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专用管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868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专用管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专用管路,包括透析单元,共同与所述透析单元连接的灌流单元和绕流支路,将所述灌流单元和所述绕流支路的另一端汇聚连接的驱动单元,所述灌流单元和所述绕流支路的两端均通过“Y”型接头与所述透析单元和所述驱动单元连通,所述“Y”型接头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灌流单元和绕流支路通断的控制机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专用管路可以在不拆卸管路的情况下完成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合治疗,可以避免治疗过程因管路内部与外界环境接触而造成患者感染,而且整个过程只需要一人操作,节省人力。
【专利说明】一种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专用管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专用管路。
【背景技术】
[0002]我国医疗行业血液净化模式常用的有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和血液滤过,一般为单一治疗模式,使用的血路管为血液透析的专用管路,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的组合治疗模式下,仍然沿用血液透析的专用管路。血液透析治疗时间为4小时,血液灌流治疗时间为2小时,因此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2小时后,必须利用生理盐水或空气将灌流器内的血液回输人体,然后分离与灌流器连接的管路,撤下灌流器,将管路接回透析器,继续血液透析两小时。
[0003]这种血液透析专用管路虽然也可以用于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合模式的治疗,但在治疗两小时后要撤下灌流器的时候,必须分离血液管路和灌流器,使得血液管路中的血液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操作者在操作中有可能会对血液造成污染,增加感染的几率,而且操作起来非常繁琐,必须两人协助才能完成,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非常高,稍有操作不慎就会导致血液从分离的管路喷出,或有空气进入病人体内。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安全地为患者进行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合模式的专用管路。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专用管路,可用于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避免治疗过程管路内部与空气接触,而且生产成本低,操作简便。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专用管路,包括透析单元,共同与所述透析单元连接的灌流单元和绕流支路,将所述灌流单元和所述绕流支路的另一端汇聚连接的驱动单元,所述灌流单元和所述绕流支路的两端均通过“Y”型接头与所述透析单元和所述驱动单元连通,所述“Y”型接头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灌流单元和绕流支路通断的控制机构。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于所述“Y”型接头中部的控制室,所述控制室中设有“V”型阀芯,所述“V”型阀芯上设有可将其水平转动的把手,所述“V”型阀芯可通过自身的水平转动控制所述“Y”型接头各个接头的通断。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于所述“Y”型接头两个支流接头上的
大管夹。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透析单元包括静脉端和与之连接的透析器,所述静脉端设有静脉端管夹;所述灌流单元包括灌流器和与之连接的T型接座,所述T型接座其余两个接口分别与所述驱动单元和母接头连接,所述母接头和所述T型接座之间设有小管夹。[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泵管,所述泵管设于透析机转子泵中,所述泵管的另一端与动脉端连接,所述动脉端设有动脉端管夹。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泵管靠近动脉端一端设有第一压力测试接头,另一端设有肝素管;所述泵管和所述灌流器之间还设有第一空气捕捉器。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透析器和所述静脉端连接的导管上设有第二空气捕捉器和过滤网,所述第二空气捕捉器上连接有压力测试接头。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动脉端和所述泵管之间、所述灌流器与所述透析器之间以及所述透析器与所述静脉端之间至少一处设有采样口。
[0014]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专用管路可以在不拆卸管路的情况下完成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合治疗,可以避免治疗过程因管路内部与外界环境接触而造成患者感染,而且整个过程只需要一人操作,节省人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专用管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专用管路的第一实施例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专用管路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专用管路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1]如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专用管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一种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专用管路,包括透析单元1,共同与所述透析单元I连接的灌流单元2和绕流支路3,将所述灌流单元2和所述绕流支路3的另一端汇聚连接的驱动单元4,所述灌流单元2和所述绕流支路3的两端均通过“Y”型接头5与所述透析单元I和所述驱动单元4连通,所述“Y”型接头5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灌流单元2和绕流支路3通断的控制机构6。
[0022]其中,如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专用管路的第一实施例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和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专用管路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所示,所述控制机构6包括设于所述“Y”型接头5中部的控制室61,所述控制室61中设有” V”型阀芯62,所述” V”型阀芯62上设有可将其水平转动的把手63,所述” V”型阀芯62可通过自身的水平转动控制所述“Y”型接头5各个接头的通断。
