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套管针与导针的成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113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穿刺套管针与导针的成套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穿刺套管针与导针的成套设备,包括穿刺套管针(10)以及可配合在该穿刺套管针中的导针(11),所述穿刺套管针包括手柄部(1)以及与该手柄部同轴线连接的管形针部(2),管形针部的前端具有偏离其轴线(2a)的倾斜段(3),倾斜段的轴线(3a)与管形针部的轴线成第一锐角(4);倾斜段的前端具有切穿整个倾斜段的斜切面(5),斜切面与倾斜段的轴线成第二锐角(6);斜切面的尖端(7)与倾斜段的轴线成第三锐角(8)地向内倾斜,导针的前端形成有尖刺部(12),两者配合时该尖端能够紧贴导针的外壁,以避免穿刺套管针沿着导针进入椎间盘纤维环的过程中,其尖端对周围生理组织造成刮伤。
【专利说明】穿刺套管针与导针的成套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椎间盘疾病治疗手术中使用的穿刺套管针与导针的成套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窥镜治疗方法,例如经皮激光椎间盘切除术中,需要在椎间光盘透视控制下向纤维环内导入内窥镜,然后通过内窥镜工作通道引入光导光纤,再通过光导纤维向椎间盘组织发射具有某些参数指标的激光电磁辐射,最终利用光导纤维端头及其周围组织对激光能量的吸收而产生热量来使椎间盘中央髓核组织-凝胶状物质出现汽化,以形成几个立方厘米的空腔。部分突出物被拉伸到该空腔中,使椎间盘胶原组织收缩,从而使突出物轮廓减小。但是,用于使用的内窥镜,例如多通道的端部弯曲的套管具有相对大的直径,从而增加手术创伤程度和康复时间,并且不能够完全消除椎间盘突出物。
[0003]针对上述问题,出现一种非内窥镜手术,即微创的穿刺治疗手段。首先将穿刺套管直针沿着导针被直接送入纤维环附近中间,经由突出体但不与其接触。然后,将光导纤维针弓I入套管直针,治疗辐射突出体(直接汽化)。依据在纤维环上汽化通道的形成情况,利用导针继续将光导纤维和套管针向髓核方向推进,然后继续在突出体区域用激光直接汽化形成空腔。然而穿刺针的导入有可能会损害马尾和感染神经伴随并发症。此外,光在曝光过程是直接在椎管内,这可能会导致辐射损伤硬膜囊。
[0004]然而,非内窥镜激光穿刺髓核消除术因其能够减小椎间盘组织和周围组织的损伤,从而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并提高了治疗效果。
[0005]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197731Y公开了 一种非内窥镜椎间盘髓核切除的穿刺针,该穿刺针外形为带有直纵轴的管型直针,其末端被弯折成与纵轴成锐角,在近端与手柄连接,末端切面多半朝上并与弯折末端偏离纵轴的弯折方向同向。该穿刺针能够完全消除腰间盘突出症的局部发病。
[0006]但是,本 申请人:在实践中发现,在实际治疗中,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穿刺针与导针配合使用时,当穿刺针沿着导针进入纤维环时,由于其前端的尖端与导针的外壁之间具有轻微的间隙,将对周围生理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刮伤,而这种情况是需要避免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针在沿着导针进入椎间盘纤维环时对周围生理组织造成附加损伤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这种损伤的穿刺套管针与导针的成套设备。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刺套管针与导针的成套设备,包括穿刺套管针以及可配合在该穿刺套管针中的导针,所述穿刺套管针包括手柄部以及与该手柄部同轴线连接的管形针部,所述管形针部的前端具有偏离其轴线的倾斜段,该倾斜段的轴线与所述管形针部的轴线成第一锐角;所述倾斜段的前端具有切穿整个倾斜段的斜切面,该斜切面与所述倾斜段的轴线成第二锐角;所述斜切面的尖端与所述倾斜段的轴线成第三锐角地朝向所述倾斜段的管内倾斜,以在与所述导针配合时能够紧贴所述导针的外壁;所述导针的前端形成有尖刺部。
[0009]所述斜切面的切口朝向与所述倾斜段的偏离方向相同,以使所述尖端的朝向所述倾斜段管内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倾斜段的偏离方向相同。
