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油取出手术用防反流灌注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602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硅油取出手术用防反流灌注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的眼科硅油取出手术用防反流灌注头。它的主体结构为中空、环形的金属管,一端连接与巩膜穿刺口直径匹配的插头,共同组成灌注头。金属管内部为两片单向活动的半圆形阀门,阀门以金属管横断面最大横径为轴心,可旋转90度,闭合时与金属管横断面平行,开启时与金属管纵切面平行,阀门开启的方向为灌注管至眼球。手术中灌注头经巩膜穿刺口插入巩膜壁,如果眼内压低于玻璃体切割仪设定压力时,灌注液可经灌注管流入眼球内,如果眼内压高于设定压力,硅油也不会反流到灌注管中,以免造成灌注管液体粘滞力增大,阻碍灌注液进入眼球。
【专利说明】硅油取出手术用防反流灌注头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在眼科硅油取出手术中应用的一种新型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0002]硅油取出术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就是借助玻璃体切割机在手术显微镜下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随着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与经验的积累,手术适应症不断扩大,使许多过去被认为不治之症的眼疾获得治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通常采用的是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需要在眼球壁上的三个巩膜穿刺口分别插入灌注头(用以不断向玻璃体腔内输入液体,以维持眼内压力,避免眼球塌陷),导光纤维(用以眼内照明,使眼内操作在清晰可视的视野中进行)及眼内手术器械(玻切头、眼内剪、眼内镊、膜钩等,用以清除混浊的玻璃体及视网膜前、后的增殖膜)。硅油取出术是指当眼内注入硅油用于视网膜再附着后,经一定时间后将其取出的手术方式。目前在该手术中,临床上使用的灌注头除直径不同外,结构和功能单一,已不能满足某些特殊的要求,所以制作具有个性化功能的新型灌注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硅油取出手术中眼内填充材料反流至灌注管道导致眼内压控制不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防反流灌注头。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主体结构为中空、环形的金属管,一端连接与巩膜穿刺口直径匹配的插头,共同组成灌注头。金属管内部为两片单向活动的半圆形阀门,阀门以金属管横断面最大横径为轴心,可旋转90度,闭合时与金属管横断面平行,开启时与金属管纵切面平行,阀门开启的方向为灌注管至眼球。当灌注头插入巩膜壁后,如果眼内压低于玻璃体切割仪设定压力时,灌注液可经灌注管流入眼球内,如果眼内压高于设定压力,硅油也不会反流到灌注管中,以免造成灌注管液体粘滞力增大,阻碍灌注液进入眼球。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硅油取出手术用防反流灌注头,能防止硅油取出手术中硅油反流至灌注管中,使玻璃体切割仪更加精确调控眼内压,有助于眼内压的持续稳定,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对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本实用新型包括:环形体部,内部阀门和末端插头。
[0008]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下的图示。液体可经灌注头的单向阀门通过。
【具体实施方式】
[0009]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为中空、环形的金属管,一端连接与巩膜穿刺口直径匹配的插头,共同组成灌注头。金属管内部为两片单向活动的半圆形阀门,阀门以金属管横断面最大横径为轴心,可旋转90度,开启的方向为灌注管至眼球。手术中灌注头经巩膜穿刺口插入巩膜壁,如果眼内压低于玻璃体切割仪设定压力时,灌注液可经灌注管流入眼球内,如果眼内压高于设定压力,硅油也不会反流到灌注管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硅油取出手术用防反流灌注头,其特征是:主体结构为中空、环形的金属管,一端连接与巩膜穿刺口直径匹配的插头,金属管内部为两片单向活动的半圆形阀门,阀门以金属管横断面最大横径为轴心,可旋转90度,闭合时与金属管横断面平行,开启时与金属管纵切面平行,阀门开启时液体可单向通过。
【文档编号】A61F9/007GK203493809SQ201320616754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5日
【发明者】杜兆东, 胡丽婷, 赵桂秋, 房晶, 童卉琳 申请人: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