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暖宫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517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暖宫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暖宫带,暖宫带设置有带体、发热装置、控制装置及电源装置,发热装置夹设于带体,控制装置与发热装置电连接。发热装置分布于整条或者部分带体。带体设置有腹部加热区、宫腔加热区、肾部加热区和脊椎加热区,所述脐部加热区、小腹加热区、肾部加热区和脊椎加热区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发热装置。发热装置与所述带体车缝为一体结构或者所述发热装置嵌入设置于所述带体。该暖宫带设置有发热装置,可以通过电源对发热装置供电从而对腹部宫腔进行热疗,保健效果良好,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暖宫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暖宫带。

【背景技术】
[0002]中医研究表明,人体众多症状均与寒凉有关,因此,热疗对人体保健和疾病的预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0003]腹部宫腔部位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功能区,人体的消化系统、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均直接或间接与此部位有关。随着年龄增大,许多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腰酸背痛、消化力降低等亚健康症状。特别是生育后的女性,容易出现畏寒、怕冷、腹痛等亚健康症状。这种亚健康症状无法直接通过医疗诊断进行治疗,因为检查中各项指标都正常,但是不适的症状却实际存在。针对此种情况,通过腹部宫腔保健可以缓解或预防不适的症状,因此,做好腹部宫腔的保健甚为必要。
[0004]现有技术中,虽然一些保健机构会针对腹腔进行保健,如按摩、理疗等,但是费用比较昂贵,而且必须在特定的场所才能进行,不易随时理疗。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且腹部宫腔保健效果良好的暖宫带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暖宫带,该暖宫带能对腹部宫腔进行热疗,保健效果良好,而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特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0007]—种暖宫带,设置有带体、发热装置及电源装置,所述发热装置夹设并固定于所述带体,所述电源装置与所述发热装置连接并为所述发热装置供电。
[0008]上述暖宫带还设置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带体,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发热装置、所述电源装置连接。
[0009]优选的,上述发热装置分布于整条带体。
[0010]另一优选的,上述发热装置分布于带体的部分位置。
[0011]上述带体设置有脐部加热区、小腹加热区、肾部加热区和脊椎加热区,所述脐部加热区、小腹加热区、肾部加热区和脊椎加热区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发热装置。
[0012]上述发热装置与所述带体车缝为一体结构或者所述发热装置嵌入设置于所述带体。
[0013]上述发热装置设置为电热膜片,所述电热膜片夹设于所述带体,所述电热膜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或者
[0014]所述发热装置设置有衬垫层和电热导线,所述衬垫层车缝有多个通管,所述电热导线呈S形套设于所述通管,所述电热导线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或者
[0015]所述发热装置设置有衬垫层和电热导线,所述衬垫层设置有多个扣位,所述电热导线呈S形穿设于所述扣位,所述电热导线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或者
[0016]所述发热装置设置为远红外发热装置,所述远红外发热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或遥控连接;或者
[0017]所述发热装置设置为金属离子导电布,所述金属离子导电布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0018]上述带体的贴近皮肤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湿毛巾的辅助装配装置。
[0019]上述电源装置设置为12伏直流电压,所述电源装置为电池、电源适配器或者移动电源中的任意一种;
[0020]上述暖宫带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探测端设置于所述发热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0021]上述控制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带体;或者
[0022]所述带体设置有配位槽,所述发热装置的电连接端设置于所述配位槽,所述控制装置插入装配于所述配位槽且所述控制装置的连接端与所述发热装置的电连接端连接;或者
[0023]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发热装置的电连接端以按扣方式连接,所述电连接端设置为凸扣,所述控制装置设置有与凸扣对应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装配于所述凸扣;或者
[0024]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发热装置的电连接端以按扣方式连接,所述电连接端设置为凹槽,所述控制装置设置有与凹槽对应配合的凸扣,所述凹槽装配于所述凸扣。
[002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暖宫带,设置有带体、发热装置及电源装置,所述发热装置夹设并固定于所述带体,所述电源装置与所述发热装置连接并为所述发热装置供电。该暖宫带设置有发热装置,可以通过电源对发热装置供电从而对腹部宫腔进行热疗,保健效果良好,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2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暖宫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图1的暖宫带的发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图1的暖宫带的控制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003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暖宫带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暖宫带实施例8的发热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2]在图1至图5中,包括:
[0033]带体100、
[0034]脐部加热区110、小腹加热区120、肾部加热区130、脊椎加热区140、
[0035]发热装置200、
[0036]衬垫层210、电热导线220、通管230、
[0037]电热导线的端子221、扣位212、
[0038]控制装置300、
[0039]电源装置400。

【具体实施方式】
[0040]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41]实施例1。
[0042]一种暖宫带,如图1至图3所示,设置有带体100、发热装置200及电源装置400,发热装置200夹设并固定于带体100,电源装置400与发热装置200连接并为发热装置200供电。该暖宫带还设置有控制装置300,控制装置300固定设置于带体100,控制装置300分别与发热装置200、电源装置400连接。
[0043]如图1所示,发热装置200分布于整条带体100,使用时,将暖宫带缠绕于使用者的腰部,根据腰围大小调整将带体100两端的连接,带体100两端可以通过该拉扣与孔位方式连接,也可以通过魔术贴粘贴连接,也可以通过拉链连接,也可以通过纽扣连接等,具体连接方式不限。
[0044]连接好暖宫带后,插上电源、调整控制装置300,即可对腹部宫腔位进行热疗。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暖宫带,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热疗,不受地点限制,使用方便。
[0045]需要说明的是,发热装置200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需要设置于整条带体100,也可以根据需要仅设置于带体100的某个或者某些部位,如小腹部、脐部、肾部、脊椎部等。
[0046]为了准确控制暖宫带的温度,该暖宫带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探测端设置于发热装置200位置,温度传感器输出端与控制装置300电连接。温度传感器可以随时随刻探测发热装置200的发热情况,并将探测到的温度信息及时输送至控制装置300,以便控制装置300能够即时作出调整。
[0047]发热装置200与带体100车缝为一体结构。具体的,发热装置200设置有衬垫层210和电热导线220,衬垫层210车缝有多个通管230,电热导线220呈S形套设于通管230,电热导线220与控制装置300电连接。将衬垫层210车缝于多个通管230,穿装电热导线220容易,方便加工。电热导线的端子221与电源装置400连接,通过电源装置400对电热导线220提供电源。
[0048]电源装置400为12V直流电源,电源装置400设置为蓄电池,电源装置400 —路为电热导线220供电,一路为控制装置300供电。
[0049]需要说明的是,电源装置400并不仅仅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蓄电池,也可以采用充电电池或者与外界电源连接的电源适配器进行供电。
[0050]需要说明的是,电源装置400选择安全特低直流电源。安全特低电压是指低于42V的电压,相应的,电压低于42V的直流电源行业内称为安全特低直流电源。该暖宫带的使用对象是人体,故选择安全特低直流电源。需要说明的是,电源装置400并不仅仅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12V,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7V、3V等,具体可根据功率灵活选择。
[0051]控制装置300的结构可以根据功能灵活选择,本实施例的暖宫带采用如图3所示的电路结构,具体的,控制装置300设置有稳压单元、主控单元、液晶单元J2、液晶驱动分压单元、按键单元、温度传感器检测单元和发热驱动单元。
[0052]稳压单元设置有芯片Ul、电容Cl、电容C2、电容C3和电容C4。主控单元设置有芯片U2、电容C5和电容C6。液晶驱动分压单元设置有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和电阻R13。按键单元设置有按键S3、按键S4和按键S5。温度传感器检测单元设置有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容C7。发热驱动单元设置有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场效应管Q2和场效应管Q3。
[0053]电容Cl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芯片Ul的2端与电源装置400正极连接,芯片Ul的3端、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与稳压单元的输出端VCC连接,电容Cl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芯片Ul的I端、电容C3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
[0054]芯片Ul的型号为1117_3.3,芯片U2的型号为GA8P38_PAD。
[0055]电容C5的一端、芯片U2的39端与VCC连接,电容C6的一端与芯片U2的40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芯片U2的43端接地。
[0056]芯片U2的I端与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电阻R15的一端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电源装置400正极连接,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
[0057]芯片U2的2端与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与电源装置400正极连接,场效应管Q3的源极接地。
[0058]芯片U2的7端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芯片U2的8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芯片U2的9端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芯片U2的10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容C7的一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
[0059]芯片U2的29端与液晶单元J2的I端、电阻R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连接,芯片U2的30端与液晶单元J2的2端、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连接,芯片U2的31端与液晶单元J2的3端、电阻RlO的一端、电阻Rll的一端连接,芯片U2的32端与液晶单元J2的4端、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lO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与VCC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ll的另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