[0010]所述倾斜段的长度不超过椎间盘直径的一半。
[0011]所述斜切面靠近所述尖端的位置处形成有延伸到所述尖端的弯曲切面。
[0012]所述第一锐角和/或所述第三锐角为5-25°。
[0013]所述第二锐角为20-40°。
[0014]所述倾斜段位于所述管形针部和所述斜切面之间的部分为直线形状;或者,所述部分具有弯折部,该弯折部在与所述倾斜段的偏离方向形成的平面垂直的平面内弯折。
[0015]所述尖刺部由两个相互平行的切削面组成,该切削面的前端形成有尖头。
[0016]所述尖刺部为由三个切削面组成的三棱形状,所述三个切削面的前端形成尖头。
[0017]所述尖头的夹角为60-130°。
[00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9]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套管针与导针的成套设备,其倾斜段上的斜切面的尖端与倾斜段的轴线成锐角的朝向所述倾斜段的管内倾斜,使得当其与导针配合时,该尖端将与导针的外壁形成紧密的配合,从而可以避免当该穿刺套管针沿着导针进入椎间盘纤维环时,其尖端对周围生理组织造成损伤。
[0020]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套管针与导针的成套设备,其斜切面的切口朝向与倾斜段的偏离方向相同,以使尖端的朝向所述倾斜段的管内倾斜方向与倾斜段的偏离方向相同,从而导针形成良好的配合,同时,该穿刺套管针在治疗时,可相对于自己的轴线旋转来形成更适于光导纤维伸展的延展通道。
[0021]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套管针与导针的成套设备,其斜切面靠近尖端的位置处形成有延伸到尖端的弯曲切面,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当尖端向内倾斜时,在其根部形成向外的突出。
[0022]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套管针与导针的成套设备,其导针的前端具有尖刺部,这使得导针在穿刺中容易定位,同时,能够使导针在进入髓核的时候也是准确地按照角度进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为了使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4]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穿刺套管针与导针的成套设备中的穿刺套管针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2表示图1中的倾斜段的放大示意图;
[0026]图3表示图1中的穿刺套管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穿刺套管针与导针的成套设备中的导针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5表示图4中的导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手柄部,2-管形针部,3-倾斜段,4-第一锐角,5-斜切面,6_第二锐角,7_尖端,8-第三锐角,9-弯曲切面,2a-管形针部的轴线,3a-倾斜段的轴线,10-穿刺套管针,11-导针,12-尖刺部,13-切削面,14-尖头,15-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穿刺套管针与导针的成套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0032]如图1、2和4所示,所述穿刺套管针与导针的成套设备包括穿刺套管针10和导针11,其中,
[0033]所述穿刺套管针包括手柄部I和管形针部2,其中,
[0034]手柄部I用于使用者抓握,以及用于与外界治疗设备连接,例如与激光辐射源通过光导纤维而光学地连接。
[0035]管形针部2与手柄部I同轴线连接,管形针部2的前端具有偏离其轴线2a的倾斜段3,倾斜段3的轴线3a与管形针部2的轴线2a成第一锐角4 ;倾斜段3的前端具有切穿整个倾斜段的斜切面5,斜切面5与倾斜段3的轴线3a成第二锐角6 ;斜切面5的尖端7与倾斜段3的轴线3a成第三锐角8地向内,即朝向所述倾斜段3的管内倾斜,以在与所述导针11配合时能够紧贴所述导针的外壁。
[0036]导针11可配合在穿刺套管针10中,也就是,导针11的外径等于或者略微小于穿刺套管针10的内径,同时,导针11的前端形成有尖刺部12。