[0023]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如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专用管路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所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控制机构6包括设于所述“Y”型接头5两个支流接头上的大管夹(64A-64C)。[0024]优选地,所述透析单元I包括静脉端11和与之连接的透析器12,所述静脉端11设有静脉端管夹13 ;所述灌流单元2包括灌流器21和与之连接的T型接座22,所述T型接座22其余两个接口分别与所述驱动单元4和母接头23连接,所述母接头23和所述T型接座22之间设有小管夹24。
[0025]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4包括泵管41,所述泵管41设于透析机转子泵中,所述泵管41的另一端与动脉端42连接,所述动脉端42设有动脉端管夹43。
[0026]优选地,所述泵管41靠近动脉端42—端设有第一压力测试接头44,另一端设有肝素管45 ;所述泵管41和所述灌流器21之间还设有第一空气捕捉器46。
[0027]优选地,所述透析器12和所述静脉端11连接的导管上设有第二空气捕捉器14和过滤网15,所述第二空气捕捉器14上连接有压力测试接头16。
[0028]优选地,所述动脉端42和所述泵管41之间、所述灌流器21与所述透析器12之间以及所述透析器12与所述静脉端11之间至少一处设有采样口 7。
[0029]下面,结合上文实施例中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专用管路的结构,详细说明其操作方法,包括:
[0030]A、将所述动脉端42和静脉端11与置于人体血管中的透析导管或内瘘针连接,打开所述静脉端管夹13、动脉端管夹43,打开所述灌流单元2并关闭所述绕流支路3,使血液依次流经所述灌流器21和透析器12 ;等待规定时间A。
[0031 ] 优选地,规定的时间A为2小时。
[0032]B、达到规定的时间A后,使血液只流经所述透析器12,等待规定的时间B,直到血液透析完成。
[0033]优选地,规定的时间B为2小时。
[0034]其中,所述步骤A中打开所述灌流单元2并关闭所述绕流支路3的方法,具体包括:
[0035]Cl、对于实施例一提供的管路结构:通过转动所述把手63带动所述”V”型阀芯62将所述绕流支路3关闭,并将所述灌流单元2打开;
[0036]使对于实施例二提供的管路结构:打开所述“Y”型接头5与所述灌流单元2连接的第一大管夹64A和第二大管夹64B,夹闭所述“Y”型接头5与所述绕流支路3连接的第三大管夹64C。
[0037]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0038]C2、关闭所述动脉端管夹43 ;
[0039]C3、往所述母接头23接入生理盐水,打开所述小管夹24,利用生理盐水将所述灌流器21和与所述灌流器21连接的导管内的血液回输至所述透析器12 ;
[0040]C4、对于实施例一提供的管路结构:当导管内的血液完全流入所述透析器12时,关闭所述小管夹24,并通过转动所述把手63带动所述” V”型阀芯62将所述灌流单元2关闭,并将所述绕流支路3打开;然后打开所述动脉端管夹43。
[0041]对于实施例二提供的管路结构:当导管内的血液完全流入所述透析器12时,夹闭所述第一大管夹64A、所述第二大管夹64和所述小管夹24,打开所述第三大管夹64C和所述动脉端管夹43。
[004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管路从灌流串联透析转换到独立透析时,先通过生理盐水将灌流器21内的血液输回到使用者体内,既可以防止管路进入空气令使用者受到感染,也兼顾了操作的便利性,转换过程整个管路无需作改变或移动,整个操作只需一个操作人员即可完成。
[004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专用管路的另一种操作方法,与第一种操作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0044]D1、关闭所述动脉端管夹43 ;
[0045]D2、利用所述可旋转夹具或人工将所述灌流器21倒转,打开所述小管夹24,利用重力作用将所述灌流器21和与所述灌流器21连接的导管内的血液回输至所述透析器12 ;
[0046]D3、对于实施例一提供的管路结构:当导管内的血液将要完全流过与所述透析单元I连接的“Y”型接头5时,通过转动所述把手63带动所述” V”型阀芯62将所述灌流单元2关闭,所述绕流支路3打开;然后打开所述动脉端管夹43。
[0047]对于实施例二提供的管路结构:当导管内的血液将要完全流过与所述透析单元I连接的“Y”型接头5时,夹闭所述第一大管夹64A和所述第二大管夹64,打开所述第三大管夹64C和所述动脉端管夹43。
[0048]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法通过旋转所述灌流器21,并打开所述小管夹24,利用重力作用将所述灌流器21和与所述灌流器21连接的导管内的血液回输至所述透析器12,无需连接额外的生理盐水,只需要通过人工或利用所述可旋转夹具翻动所述灌流器21,操作较为简便,而且同样可以有效避免在转换过程外界空气与使用者的血液接触而令使用者受感染。
[0049]结合上文提供的血透管路操作方法,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合模式治疗中无须分离血液管路,防止使用者血液的污染;无须撤下灌流器21就可以完成灌流器21内血液的回输、结束血液灌流治疗并且继续让血液透析治疗顺利进行,为临床操作提供方便安全的操作模式。
[0050]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专用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析单元,共同与所述透析单元连接的灌流单元和绕流支路,将所述灌流单元和所述绕流支路的另一端汇聚连接的驱动单元,所述灌流单元和所述绕流支路的两端均通过“Y”型接头与所述透析单元和所述驱动单元连通,所述“Y”型接头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灌流单元和绕流支路通断的控制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于所述“Y”型接头中部的控制室,所述控制室中设有“V”型阀芯,所述“V”型阀芯上设有可将其水平转动的把手,所述“V”型阀芯可通过自身的水平转动控制所述“Y”型接头各个接头的通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于所述“Y”型接头两个支流接头上的大管夹。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专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析单元包括静脉端和与之连接的透析器,所述静脉端设有静脉端管夹;所述灌流单元包括灌流器和与之连接的T型接座,所述T型接座其余两个接口分别与所述驱动单元和母接头连接,所述母接头和所述T型接座之间设有小管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专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泵管,所述泵管设于透析机转子泵中,所述泵管的另一端与动脉端连接,所述动脉端设有动脉端管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专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管靠近动脉端一端设有第一压力测试接头,另一端设有肝素管;所述泵管和所述灌流器之间还设有第一空气捕捉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专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析器和所述静脉端连接的导管上设有第二空气捕捉器和过滤网,所述第二空气捕捉器上连接有压力测试接头。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专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脉端和所述泵管之间、所述灌流器与所述透析器之间以及所述透析器与所述静脉端之间至少一处设有采样口。
【文档编号】A61M1/14GK203436609SQ201320523677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6日
【发明者】黄志攀, 姜建华, 陈梦如 申请人:佛山市博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