[0060]芯片U2的15端与所述液晶单元J2的5端连接,芯片U2的16端与液晶单元J2的6端连接,芯片U2的17端与液晶单元J2的7端连接,芯片U2的18端与液晶单元J2的8端连接,芯片U2的19端与液晶单元J2的9端连接,芯片U2的20端与液晶单元J2的10端连接,芯片U2的21端与液晶单元J2的11端连接,芯片U2的23端与液晶单元J2的13端连接,芯片U2的24端与液晶单元J2的12端连接。
[0061]按键S3的一端与芯片U2的27端连接,按键S4的一端与芯片U2的28端连接,按键S5的一端与芯片U2的29端连接,按键S3的另一端、按键S4的另一端、按键S5的另一端接地。按键S3用于加热温度控制,按键S4用于加热时间控制,按键S5为开关。
[0062]电阻R15的另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与电源装置400连接,温度传感器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连接,以便将乳房部110、腋下部120和背部130的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及时反馈至控制装置300。使用该暖宫带,使用者穿上后,通过按键S3、按键S4、按键S5设置开关机、加热预定温度和加热时间等参数,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电路将温度传感器端子所检测到的温度信息输送至芯片U2,通过芯片U2处理后通过液晶单元J2进行显示,芯片U2控制电阻R14、电阻R14分别驱动场效应管Q2、Q3的关断与开通的占空比实现对加热导线发热温度控制以确保该保健内衣能够按照设定的温度恒温发热。
[0063]该暖宫带,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将暖宫带带于腰间使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加热温度。通常,使用者只需要将加热时间设置为10-30分钟内,基本可以达到良好的保健效果。
[0064]该暖宫带,其原理是热疗的基本原理,热疗利用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改变机体各系统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热疗可以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可以减轻深部充血,另外还可以提供保暖令使用者舒适。
[0065]通过将该暖宫带套于腰间进行热疗,热量可以对使用者的肚脐、小腹、腰部、肾脏、脊椎等部位均匀加热,实现保健作用。不仅能够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改善机体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舒缓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
[0066]对30例有经常性腹泻者进行使用试验,此处的经常性患者是指相对于平常人,同样食用相同食物容易产生腹泻的人。使用者每天使用该暖宫带一次,每次使用20分钟,经过一个月后,腹泻病症明显缓解,而且消化能力明显提高。
[0067]对50例有腰痛感觉者进行使用试验,此处的腰痛者是指有腰痛不适感觉,但是疼痛程度能够忍受,使用者每天使用该暖宫带一次,每次使用20分钟,经过两个月后,疼痛感明显改善。
[0068]通过对20例痛经者进行使用试验,结果证明,该暖宫带能够缓解使用者经期痛经不适感,平时连续使用一个月以上的,经期疼痛感明显得到缓解。
[0069]通过对30例生育后腰痛的妇女进行试验,结果证明,每天使用一次到两次该暖宫带,使用者腰痛的感觉明显减轻,而且能够调节妇科方面的不适。
[0070]通过对30例生育后有畏寒怕冷现象的妇女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暖宫带一个月后,使用者的情况明显改善,使用者感觉较好,精神充沛。
[0071]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暖宫带能够对腹部腔体进行热疗,具有良好的保健和症状缓解效果,而且使用简单,随时穿在身上,不影响工作、聊天或者进行家务劳动,也不存其他影响。
[0072]由于国家特低安全电压标准规定为小于42V,而该暖宫带,采用12V直流电源供电,远远低于国家特低安全电压标准规定的限度,故使用安全,可靠性高,而且具有节能的特点。
[0073]该暖宫带,可以进行干式直接加热,也可以进行湿敷加热。干式直接加热即直接穿上该暖宫带即可。湿敷加热可以将一块湿毛巾放于贴身一侧,正常设置按键进行加热即可。由于湿敷加热与干式直接加热适用性各不相同,因此,此种设置可以方便使用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选择,适用性强。当然,该暖宫带也可以进行冷敷,使用时不打开发热装置200即可。
[0074]该暖宫带,在设定按键后,电源对发热导线进行电源供给,由于发热导线设置于内衣本体内,在通电过程中,发热导线形成电磁场,电磁场的作用能够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研究发现,相同温度下使用电源的使用者比与不用电源的使用者舒适感明显高。
[0075]需要说明的是,暖宫带也可以不限制于本实施例中的方式,可以选择在某些重点部位设置发热装置200。
[0076]需要说明的是,暖宫带不仅仅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背后连接的方式,也可以设置为在腰侧或者其他部位连接。
[0077]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300并不仅仅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结构,也可以选择其它电路结构,只要能够实现该功能即可。
[0078]实施例2。
[0079]—种暖宫带,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如下型号的电路元器件:电容Cl为100微法,电容C2为104皮法,电容C3为104皮法,电容C4为100微法。电容C5、电容C6均为104皮法。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和电阻R13均设置为47千欧。电阻R3为10千欧,电阻R4、电阻R5均为103欧,电容C7为105皮法。电阻R14、电阻R15均为4.7千欧,场效应管Q2和场效应管Q3的型号均为ZXMN3A14F。该暖宫带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加热,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性能高。
[0080]实施例3。
