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x线摄影人体敏感部位防护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773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医用x线摄影人体敏感部位防护帘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X线摄影的辅助设备,具体是一种医用X线摄影人体敏感部位防护帘,解决X线摄影时患者穿戴或覆盖铅橡胶防护衣裙、围脖所存在的麻烦、易于滑脱、影响医生操作和机器运转的问题。其包括:一端向上部作圆弧形弯曲并形成防护帘进、出矩形开口,另端具有挂钩的壳体;通过轴承安装于上述壳体进、出口两边通孔内,中部具有传动齿轮,两端具有驱动齿轮的防护帘驱动轴;固定于壳体内电机盒中,以其枢轴齿轮啮合于驱动轴中部传动齿轮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外端设计有挂槽,两边设计齿孔并啮合与驱动轴两端驱动齿轮的防护帘,防护帘由厚4mm的铅橡胶片内夹粘厚1mm的铍青铜片制成,防护帘长度、宽度以能覆盖患者敏感部位为宜。
【专利说明】 医用X线摄影人体敏感部位防护帘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X线摄影的辅助设备,具体是一种医用X线摄影人体敏感部位防护帘,它可在患者做X线摄影时,由电机拖动,方便地由壳体伸出,轻轻地覆盖于患者性腺、甲状腺等敏感部位,保护患者的敏感部位免受X线辐射的损害。
【背景技术】
[0002]目前,X线摄影已普遍用于人们的头部、胸部、腹部、脊柱、骨盆、四肢等各部位疾患检查和心脏等介入治疗,但是,在进行人体某一部位检查或治疗时,患者其他部位也都暴露于X射线的辐射之下。过量的X射线照射,会影响生理机能,造成染色体异常,甚至导致癌症的发生,因为X射线对造血干细胞和生殖细胞有较大的伤害,所以在进行X线摄影检查或治疗时,人体甲状腺、性腺、眼部晶体等敏感部位都需要进行防护。目前,在进行人体某一部位X线摄影检查或治疗时,为避免X线的原发射线及辐射线对患者敏感部位的伤害,使用的办法是使患者穿戴或覆盖铅橡胶衣、裙、铅围脖等防护用具,但是,上述使用的办法尚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0003]A.一般,X线体层摄影所使用的X线剂量很大,铅橡胶衣裙在低X线能量时能起防护作用,但在高管电压摄影时,其铅当量达不到防护要求,因此,在X线体层摄影检查时段,患者所受X线福射剂量对一些医生、患者并不知晓或重视不够时对患者敏感部位造成伤害。
[0004]B.沉重的铅橡胶防护衣、裙在每次X线摄影检查时穿戴,既费时、又费力,且不方便,并使检查效率降低。
[0005]C.铅橡胶衣裙、围脖等在被检患者中传递使用,消毒麻烦,易造成交叉感染。
[0006]D.铅橡胶衣、裙大而笨重,用于覆盖防护患者某敏感部位时,往往影响机器运转及医生操作而且容易滑脱。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目前在患者进行X线摄影或检查时,使用铅橡胶衣裙、围脖等对患者敏感部位防护所存在的:铅当量不够,易于滑脱、使用不便、甚至影响医生操作和机器运转及降低检查、治疗效率的问题,设计并公开了本医用X线摄影人体敏感部位防护帘,其技术方案是:它由一端向上部作圆弧形弯并形成防护帘进、出矩形开口的壳体;通过轴承安装于上述壳体进、出开口两边通孔内,中部具有传动齿轮,两端部具有驱动齿轮的防护帘驱动轴;安装于上述壳体电机盒中,以其枢轴齿轮啮合于驱动轴中部传动齿轮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外端设计有挂槽,两边具有齿孔并啮合于防护帘驱动轴两端部驱动齿轮的防护帘构成。
[0008]上述壳体由一端部上面固定电机盒的矩形铅覆铝合金板作为壳盖,一端部向上形成圆弧形弯,另端和两边形成向上边框的矩形壳底螺接构成,壳体的左端圆弧形弯下侧面设计有壳体定位夹,壳体的右端设计有可与防护帘外端挂槽挂接的挂钩。[0009]上述壳体定位夹采用扭簧书夹结构,其夹口宽度和防护帘宽度相同。
[0010]上述防护帘由厚4mm的铅橡胶片内夹粘厚Imm的铍青铜片制成。
[0011 ] 本医用X线摄影人体敏感部位防护帘壳体平直部分在X线摄影时置于患者敏感部位之下,作为患者的X线防护垫,其高度小于12mm,长度与摄影床宽度相同,其宽度以能容纳防护帘为宜。
[0012]本防护帘根据甲状腺、性腺需要防护的宽度,截取为不同宽度的甲状腺防护帘和性腺防护帘,防护帘长度以能覆盖患者敏感部位,并使防护帘外端挂槽与壳体的挂钩挂接为宜。
[0013]上述壳体平直部分在摄影床面为弧面形状时设计为具有与摄影床相同弧面的壳体。
[0014]优点及积极效果
[0015]A.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防护帘由步进电机收缩于壳体内,使用时将其壳体垫于患者敏感部位下的床面,防御来自下方的X辐射线,待患者躺好于摄影床后,启动步进电机正转,使防护帘自壳体的矩形开口伸出并呈弧形覆盖于患者需要防护的敏感部位,后将防护帘挂槽与壳体挂钩挂接,以防御来自上方的X辐射线,实现360°防护非常安全,且方便操作,覆盖准确、稳定不会滑脱。
[0016]B.本实用新型使用厚4mm的铅橡胶片内夹粘厚Imm的铍青铜片制成,铍青铜片的弹性适中,防X线的原发射线及辐射线性能良好。
[0017] C.本实用新型设计有专用的灭菌消毒柜,柜体内侧壁面上安装有多个可释放臭氧的紫外线灯管,可对其内外各部分进行灭菌、消毒。
