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植骨块修整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515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自体植骨块修整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自体植骨块修整模具,它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下模、铰轴和上压模;所述下模由若干个相互交错排列的切刀组成,底座的一端设置铰轴,上压模通过铰轴与底座活动连接,上压模由若干凸起的实心上压模块构成,上压模块与切刀之间形成的空格一一对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操作便捷,制造成本低廉,解决了骨科手术中面临的修整植骨费时多、效率低的问题。
【专利说明】自体植骨块修整模具【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外科手术中修整植骨块的器械。【背景技术】
[0002]植骨融合术是骨科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在生物力学和临床上具有明显优势。通过手术治疗使邻近的腰椎融合,恢复腰椎的正常排列,解除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如: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椎间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的主要手术方法。而脊柱稳定性的维持主要是通过椎间融合来实现。随着椎弓根钉棒系统及椎间融合器(cage)技术的出现及广泛应用,使滑脱复位率及融合率大为提高。但如何选择术中椎间隙及cage植骨块的大小存在争议。题目为《椎间植骨块的大小是否影响腰后路滑脱复位内固定术后远期融合效果》的文献报道称,在腰后路滑脱复位内固定术中,采用中等大小的植骨块(11粒/cm3),与较小植骨块(25粒/cm3)和较大植骨块(5粒/cm3)相t匕,影像学观察效果良好,能明显提高椎间融合率,减少术后椎间丢失。
[0003]因此,如何修剪植骨块,使其体积达到均匀一致,满足临床骨科植骨的要求,是植骨融合术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现有技术对术中椎间隙及cage植骨块修整大多使用咬骨钳、咬骨剪、骨凿、骨刀等器械,将自体大骨块一下一下、一口一口“咬”成小骨块。由于临床上没有一种实用的专用器械修剪植骨块,手术过程中需要专人修剪,不仅浪费手术人员体力,并且费时较多,效率低,延误手术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体植骨块修整模具,该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将自体骨切成大小适宜的植骨块。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自体植骨块修整模具,它 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下模、铰轴和上压模;所述下模由若干个相互交错排列的切刀组成,底座的一端设置铰轴,上压模通过铰轴与底座活动连接,上压模由若干凸起的实心上压模块构成,上压模块与切刀之间形成的空格对应。
[0007]上述自体植骨块修整模具,所述切刀之间形成正方形空格,所述空格根据边长的不同分成三级,第一级空格的边长为8mm,第二级空格的边长为4mm,第三级空格的边长为2mm ο
[0008]上述自体植骨块修整模具,所述底座和下模之间活动设置容骨槽,容骨槽的一边安装容骨槽手柄。
[0009]上述自体植骨块修整模具,所述上压模块凸起的边缘呈圆弧状。
[0010]上述自体植骨块修整模具,所述上压模的上表面中部设置压杆。
[001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自体植骨块逐级修整成形的装置,解决了骨科手术中面临的修整植骨费时多、效率低的问题。该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操作便捷,制造成本低廉。[0012]本实用新型为金属材料制成,其中下模是用以钨钢为主的合金钢制造,整体结构坚固耐用。下模由若干个交错排列的切刀组成,切刀之间的距离从2mm至8mm不等,构成大、中、小三级正方形模具,可以实现植骨块的逐级修整成形。
[0013]本实用新型在上压模上表面设置梁,梁的顶端设置螺纹,通过压杆套将压杆与梁活动连接。使用时将压杆安装在梁的一端,不用时可拆卸下来。模具整体的体积小,应用灵活方便。上压模上的上压模块边缘切削成圆弧状,使上压模易于进入下模,减少修整植骨块的阻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模的俯视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压模的仰视图。
[0017]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底座,2、容骨槽,3、下模,4、容骨槽手柄,5、上压模,6、压杆,
7、铰轴,8、压杆套,9、切刀,10、上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金属结构,包括底座1、下模3、容骨槽2、铰轴7、上压模
5、压杆6。其中底座I上固定下模3,下模3用以钨钢为主的合金钢制造。底座I和下模3之间活动设置容骨槽2,容骨槽2的一边安装容骨槽手柄4,拉动容骨槽手柄4可将容骨槽2从底座I的侧边滑出。
[0020]如图2所示,下模3由若干个刀刃向上的切刀9组成,切刀9相互交错排列成大小不一的正方形空格,按边长的长度将正方形分成三级,第一级空格的边长8mm,第二级空格的边长4mm,第三级空格的边长2mm。
[0021]如图3所示,底座I的一侧设置铰轴7,上压模5通过铰轴7与底座I活动连接。上压模5以铰轴7为中心可以上下转动。上压模5由若干个凸起的上压模块10构成,上压模块10为实心正方形,上压模块10与下模3的空心正方形模具 对应。上压模5上表面中间设置梁,梁从上压模5的侧边伸出,梁的顶端设置螺纹,压杆6通过压杆套8与梁连接。压杆6向下运动时,上压模5以铰轴7为中心向下转动,上压模块10嵌入到下模3的空心正方形模具中。上压模块10的边缘切削成圆弧状,使上压模5易于进入下模3中。
[0022]应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植骨块的修整,具体步骤如下:
[0023]1、患者在全身麻醉的条件下进行外科手术,根据骨缺损的大小从不同部位如:髂骨、腓骨、肋骨等处取出自体骨块。将取出骨块的骨质表面软组织刮除。
[0024]2、抬起压模5,将骨块放入下模3的第一级模具上。下压压杆6,压模5向下转动,将大骨块切开并压入下模3中,可以得到体积约为0.25cm3的植骨块(即5粒/cm3)。植骨块落入容骨槽2中,拉动容骨槽手柄4将容骨槽2从底座I中滑出,取出被切开的植骨块。
[0025]3、将已切开的植骨块放入下模3的第二级模具上,重复上述步骤,得到体积约为
0.12cm3的植骨块(即11粒/cm3)。
[0026]4、根据需要将已切开的植骨块放入下模3的第三级模具上,重复上述步骤,得到体积约为0.05cm3的植骨块(即25粒/cm3)。
[0027]5、选择合适大小的植骨块进行植骨。
【权利要求】
1.自体植骨块修整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I)、固定在底座(I)上的下模(3)、铰轴(7)和上压模(5);所述下模(3)由若干个相互交错排列的切刀(9)组成,底座(I)的一端设置铰轴(7 ),上压模(5 )通过铰轴(7 )与底座(I)活动连接,上压模(5 )由若干凸起的实心上压模块(10)构成,上压模块(10)与切刀(9)之间形成的空格 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体植骨块修整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9)之间形成正方形空格,所述空格根据边长的不同分成三级,第一级空格的边长为8_,第二级空格的边长为4mm,第三级空格的边长为2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体植骨块修整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和下模(3)之间活动设置容骨槽(2),容骨槽(2)的一边安装容骨槽手柄(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体植骨块修整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模块(10)凸起的边缘呈圆弧状。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自体植骨块修整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模(5)的上表面中部设置压杆(6)。
【文档编号】A61B17/56GK203483485SQ201320479758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7日
【发明者】李鹏飞 申请人:李鹏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