[0037]这样,由于该穿刺套管针的管形针部2与倾斜段3成第一锐角4设置,并且,斜切面5的尖端7与倾斜段成第三锐角向内倾斜设置,同时,导针11的前端形成有尖刺部12,使得导针11在穿刺中容易定位,也能够使导针能够准确地按照角度进入髓核,另外,这样的错位的角度设置允许导针与该穿刺套管针配合时,尖端7将与导针的外壁之间形成紧密的配合,从而当该穿刺套管针沿着导针伸入到椎间盘纤维环时,可避免尖端对周围生理组织造成损伤。
[0038]另外,这样的角度错位设置能够允许导针和光纤比较容易地滑过套管,此外,也能够允许从光导纤维中发射出的激光可以随着切口的方向来改变其辐射方向,从而对椎间盘的需要修复的部分进行完整的修复。
[0039]进一步,在实际的治疗中,为了保证激光更顺利的穿过穿刺套管针以及更良好的辐射效果,优选地,斜切面5的切口朝向与倾斜段3的偏离方向相同,以使尖端7的向内,即朝向所述倾斜段3管内的倾斜方向与倾斜段3的偏离方向相同,具体参见图1所示的结构。
[0040]优选地,倾斜段3的长度不超过椎间盘直径的一半。
[0041]另外,为了防止当尖端7向内倾斜时在斜切面5上产生向外突出的折边,优选地,如图2和3所示,斜切面5靠近尖端7的位置处形成有延伸到尖端7的弯曲切面9,即在斜切面5的基础上,穿刺套管针的两侧再被向下地弯曲切出延伸到尖端的切面9,这样,可以避免向外突出的折边的产生。
[0042]如图1所示,进一步,第一锐角4和/或第三锐角8为0-25°,在此基础上,优选地,第一锐角4和/或第三锐角8为5-25°,在此基础上,优选地,第一锐角4和/或第三锐角8为1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锐角4和/或第三锐角8的范围也可以为5-10°或者10-25°,当然,第一锐角4和/或第三锐角8也可以为2°、3°、4°、6°、7°、8°、9°、12°或者20°等等。
[0043]此外,如图1所示,第二锐角6为20-40°,在此基础上,优选地,第二锐角6为25-35°,当然,第二锐角6也可以为30°。
[0044]以下详细说明倾斜段3的两种方式,但需要理解的是,其并不限制于以下所述的两种方式。
[0045]方式一:
[0046]在该方式中,如图1所示,倾斜段3位于管形针部2和所述斜切面5之间的部分为直线形状,也就是说,倾斜段3的这部分未设置有弯曲部。
[0047]这样,其可以允许导针和光导纤维容易地滑过该穿刺套管针。
[0048]方式二:
[0049]倾斜段3位于管形针部2和所述斜切面5之间的部分具有弯折部(图中未显示),该弯折部在与倾斜段3的偏离方向形成或所在的平面垂直的平面内弯折。为了更清楚地理解,以下举例说明:
[0050]假定在x-y-z形成的坐标系统中,管形针部2垂直于x_z形成的平面;在χ-y形成的平面内,管形针部2沿着y方向延伸,倾斜段3在x-y形成的平面内偏向x方向并偏离于管形针部2 ;此时,所述弯折部将在y-ζ形成的平面内偏向z方向并偏离于倾斜段3。
[0051]这样,在治疗中,管形针部2可以根据不同的治疗需求,形成不同结构的第一工作通道,而倾斜段3可以形成延展工作通道。
[0052]此外,管形针部2的外周向壁上形成有刻度(图中未显示),以便于使用者及时了解其进入到椎间盘纤维环的深度。
[0053]此外,手柄部I的与所述斜切面5相应的一侧面上成形有指示标记(图中未显示),该指示标记可以为任何形状,以向使用者表明,该指示标记的朝向就是斜切面的朝向,即与斜切面5的切口朝向相同。
[0054]另外,所述穿刺套管针的管内径大小适于所述导针和所述光导纤维能够顺利地穿过,也就是,所述管内径稍大于导针的外径。例如,导针的外径为0.9mm时,所述管内径为1.0mm,而所述管外径为1.4mm。但需要理解的,其并不限于以上所举的具体数值。
[0055]以下详细说明尖刺部12的两种方式,但需要理解的是,其并不限制于以下所述的两种方式。
[0056]方式一:
[0057]在该方式一中,如图4和5所示,尖刺部12由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切削面13组成,也就是说,导针11的前端被切削出两个相互平行的切削面,两个切削面13的前端再被向内切削来形成尖头14。
[0058]优选地,尖头14的夹角15为60-130°,这样的角度使得导针在穿刺中更能够容易地定位。
[0059]方式二:
[0060]在该方式二中,仅参考图4所示的结构,尖刺部12为由三个切削面13组成的三棱形状,也就是说,首先在导针11的前端表面上沿其轴向方向切削出第一个切削面13,然后在导针11的位于第一个切削面13两侧的圆周表面上切削出延伸相交的第二个切削面13和第三个切削面13,也就是说,第二个切削面13的一边与第一个切削面13连接,而另一边则与第三个切削面13连接,同理,第三个切削面13的一边与第一个切削面13连接,而另一边则与第二个切削面13连接;
[0061]相对应地,第一个切削面与第二个切削面的夹角为16-50°,同理,第一个切削面与第三个切削面的夹角也为16-50°。