[0018]D.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其壳体定位夹可移动的夹于摄影床板各个部位,故对患者敏感部位定位准确、方便,且不影响医生操作和机器运转,不用时防护帘收缩于壳体内,上抬定位夹把手,即可自摄影床板取下,装卸、携带、储运方便。
[0019]E.本实用新型由电机控制壳体吐纳防护帘,结构紧凑、不影响医生操作和机器运转,操作、使用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医用X线摄影人体敏感部位防护帘侧剖视图;
[0021]图2.为本医用X线摄影人体敏感部位防护帘立体斜剖视图;
[0022]图3.为本医用X线摄影人体敏感部位防护帘的壳体分解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作为甲状腺防护帘和性腺防护帘在导管手术床上使用的示意图。
[0024]图中标号的说明:
[0025]1-壳体1〃-壳底
[0026]I'-边框 2-枢轴齿轮
[0027]3-步进电机 4-驱动齿轮
[0028]5-传动齿轮 6-防护帘驱动轴
[0029]7-挂槽8-防护帘
[0030]9-电机盒10-螺钉[0031]11-壳盖12-挂钩
[0032]J-定位夹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技术特点,再举以下实例并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如下:
[0034]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由一端向上部作圆弧形弯曲并形成防护帘进、出矩形开口的壳体I ;通过轴承安装于上述壳体进、出开口两边通孔内,中部具有传动齿轮5,两端部具有驱动齿轮4的防护帘驱动轴6 ;安装于上述壳体电机盒9中,以其枢轴齿轮2啮合于驱动轴中部传动齿轮的步进电机3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外端设计有挂槽7,两边具有齿孔并啮合于防护帘驱动轴两端部驱动齿轮4的防护帘8构成。
[0035]上述壳体I由一端部上面固定电机盒的矩形铅覆铝合金板作为壳盖11,一端部向上形成圆弧形弯曲,另端和两边形成向上边框P的矩形壳底1〃以螺钉10螺接构成,壳体的左端圆弧形弯下侧面设计有壳体定位夹J,壳体的右端设计有可与防护帘外端挂槽7挂接的挂钩12。
[0036]上述壳体定位夹J采用扭簧书夹结构,其夹口宽度和防护帘宽度相同。
[0037]上述防护帘8由厚4mm的铅橡胶片内夹粘厚Imm的铍青铜片制成。
[0038]本医用X线摄影人体敏感部位防护帘壳体I的平直部分在X线摄影时置于患者敏感部位之下,作为患者的X线防护垫,其高度小于12mm,长度与摄影床宽度相同,其宽度以能容纳防护帘为宜。
[0039]本防护帘根据甲状腺、性腺需要防护的宽度,截取为不同宽度的甲状腺防护帘和性腺防护帘,防护帘长度以能覆盖患者敏感部位,并使防护帘外端挂槽与壳体的挂钩挂接为宜。
[0040]上述壳体I的平直部分在摄影床面为弧面形状时设计为具有与摄影床相同弧面的壳体。
【权利要求】
1.一种医用X线摄影人体敏感部位防护帘,包括有:收纳防护帘的壳体和防护帘,其特征是:它由一端向上部作圆弧形弯曲并形成防护帘进、出矩形开口的壳体;通过轴承安装于上述壳体进、出开口两边通孔内,中部具有传动齿轮,两端部具有驱动齿轮的防护帘驱动轴;安装于上述壳体内电机盒中,以其枢轴齿轮啮合于驱动轴中部传动齿轮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外端设计有挂槽,两边设计齿孔并啮合于防护帘驱动轴两端部驱动齿轮的防护帘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X线摄影人体敏感部位防护帘,其特征是:上述壳体由一端部上面固定电机盒的矩形铅覆铝合金板作为壳盖;一端部向上形成圆弧形弯,另端和两边形成向上边框的矩形壳底螺接构成,壳体的左端圆弧形弯下侧面设计有壳体定位夹,壳体的右端设计有可与防护帘挂槽挂接的挂钩。
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X线摄影人体敏感部位防护帘,其特征是:上述定位夹采用扭簧书夹结构,其夹口宽度和防护帘宽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X线摄影人体敏感部位防护帘,其特征是:上述防护帘由厚4_的铅橡胶片内夹粘厚Imm的铍青铜片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X线摄影人体敏感部位防护帘,其特征是:本医用X线摄影人体敏感部位防护帘壳体平直部分在X线摄影时置于患者敏感部位之下,作为患者的X线防护垫,其高度小于12_,长度与摄影床宽度相同,其宽度以能容纳防护帘为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X线摄影人体敏感部位防护帘,其特征是:本防护帘根据甲状腺、性腺需要防护的宽度,截取为不同宽度的甲状腺防护帘和性腺防护帘,防护帘长度以能覆盖患者敏感部位,并使防护帘外端挂槽与壳体的挂钩挂接为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X线摄影人体敏感部位防护帘,其特征是:上述壳体平直部分在摄影床面为弧面形状时设计为具有与摄影床相同弧面的壳体。
【文档编号】A61B6/10GK203524696SQ201320590921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2日
【发明者】李健, 王宗成, 钟进, 王辉, 刘筠, 王峻 申请人:李健, 王宗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