)之间设置有三条第一加强筋(44),所述的三条第一加强筋(44)分别与所述的三个通孔(41)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第一加强筋(44)设置和与之相邻的两个通孔(41)之间的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钉仓壳(42)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二加强筋(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的第一加强筋(44)左右各设置有一条第二加强筋(45),所述的第二加强筋(45)设置在所述的钉仓壳(42)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击发手柄(5)通过一可沿所述中心杆(2)长度方向移动地套设在中心杆(2)上的推动件与钉仓部(4)相连接并推动所述的钉仓部(4)移动。
【文档编号】A61B17/3209GK203379174SQ201320451644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6日
【发明者】翁志强 申请人:苏州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