[0081]一种暖宫带,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发热装置200嵌入设置于带体100。一方面在进行加工时,可以分别加工带体100和发热装置200,然后将二者组合即可方便加工。另一方面,使用者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将发热装置200取出来,进行带体清洗及发热装置200的晾晒,使用及保养都很方便。
[0082]实施例4。
[0083]一种暖宫带,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发热装置200不是设置于整条带体,而是设置于带体的一部分位置,如设置于使用者正面的腹部位置。
[0084]实施例5。
[0085]一种暖宫带,具有实施例1至4中任意一款的结构,不同之处在:带体设置有脐部加热区110、小腹加热区120、肾部加热区130和脊椎加热区140,脐部加热区110、小腹加热区120、肾部加热区130、脊椎加热区140分别设置有发热装置200,如图4所示。
[0086]研究发现,当对腰腹部均匀加热时,疼痛部位的感觉会不明显。因此,本实施例提供重点部位加热区,可以针对性的选择进行加热,提高病患部位的舒适度。
[0087]与该暖宫带相配套的控制装置也可以相应设置选择程序,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需要热疗的部位和热疗时间。控制装置的结构为本领域常规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0088]本实施例中,暖宫带通过两侧的魔术贴150粘贴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暖宫带的连接方式不仅仅局限于本实施例的情况,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如拉链、纽扣等方式连接。
[0089]实施例6。
[0090]一种暖宫带,具有实施例1至5中任意一款的结构,不同之处在:带体100的贴近皮肤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湿毛巾的辅助装配装置。辅助装配装置可以设置为装配槽、口袋、或者与毛巾对应的纽扣或者按扣、挂扣等。这样,当使用者需要进行湿敷热疗时只需直接将湿毛巾放置于辅助装配装置即可,使用更方便,湿敷效果更好。
[0091]实施例7。
[0092]一种暖宫带,具有实施例1至6中任意一款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发热装置200设置为电热膜片,电热膜片夹设于带体100,电热膜片与控制装置300电连接。电热膜片价格便宜,加工方便,有利用降低该暖宫带的成本。
[0093]实施例8。
[0094]一种暖宫带,具有实施例1至7中任意一款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发热装置200设置有衬垫层210和电热导线220,衬垫层210设置有多个扣位212,电热导线220呈S形穿设于扣位220,电热导线220与控制装置300电连接。
[0095]需要说明的是,电热导线220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中的呈S形穿设于扣位220,也可以根据实际布料情况灵活设置。
[0096]实施例9。
[0097]—种暖宫带,具有实施例1至8中任意一款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发热装置200设置为远红外发热装置200,远红外发热装置200与控制装置300电连接或者遥控连接。
[0098]实施例10。
[0099]一种暖宫带,具有实施例1至9中任意一款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发热装置200设置为金属离子导电布,金属离子导电布与控制装置300电连接。
[0100]实施例11。
[0101]一种暖宫带,具有实施例1至10中任意一款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带体100设置有配位槽,发热装置200的电连接端设置于配位槽,控制装置300插入装配于配位槽且控制装置300的连接端与发热装置200的电连接端即电热导线的端子221连接。
[0102]实施例12。
[0103]一种暖宫带,具有实施例1至10中任意一款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遥控方式控制。该暖宫带设置遥控器,其控制装置300设置有接收天线。通过遥控器及接收天线控制暖宫带的发热情况。遥控器及与其匹配的控制装置300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104]实施例13。
[0105]一种暖宫带,具有实施例1至12中任意一款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控制装置与发热装置200的电连接端以按扣方式连接,电连接端设置为凸扣,控制装置设置有与凸扣对应配合的凹槽,凹槽装配于凸扣。
[0106]实施例14。
[0107]一种暖宫带,具有实施例1至12中任意一款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控制装置与发热装置200的电连接端以按扣方式连接,电连接端设置为凹槽,控制装置设置有与凹槽对应配合的凸扣,凹槽装配于凸扣。
[0108]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暖宫带,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带体、发热装置及电源装置,所述发热装置夹设并固定于所述带体,所述电源装置与所述发热装置连接并为所述发热装置供电,还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发热装置、所述电源装置连接; 所述发热装置分布于整条带体或者所述发热装置分布于带体的部分位置; 当所述发热装置分布于带体的部分位置时,所述带体设置有脐部加热区、小腹加热区、肾部加热区和脊椎加热区,所述脐部加热区、小腹加热区、肾部加热区和脊椎加热区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发热装置; 所述暖宫带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探测端设置于所述发热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设置有稳压单元、主控单元、液晶单元J2、液晶驱动分压单元、按键单元、温度传感器检测单元和发热驱动单元; 所述稳压单元设置有芯片U1、电容Cl、电容C2、电容C3和电容C4 ; 所述主控单元设置有芯片U2、电容C5和电容C6 ; 所述液晶驱动分压单元设置有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和电阻R13 ; 所述按键单元设置有按键S3、按键S4和按键S5 ; 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单元设置有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容C7 ; 所述发热驱动单元设置有电阻RH、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场效应管Q2和场效应管Q3 ; 