[0062]然后,三个切削面13的前端再分别被向内切削以形成尖头14。
[0063]优选地,尖头14的夹角15为60-130°,这样的角度使得导针在穿刺中更能够容易地定位。
[0064]导针11由具有弹性的钢材制得,另外,导针11的长度大于穿刺套管针的长度。
[0065]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穿刺套管针与导针的成套设备,包括穿刺套管针(10)以及可配合在该穿刺套管针中的导针(11),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套管针包括手柄部(I)以及与该手柄部(I)同轴线连接的管形针部(2),所述管形针部(2)的前端具有偏离其轴线(2a)的倾斜段(3),该倾斜段(3)的轴线(3a)与所述管形针部(2)的轴线(2a)成第一锐角(4);所述倾斜段(3)的前端具有切穿整个倾斜段的斜切面(5),该斜切面(5)与所述倾斜段(3)的轴线(3a)成第二锐角(6);所述斜切面(5)的尖端(7 )与所述倾斜段(3 )的轴线(3a)成第三锐角(8 )地朝向所述倾斜段(3 )的管内倾斜,以在与所述导针(11)配合时能够紧贴所述导针的外壁;所述导针(11)的前端形成有尖刺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套管针与导针的成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切面(5)的切口朝向与所述倾斜段(3 )的偏离方向相同,以使所述尖端(7 )的朝向所述倾斜段(3 )管内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倾斜段(3 )的偏离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套管针与导针的成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段(3)的长度不超过椎间盘直径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套管针与导针的成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切面(5)靠近所述尖端(7)的位置处形成有延伸到所述尖端(7)的弯曲切面(9)。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套管针与导针的成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锐角(4)和/或所述第三锐角(8)为5-25°。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套管针与导针的成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锐角(6)为20-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套管针与导针的成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段(3)位于所述管形针部(2)和所述斜切面(5)之间的部分为直线形状;或者,所述部分具有弯折部,该弯折部在与所述倾斜段(3)的偏离方向形成的平面垂直的平面内弯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套管针与导针的成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刺部(12)由两个相互平行的切削面(13)组成,该切削面(13)的前端形成有尖头(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套管针与导针的成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刺部(12)为由三个切削面(13)组成的三棱形状,所述三个切削面(13)的前端形成尖头(14)。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穿刺套管针与导针的成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头(14)的夹角(15)为 60-130。。
【文档编号】A61B18/28GK203447361SQ201320533335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9日
【发明者】苏静 申请人:苏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