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腹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150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腹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腹腔引流管,包括锥形体,与锥形体连接的引流软管,引流软管的引流端具有数个引流孔,所述引流软管的引流输出端具有一个与其管腔相通的支管,所述锥形体内设有贯通其轴向长度的孔腔,在引流软管内设有一根芯管,所述芯管的一端与锥形体连接并与锥形体的孔腔相通,其另一端自支管伸出。所述引流软管的前端套接一气囊,在所述引流软管的内壁上,沿引流软管长度方向设置一与引流软管腔壁固定为一体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前端与气囊相通,其后端从引流软管的后端部侧壁伸出并与一充气球连接。当腹部外科手术时,降低了“易出血、感染,或其他器官移位,甚至形成内疝”的几率,方便医护人员的医护工作。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腹腔引流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管,尤其涉及肝胆外科手术时使用的腹腔引流管,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肝胆部手术后,常用腹腔引流管对积血、积液、积脓等进行引流。对于有炎症积脓的患者,术后除静脉应用抗生素外,还需配合局部抗生素治疗,需要由引流管向腹腔内感染部位注射药物,以提高疗效,加速愈合。目前常用的引流管包括一个锥形体和与锥形体连接的引流软管,在引流软管的前端设有引流孔。该种结构的腹腔引流管由于只有一个管腔,注射的药物易受引流液的污染,并且引流管的管腔较粗无法与注射器连接,注射药物易漏出,无法全部到达感染部位,不利于病人恢复。申请号为201120026282.4,名称为“一种腹腔引流管”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腔引流管,包括锥形体,与锥形体连接的引流软管,引流软管的引流端具有数个引流孔,所述引流软管的引流输出端具有一个与其管腔相通的支管,所述锥形体内设有贯通其轴向长度的孔腔,在引流软管内设有一根芯管,所述芯管的一端与锥形体连接并与锥形体的孔腔相通,其另一端自支管伸出。该实用新型通过在引流软管内设置单独的注射用的芯管,使得注射的药物不易被引流液污染,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但是,当腹部外科手术由于切除部分或全部脏器留下较大腔隙,易出血、感染,或其他器官移位,甚至形成内疝,对患者的康复极其不利,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申请号为201120026282.4,名称为“一种腹腔引流管”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改进,提供了一种“能够根据腔隙大小给气囊充气,压迫周围组织止血,减少感染,康复时根据腔隙大小调整气囊压力逐渐减小气囊直至空腔闭合”的新型腹腔引流管。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新型腹腔引流管,包括锥形体,与锥形体连接的引流软管,引流软管的引流端具有数个引流孔,所述引流软管的引流输出端具有一个与其管腔相通的支管,所述锥形体内设有贯通其轴向长度的孔腔,在引流软管内设有一根芯管,所述芯管的一端与锥形体连接并与锥形体的孔腔相通,其另一端自支管伸出。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引流软管的前端套接一气囊,在所述引流软管的内壁上,沿引流软管长度方向设置一与引流软管腔壁固定为一体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前端与气囊相通,其后端从引流软管的后端部侧壁伸出并与一充气球连接。
[0006]所述气囊位于引流孔的前方。
[0007]所述充气球上设有单向进气阀和放气阀。
[0008]为了使芯管不被污染及便于注射药物,所述芯管伸出支管的一端设有可与注射器连接的连接头,该连接头既可封闭芯管避免污染,又方便注射药物,注射药物时,将注射器的注射头与连接头连接即可方便地进行注射,药物不易漏出。
[0009]为了方便置于患处,所述芯管为医用塑料软管或硅胶管。
[0010]使用时将所述引流软管设有气囊的一端插入腹腔后,根据腔隙大小给气囊充气,压迫周围组织止血,减少感染,康复时根据腔隙大小调整气囊压力,逐渐减小气囊直至空腔闭合。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腹部外科手术时,可解决“由于切除部分或全部脏器留下较大腔隙,易出血、感染,或其他器官移位,甚至形成内疝,对患者的康复极其不利”的问题,方便医护人员的医护工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标记:1、引流软管2、引流孔3、锥形体4、孔腔5、芯管6、支管7、连接头8、气囊9、导气管10、充气球11、单向进气阀12、放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具体描述:
[0015]如附图1所示,一种新型腹腔引流管,包括锥形体3,与锥形体3连接的引流软管I,引流软管I的引流端具有数个引流孔2,所述引流软管I的引流输出端具有一个与其管腔相通的支管6,所述锥形体3内设有贯通其轴向长度的孔腔4,在引流软管I内设有一根芯管5,所述芯管5的一端与锥形体3连接并与锥形体的孔腔4相通,其另一端自支管6伸出。其特殊之处在于:在引流软管I的前端套接一气囊8,在所述引流软管2的内壁上,沿引流软管2长度方向设置一与引流软管腔壁固定为一体的导气管9,所述导气管9前端与气囊8相通,其后端从引流软管的后端部侧壁伸出并与一充气球10连接。
[0016]所述气囊8位于引流孔2的前方。
[0017]所述充气球10上设有单向进气阀11和放气阀12。
[0018]为了使芯管5不被污染及便于注射药物,所述芯管5伸出支管6的一端设有可与注射器连接的连接头7,该连接头7既可封闭芯管5避免污染,又方便注射药物,注射药物时,将注射器的注射头与连接头7连接即可方便地进行注射,药物不易漏出。
[0019]为了方便置于患处,所述芯管5为医用塑料软管或硅胶管。
[0020]使用时将所述引流软管2设有气囊8的一端插入腹腔后,根据腔隙大小给气囊8充气,压迫周围组织止血,减少感染,康复时根据腔隙大小调整气囊8压力,逐渐减小气囊8直至空腔闭合。
[0021]以上实施例仅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举例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应该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腹腔引流管,包括锥形体,与锥形体连接的引流软管,引流软管的引流端具有数个引流孔,所述引流软管的引流输出端具有一个与其管腔相通的支管,所述锥形体内设有贯通其轴向长度的孔腔,在引流软管内设有一根芯管,所述芯管的一端与锥形体连接并与锥形体的孔腔相通,其另一端自支管伸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软管的前端套接一气囊,在所述引流软管的内壁上,沿引流软管长度方向设置一与引流软管腔壁固定为一体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前端与气囊相通,其后端从引流软管的后端部侧壁伸出并与一充气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伸出支管的一端设有可与注射器连接的连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为医用塑料软管或娃胶管。
【文档编号】A61B17/12GK203447623SQ201320499279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5日
【发明者】常丽英 申请人:常丽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