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置入式全自动放化疗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置入式全自动放化疗泵,其特征是容纳放射药物的储药罐和容纳化疗药物的储药罐通过连接管与过滤器和中央控制系统连接,中央控制系统通过输药管与瘤腔置入端的药囊连接。通过中央控制系统操作实现自动化、精确给药,保证静脉内给药速度保持恒定。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便于临床应用,针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放疗、化疗联合的新型治疗用具。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置入式全自动放化疗泵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置入式的全自动放化疗泵。
【背景技术】
[0002]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易出现腹腔内复发和转移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肿瘤侵入浆膜层种植于腹腔或手术致癌细胞脱落入腹腔而形成亚临床种植转移,以及通过门静脉系统而形成的肝转移。近年研究表明,腹腔化疗是防治进展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转移和肝转移的较好手段。皮下置入式化疗泵给药法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个区域性灌注药物的治疗方法,其优点包括:①腹腔内局部药物浓度高:②化疗药物通过门静脉系统吸收入肝脏,对经门静脉系统转移的癌栓和肝内转移性癌细胞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全身毒副作用较小。而研究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存在切缘阳性、神经脉管侵犯等高危因素的患者行放疗能够有效地降低局部复发风险。因此在以上的研究基础上,若能发明一种可同时进行放化疗且重复性好、高效低毒、性价比高、能提高患者耐受性和生活质量的一种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置入式的放化疗泵,是本领域医护人员所期望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既往单一式置入化疗泵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置入式全自动放化疗泵,实现了自动化持续滴注放化疗药物,同时进行放化疗,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置入式全自动放化疗泵,其特征是容纳放射药物的储药罐和容纳化疗药物的储药罐通过连接管与过滤器和中央控制系统连接,中央控制系统通过输药管与瘤腔置入端的药囊连接,通过中央控制系统控制流量,使静脉内给药速度精确、恒定。
[0005]本实用新型利用中央控制系统实现全自动控制,中央控制系统具有检测流量、报警及断电保护的功能。中央控制系统易于操作、安全、稳定。
[0006]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能同时进行放化疗的临床治疗,避免了传统化疗泵治疗单一、操作繁琐,同时能够保证安全,是一种便于临床应用,针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放疗、化疗联合的新型治疗用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备图。
[0008]图2是中央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两个储药囊(分别容纳放射药物和化疗药物)、过滤器
3、中央控制系统4及输药管5、瘤腔置入端的药囊6组成。使用时,将输药管5放入瘤腔内,药物从瘤腔置入端的药囊6的微孔中渗出,关闭腹腔,调整输药管5长度后,与皮外的中央控制系统4连接固定。分别向储药囊内注射放射药物及化疗药物,储药囊I内容纳放射药物,储药囊2内容纳化疗药物,通过过滤器3过滤杂质。利用中央控制系统4自动控制化放疗泵的运行。第一治疗疗程结束后可将中央控制系统4拆除,将输药管5封闭固定于体表。以后如果需要继续治疗,只需要将输药管5与中央控制系统4重新连接即可,因为瘤腔置入端的药囊6已经置入患者体内,不需要每次打开腹腔,所以极大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方便医护人员操作。
[0010]中央控制系统4可以实现全自动控制,中央控制系统4由单片机控制,如图2所示:中央控制系统4包括报警电路、液晶显示电路、键盘输入、电机驱动电路、流量反馈电路。液晶显示电路可以实时显示化放疗泵的各种注射参数和运行状态。报警电路可以对于流量超过设定时实现报警。电机及驱动电路是自动放化疗泵的驱动程序,能够检测放化疗泵是否能正常运行。在放化疗治疗过程中,流量反馈电路可以实时准确地检测输液的流量,以确保液体精确输入。键盘电路主要实现各种功能的控制,包括注射预输入量和注射速度等参数的输入、启动/停止的控制、快排控制、报警消除、输入模式的选择等。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置入式全自动放化疗泵,其特征是容纳放射药物的储药罐(I)和容纳化疗药物的储药罐(2)通过连接管与过滤器(3)和中央控制系统(4)连接,中央控制系统(4)通过输药管(5)与瘤腔置入端的药囊(6)连接。
【文档编号】A61M5/168GK203483714SQ201320509325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0日
【发明者】王楠, 鲁建国, 何显力, 杜锡林, 乔庆, 包国强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