所述电容Cl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所述芯片Ul的2端与电源装置正极连接,所述芯片Ul的3端、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稳压单元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电容Cl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芯片Ul的I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芯片Ul的型号为1117_3.3,所述芯片U2的型号为GA8P38_PAD ; 所述电容C5的一端、芯片U2的39端与VCC连接,所述电容C6的一端与芯片U2的40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所述芯片U2的43端接地; 所述芯片U2的I端与所述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电阻R15的一端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电源装置正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 所述芯片U2的2端与所述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与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与电源装置正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接地; 所述芯片U2的7端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2的8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2的9端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2的10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容C7的一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芯片U2的29端与所述液晶单元J2的I端、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2的30端与所述液晶单元J2的2端、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2的31端与所述液晶单元J2的3端、所述电阻RlO的一端、所述电阻Rll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2的32端与所述液晶单元J2的4端、所述电阻R12的一端、所述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lO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与VCC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ll的另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芯片U2的15端与所述液晶单元J2的5端连接,所述芯片U2的16端与所述液晶单元J2的6端连接,芯片U2的17端与所述液晶单元J2的7端连接,芯片U2的18端与所述液晶单元J2的8端连接,芯片U2的19端与所述液晶单元J2的9端连接,芯片U2的20端与所述液晶单元J2的10端连接,芯片U2的21端与所述液晶单元J2的11端连接,芯片U2的23端与所述液晶单元J2的13端连接,芯片U2的24端与所述液晶单元J2的12端连接; 所述按键S3的一端与所述芯片U2的27端连接,所述按键S4的一端与所述芯片U2的28端连接,所述按键S5的一端与所述芯片U2的29端连接,所述按键S3的另一端、所述按键S4的另一端、所述按键S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源装置为12V直流电源,所述电源装置设置为蓄电池或者充电电池或者与外界电源连接的电源适配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宫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的贴近皮肤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湿毛巾的辅助装配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暖宫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装置与所述带体车缝为一体结构或者所述发热装置嵌入设置于所述带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暖宫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装置设置为电热膜片,所述电热膜片夹设于所述带体,所述电热膜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或者 所述发热装置设置有衬垫层和电热导线,所述衬垫层车缝有多个通管,所述电热导线呈S形套设于所述通管,所述电热导线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或者 所述发热装置设置有衬垫层和电热导线,所述衬垫层设置有多个扣位,所述电热导线呈S形穿设于所述扣位,所述电热导线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或者 所述发热装置设置为远红外发热装置,所述远红外发热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或遥控连接;或者 所述发热装置设置为金属离子导电布,所述金属离子导电布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暖宫带,所述的暖宫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带体;或者 所述带体设置有配位槽,所述发热装置的电连接端设置于所述配位槽,所述控制装置插入装配于所述配位槽且所述控制装置的连接端与所述发热装置的电连接端连接;或者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发热装置的电连接端以按扣方式连接,所述电连接端设置为凸扣,所述控制装置设置有与凸扣对应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装配于所述凸扣;或者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发热装置的电连接端以按扣方式连接,所述电连接端设置为凹槽,所述控制装置设置有与凹槽对应配合的凸扣,所述凹槽装配于所述凸扣。
【文档编号】A61F7/08GK203915200SQ201320479793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7日
【发明者】郑锦清, 吴襄平 申请人:深圳市尚安堂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